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 B.可怜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 D.为感君王辗转思 2.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东流水 C.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椒房阿监青娥老阿监:太监 B.雪肤花貌参差是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C.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统治天下 D.九重城阙烟尘生 九重城阙:坚固的城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5.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6.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拟人) D.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借代) 7.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8.下列句子中“后人”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A)哀之;后人(B)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C) 而复哀后人(D)也 9. 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 此:天台山 B.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傍晚 C.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回旋 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必须 1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歌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 B.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文人五言诗的新发展。 C.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D.隋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词,原名“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 12.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13.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D.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A.①④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二、古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0—21两题(6分)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2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2-23题(12分)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22.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首句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以询问句陡起,好像在问屏风主人“您从哪里得到怀素的草书屏风啊”。 B.“踪”,踪迹。用“踪”说明他平素就对怀素的去过哪里极为留心和熟悉,所以知道怀素来过屏风的主人家里。 C.“尘色染”有两层意思,一是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显得十分珍贵;二是字幅浸染尘色,有些斑驳,爱惜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D.从“墨痕浓”三字中,仍然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 E.主人家所在之处的环境显得奔放古朴,这正与草书屏风的风格相映衬,书法之美与环境之美相彰显,更让诗人欣喜不已。 23.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一联的含义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 (三)诗文默写(8分) 24. (1)《长恨歌》中表现李杨二人忠贞不渝、永不分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进入仙境首先看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表现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六国珍藏珠宝落入秦人之手不被珍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9分)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 。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2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B.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 C.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国文化曾经有过西向传播的事实,且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D.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历经中华王朝不同的好恶态度,但仍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草原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前身,这是东西方交流的商贸之路,是春秋战国 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 B.中国与波斯的交流持久而友好,双方既有物质层面的众多物品的交易,更有代表精神层面的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上修筑的佛寺,为往来于东西方的商人和僧侣提供了方便和保佑,更反映了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共荣。 D.“怛罗斯之役”胜败的影响,相较于以中国造纸术西传为代表的文化交流的意义,其军事层面的意义显得微不足道。 2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活力,其意义至今仍对沿路国家、民族的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B.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C.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种族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但在某种意义上,即便是冲突,也无碍文明的交流。 D.怛罗斯之战不经意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多元性、文明交往和和谐共存的鲜明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14分)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成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 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成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2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已此行安危的忧虑。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 主人公朱先生形象生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小说刻画了他爱读诗书、不畏权贵、低调淡泊、勇敢从容的性格特征。 E.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将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加以凸显。 29.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30.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颜色”是“姿色”的意思;B项,“可怜”是“值得羡慕”的意思;C项,“睡觉”是“睡醒”的意思;D项,和现代汉语意思一致,是“翻来覆去”的意思。 2.D A项长、B项送、C项惟 3.C A宫中女官 B差不多 D指宫廷 4.B 许:称许,称赞。 5.B 应是杜牧 6.C 没有拟人 7.D A.升—生;B.婉—宛;C.装—妆。 8.C 9.C 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10.C A天姥山 B夜晚 D 等待 11.A B民歌 C无白居易 D中晚唐 12.C 13.B 14.A B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C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D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15.D 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对象错误。④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望文生义。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 ③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⑤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16、A 17.B(山南水北谓之阳,祁阳既然谓之阳,就应该在南面而不是北面。) 18.A(不是归顺贾鲁,而是归顺太祖,后文有“太祖壮之”,并给了赏赐) 19.(1)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奋勇献身。(得分点:金痍皆遍,遍体鳞伤1分;士卒从之者,定语后置,跟从他的士兵,1分;自效,效自,献出自己的生命或力量,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2)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得分点:四鼓,四更1分;间道,从小道,名词作状语1分;缘,沿着1分,句意1分) (3)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得分点:取,搜刮1分;锱铢,一分一厘,一丝一毫1分;用,挥霍1分;句意1分 20.C 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21.C C“缠绵悱恻”情感错 22.BE(踪,不是指怀素的踪迹,而是指怀素的笔迹,故B项不正确;“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是以“怪石”来比喻怀素草书中的字,指笔画中的“点”,好象正向秋涧奔赴。“寒藤”比喻笔画中的“竖”;“古松”比喻笔画中的“弧钩”。而不是指主人家的住处,所以E不对) 23.①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②“以龙喻字”,表现怀素草书飞动的气势和苍劲的形象,仿佛有生命一般;③“恐”,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怕这些字变成龙飞走”(或对怀素书法的赞美之情)。(一点2分,共6分) 24.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5. B“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说明春秋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很多条。根据选项句意,“其”在此处代指“草原之路”,而依据文意,成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应是张骞出使之路。 26.A“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说明这条丝绸之路是由古代游牧民族开拓的,由“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可以推断,“草原之路”的开拓其他国家的游牧民族也有参与。“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与“古代游牧民族”并非等值转换。 27.B对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形成的原因理解有误。陆上丝路是双方贸易互动的结果,而海上丝路则是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原文表述“及至唐代中国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28.CD(A“爱好和平、一心为民”不准确,B“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不妥,E心理描写不是主要方式。每项2分) 29. 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③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每点1分,3点4分) 30. 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③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每点2分) 四、作文 由果溯因不难得出答案,本则故事的结果是“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原因是“太阳”“云”“风”互相“怨“。由此可见本则故事是在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立意可以是:责任面前要勇于担当;抱怨是推卸责任的表现,相互推诿只会导致恶果。 翻译: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从营中逃出来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埜 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中担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激励献身。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又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晋升为宝庆卫指挥佥事,还担任指挥使,接受命令镇守益阳。跟随平章杨璟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生擒千户、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剿平了左江上思的蛮族。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进军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敌众惊惧混乱。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飞驰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回朝后,请求还乡,他受赐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