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铜梁一中2020级语文4月月考题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主观题请用黑色签字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客观题请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文化和艺术权力的场域重构,离艺术自律论越来越远的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艺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变,但每一次变,都带着数字时代的深刻烙印和脱胎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文化的局限性——其目的性、狭隘的功利主义、醉心效率的工具性以及非人性化的表演性,均在失去艺术自律的道德参照后,愈演愈烈,滑入失控的边缘。“意义的丧失、道德视野的褪色,在工具主义理性猖獗面前目的的晦暗和自由的丧失”……这一切,都让我们熟悉的“艺术”面目全非。数字时代的艺术生存,已无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辟蹊径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诗意而澄明的世界。‎ ‎(摘编自王菱《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制技术让影像产物不断增加,影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视觉文化呈现韵味的基本形态。‎ B. 数字时代中,人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的主动性完全丧失,即时审美让人们失去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C. 图像能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并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使人类的自恋情结得以强化。‎ D. 数字时代的视觉形象是现实世界的拟像,相比传统社会的艺术欣赏,一经人们关注和传播它就显得主动而积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话题展开,谈论数字技术改变着我们观看、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改写着艺术生存的方式。‎ B. 第二段以图像可以随意拼贴、篡改和美好为基点,谈论数字时代的图像失去目标与信念,虚拟程度大大提高,让人真假难辨。‎ C.‎ ‎ 作者论证数字时代的技术逻辑转变,显示出技术的人文性。只要技术变得足够吸引人,就可以消除人对机器的恐惧和抵触。‎ D. 文章谈论数字时代人类超现实氛围,日渐成熟的虚拟技术让艺术泛化为日常审美,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表现成为可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时代,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或机器,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传统艺术家的霸权地位遭到撼动,艺术主体被解构和重构。‎ B. 人类在数字技术营造的超现实氛围中栖居,这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与审美结缘,但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C. 拟像的世界逐步远离真实的生活,忽略图像背后价值的趋势,也许会导致人们理性的萎缩,模糊真与假的价值判断。‎ D. 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艺术失去了自律的道德参照而愈发在变化中显示出局限性,艺术将难以继续生存。‎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根据原文“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分析,“完全丧失”应为逐渐丧失。C项,“图像能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偷换概念。原文中说的是“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而选项中把“人类的自身经验”换成了“图像”。D项,“主动而积极”应为被动而无奈。故选A。‎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只要技术变得足够吸引人,就可以消弭人对机器的恐惧和抵触”有误。原文中“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原文的意思只是说数字时代,会让人与机器的关系更加密切,没有说可以消除对机器的恐惧和敌意。选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艺术将难以继续生存”错。原文说“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文化和艺术权力的场域重构,离艺术自律论越来越远的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原文只是说要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而并非说艺术难以继续生存。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友 阿成 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 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 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 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 “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5. 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6. 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④都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 ‎6.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文章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故此题答案为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从人物身份来看,“我”和文友只是业余作者,但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对省内大作家的态度是“扯不上”,由此可概括出他们虽没有名气但有傲气,对未来有希望。从“我”和文友彼此间的关系来看,得奖了大家会互相祝贺,“经常走动”,“通宵达旦地聊”,可见彼此真诚相待志同道合。从生存状况来看,“血泪般的成绩”表明创作艰难,彼此畅快聊天坚持写作,又表明他们不失生活乐趣。从人物情怀来看,“我”和文友都对赵尚志等民族英雄充满崇拜之情,铭记民族历史,表明他们拥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来看,插入的故事写了赵尚志被捕及牺牲的经过,并借“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中相关内容表现了赵尚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为国牺牲精神,表达出“我”和文友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段内容是回忆历史,在写现代事件的作品中加入对历史的回忆,有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之意,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这样的安排会使情节产生波澜,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淡,并与上文相照应。‎ ‎【点睛】第2小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时注意:①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②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7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7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则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非遗+资本,是一个想象空间巨大的领域。中国具有数量巨大的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巨大的资源宝库。在现代文化产业不断寻求新的支撑发展的资源背景下,这座资源宝库越发引人瞩目。非遗在诞生之初几乎都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时代的变化,需要创新性转化。“‘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对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重要,但需要对它进行新的设计,使其与当代人的需求形成关联,这也是现代文化产业与非遗在资源价值上的契合点。”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 材料四:‎ 非遗的传承,年轻人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因此,非遗如何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应当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主流媒体应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借助网络、电视,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节目。鼓励非遗走进校园,相关院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高层次的非遗人才,让非遗和科技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 (摘编自《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 《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C. 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 国家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如正视传承人老龄化问题,部分高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宣讲。‎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呼吁大家引起重视,注意创新,与时俱进。‎ B. 材料三提出了“非遗+资本”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期望逐渐过渡到文化产业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互相促进,彼此提供动力和支持的局面。‎ C. 年轻人是否参与是“非遗”传承成功与否的根本。让年轻人参与,“非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吸引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成为了当下工作的重点。‎ D.‎ ‎ 四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都指出了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 ‎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A 8. B ‎ ‎9.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积极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③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④通过网络、电视宣传,非遗进校园等手段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A项,“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缩小范围,据材料二“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是人文景观。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旨在呼吁大家引起重视,注意创新,与时俱进”错,旨在呼吁大家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重视。C项,“年轻人是否参与是‘非遗’传承成功与否的根本”夸大其词,材料四“非遗的传承,年轻人是关键”;“成为了”已然未然,材料四“应当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D项,“都指出了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错,材料二并未指出。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据材料一“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可总结出“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据材料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可总结出“积极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据材料三“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可总结出“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据材料四“主流媒体应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借助网络、电视,‎ 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节目”可总结出“通过网络、电视宣传,非遗进校园等手段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完成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B. “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代爵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 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 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 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1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2)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 ‎(2)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排除A项、B项;“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排除D项;句子翻译为: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错误。“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返回途中被捕入狱”错,原文为“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扶”,拍;“肥”,使……肥;“而”,连词,表并列;“瘠”,使……瘦弱;“此”,代词,这;“所愧”,所字结构,惭愧的地方。(2)“或”,有的人;“以”,介词,用;“制”,制裁;“之”,代词,他们;“宜”,应该;“少”,通“稍”,稍微;“待”,等待。‎ ‎【点睛】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 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 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新晴山月(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4. 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景用词精当,特别是“漏”这个动词,写月光透过青松的枝叶,洒在林中与松树的影子交织成一幅黑白相间的水墨画,显得生动空灵。‎ B. 颔联写诗人因“久不能寐”而独自在月下徘徊,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苦闷之情。‎ C. 尾联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打破了夜晚的死寂,突出了夜晚的静谧。‎ D. 这首诗两联写景,两联写情,景情相间,融合自然。写景时用笔细腻,内容丰富;写情时疏笔直写,自然逼真。‎ ‎15.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首联描绘的透过高松的月光,地上如画的月影,是静景;颈联风吹池荷,雨打果落,是动景。写出了山中的幽静。②拟人。颈联赋予池荷和山果人的情感,用“怯”和“病”两个字,写出了池塘里的荷花因怕风吹而将叶子卷起,山上的果子因遭到雨打而纷纷坠落的情景。③视听结合。首联描绘的透过高松的月光,地上如画的月影,颈联风吹池荷,是视觉描写;颈联风吹池荷,雨打果落,是听觉描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因“久不能寐”而独自在月下徘徊,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苦闷之情”错,诗人月下徘徊不是因为失眠,而是因为对月下美景极为喜爱而舍不得去睡,表达喜悦之情。故选 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常用手法的特点及效果,答题是注意步骤:先答术语,再结合句子分析,然后答感情或效果。本题问如何写景,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动静、虚实、远近、俯仰、视听结合等。本题首联“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是看到的画面,是静景;颈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是听到的动静,是动景,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的幽静。颈“怯”和“病”二字是拟人,写出了池塘里的荷花因怕风吹而将叶子卷起,山上的果子因遭到雨打而纷纷坠落的情景。‎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主将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的豪情壮志。‎ ‎【答案】 (1). 小楼昨夜又东风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钉头磷磷 (4). 多于在庾之粟粒 (5). 报君黄金台上意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的提示语是“明月”“东风”;(2)中的提示语是“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注意 “磷”“庾”;(3)中提示语是“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抚今追昔。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 。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多年的迁徒,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家训家风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娓娓道来: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撰写《家训》十七款;当代古镇人则 ,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 ),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在令人 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们 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前行的路上行稳致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津津乐道 继往开来 眼花缭乱 筚路蓝缕 B. 乐此不疲 继往开来 目不暇接 栉风沐雨 C. 津津乐道 革故鼎新 目不暇接 筚路蓝缕 D.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眼花缭乱 栉风淋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它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B.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的表现。‎ C.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 D.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祖先创造了作为永恒的精神能源的辉煌文明 B. 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C. 文明的辉煌由祖先创造,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D. 永恒的精神能源,是由祖先创造的一种辉煌文明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这里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让人们很有兴趣,应用“津津乐道”。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这里是说当代古镇人把古代家训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应用“继往开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这里是说充满诱惑的世界很复杂,应用“眼花缭乱”。 筚路蓝缕: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筚路蓝缕”专指开创的艰苦,“栉风沐雨”侧重形容辛苦。这里是说应用先辈们创业艰辛,应用“筚路蓝缕”。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 项,搭配不当,“延续”与“火种”“发展”与“基因”不能搭配;“它”字赘余。B 项,搭配不当,“延续”与“火种”“发展”与“基因”不能搭配;句式杂糅,“体现了”和“的表现”杂糅。C 项,搭配不当,“发展”与“基因”不能搭配;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精神风貌”。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据括号前“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以及括号后“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可知中间应填由祖先继承的什么会对后代子孙起作用,而据“优良品格”,可知起作用的应是“精神”之类。AD项,都落到“辉煌文明”,与后文内容不搭配,排除带哦AD;C项“文明的辉煌由祖先创造”表述与括号前内容不协调,排除C。故选B。‎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①、②。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2)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 ‎【答案】(1) “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我的舍弟”重复了,改为“我的弟弟”或删掉“我的”;“撰述”改为“写”。‎ ‎(2)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介、得体的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的考点和考向要求,语言简明的题目主要有删掉的多余的内容,用代词替换重复的成分,转换句式使陈述对象一致、连贯。此题综合考核以上内容,注意话题的一致,代词的替代。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惠存”是敬词。请保存。“我的舍弟”语义重复,舍弟: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弟弟。“撰述”一般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上,文艺创作不宜用。‎ ‎(2)本题考查的是句式的仿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试题的分类,同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准确把握语言的逻辑。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 ‎、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本题要注意句式特点是,人物——作品内含。语义要注意围绕语段中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所选的人物及作品一定要扣住“乡愁”。‎ ‎21.在某次“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作品网上评选活动中,小马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下面这幅作品,请你帮小马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作品内容,阐述推选理由,以便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内容:画面中三人团结协作,共骑辆自行车,一路搭载着“文明、网络、和谐”三个醒目标语。 推选理由:整幅作品构图形象,设计简洁,生动表达了中国网民“网络文明,你我同行”的心声。支持优秀公益广告,希望你也能转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和读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给试题归类,注意题干的要求,一般要从画面内容及寓意等角度作答。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题干的要求是“请你帮小马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作品内容,阐述推选理由,以便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考生要注意漫画的主题是“中国好网民”,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文明、网络、和谐”。在概括画面内容的时候要紧扣三人的行为,体现了团结协作,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大连市的一家餐厅里,发生了引发大众热议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监控视频还原了整件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个4岁女童在饭馆内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就餐的年轻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顾朋友劝阻上前去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一脚,女童母亲立即与女大学生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 尽管当事人事后不再互相追究责任,此事仍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舆论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不该对熊孩子下手,痛骂女大学生粗鄙暴力,认为她欠揍;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会没有义务替你教育孩子;有人认为双方应各打五十大板。‎ 对此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信息。‎ ‎【答案】化戾气为祥和 打开电视,放眼望去,一个个关于暴力、戾气的新闻充斥画面。北京摔婴案、山西爆炸案、城管打死瓜农、佛山一家四口被杀。这些行凶施暴者的恶行实在令人发指,也让人痛心。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言语不和,动辄暴力相向,甚至以命相搏,造成一幕幕血腥暴力的惨剧,导致了无数本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 面对这一幅幅血腥暴力的画面,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人们到底怎么啦?古人尚且知道“化干戈为玉帛”,到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和谐相处,化戾气为祥和呢?‎ 俗话说,凡事有果必有因。导致今天社会上戾气弥漫,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是有着各种复杂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 一方面,有些基层党政机关或者其职能部门缺乏“民本”思想,甚至滋生了腐败和知法犯法,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处理问题不及时,甚至出现严重违法执法、违法行政和处理事情不公正等丑陋现象。譬如北京机场爆炸案、贵阳盲人集体事件等就是这样造成的。如果东莞市政府当年能妥善处理好冀中星致残案件,如果贵阳市交警能公正执法,上述事件就可以避免。“城管打死瓜农”事件,城管暴力执法,更是政府某些执法人员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另一方面是人心与人心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北京的摔婴案,佛山灭门案等就是如此。如果当事双方遇事能好好沟通,互相理解,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城管打死瓜农”的悲剧也可以避免。当时,城管没有跟瓜农好好沟通,使得双方发生争执,城管还使用暴力导致瓜农死亡。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如果城管对待瓜农的态度好一点,瓜农遵守法律规定,处理事情积极一点,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三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净化,自我意思太严重。遇事不冷静,不懂得换位思考问题,做事喜欢走极端。‎ 这种歪风邪气实际上是从人内心里发出来的,要想彻彻底底的除掉它,只有政府工作落实到位、大家多尊重对方才可能消除。‎ 政府首先要抓紧对城管、保安、警察和其它类似这种职业的的管理,积极倡导“以温情感化群众”。政府也要多派人监督各地方城管、保安和警察,避免再次发生“瓜农”悲剧。不过,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人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是人心与人心的距离。人与人心的距离就像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这条沟壑需要温暖将它填满,若只会疏离,那么这条沟壑就会越来越深,将两人的心完全阻断。我们,若想完全除掉戾气,就必须得做到一点:尊重对方。尊重对方,不恶语相向,多用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多体恤体恤对方。‎ 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要治其根本,还得从自己做起!‎ 只有将自己的心放宽一点,多接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给你好眼色看。不仅如此,做事也不能太冲动,别人几句话就能勾起你的愤怒,那世界上岂不乱套了?‎ 什么都是浮云,只有行动才是硬道理。让我们为了社会能更加美好而努力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此事件中的女童、女童家长、女大学生都有过失,都应该担负相应的责任。其一,女童虽然小,但也不应在公共场合吵吵闹闹,影响其他人就餐,破坏公共秩序;其二,女大学生不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激怒后主动上前伤害幼童,她明可以选择与餐厅经理及孩子家长沟通,尝试理性劝阻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恐吓幼童;其三,女童之母反应过激,护犊心切但也不能大动干戈。本来作为母亲应教育好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乱打乱闹,错误在先,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是家长的失职。公共场所秩序失控,更是反映了社会公德的缺失。此题注意从“女大学生”“熊孩子”“社会公德”的角度立意,参考立意: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德;对社会戾气说“不”;重视公德教育;处理是非问题,不冲动,要理性行事等。考生写作时要针对该事件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 ‎,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