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9)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完成1~2题。 赠蜀府将①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 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 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 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E.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 2.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解析】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二、阅读下面首词,完成1~2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严词咏桃花,但开始并未点出花名,发端二句只说像梨花、杏花但又不是,叫人玩味猜测,直到最后一句才用“武陵人”的典故明示出此花之名。 B. 郑词咏梅花却不点破,两个“道是” 句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花色洁白、花香高雅,不言梅而梅自在。 C. 严词“白白与红红”句,点明桃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写出了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然傲雪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自然而然地让诗人想到所有怀才不遇者。 E. 这两首咏物词,虽然所咏之花不同,但都是以物况人之作。发端两句都表现出观景者的心理感受,极富生活气息,虽明白如话,但绝非一览无味。 2.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作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 2.(1)严词:以梨白、杏红映衬,突出红白桃花“别是东风情味”的独标一格,又借“武陵人”典故,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2)郑词:将“竹篱茅舍”和“玉堂琼榭”进行对比,表明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一样品质高洁,暗示自己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坚守节操的高贵品质。 【解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2.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 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