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1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项,“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说法错误,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断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哪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风看云喝茶 三石 “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知己一起听风,看云,喝茶。”亚东是在陪我喝酒后说的这句话,当时他正端坐在办公桌前那把宽大的椅子上,手握一杯清茶,茶香缭绕。 我知道这句话不是亚东的原创,依稀记得出自洪如辉的散文《茶的画境》。我不好点破,但亚东显然没有侵犯洪如辉知识产权的意思,随即便对我说:“这是洪如辉书中所写,可如今对我而言,却成了难以实现的心愿。” 我没有接腔,只是赶紧往亚东的杯里续上热气腾腾的水。 当然,我还抽空找了洪如辉,让他将请亚东喝酒改成喝茶。 我跟亚东是大学同学,当年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而洪如辉却是我多年的文友,虽然入仕多年,文章依然锦绣,只是仕途多不顺,一个文化局副局长当了十来年。此次局长位置空缺,洪如辉虽是文化人,却也免不了俗,脱不掉凡心。恰巧亚东空降到县里任职,如此三角关系,我自然责无旁贷。 喝茶的地点不用挑选,是离城三五里地的采芝斋,洪如辉姐姐家的茶庄。 我对亚东说:“山野之外,满山茶树的翠绿环抱之下,一间草棚,一张茶几,几张酸枝木的椅子,有风,有云,还有茶,只是不知道我和如辉兄算不算得上知己好友?” 亚东虽然没有正面回应我的话,但此刻他的心境肯定是极为轻松的,清瘦的脸上不时露出些许微笑来,四下打量着说:“到底是老同学,一句平常话,便如此记在心上,让我如何不诚惶诚恐。” 三人围坐,洪如辉便秀起了他的茶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手法纯熟而老道,博得亚东啧啧称赞。 都说品茶如品人生,这句话洪如辉自然是写过的,只不过是不是他的原创还得另当别论。三个可以说是事业多少有成的男人坐在一起,除了听风看云喝茶外,还得聊天。聊天过程中少不了感慨人生,除了人生,还有文学,甚至还有女人,就是没有提起洪如辉想担任文化局局长的事。 如此情景,以文化人自诩的我及洪如辉,自是觉得难以启齿。 不过,我多少清楚,有些事情也不见得要说得那么明白,以亚东在官场厮混多年的经历,不应该参不透此次茶香之外的余音。 几壶清茶过后,已是晚饭时间。几样农家小菜,一只茶汤清炖的土鸡,没有酒,亚东却吃得是斯文扫地。 分手的时候,亚东依旧不舍,还开玩笑说早晚还得来这采芝斋,听风,看云,喝茶。而此时,洪如辉如做贼般悄悄将两盒茶叶拎在了手上,在我用眼神示意下战战兢兢地放入亚东车内,局促地说:“两盒新茶,您带回去尝尝鲜。” 看得出亚东不想收,甚至将手伸向了茶叶,但也许是顾及我的面子,他还是将手缩了回来,然后跟洪如辉握手告别。 其实我一直没有跟亚东明说洪如辉的事,但在这之后不久,我便接到洪如辉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提拔担任了文化局局长,并让我过去一趟,一并去谢谢亚东的帮忙。 原本准备约亚东再去采芝斋喝茶的,可亚东却让我们上他办公室,我跟洪如辉便赶了过去。 洪如辉自然对亚东的关照表示感谢,亚东微笑着摆摆手说:“不用谢我,我了解过,早就该给你挑重担了。只是——”说到这儿,亚东停顿了下来,眼睛盯着洪如辉说:“我记得你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说过:茶,注入无华的水,人的一生就可以在一杯茶里修行。有这句吗?” 洪如辉点点头。 亚东默默将边上的柜子打开,拎出两盒茶叶来,轻轻摆在桌面上,接着说:“茶,是好茶,但如果没有干净的水,你说,这样的茶,能够让人修行一生吗?” 洪如辉的脸霎时便红透了。 而我,同样尴尬得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掩饰地端起面前的清茶,一连喝了几口。 茶,算不上是好茶,却清香留齿……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亚东端坐在一把宽大的椅子上,手握一杯清茶,写出亚东在同学面前舒适、惬意、闲适的神态。 B. 第五段交代“我”与亚东、洪如辉之间的关系,为“我”在帮助洪如辉一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埋下了伏笔。 C. 亚东两次引用洪如辉文章中的话,一次表达自己的愿望一次批评洪如辉,后面一次引用也表现出亚东对洪如辉的了解。 D. 小说结尾的那一句,照应了上文亚东批评洪如辉的话,含蓄隽永;也照应了开头与题目,使小说结构严谨。 5. 小说中的洪如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6. 小说标题“听风看云喝茶”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从情节线索、主题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洪如辉是一个追求脱俗的人生境界而又不能脱俗的文人、官员形象。作为文人,他一方面追求“听风看云喝茶”这样脱俗的人生境界;但另一方面又不惜用拉关系的手段来实现自己想得到提拔的目的。 6. ①是小说的线索,它把小说中的亚东听风看云喝茶的愿望,“我”和洪如辉请亚东听风看云喝茶,及想再请亚东听风看云喝茶而没成,反而受到亚东批评等情节都串在一起。②它提示了作品的主题:人与朋友之问应保持一种不掺私利的纯真的友情。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为我’在帮助洪如辉一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理下了伏笔”的分析不准确,洪如辉当上文化局局长主要是因为亚东“我了解过,早就该给你挑重担了”。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的要点首先定位形象特征,一般为“某某是一个……形象”,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此题可以通过洪如辉一方面追求“听风看云喝茶”这样脱俗的人生境界;但另一方面又不惜用拉关系的手段来实现自己想得到提拔的目的等情节总结出其“追求脱俗的人生境界而又不能脱俗的文人、官员”的形象特征。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标题和文章情节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此题全文围绕“听风看云喝茶”展开,是文章的线索;“听风看云喝茶”又是一种人生的追求,正是作者提倡的“人与朋友之问应保持一种不掺私利的纯真的友情”的主旨。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二次元”即在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简称“ACGN”)人群组织成的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称呼。由于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的二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GN,同时指喜爱ACGN的群体。“二次元文化”指在ACGN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产品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理念。这里的二次元文化并不限于ACGN,还包括从ACGN向外延伸出的手办、COSPLAY等衍生产物。 (摘自《2017年中国二次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二: 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摘自百度百科“二次元”词条) 材料三 二次元用户可以分为近二次元用户及核心二次元用户,前者对动漫基本了解,会观看热门漫画或动画改变的大电影,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后者深爱动漫作品,经常上相关的二次元网站、贴吧等,查看喜爱的二次元内容,花费的时间和财力较多。 (摘自《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 材料四: 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对于很多二次元用户来说,人与人的往来没有阶层的束缚,没有功利的导向,有的只是志趣相投的平等状态,这在无形中拓宽了用户对于二次元文化“真”的理解。 二次元文化常常用羁绊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羁绊并非完全的束缚,反而是一种情感上的陪伴,其目的是消除孤寂。 二次元文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持着对未来的拷问。二次元文化依然对现实中的难题保有解决的热情,只是解决方式充满着浪漫的唯美情怀,诸如“跌倒不可怕,只要擦干眼泪”“奋勇前进,终能到底”等乌托邦式的期许。 二次元文化也不放弃自我探究,不管是青春主题的作品,还是黑暗主题的作品,都隐藏着二次元用户的精神梦想,这些梦想往往是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而二次元空间却给予这些精神梦想实现的无限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二次元文化鼓励青年在梦想中注入坚持、勇敢、热血,对正面自我的不断挖掘和无条件的信任,创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青春成长环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孙黎《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 材料五 对于青少年而言,二次元文化是他们的精神避风港,一方面保护着他们远离严酷的现实,放飞理想。让青少年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尝试表达自我、展开自我、重塑自我,既获得自我认同,又获得群体彼此认同,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归属。另一方面,长期沉溺于二维的想象空间中,青少年尤其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低龄青少年往往容易模糊虚拟和现实的差异,造成潜意识里认知的混乱,丧失自我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引发失范行为。 二次元和三次元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在媒介和商业的推动下,二次元文化逐渐尝试着隐藏或是削弱壁垒,延伸到三次元的空间中展示自己,三次元也尝试着平等地与二次进行对话,甚至将某些二次元的表达方式纳为己用。因此,虽然壁垒没有被完全打破,但两者之间的误会却呈现出递减趋势。双向破壁的尝试也促使青少年跳出“高墙”限定,尝试放弃绝对边缘化立场,开始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二次元文化,积极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 (摘编自马忠红《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现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次元,是二次元世界的简称,它主要是指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架空世界”,有别于指称现实的“三次元”。 B. 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的最大差异在于,二次元是以二维图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世界,而三次元是直接呈现现实世界。 C. “泛二次元用户”和“核心二次元用户”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二次元世界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以及在精力和财力方面投入的程度不同。 D. 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延伸,一方面是可以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客观看待自身的文化,进而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更好地发展自身。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详细介绍了二次元的定义,材料二简单比较了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差异,了解二次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下青少年的价值和文化取向。 B. 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近年来尽管二次元用户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逐步趋缓,这说明青少年已经逐步开始客观、理性地看待二次元文化。 C. 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尽管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壁垒,但只要加强沟通交流,就可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D. 尽管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二次元文化可能导致他们行为失范,但是辩证来看,一次元文化还是利大于弊,所以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践行二次元文化。 9. 材料四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 9. ①现实与虚构的关系;②人与人的交往;③对未来的思考;④对自我的探究。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以二维图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世界”分析有错,二次元是虚构一个架空世界。另,文章里也没说三次元就是直接呈现现实世界。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这说明青少年已经逐步开始客观、理性地看待二次元文化”属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依据。C项,“但只要加强沟通交流,就可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无逻辑关系。应该说,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成长。D项,“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践行二次元文化”推断失当。文中说“另一方面,长期沉溺于二维的想象空间中,青少年尤其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低龄青少年往往容易模糊虚拟和现实的差异,造成潜意识里认知的混乱,丧失自我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引发失范行为。”“开始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二次元文化”,因此并不是鼓励青少年积极践行二次元文化。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快速寻找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要点,顺应问题的方向,然后组织答案。本题要求概括材料四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材料四第一节“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是从现实与虚构的关系角度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第二节中“二次元文化常常用羁绊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羁绊并非完全的束缚,反而是一种情感上的陪伴,其目的是消除孤寂”,是从人与人的交往的角度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第三节中“二次元文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持着对未来的拷问”,是从对未来的思考的角度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第四节中“二次元文化也不放弃自我探究,不管是青春主题的作品,还是黑暗主题的作品,都隐藏着二次元用户的精神梦想”,是从对自我的探究的角度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游东山记 [明]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 ,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B.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C.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D.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 A. “洪武”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与众多开国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洪武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B.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创始人老子,主要代表人物除我们熟知的庄子,还有《逍遥游》中的列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D.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立冬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B.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C.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D.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 (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2)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多次游历山水,没有比那次更快乐的了,因此努力把它写完。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李”“立恭”“隐溪”“道士”“两童子”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如“数曲”“竹”,在名词后面停顿。动词作谓语“出”“折”“窍而吹”“起舞”“拍手跳跃”。另外“费无隐《苏武慢》”是人名、曲名不能断开。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所以选A项。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把句子的意思跟文章的内容核对一遍。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错在“立冬”。应该是“冬至”。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原因缺少。“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没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被”:“披落”;“腴泽”:“红润光泽”;“类”:“好像”;“延”:“邀请”。第二句关键点:“屡”:“多次”;“游”:“游历”;“乐无加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译为“没有比那次更快乐的了”。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陰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龋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侄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 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李思训②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②前年嫁彭郎③。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③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 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D. 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15.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赏析有误,诗中尾句借用谐音,饶有风趣地把小孤山说成“小姑”,把彭浪矶说成“彭郎”,并非真是要告诫舟中贾客什么。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两句。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睛】赏析句子之前,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蜀相》通过对祠堂内的景物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5). 钉头磷磷 (6). 多于在庾之粟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誉、沮、庾、粟、粒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指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第一处,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更为恰当,这就排除C、D 两项。“众望所归”的意思是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第三处,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结合后文“一战成名”可知,应是说“张小明记者”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应选“不负众望”,这就排除A项。“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第二处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快,两个成语都可以。“庸人自扰”,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指不必要的担忧。第四处,是说专家认为这些担忧没有必要,两个成语都合适。故选B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由此可知,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是“九歌”,应从“九歌”的角度陈述,据此可排除A项;分析三个选项的内容,应是“学习”在先,“摸索规律”在后,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国内”表领属,应在“第一款”之前,即改为“国内第一款”;二是成分残缺,“大数据分析”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在“综合”后加上“利用”。B项,成分残缺,“综合”后添加动词“利用”;C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语序不当,可以改为“综合利用”;D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故选A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于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关于对联的文化常识。做该题时要考虑对联所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所写内容要能与之协调对应。另外还要考虑对联的特点,即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第三是上下联尾字的压韵是仄起平收。本题要求选出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对联。A项,花甲,是指六十岁。B项,古稀,是指七十岁。C项,体现不出年年龄。D项,七十载,是说教了七十年的书。年龄早超过七十岁。故选B项。 【点睛】对联的特点,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具体来说:1. 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4.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仅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应。一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应。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而且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是仄音,下联尾字是平声。 21.唐诗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使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为之倾倒。唐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①唐朝的离别苦。 ②唐朝的诗人清高。 ③唐朝的月明。 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相关诗句。 (3)不少于100字 【答案】(1)唐朝的离别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多情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2)唐朝的诗人清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一路吐胸怀。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磊落两袖风。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3)唐朝的月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皎洁的月,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床前的明月光如霜似露,永远铺在游子心头。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唐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所给的三句开头是①唐朝的离别苦。②唐朝的诗人清高。③唐朝的月明。题目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结合相关诗句。(3)不少于100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形象。(1)首先要在唐诗中找到一两句最能反映唐朝的离别苦的诗句,诗句的内容要扣住“苦”。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然后结合离别时的场景,离人和送者的心情,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满含深情地描绘离别时的情景。(2)写唐朝的诗人清高时,先要选一位让自己感动的唐朝的诗人,这位诗人要是“清高”的人,比如: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温庭筠、极富才华英年早逝的李贺等。锁定一位诗人,抓住他的清高的表现,结合他的相关诗句,发挥合理的想象,用动人的语言来描写这位诗人。(3)同样写唐朝的月明,也先选择唐代诗人描写明月的诗句,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由诗句生发开来,联系诗人眼中的明月,揣摩诗人此时的心境,想象他当时眼中的景象,用生花的妙笔写出唐朝明月的魅力。写作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有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学会自控,做人生的赢家 怕痒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经过训练之后,学会自控的小家伙也就不再害怕挠痒,从而规避了滚下楼梯的风险。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个诱惑颇多的时代,只有学会控制自己,才能主宰命运,成为人生的赢家。 15岁少年考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系本硕博八年连读,引得一片关注与好评.张塞瑞的母亲说:“他生性自控力好,别的小孩都在顽皮的时候,他能坐两个小时,基本上两个月就能掌握一学年的课。”耀眼的成功光环下起作用的正是那宝贵的超越同龄人的自控能力,失去了自控力,即使天赋异禀如仲永,也会被浮躁年代里的灯红酒绿扰得迷失自我。在一片喧嚣与骚动中仍能严苛地自控自律,才能在世事纷杂中笃定前行,找到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最终在不断的自我控制自我灵魂改造中保持心灵纯净,获得个体上的成功,不为所谓“天命”任意摆布。 有时,学会自控更是一种担当。侵华日军的铁骑踏碎了无数国人的安逸生活,风雨飘摇之时,和很多少年人一样,鲁迅选择了求学东洋。可是身处他乡孤单零落,血多靴子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麻木的挨过一分一秒,将心思全放在了油光锃亮的发辫或是声色犬马的酒会之上。而鲁迅先生甚至民族危亡,不屑与之为伍,依旧挑灯夜战,一丝不苟的温习着可也.鲁迅的严于律己让他没有在动荡的岁月里沦落为行尸走肉那份自控让他时刻保持着笔端的清醒与言辞的透辟。沧海横流,山河破碎,选择放纵自己任其浮沉是最简单却最不负责的行为而选择自控,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为有识之士的不约而同。正是不甘于堕落的对自己的控制,让我们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浩浩汤汤的历史河流冲刷干净,稍纵即逝,人生也因此闪亮了许多。 掌控人生,须得先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否则必将一事无成。陈独秀自称性情暴躁,“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有时简直是优容奸恶。”可是,明明深知自己性格的缺陷,他却一直没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性,稍遇挫折便另起炉灶,冲动地接连犯下右倾主义错误,被潮流所淘汰。假使陈独秀能控制易冲动的个性,再坚忍退让一些,想必不会这般晚景凄凉。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学会控制自己,才能于狂风肆虐中牢牢把握前进方向,挣脱稍纵即逝的命运,成为人生的赢家。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次作文为漫画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漫画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仔细观察漫画,图中是一只举起的手,手中紧握着手机,手机在人的手掌手臂中已经生根了,紧紧地缠绕住人,图中人机已经不可分离了。联系现实,该漫画是影射现实中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什么事都依靠手机,与手机形影不离,成为手机的奴隶。如此下去,人会被手机控制,人会将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手机上,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影响和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会给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可以立意,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异化为手机的奴隶;要自律,远离手机。掌控人生,而不人生是被手机掌控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漫画的寓意,言之有理亦可。如果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比如,可以先引入漫画,由漫画联系现实的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然后分析其弊端,接着提出论点,要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能自律。然后再提供建议,如何才能摆脱这种依赖,最后以远离手机的和谐生活来作结。如果写记叙文,则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运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点睛】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 素材: 手机的弊端: 1.手机辐射有害健康,尤其是影响没有完全发育的大脑。 2.年轻人可能沉迷手机游戏,耽误学习,浪费时间。 3.年轻人如果追求高价的时尚手机,就会增加了经济负担。 4.新型的手机犯罪日益严重,具体而言,不法分子发送手机诱饵短信,窃取密码,侵犯隐私,非法牟利。 5.公共场所外放手机音乐电影,影响他人。 自律 (1)理论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E·伯克)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事实论据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