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 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1.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 ) A. 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B.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C. 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D.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幼年黑猩猩常常用嚼烂的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成年后也用同样的方法在树洞中汲水解渴。 B. 动物通过幼年时的游戏行为,掌握追逐、躲藏、搏斗等各种“技能”,以便将来能够生存适应。 C. 成年动物与幼小动物一样需要游戏行为,但成年动物与幼小动物不同的是不需要用游戏来演习生活。 D. 对动物游戏的不同研究,得出了“演习说”“自娱说”等假说,这说明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已经解开。 3. 对“动物游戏之谜”的破解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戏是动物能把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巧妙结合。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愉悦。 B. 动物通过游戏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熟悉未来生活应掌握的技能,以适应生存。 C. 动物游戏使动物在竞争生活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和补偿。 D. 动物游戏行为是复杂的,“动物游戏之谜”的谜底有待深入研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 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同年2月招生,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 叶企孙入学后不久,就在日记中写道:“惜光阴、习勤奋、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在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章程内容包括研究种类: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会员守则: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 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难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P.W.Bridgman,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当年3月开始实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用X射线方法测定出了h,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并被沿用了十多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到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里,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了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5年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物理科副教授。物理系成立之初,由梅贻琦任系主任,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和钟间。随后,梅贻琦接任清华教务长,物理系主任一职便由已升为正教授的叶企孙担任。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教授会选举、校长聘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从1925年到清华后,叶企孙一直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他的侄子叶铭汉回忆说:“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平房……实际上,叔父只用一半的房子,另外空出的两间房成为临时招待所,钱学森回国探亲在清华参观时,就在叔父那里住了一个礼拜,钱三强1948年在清华教书时,因家在城里,周一至周五也住在叔父家里,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1927年,陈岱孙回清华任教,也应叶企孙之邀,住北园7号,两人均是单身,同住时间长达5年。 叶企孙单身,有一位工友照顾他的生活。这位工友会做饭,好几个单身教授或家不在北京的教授就在那里吃饭。教授们借吃饭之机商议校政,图谋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个“ 少壮派”教授核心改革派力量,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后来,施嘉炀、萨本栋、金岳霖、叶公超等也加入“饭团”。 叶企孙1929年 出任清华理学院院长时,在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指出:“有人怀疑中华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唯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今天,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招生介绍中写道:“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相关链接】 ①统计显示,从1929年到1938年的十年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中国许多领域的开创者,其中6人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2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摘自中国改革网) ②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摘自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清华科学会章程”,其中提到的研究种类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等。 B.在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和W.杜安教授的指导下,叶企孙致力于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C.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D.叶企孙认为,中国不适合研究科学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5.叶企孙能创造“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说,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这是个遗憾;也有人说,叶企孙成为著名教育家,这是他的幸运。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5分) (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7-9小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动扳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衣服,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说:“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B.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D.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生动形象。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6分) 9.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19+8+8=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过秦论(节选) 贾谊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天下。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谓。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山东:太行山以东。 D.致万乘之势 万乘:兵车万辆。 12.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秦始皇在先辈君王功业的基础上继续开疆拓土,平定天下,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 B.第②段写秦始皇死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用很短时间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第③段由运用排比句式,将农民起义军的地位、战斗力、智谋等要素与山东之国加以对比,为卒章显志充分蓄势。 D.“过秦论”的含义是“论秦之过”,本文通过秦朝盛极而衰的事实,突出秦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致使攻和守的形势不同。 13.把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8分) 寒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郑思肖是南宋故臣,黄巢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14.两首诗都描琯菊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分别是什么?(4分) 1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4)《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 ___,___ 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1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___________,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___________,想闯就闯。但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___________,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黄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___________,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C.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D.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尘埃落定 无法无天 B.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盖棺定论 无法无天 C.屡见不鲜 家常便饭 尘埃落定 恣意妄为 D.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盖棺定论 恣意妄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非没有考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 B.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 C.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D.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 2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条由广播电台播音员播报的“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亚欧地区持续蔓延,俄罗斯确诊人数破千,外高加索和中亚多国确诊人数显著增长。艰难时刻,中国与亚欧伙伴携手同行,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中国物资正助力各国抗疫渡厄,向世界传递共同战“疫”的信心和力量。连日来,中国专家先后与亚欧地区多个国家疫情防控官员和专家视频连线,把医院管理、医护防护、诊疗方案、群防群控等宝贵经验倾囊相授。一些国家的医院还与中方医院建立起疫情防治的日常联系。在广袤的亚欧腹地,中国经验正为饱受疫情折磨的当地民众输送温暖和希望。面对肆虐的疫情,一批批中方物资跨越天山,穿越伏尔加河,飞越高加索山脉,抵达亚欧抗疫一线。中国向格鲁吉亚捐赠的1000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投入使用;山东省向哈萨克斯坦捐赠10万只口罩和6000件防护服;乌鲁木齐市向哈捐赠的18万只口罩已经霍尔果斯口岸运往防疫一线;在中吉边境吐尔尕特口岸,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助的抗疫物资交付吉尔吉斯斯坦;由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的100万只口罩和20万份检测试剂由俄国防部专机送抵俄罗斯……从政府到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21.下图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插图。请为这一幅画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5分) 22、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 走自己的道路》 2、“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3、“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4、“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2020年五四新华社评论《让青春在强国伟业中燃烧》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也是抗疫战争的一年,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科参考答案 1. D 原文“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可知是A、B、C三个选项的内容,这三项是“自娱说”来否定“演习说”的论据,而D项答非所问,不能作为对“演习说”否定的论据,选项是对“自娱说”的具体论述。 故选D。 2. D D项,“这说明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已经解开”错误,无中生有,原文“ 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原文只是阐释了动物为什么游戏的几种不同的看法,并没有说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已经解开。 3. A A项,“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愉悦”错误,原文“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可知解释的是“学习说”,“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愉悦”在原文无依据。 故选A。 4.C 由文章第二段“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可知,A项“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华科学会章程’的说法错误。由文章第四段“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可知,B项指导叶企孙研究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只是布里奇曼;由文章第八段“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阅读答案__叶企孙: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传说阅读答案。……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可知,D项“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的说法和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不符。 5.①重视科学研究,他认为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不能在现代立足。②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千方百计为新生的清华物理系延揽良师;③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④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挥教授群体的作用,致力于教育改革;⑤根据国家需要,及时调整招生方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6.要求有自己的观点,有具体的分析阐释,层次清晰,语言规范。 示例: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并不遗憾,成为教育家则是他的幸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在国家需要与个人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对接点。叶企孙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及成就,是他后来执教清华、担任物理系主任,进而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必要条件。(2分)叶企孙也许能成为知名科学家,但相比能培养出大批科学家来说,后者的价值要远远超出前者。 (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是人的精力角度,二是他在国外的学习与成为教育家关系的角度,三是成为科学家与成为教育家的“价值”比较) 7.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A项,“猎狼”在小说中,应该指猎人在大山里既猎杀狼,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故选A。) 8.【答案】①警惕性高:听到枪声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确定安全后才离开;救人时提高警惕,保持戒备状态。(答“小心谨慎”也可) ②勇敢机智:先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以甩开鬼子,然后再来救陈虎;多次试探并正确识别最后成功除掉鬼子假冒的游击队员。 ③爱憎分明: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员,冒死营救游击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 ④富有生活智慧: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能取出身体内的子弹。 9.【答案】这段话是猎人给孩子讲述辨别并除掉假冒游击队员的鬼子的整个过程。作用:①结构上:照应前文相关内容,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密;②人物上:借助语言描写,突出猎人的机智、精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③主旨上:揭示共产党的队伍与鬼子的区别,表达了对共产党队伍的赞颂之情,拓展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10.A 11.C 题中C项错误,“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2.B 题中B项,由原文“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可知,“用很短时间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不当,且灭秦者还有“山东豪俊” 13.(1)好的将领手持强弩守卫着关键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人。(信臣:可靠的大臣;陈:置,活译为“携”,“拿”;谁何:缉查盘问;注意补充省略部分) (2)一个戍卒起事就毁坏了天子宗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作难:起事;七庙隳:宗庙毁灭,国家灭亡;为:被) 14.①郑诗借菊花坚守节操、傲霜怒放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南宋的忠心,以及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②黄巢作为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其诗表现了他对起义必胜的信心。(这两首诗,一位作者是亡国之臣,一位是农民运动领神,不同的地位凸显了他们对同一事物完全不同的思考和感受。郑诗,突出了菊花的“不并百花丛”“独立”、宁死不移等品格。黄诗,菊花要“香阵透长安”,要使长安城“尽带黄金甲”,表现了黄巢对起义必胜的信念。) 15.①郑诗“北风”一词,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无法征服诗人这种孤臣义士。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② 黄诗想象奇特,比喻新颖。将菊花比作穿黄金甲的战士,使菊花带上了豪壮的战斗气息。(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双关、拟人。“北风”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又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却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将菊花比作穿黄金甲的战士,使菊花带上了豪壮的战斗气息。) 16.【答案】(1)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7.D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是句式杂糅,应该改为“按照当地法院审理”或“当地法院审理认为”;另“形成交通肇事罪”为搭配不当,应改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18.C 屡见不鲜: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见怪不怪:意为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家常便饭: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足为奇。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尘埃落定:多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盖棺定论: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无法无天:指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19.B 根据主语一致,和后文“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的搭配,排除A、C(不是“并非没有考虑”,而就是“没有考虑”);根据上下文照应如“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排序上宜先行人后骑车的,排除D,故选B 20【答案】肺炎疫情亚欧告急,中国善举传递温暖与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类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的能力。审读材料,确定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然后在字数限制范围内以主谓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可知此新闻的一个大背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亚欧地区持续蔓延,俄罗斯确诊人数破千,外高加索和中亚多国确诊人数显著增长”,背景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亚欧地区地区持续蔓延;“在广袤的亚欧腹地,中国经验正为饱受疫情折磨的当地民众输送温暖和希望。面对肆虐的疫情,一批批中方物资跨越天山,穿越伏尔加河,飞越高加索山脉,抵达亚欧抗疫一线。中国向格鲁吉亚捐赠的1000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投入使用……从政府到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可知事件是中国向亚欧无偿提供帮助,给当地民众输送温暖和希望。由此概括就可以了,注意字数的限制。 21、【答案】 参考示例:那木刻般凄然的面孔,像是被死神重重地击了一掌,那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其他,如苍白的头发、空洞的双眼、破烂的衣衫、僵硬的手指、开裂的竹竿等)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认真观察画面,弄清画面的主体以及图画所涉及的细节,根据具体要求作答。就本题而言,要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尤其是肖像),并结合人物的人生遭际和课文的主题加以解说。另外还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的要求。 22.作文【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即“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这里既有写作内容的要求,也有文体的暗示。然后概括分析所给的材料,材料由三个时间段组成,一是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中的一段话,“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这就要求青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解放思想,向他人学习,能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这是说作为青年人,要学习科学知识,要有爱国的热忱;三是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这就要求青年人能够脚踏实地做事,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这要求青年人能够奋勇平博。明确了材料内容之后,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来立意,如“解放思想”“青春”“科学知识”“爱国进步”“先进的思想”“实现中国梦”“实践”“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拼搏”等。文章要从当代年轻人的角度来写,要体现新时代年轻人的担当,不能泛泛而谈。 【优秀作文】: 绽放的青春最美丽 世间有翠松、绿草、红花、白蝶、和风与细雨,它们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人生.而我,却仍在寻找那等待绽放的青春.有人说青春无悔,有人说青春叛逆,还有人说青春火热,可我却想说绽放的青春最美丽. 有多少荒废,有多少拥有,又有多少惋惜与悔恨?当青春对我来说似乎已经很遥远的时候,我可能容颜已逝,再抚镜时才发现,岁月早已在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而属于青春的那道痕已经从脸上转移到了心头.我曾无数次呼喊,我的青春在哪里?多少次悔恨交织在心头,只因为自己没能掌控好青春. 花季里的风景柔和、艳丽,那些曾经有过的雨水冰冷地肆虐,它们无情地打在我落寞的心头.花季里的我叛逆、痴狂,常常大喊我的青春我做主,于是父母说的叮嘱成了废话,老师的管束成了多余,朋友的劝告变得无用.我变得我行我素、任意胡为,不曾想这样的青春最廉价,总以为它可以无限地被我挥霍.然而,青春在握,茫然的我不知道它已将我掌控、玩弄,可能直到有一天自己动弹不了了,才会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是多么的可笑,可能那时嘴角也会泛起一丝的自嘲. 我不想在年轻时快活,双鬓已白时更不想后悔.我不想用叛逆去虚掩自己的无知,也不想用虚度去浪费自己的年华.青春无羁,我要在清风细雨下绽放它的美丽.即使跌得头破血流,我也无怨无悔. 拥有青春容易,但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难,想要有一个精彩的青春更是难上加难.有句话这样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却想说,不想绽放青春的人绝不配拥有青春!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而是恢宏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青春不是享乐、游戏,而是拼搏和奋斗.叛逆和个性不应当成为青春的诅咒,而应当是一种活力与激情的迸射. 也许,你的青春还在放荡,但不要紧,那就从现在开始回归正途吧;也许,你的青春还在胆怯,也不要紧,那就从现在开始奔放吧;也许,你的青春还在含苞,仍不要紧,那就从现在开始绽放吧. 趁着花瓣上的朝露还没有.退却,我们要努力地经营好自己的青春,让它在最美丽的季节里绽放最鲜艳的光彩.绽放的青春最美丽,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幸福! 【点评】作者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长短句相结合,使得语言在生动的同时又不乏表现力.作者没有抱怨青春的叛逆与无奈,而是把这些当做是青春的代表,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俯视青春,使得笔下的青春有了深刻的内涵.对青春的认识,作者没有局限于表现,而是透过现象深入到了本质,这也是本文出色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尾处能够呼应标题,进而升华了主旨. 让青春在强国伟业中燃烧——写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春暖花开,青春正好。经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雨洗礼,我们迎来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5月4日,沈悦好在病房内给病人吸痰。今年37岁的沈悦好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护士长,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作为天津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在武钢二院担任“红区”护士长。因从小在湖南长大,可以听懂一些武汉方言,沈悦好除了负责照护病人外,还给队友当起了“翻译”,帮助解决病人提出的需求。 在武汉坚守了52天后,沈悦好随医疗队返津,经过休整现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五四青年节当天,沈悦好没有休息,依然继续在岗位上值守。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疫情大考,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交出一张合格的答卷。他们逆行出征、火速驰援湖北,在抢救病人的病房、“红区”殊死奋战,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地挥汗如雨,在研发疫苗的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在城乡社区坚守岗位。虽然年轻的面庞被口罩遮挡,但他们用奋斗与奉献,完成了一次令人感奋的集体亮相,以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疫情是试金石,展现青年的担当;抗疫是催化剂,砥砺青年的成长。危难关头,“我上”是青年的誓言,“不退”是青春的姿态。在广大青年身上,我们见证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接力奋斗,看到了“强国一代有我在”的青春责任,感受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勇顽强。“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年轻的臂膀扛起重担,中国的未来大有希望。 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已经渡过疫情防控最困难时期,但前路依然任重道远。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把落下的进度赶回来,将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更加需要广大青年担当有为,以青春之力跑出“加速度”。奋斗,永远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强劲动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广大青年就能用勤劳的双手成就精彩人生,在不懈奋斗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无惧挑战、攻坚克难,最能展现青年风采。面对疫情不利影响,“90后”村支书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农林院校师生通过远程教学,指导农户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春耕;青年“创客”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创业之路上探索前行。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道路,无“退缩”之选择。发扬广大青年敢为人先、开拓奋斗的进取精神,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必将激发出众志成城、建功立业的磅礴力量。 “加油,每一个中国青年!”从百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正义呐喊,到疫情下“无惧生死、履职尽责”的奉献牺牲,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历程,诠释了中国青年的理想与追求、责任与担当。青春生生不息,奋斗未有穷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美好的梦想属于青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