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检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20分。试卷共6页、15道题,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在东四牌楼附近,他找到了鞋铺。‎ 铺子是两间门面,门窗牌匾的油饰都已脱落,连匾上的字号也已不甚清楚。窗上的玻璃裂了一大道璺①,用报纸糊着。玻璃窗里放着两三双鞋,落满了尘土。‎ 瑞全怀疑他是否找对了地方。再看看匾上的字号与门牌,他知道并没有找错。他告诉自己:只有这种地方才适于作暗中进行的事体。他走了进去。‎ 屋中相当的暗,而且有一股子潮湿的,掺夹着臭浆糊与大烟的味道。他嗽了一声,没有人答理他。他说出暗号:“有双脸鞋吗?掌柜的!”‎ 里面有了响动。他耐心地等着。又过了一会儿,里面的门吱的响了一声,出来个又高又瘦的人,口中正嚼着一口什么东西。他像个大烟鬼。‎ 瑞全知道,在日本的统治下,吸鸦片是一种好的掩护。他掏出那副风镜来。在风镜的遮挡里藏着他的很小的证章。他取出证章,叫瘦子看。而后,他低声地说:“我来拿钱。”瘦子翻了翻眼:“什么钱?”‎ 瑞全知道事情不妙。“你弟弟拨来的!”‎ ‎“我,我没有弟弟!”瘦鬼把口中的东西咽净。“没有……”瑞全的黑眼珠盯住那个又黄又瘦的脸,他猛地往前一扑,一手攥住瘦鬼的右腕,一手掐住脖子。‎ 瘦鬼,虽然那么大的个子,可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从未被瑞全扣紧的嗓子里发出急切而声音不大的央求:“放开我!放开!”‎ 瑞全稍把手扣紧一点:“你一嚷,我就掐死你!”‎ 瘦鬼舐了舐嘴唇,看了瑞全一眼。“好,我实话实说!有那么一笔钱,我接到了。可是,可是,叫我给用了!我没生意,我得吸烟,没钱!我知道,你跟我的弟弟都是了不起的人。我,我可是没有别的办法!我并不是坏人,可是,哼,四年了,四年在日本人脚下活着,连神仙也得变成坏蛋!”‎ 瑞全一挺脖子走了出去。他不愿再听瘦鬼的话。怒气要炸破他的肺,他不能再立在这又臭又暗的屋子里。‎ 他去找地下工作者的机关,一来是为报到,二来是看看能否借到一辆自行车。‎ 快走到目的地,他放慢了脚步,把一切思索都赶出心外。他必须小心,像鼠儿在白天出来那么小心。他忘记了一切,好使他的每一根汗毛都警觉,留神。‎ 街门开着呢。他不便敲门,而大模大样地闯进去。一个小院,四四方方的包着一块儿阳光,使他感到温暖。他不由地说出来:“小院子怪可爱!”‎ 南墙上放着一个木梯。他向梯子走去。他不敢马上进屋子,而必须在院中磨蹭一会儿,用耳目探听屋中的动静。‎ 北屋的门轻轻地开了。瑞全用眼角撩了一下,门口立着个完全像日本人的中国人。‎ 瑞全心中说:“糟了!”可是,他反倒有点高兴。这是战斗,不像刚才鞋铺中的那一幕那么闷气与无聊。‎ 他转过身来,和那个中日合璧的,在战争的窑里烧出的假东洋料,打了对脸。‎ ‎“干什么的?”假东洋料板着脸问。‎ ‎“贵姓呀?你老!”瑞全慢慢地凑过来,满脸陪笑地说:“你是管房子的?我,三顺木厂的,来看看房。”那个假东洋货的眼盯住瑞全的脸,一声没出。‎ 瑞全更凑近一些,把声音放低:“房东要三万!三万!”他吐了吐舌头。“好家伙,三万!才有几间小房啊!小院倒怪可爱,可是,怎么也不值三万哪!”说完,他搭讪着躲开。‎ ‎“我得上去看看,三万!非仔细看看不可!”他又走到南墙根;把梯子搬起来。这时候,他看清小东屋的玻璃窗子上还有个人脸呢。‎ 他上了房,细细地敲验砖瓦,检看房椽。把上面看够,他由梯子上爬下来,再细心地看墙壁,阶石,与柱子。一边看,一边嘟囔着:“木料还好,墙里可有碎砖!不值三万!”把外面都看完,他把梯子放回原处,而后到屋中去看。假东洋货的眼始终不错眼珠地跟着瑞全。‎ 瑞全一共磨蹭了半个钟头。因为登梯爬高的,他的腮上发了红,鼻子上出了汗。用毛巾擦了擦脸,他出来坐在台阶上,有声无声地盘算:“屋进身太小!也别说,要盖新的,大概五万也盖不下来!”盘算了一阵,他高声地说:“辛苦了,你老!”而后依依不舍地、东瞧西望地向院外走。‎ 看见街门,他恨不能一下子飞出去!他猜得出,这个机关是刚刚被破获,说不定全数的工作者已都被捉了去。被捉去的,他知道,就不会再生还。假若机关里的文件也落在敌人手里,他自己的秘密便已泄漏了一大半!‎ 可是,他不能,万不能,因此而慌张。他轻轻敲了敲门垛子与街门,看看工料如何。而后,坐在门坎上,用毛巾扇了扇脸。这样耽误了一会儿,约摸着院中的人若是在后边监视他,必定已经看清楚他的不慌不忙,而且也相信了他是木厂子的人,他才伸了伸腰,慢慢立起来,走开。这时候,他的心才真要从口里逃出来;轰的一下,他全身都出了汗。‎ 走出老远,他的汗才落下去。他开始觉得痛快。‎ 谁说北平沉寂呢?哼,这比在战场上还更紧张!‎ 看了街上,他觉得北平又和战前一样的可爱了!天还是那么高,阳光还是那么明亮,一切还是那么美。是的,这还是北平,北平永远不会亡!‎ ‎(有删改)‎ ‎[注]①璺(wèn):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了地下工作者的工作状况,经费被挪用、工作站被破获、工作人员被捉去难以生还等,反映了北平城内斗争的艰难凶险。‎ B. “假东洋料”这个称呼极为传神,不是日本人却又完全像日本人,所以称为“假东洋”;“料”和“货”表明了作者贬抑的态度。‎ C. 在已被敌人占领的工作站中,“假东洋货”问了瑞全一句之后就一直盯着瑞全没再盘问,说明他根本不相信瑞全说的话。‎ D. 本文体现了老舍的典型语言风格,善用准确妥帖的动词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记叙事件、摹写场景,读来如在眼前。‎ ‎2. 小说中“四四方方”的小院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中瑞全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①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瑞全和“假东洋料”的交锋是在小院中展开的。②突出小说主题。这样可爱的小院被敌人占有,院中的工作者被俘虏,表现敌人的凶残和战斗的必要性。③凸显人物形象。瑞全巧妙地借助小院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合理的假身份,才使他得以顺利脱身。④烘托人物心理。刚到地下工作者机关时小院包着的阳光让瑞全感到温暖,这与后文他与敌人斗争时的紧张、畅快的心理形成对比。 ‎ ‎3.‎ ‎ ①热爱祖国,信心坚定。积极主动地投身斗争,坚信北平不会亡;②有正义感,勇于斗争。面对“瘦鬼”没有退让,逼问出他侵吞经费的真相;③心思缜密,反应机敏。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处于险境,随机应变,全身而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本题中,C项,“根本不相信”不准确,此时“假东洋料”其实是半信半疑的态度,所以一直盯着瑞全,想找出他的破绽。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为下文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主题(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本题中的小院是小说中的第二个场景,分析与小院有关的描写“一个小院,四四方方的包着一块儿阳光,使他感到温暖”“南墙上放着一个木梯。他向梯子走去。他不敢马上进屋子,而必须在院中磨蹭一会儿,用耳目探听屋中的动静”“他又走到南墙根;把梯子搬起来。这时候,他看清小东屋的玻璃窗子上还有个人脸呢”“他上了房,细细地敲验砖瓦,检看房椽。把上面看够,他由梯子上爬下来,再细心地看墙壁,阶石,与柱子”“把外面都看完,他把梯子放回原处,而后到屋中去看”可知,主人公和敌人的斗争在这个场景中展开,其人物心理和形象也在这里得以凸显,不同于第一个场景中的内部矛盾,这个场景中的斗争是敌我矛盾的体现,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加突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小说整体上表现了主人公瑞全身上那种坚定的爱国信念。从和“瘦鬼”的斗争中的动作描写“瑞全的黑眼珠盯住那个又黄又瘦的脸,他猛地往前一扑,一手攥住瘦鬼的右腕,一手掐住脖子”能够比较直接地看到瑞全坚决斗争的一面;从和“假东洋料”的斗争中,通过“瑞全慢慢地凑过来,满脸陪笑地说”“他又走到南墙根;把梯子搬起来。这时候,他看清小东屋的玻璃窗子上还有个人脸呢”“他上了房,细细地敲验砖瓦,检看房椽。把上面看够,他由梯子上爬下来,再细心地看墙壁,阶石,与柱子。一边看,一边嘟囔着”这些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能够看到他在斗争中的机敏和智慧。‎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 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 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丁内忧。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C. 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后指文书、凭证,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D. 笏,古代文武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区分上朝大臣的身份与品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彧处事分寸得当。左仆射高颎的儿子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并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 B. 柳彧的忠诚耿直,为百官所敬畏。隋高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迁他的职位。‎ C. 柳彧不畏强权。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彧敢于和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 D. 柳彧遭杨素忌恨,多次被陷害。由于赠送《治道集》给蜀王,被杨素诬陷行贿;汉王谅作乱,他假装病重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诬陷谋反。‎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答案】4. A 5. D 6. D ‎ ‎7. 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一句的意思是: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之子又没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摆放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戟仪仗,内门还要放置戟的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其中,“仆射之子更不异居”主谓宾俱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外门既设”与“内閤又施”结构相同,属于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C。‎ 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笏,古代文武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区分上朝大臣的身份与品阶”表述错误,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行贿”的说法太片面,原文说的是“以内臣交通诸侯”。‎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据”,靠着;“立”,使动用法,使……站在;“诘”,查问;“衔”,嫉恨。‎ ‎【点睛】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郡解县人。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柳彧年轻时很爱学习,阅读了许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他多次升迁,官至尚书虞部侍郎,后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不久,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都放置戟作为仪仗。左仆射高颎的儿子高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来做仪仗。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之子又没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摆放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戟仪仗,内门还要放置戟的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人。”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前代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他由一个普通百姓而兴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全面利弊。他和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后,却没有任命他们担任具体职务。我看到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已届迟暮,风烛残年。先前担任赵州刺史,不懂职责,政务都由手下一班小人处理,贿赂之风公然盛行。和干子骑马射箭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管理百姓的职务,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时刻不忘,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如果让他去任刺史施政,危害非常严重。”皇上认为他说得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朝掌握大权的显贵人物,百官都害怕他的威势,没有敢冒犯他的。杨素曾经因为犯了微过,皇上命令御史台查办。杨素倚仗自己位高势大,就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从外面走进来,看见杨素如此,就在台阶下面手执笏板态度严肃地对杨素说:“我奉旨查办你的罪行。”杨素慌忙离开座位。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彧。此时柳彧正受到皇上的信任,所以杨素没有办法来陷害他。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向柳彧讨要。柳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召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谋反,派人快马召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先也不知道杨谅谋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 显露出来了。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身危。杨谅发怒,把他关了起来。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虽然表面上没有谋反,内心实际赞成作乱的人。柳彧被判充军敦煌。杨素死后,朝廷下诏召柳彧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8.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 “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 “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世俗隔绝。‎ D. 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9.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 ‎【答案】8. B 9. 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凄凉萧瑟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②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营造了黯淡、凄凉的意境。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B,“暮禽”句不能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故答案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内容理解及意境的概括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中已经明确了赏析的诗句是“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画面有“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秋景在古代诗人笔下一般都是凄凉的氛围,特别本诗中的意象“荒城”“落日”更是一派凄凉的特色。本题答出“诗中有画”的画面的内容“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概括画面的内容和意境特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0.(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特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3)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夺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 。意在表明不吸取前人教训让人痛惜。‎ ‎(5)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答案】 (1). 各抱地势 (2). 钩心斗角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钉头磷磷 (8). 多于在庾之粟粒 (9). 雕栏玉砌应犹在 (10). 只朱颜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钩”“锱铢”“磷”“庾”“砌”。‎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创作经典不可能________,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要长时间的冷清孤寂;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_________为墨,( ),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___________,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毁誉参半。直到程、高二人___________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帆风顺 呕心沥血 鸿篇巨制 苦心孤诣 B. 得心应手 冥思苦想 长篇累牍 筚路蓝缕 C. 一帆风顺 冥思苦想 鸿篇巨制 筚路蓝缕 D. 得心应手 呕心沥血 长篇累牍 苦心孤诣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之苦;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B. 对于前者而言,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 C. 对于前者而言,需要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D. 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之苦;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1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B. 惨淡经营中执笔于后半生 C. 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 D 后半生执笔于惨淡经营中 ‎【答案】11. A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根据语境“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分析,应选“一帆风顺”。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思苦想”不能作定语,所以选“呕心沥血”。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著作。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的文章。“长篇累牍”含有贬义,此处应选“鸿篇巨制”。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根据语境“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分析可知,应选“苦心孤诣”。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项,不合逻辑,将“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和“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位置颠倒。C项,成分残缺,在“需要”后加“备尝”。D项,成分残缺,在“要”和“长时间”之间加“面对”。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括号前面的内容“以前半生_________为墨”分析,为陈述句式结构,根据“以”分析,排除A项、D项。B项,句式和前句不一致。故选C。‎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热热闹闹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但也有让人遗憾的消息:一些地方把庙会、灯会、民间艺术展会都取消了。这些传统节庆活动的暂停,①_____。而庙会、灯会、舞狮、高跷等是年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安全考虑一“取”了之,初衷可以理解,效果却不会好。为了安全,②_____,那是因噎废食。作为决策者,当科学调度,尽早做充分各种预案,加大监管调节力度,加强预警与人流调控,把安全保障工作做到前头。如何既让居民欣赏文化大餐、享受年味,③_____,值得管理者思考。‎ ‎【答案】 (1). ①据说均是出于“安全考虑” (2). ②忽略了群众文化需求和节庆感受 (3). ③又能切实提供安全保障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处,结合“而庙会、灯会、舞狮、高跷等是年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安全考虑一‘取’了之,初衷可以理解,效果却不会好”分析,此处主要讲取消是处于“安全考虑”。第二处,结合“那是因噎废食”“一些地方把庙会、灯会、民间艺术展会都取消了”分析,此处主要讲为了安全,忽略了群众文化需求和节庆感受。第三处,结合关联词“既”“让居民欣赏文化大餐、享受年味”等分析,此处应该用“又”,结合语段内容分析,主要讲切实提供安全保障。‎ 四、作文(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资源,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 ‎②张国福原名张国富,是我国第一批特等战斗英雄。他复员后在家乡当了农民,改名为张国福,隐姓埋名四十多年,连他的妻子和子女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病重住院,他真实身份才被发现,住院第二年去世。‎ ‎③华为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害怕,受到美国打压。但这却让全球人都知道了华为的强大。面对未来的发展,华为非常有信心。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不再束缚于人。‎ ‎④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想当“网红”,受到并不了解的网友的怂恿,突然离家出走。多地民警接力找寻助其回家。‎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你对“成名观”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并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出名何必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因为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我看却未必。名誉不过是过眼烟云,出名又何必趁早?‎ 且不说古代圣贤之辈如何淡泊名利,隐世而居。就我们而言,在青年阶段更应注重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求日后有所作为,而绝不是想尽办法的“哗众取宠”,博得社会关注,达到所谓“出名”的目的。‎ 在当今这个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短视频成为一种潮流的社会环境下,不计其数的“网红”应运而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践行了“出名要趁早”这一理念,或搞一些低俗不堪的节目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或故意炒作社会热点事件而使其本人成为热点。这样的行为有时确实能让他们在短时期内名声大噪,但没有根的花朵,即使再鲜艳最终也会枯萎。‎ 相比之下,那些以真才实学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名声无需自己吹捧,却也能明亮如灯,经久不衰。‎ 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可曾想过要出名?他们不过是在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的日日夜夜的努力,最终青蒿素横空出世,挽救了许许多多被病魔折磨的人。他们是一群有着实干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经历证明:名声,不是吹出来的。有了成绩之后,自然有他人为你扬名。出名,何必趁早?‎ 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当“网红”。受不了解的网友的怂恿离家出走。这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相比之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二人一生守岛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大山深处的奉献又是何等的感人至深。他们从未想过“出名要趁早”,甚至从未想过要出名。然而高尚的人格使他们不同于凡人,无私的奉献使他们为千家万户知晓。出名,又何必趁早?‎ 回顾历史,虽有不少文人墨客少年得志,然而更多的是十年如一日的苦练造就了一生奇绝的本领。徐渭“半生落魄”,终大器晚成;杜甫仕途不顺,使得他以观“民生疾苦”,而后成名。‎ 没有才能,名声对一个人只是负担,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若是有真正的本领,功名自有他人为你传诵。‎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顶层的阳光,根就越要伸向地底的黑暗。”想要成名,就必须脚踏实地。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只是厚积薄发。‎ 出名,何必趁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四则材料的共同关键词为“出名”,除第四则材料之外,其他材料均可正面立意。认真阅读分析驱动任务,紧扣“成名观”一词,所写内容必须与成名相关,“认识与思考”则提醒文体方面更倾向于议论文。“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限制写作内容必须涉及“青年”。但应注意,“撰稿”一词只是针对《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作“青年”这一情境的陪衬而已,并非文体限制,不必在文体方面推敲。出名早获得关注和资源之后更容易成功;积蓄力量,默默无闻,努力奋斗会成名;拥有信心,增强实力会成名;理性成名方为正道。‎ 参考立意:出早名,激潜能;出盛名,建丰功;弃虚名,练内功;至人无己,圣人无名;耐得住寂寞方能走远;理性看待出名;君子爱“名”,“取”之有道;此时无“名”胜有“名”;欲出名,先修身;中华儿女何需虚名;不成功,何成名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理性对待成名》。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成名”。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成名需理性,在你选择“成名”时,只有全面思考,才不至于让悲剧上演;理性思考,不随波逐流,自主研发,与时代共同奋进,这才是华为“出名”带给我们的启示;许多成名的人一般都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这种发现与思考是一种精神财富,也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成名固然风光,但若学不会理性思考,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在成名这条路上,理性思考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第一堂课,唯有此,才不会迷失自我”等。‎ ‎【素材】当今青年的成名观受到了许多外来思想的错误引导。如何去看待“成名”这个现象?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名”观?我认为成名并非坏事,要想成名,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做事,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有数十位英雄人物被授予了共和国荣誉勋章。试问,这些人物中哪一个没有经过努力与奋斗?他们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份内之事,对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获得了祖国与人民的认可。‎ 成名需脚踏实地,这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积累。华为集团的成功也是基于这种理念。在中国手机行业起步阶段,当许多企业还依赖于国外的进口与研发时,华为已经成立了专属自身的技术研发团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手机零部件制造小企业,到能与苹果、三星相抗衡的中国国产名片,华为用了近十年。正是本着脚踏实地做事的理念,华为才赢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古代就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说法。中国青年的志向亦应如此。出名的路上纵有万般险阻,我们也应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理想与信念奋力拼搏。‎ 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创作之路也是脚踏实地的过程。他在创作《白鹿原》的过程中,住在农村的土房中,深扎在他曾经生活过的乡土情怀里,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用了近4年时间,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白鹿原》。试想,在创作时,他可曾想过出名?他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地进行自己的文艺创作,最终才获取了成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代青年,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认真用心地奋斗,才能获得国家与民众的认可,才能让自身真正地成名。‎ 作家陈忠实在作品《白鹿原》获奖后曾言:“我们鼓励作者出名,出大名,这不是一味寻求名利,而是寻求他人的肯定与支持,要求一位作者吃糠咽菜时淡泊名利,既不现实,也不人道。”这是陈忠实对名利的看法。时代变迁,我们青年人又该如何对待“成名”?‎ 随科技发展,“抖音”、“快手”等软件层出不群,不少青少年想借其出名而迅速成为“网红”。一部分拥有个人实力者凭借“抖音”、“快手”等平台迅速成为“网红”,而更多的人则是一味跟风,刷底线。自封“女神”的金茜便是其中一位,16岁的她在抖音上发各种视频:整容、晒奢侈品,结交富二代、官二代。我们并不否定网红这一职业,不排斥青年人要出名的想法,但前提是,你是否具有与“名气”相匹配的实力?“网红”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却只是昙花一现,就是因为本身并没有与“名气”相匹配的实力,所以他们的在网上的“红”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中最为美好的阶段,坐在高中或大学的教室里接受正规教育,汲取知识。青年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将决定我们日后的事业发展方向。‎ 著名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国家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中,只勉强接受了“劳动模范”这个称号,“因为也算劳动过,所以这个称号可以接受,其余的都太假。”他这样告诉记者。季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淡泊名利,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求名利的季先生的名字却家喻户晓。‎ 我们鼓励青少年有出名的想法,并赞成青少年为出名去努力、去奋斗。当你的努力与奋斗为个人的实力与魅力不断充值时,你就会发现,无需要刻意的炫耀与追求,你已然“出名”。所以我们青年人现阶段应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提高个人魅力与实力,不忘初心,方可成名!‎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