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怀仁一中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怀仁一中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 ‎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林冲:浮云蔽白日和压抑人生 ‎ 林冲是《水浒》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他身上似乎有《三国演义》中三个人物的影子:相貌像张飞,身手像赵云,前半生忍辱求全的性格像刘备。说到林冲有像张飞的地方,有人也许会感到突兀,觉得《水浒》中那个谨细而能忍辱的禁军教头,和《三国演义》中性如烈火、暴躁鲁莽的猛张飞实在挨不上。要说李逵像张飞还差不多。但林冲的外号“豹子头”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第七回林冲一出场,原文就说他的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完全相同,就连兵器也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此外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也说是“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这些都说明,《水浒传》的写定者一开始可能是想把林冲写成“水浒版”的张飞。甚至还可以推断,《水浒》成书前,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里,说不定林冲真就是个张飞型的人物。作为《水浒》故事源头的《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林冲的名字,他的绰号就是“豹子头”,但没有他的独立故事。到《水浒》成书时,已经有了个猛张飞型的黑李逵要写,于是就重新写了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生故事,并在故事里寄托了一些有别于鲁智深、武松、 李逵这些草莽人物故事的深沉情怀。 ‎ 严格来说,林冲是《水浒》中唯一一个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浒》一 开头便讲述了王进和林冲的故事是颇有深意的:他们都是禁军教头,都武艺高强、 无辜善良,都是很理想的国家良将,却先后被高俅这个无赖小人横加迫害,王进被害得远走异乡,林冲被害得家破人亡,最后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血腥复仇大戏,然后蹿入草泽。作者就是通过他们被奸邪无赖高俅反复欺凌,传达出对于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无奈与愤懑。千百年来,不知被反复传写了多少次, 每一次都能深深打动人们的心灵。这种“浮云蔽白日”式的政治格局其实是专制时代永恒的问题。《水浒》正是通过林冲故事的讲述抒发了对此深广的忧愤。有了这种忧愤,并把它作为后来众好汉聚义的背景和前奏,就使《水浒》这部“强人颂”提升了一层品格。可以说林冲夜奔的故事的意味和鲁智深、武松等草莽豪杰的传奇故事的意味是迥乎不同的,它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及快意恩仇之外别抒怀抱, 独奏了一曲怨郁而又慷慨的悲壮之音。 ‎ 林冲被压抑,不仅仅是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而是来自各色人等: 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计折磨,差一点被害死在野猪林;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 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然而陆谦却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在草料场的漫天风雪中痛下杀手,然后踏 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 ‎1.下列表述中不能证明林冲在早期水浒故事中可能是张飞型人物的一项是(3分)( )‎ A.从《大宋宣和遗事》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水浒》中, 林冲的外号都是“豹子头”。 ‎ B.林冲与张飞的相貌几乎相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手中所用兵器也都是丈八蛇矛。 ‎ C.《水浒》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也说“满山都唤小张飞, 豹子头林冲便是”。 ‎ D.《水浒》的写定者很可能考虑到已经有了李逵这个人物,所以将原来也是张飞型的林冲改写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 ‎2.下列理解、分析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水浒》的写定者将林冲故事放在全书的开始部分,将其作为后来好汉聚义的背景和前奏,提升了作品的品格,客观上为梁山聚义、除暴安良找到了合理性。 ‎ B.林冲故事在诸多水浒英雄故事中特别出名、被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他身上体现了有才干而善良的人被不肖之徒压抑的痛苦滋味,引发了无数人共鸣。 ‎ C.文中说“林冲故事和鲁智深、武松等草莽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中的意味是迥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性格上,林冲为人谨慎、善于隐忍,而鲁智深等人则是直爽豪迈的。 ‎ D.林冲受到压抑和欺凌不仅来自高俅这个官场无赖,还来自行行色色的小人们, 他的愤怒在一次次被迫害中逐渐累积,直到雪夜复仇时彻底爆发,使读者读来有畅快淋漓之感。 ‎ ‎3.文中说“浮云蔽白日”是专制时代根深蒂固的问题,下列我们熟悉的古代人物中,其事迹不能印证“浮云蔽白日”的是(3分) ( )‎ A.屈原出身高贵,才华出众,忠于楚国,深受楚王信任,却因令尹子兰、郑袖等人的谗言而被楚王流放汨罗江畔,报国之志不得施展。 ‎ B.王勃,唐初四杰之首,十六岁时,因做《斗鸡檄》被唐高宗认为意在离间几位皇子的关系而被贬,其命运之坎坷令人唏嘘。 ‎ C.李白胸怀大志,天宝元年进入长安在唐玄宗身边工作。但为人耿直的诗人触怒了一些权贵,导致自己被玄宗疏远,最终被迫离开长安。 ‎ D.陆游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但前受权臣秦侩嫉恨,后遭主和派大臣排挤,无 法得到朝廷的重用,报国之志只能寄托在《书愤》《示儿》等诗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论是冬日里上映的《芳华》,还是盛夏热播的《战狼2》,都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亮点纷呈——实体书店逐渐回暖,旅游业释放出更多魅力,“知识付费”渐成新趋势,VR(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网红经济等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要坚持内容为王,秉持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精心打磨,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材料二:‎ 数字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当下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正在让传统文化产业脱胎换骨,不断产生新的惊喜。电影、动漫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联动“粉丝经济”,利用互联网众筹等新发展模式,开发各类衍生产品,大大做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变现渠道。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则让大批普通群众难以接近的文物、遗产都“活”起来,“火”起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数字文化产业产品大多文化属性较浓,具备较强传播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撐。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步步惊心》转化为电视剧后被韩国翻拍;《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在日本热卖;《花千骨》在泰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甄嬛传》在日本刚播出一周,收视率就名列前茅。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游戏领域由于文化差异性小,跨国传播具备优势,大多数游戏企业采取国内国外市场同步开拓策略,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做视频内容的企业可以扩展到终端接入设备制造,做网络文学的企业可以拓展到下游影视、动漫行业。数字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产业门类的融合,如动漫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加深,通过动漫品牌授权的模式提高传统经营附加值。数字文化产业还在逐渐与教育、贸易、物流等领域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三大趋势》)‎ 材料三:‎ 韩顺法对推动数字文化发展的施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和转移的力度,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不够,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其次,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尚不能较好地运用数字技术,导致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努力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做好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文化创作人才。‎ 对于如何着手解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杨琳认为:第一,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第二,重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陈庚认为:要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监管体系;要培养技术型和内容型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内容或服务的更迭升级。‎ ‎(摘编自赵璐《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下列对“文化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B.网红经济、实体书店、网络游戏、VR等都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知识付费”渐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趋势。‎ C.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谋划新的发展之路,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外到内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D.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王,坚守精神属性,发挥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的成功是文化与创意融合的结果,这也对文化产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近年,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这一有力支撑。‎ C.介绍国家文物的电视节目让国宝“活”起来,吸引了众多观众,这得益于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 D.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批评 ‎ 丹尼尔·克尔曼 瓦根巴赫慢慢穿过一排排座椅之间的过道,找到自己的座位,从邻座的腿前挤过去,坐了下来。刚坐下就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一向的习惯,这个习惯和半小时前呑下的镇静剂能帮助他克服恐惧感。‎ ‎“对不起,”他的邻座放下报纸,开言道,“您是不是瓦根巴赫呀?”这是个大胖子,蓄着黑胡子,眼镜片后面的黑眼珠瞪得老大。‎ ‎“是。”‎ ‎“啊。”这个男人继续看着自己的报纸。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明亮的光线让他不舒服。‎ ‎“我经常看到您,”邻座说,“在剧场里,还有电视上。那个节目,《音乐时代》,是您主持的吧?”‎ ‎“《音乐时刻》。”瓦根巴赫避开他的目光。他不想跟那男人谈天。他压根儿就不想说话,更不想跟粉丝说话。‎ ‎“啊,对,是《音乐时刻》。我太太经常看。两个星期前我们还去看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真巧,是不是?”‎ ‎“您是,”瓦根巴赫问,“想要签名?”‎ 口气很冲,似乎是有意的。他的手自然而然地伸向外套口袋,去掏签名照片。‎ ‎ “啊不,谢谢。不要。”‎ 瓦根巴赫僵住了。‎ ‎“您要知道,”那男人说,“我并不是粉丝 。”‎ ‎“请恕我直言,”那男人说我觉得您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里的表演太表面化了。您根本演不了这个角色,不是吗?有几次您索性演不下去了,大家都发现了。还有您的手势——干什么要那样胡乱挥舞?对不起!”‎ 他又去看报纸了,舔舔嘴唇,翻看着。瓦根巴赫揉着眼睛,微咳了一声。声音很奇怪。‎ 那男人抬起头:“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没有礼貌!”‎ ‎“没事。”瓦根巴赫说,“每个人都有——这是他的权利——自己的看法,是不是?”‎ 那男人耸耸肩膀,又去看报纸。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 他感觉自己闭锁在温暖的黑暗中。‎ ‎“太业余了,”那声音又说,“我是说两星期前的《华伦斯坦》。老天,您知道吗?您把他演成了一个小丑,您是怎么想的呀?还有您的出场……”‎ ‎“怎么了?”瓦根巴赫喊起来。他睁开了眼睛。那个出场是让他非常得意的,他排练了很久,也因此被交口称赞。‎ ‎“没什么,”那男人说,“没什么。对不起。”他舔舔嘴唇, 翻看报纸。‎ ‎“那个出场是我表现最好的一瞬间!不管您信不信!” ‎ 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一动也不想动,他要装出睡熟的样子。他并不想跟人讨论,也不想与这个人吵架,他只想扛过这次飞行。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他感到头晕。‎ ‎“您不舒服吗?”‎ ‎“不……我很好!”瓦根巴赫转头去找空中小姐,想要一杯咖啡或是别的提神的东西。但是不知怎的空中小姐连个影儿也不见。‎ ‎“您究竟为什么要主持《音乐时刻》那个节目呢?您挣的钱够多了呀。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何必如此贪心,以声誉为代价,以……您知道您在那里面显得多么可笑吗?在那弱智的节目里。”‎ ‎“嘿! ”瓦根巴赫叫道。‎ 空中小姐站住了。‎ ‎“ 一杯咖啡!”‎ ‎“对不起,我们正在降落,我不能给您提供任何东西。”‎ ‎“拜托,”瓦根巴赫说,“给我一杯咖啡吧!”‎ ‎“对不起,这是规定。”‎ ‎“您知道,”瓦根巴赫的声音是沙哑的,“我是谁吗?”‎ ‎“不知道。”她转身走了。‎ 瓦根巴赫摸索着把安全带扣好。他感觉到飞机在下降,他看到窗下玩具般的景物越来越近,房屋在长高,显现出更复杂的形状,发动机的声音似乎更响了,一架直升机从他们下方飞过,飞机摇摆起来。恐惧感扼住了他的呼吸。飞机停住了,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他解开安全带,猛地站起身来。地面似乎在摇摆,他头晕得厉害。他的邻座抬头看他:他的胡子闪着湿润的光,他的头发乱糟糟的,他的眼睛又黑又圆。“请您,”邻座说,“请原谅!”‎ ‎“什么?”‎ ‎“您知道吗,”他说,“我是因为害怕,我害怕坐飞机。真可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所以我有时……您能理解吗?其实我觉得您很不错,没那么差劲。比如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里面。当然算不上有多好,不过 ……在第二幕里您的表演就不是那么讨厌!尽管……”‎ 瓦根巴赫转过身,举起一只手。但是没有出租车停下。他觉得很热,他出了汗。‎ 一辆出租车停下了。他拉开车门跳上去,说出了酒店的名字。酒店房间太小,也不舒服。他放下箱子,想了想,拿起了电话听筒。迟疑了几秒,他拨了号,凭记忆拨的,是他的助理的号码。‎ ‎“喂,”他说,“是我。我到了。我的日程是怎样安排的?”‎ 他听了一分钟。对他说话的是一个兴奋的被电流扭曲的声音。‎ ‎“好的,”他说,“我明白了。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毁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多次提到男人“舔舔嘴唇,翻看报纸”以及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等动作,这些描写展现了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 B.瓦根巴赫“被交口称赞”的出场在这个男人眼中一无是处,可见瓦根巴赫的周围大都是赞美之音,突然的批评让他难以接受。‎ C.文中的“男人”因自身坐飞机的恐惧而不停地与瓦根巴赫交谈,甚至不惜污蔑与诋毁,表现了他的怯懦与卑鄙。‎ D.文中的“男人”对瓦根巴赫的表演艺术与价值追求的评判,在呼应文章的标题“批评”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8.文中的瓦根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本篇小说的叙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C.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D.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13.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5分)‎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②公莫舞: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得得”的马蹄,朝那僻静荒凉的山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 “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中,“羞涩”二字,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等写出了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羞愤苦涩的心情。‎ D.时隔十载,同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感慨,,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进一步说明“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15.词作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既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又表达了词人自己人虽老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3)《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___________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___________,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____________,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 ),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于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泛传播。‎ 梅花生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却依然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____________,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 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众口一词 超逸绝尘 泾渭分明 禀性 B.众口一词 超凡脱俗 千差万别 禀性 C.有口皆碑 超凡脱俗 泾渭分明 秉性 D.有口皆碑 超逸绝尘 千差万別 秉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远大的志向便往往寄寓在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 B.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让他们往往寄寓了远大的志向 C.他们往往将远大的志向寄寓在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 D.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泛传播。‎ B.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梅被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泛传播。‎ C.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使之广为传播。‎ D.由于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使之广为传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1)   ,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2)  ,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 ‎ 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   (3)  ,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21.下面是为李清照的词 《声声慢》 写的推荐词,请另选一篇本课中的古诗词,写一段推荐语。(语言要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的形式,要突出所选古诗词的特点,不少于60字)(5分)‎ ‎  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媒体做过一个社会实验: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在他面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在4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大约有2 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贝尔。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而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的门票售磬,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这个实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参考答案 ‎1 D. 题干中问的是“证明”,D项只是一种推测,并非事实,不能成为证据。 2. C 林冲的故事与武松等人的故事的核心区别在于林冲故事中包含着对“浮云遮白日”式的现实政治的悲愤。 3. B “白日”借喻君王,“浮云”暗指小人。这一比喻在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等诗句中学习过。原文第二段最后提到了“传达出对于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无奈与愤懑”,这就是“浮云蔽白日”的含义。王勃未被重用,并未有小人(浮云)的干扰。‎ ‎4.A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第1段中的“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亮点纷呈……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可知,“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指的是第1段中所列举的近几年文化产业中的亮点,而非文化产业本身。‎ ‎5.D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属于因果关系,而此处为“只要……就……”,是条件关系,且过于绝对化。‎ ‎6. 趋势:①数字技术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②国际化发展;③广泛融合,跨界发展。‎ 主要措施:①相关部门政策支持;②坚守与创新相结合,③重视产业整体发展;④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概括“趋势”,主要应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二“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据此分条概括即可。概括“主要措施”,主要应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三“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重视产业整体发展”“要培养技术型和内容型的复合型人才”。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7.C; “甚至不惜诬蔑与诋毁,表现了他的怯懦与卑鄙”理解有误,结合小说中空中小姐的表现以及结尾的对话可知,文中这个男人对瓦根巴赫的评价有很强的客观性,虽是出于恐惧而说的,但并不完全是“诬蔑与诋毁”,因此谈不上“怯懦与卑鄙”。‎ ‎8.①自负,傲慢。当邻座男人与他搭讪时,他首先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粉丝,搭讪的目的是要签名,回答口气很冲;对于空姐没有给他拿咖啡,他认为报上自己的名字对方会破例。 ‎ ‎②有较强的克制力。在乘坐飞机的整个过程中,他不愿意说话,即使对方喋喋不休地品评他的表演,他也只是用少量的语言回应。‎ ‎③懂得反省,勇于改过。在经历了这次飞行之后,他反省自己的表演,最终对助理提出“毁约”‎ 的问题。‎ 可分别从瓦根巴赫与邻座男子、空中小姐、助理的交谈中总结其形象特点。邻座男子与其搭讪时,他以为是粉丝索要签名,这表现出他的自负;在乘坐飞机的整个过程中,面对邻座男子的肆意品评,瓦根巴赫仅用寥寥数语冋应,表现出他较强的克制力。在与空中小姐的交谈中索要咖啡,被拒绝时说“您知道”“我是谁吗”,表现了他的傲慢自负。在与助理的交谈中,询问“能不能毁约”,则表现出他的反省与勇于改过。 9.①对话的形式简洁直接,描写生动传神,直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两人交谈时的口吻、神态及心理等。‎ ‎②突出矛盾冲突,使情节引人入胜。面对邻座男人喋喋不休的批评,瓦根巴赫一再沉默克制,让情节在紧张有序中向前发展。‎ ‎③照应题目,突出主题。小说以“批评”为题,文中的对话内容大都是邻座男人对瓦根巴赫的表演艺术的批评之语,而结尾处以瓦根巴赫与助理的对话收束全篇,让人们看到那些在金钱与名利中穿梭的人内心的觉醒,深化小说主题。‎ 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等方面分別概括。人物形象方面,对话是直接的语言描写,简洁传神,活灵活现,在具体情境中直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结构方面,直接呈现双方的矛盾冲突,使文章引人入胜;对话以批评为主,呼应标题“批评”,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小说主题方面,结尾处关于毁约的对话,表现了人物内心的觉醒,深化了小说主题。 ‎ ‎10.B ‎11. C(“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 ‎12.D(“忠诚不渝”有误。原文中多次出现表示“士兵溃散”的语句,比如“俄而众溃”“而人马复散”。)‎ ‎13.(10分)(1)况且打仗怎能无胜负,应该再次选择精兵,连夜兼程,出乎贼人的意料,这是用兵的奇谋。(“且”“更”“倍道”“此……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贼人离邺城还有八十里,但士众一时惊散,我现在想要送陛下回到洛阳。(“去”“而”“一朝”“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卢志字子道,最初征用为公府掾、尚书郎,外任邺城令。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时,喜欢他的才量,委以心腹,于是成为谋主。齐王司马囧起兵,派使臣告诉司马颖。司马颖的前锋都督赵骧被司马伦打败,士兵惊恐,多数人主张退保朝歌。卢志说:“如今我军失利,敌人刚胜,必定放松警惕而骄横,如果按兵不动,三军害怕失败,我担心不可用。况且打仗怎能无胜负,应该再次选择精兵,连夜兼程,出乎贼人的意料,这是用兵的奇谋。”司马颖听从了他。等到司马伦被打败,卢志劝司马颖说:“齐王号称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下,殿下径直渡过黄河,这是大功,没有人能与殿下相比,而齐王现在却要与殿下共辅朝政。我听说两雄不能并处,功名不能并立,现在最好以太妃有小病为由,请求回去探望,推崇齐王,慢慢笼络天下人心,这是上策。”司马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以母亲有病为由回封国,把重任交给司马囧。由此司马颖获得了广泛赞誉,人心向往。‎ 等到司马乂死后,司马颖上奏卢志任中书监,留在邺城,参与相府的事情。皇帝败于荡阴,司马颖派卢志带兵迎接皇帝。王浚攻打邺城时,卢志劝司马颖送皇帝回洛阳。当时士兵还有一万五千人,卢志夜里重新组合,到天亮,都排成队列,但程太妃留恋邺城不肯走,司马颖不能决定。一会儿众人溃散,只有卢志和儿子卢谧、侄子卢綝、殿中武贲一千人。卢志再次劝司马颖早出发。这时有道士姓黄,号圣人,太妃相信他。等把他叫进来,他要了两杯酒,喝完,扔杯而去,于是决定用卢志的计谋。但人马又散了,卢志在营阵间寻找,得到几辆鹿车,司马督韩玄召集黄门,得一百多人。卢志入见皇帝,皇帝问他:“什么原因溃散如此?”卢志回答道:“贼人离邺城还有八十里,但士众一时惊散,我现在想要送陛下回到洛阳。”皇帝说:“很好。”于是驾牛车出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驻守洛阳,皇帝召他来,皇帝到汲郡时郝昌赶到,兵势很盛。卢志高兴军威重振,奏天子应下赦书,和百姓共庆。奔散者大多归来,百官基本齐备。皇帝很高兴,赏赐卢志二百匹、绵百斤、衣一套、鹤绫袍一件。‎ 洛阳陷落,卢志带领妻子儿女往北投奔并州刺史刘琨。到达阳邑,他们被刘琨俘虏,卢志与次子卢谧、卢诜等同被害于平阳。‎ ‎14 C‎; “ ‘羞涩’……动作描写……”理解错误,应是神态描写。‎ ‎15. ①误入仕途的愤慨。②被檄出郊的苦痛、郁闷与无奈。③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 ④人生无常的感慨。⑤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 ‎“身名都被儒冠误”中“误”字写出了词人觉得自己进仕途是个错误,表达出了词人的愤慨;“寂历荒村路”写出了词人被檄出郊的痛苦和孤寂心情;“六朝旧事,一江流水”表明词人预感南宋将要重蹈六朝覆辙的历史命运,表现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万感天涯暮”是词人面对黄昏,想到身世国情,生出万千感慨,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 ‎16. (1)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7.(1)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 “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有口皆碑”后不能再接“的好评”,故第一空应选“众口一词”,据此可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三空:“千差万别”形容差别很大或多种多样;“泾渭分明”的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文中强调的是文人们的际遇各不相同,用“千差万别”恰当,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B。 18.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后文“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来看,括号内语句的主体应是“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据此可排除A、C两项。B项中“往往”一词的位置不当,且D项的被动句式更恰当,故选D。 19.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因为误用“由于”而造成句子主语残缺;二是结构混乱,“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泛传播”句式杂糅,应将“广泛传播”改为“使之广为传播”。故选C。‎ ‎20 . (1)有时用笔极为简省;(2)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却走了“神韵”‎ ‎2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幅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眼晴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得体。推荐词的内容要突出被推荐古诗词的特点,要从内容、艺术或其可读性等方面予以展示,要注重文采。‎ ‎22.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着深刻的思辨色彩和现实的人文性,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给了考生多种解读可能和很大的写作空间。根据材料,应该抓住社会实验造成的对比反差给人的启示。可以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人们匆匆的脚步和浮躁的心理,可以说大众的鉴赏能力,等等。‎ 参考立意:‎ ‎(一)环境的角度:①不同环境(不同平台)创造不同价值;②环境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 ‎(二)听众的角度:要有真正的眼光,识别事物的真正价值;思维定式可能会让我们错失良机;美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可惜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聪而不闻;不要忽略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幸福就在身边,要及时把握;生活中处处有精彩,请放慢脚步来欣赏。‎ ‎(三)价值的角度:价值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