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含解析)

专题 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夯实基础 1.【2018 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 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 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 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 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 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 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②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 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 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③,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 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 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 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知自重 雅:高尚 B.束休问馈却不纳. 纳:接受 C.大夫力.也 力:功劳 D.逋.赋日完 逋:拖欠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雅”,结合语境内容“童稚入乡塾……不 与群儿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向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 C.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七品”改为“九品”。九品中正制是魏朝的陈群 提出来,每品分为正从两级,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笼络世家门阀而设立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②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答案】(1)从此,电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 (2)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言中伤他。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 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 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 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 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 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4)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①待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②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 中有数。立足文本第三节内容,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 减轻刑罚;待民以宽;减少赋税。“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加强城防, 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参考译文: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是长安人,官做到了奉政大夫。他小时候进到乡塾学习,向来知道自重,不和 其他孩子嬉闹。家中贫穷买不起书,他抄下来诵读,夜以继日,不稍作休息,二十岁时进入学校学习,每 次考试总能超过同辈人,嘉靖甲午年,通过了乡试。后来多次参加会试,考不中,他叹息说:“母亲老了, 与其等母亲去世后杀牛祭奠,不如趁她尚健在杀鸡孝敬她,怎么能说委层我自己呢!”于是担任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们不知道学习,大夫每天为学生讲授经义和写文幸的方法,对馈赠的礼物拒不接受。 一时间,学生们俯首听命,没有敢喧哗的人。大夫一向赞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的文拿。庚子年, 大夫前往浙江主持考试,走前留下钱币表示庆祝,不久,这三个人都考中了进士。从此,屯留考中进士的 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 壬寅年,晋升为岢岚州知州。岢岚州遭受外族之苦,多次被侵袭,当年将要闹饥荒。大夫减轻刑罚、 减少赋税、一切事都用宽容的政策处理,百姓感谢他。又考虑城墙壕沟是遏制外族的重要设施,他想尽办 法,边修筑城墙边深挖壕沟。奇及州财政收入稳定,没有役夫贫病交加,境内事务井井有条,树立了百世 典范,这是大夫的功劳啊。适逢忻州凋敝,一年内三次更换知州。朝中众臣商议要治理好忻州非靠大夫不 可,于是调任折州,岢岚州百姓想留他却留不住,争相画像祭拜他。 到了忻州,大夫制定严苛的法规,严禁不按规定的时同举行婚事,丧事,严禁赌博和巫术,各种懒情、 颓废的现象因此得以改变,当地的风气是人们喜欢打官司,不按时交纳税粮,又加上藩王侵夺民因,每年 上交朝廷的赋税减少,到现在,诉讼案件减少,拖欠的赋税一天内就交完了,百姓被夺去的因此得以归还, 皇帝赞许他,赐给他金币。加四品体。不久升任郡丞。管理军队事务,施行保甲制,增设报警台,让想来 劫掠的外族不能恣意妄为;治理郡中事务,接手后很快办理好。邻郡有不能决断的案件,最终都由大夫处 理。大夫的廉洁干练在京城附近地区是最有名的。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谗 言中伤他。 此前大夫考虑母亲年老,多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不能实现,到这时候,他欣喜地说:“我的愿 望终于实现了。”他在山上盖了别墅,学习农耕,教育孩子。有时坐在茂密的树间,有时登上他建造的望 山楼,随性饮酒,放歌长啸,时常写出新曲自娱自乐,晚年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设宴谈笑,意气昂扬。人们 都说这是长寿的征兆,他却仅仅活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可惜呀! 2.【2018 届江西省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①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 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 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 巂②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 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 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 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 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 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 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 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 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 祠祀之。 (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注】①沐英,太祖朱元璋养子。②越嶲(xī),郡名,治所在邛都,管辖云南、四川等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贼积年逋.诛者 逋:拖延 B.以羸卒..诱贼 羸卒:疲弱的士兵 C.受上方略.. 方略:方法和谋略 D.贼乘.高坚守 乘: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 之/斩其酋刀名孟 B.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 之/斩其酋刀名孟 C.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 之/斩其酋刀名孟 D.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 之/斩其酋刀名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 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这段话是说“先 用兵护送思伦发到金齿,发文书要刀干孟来迎接,刀干孟不答应,沐春于是挑选五千士兵,让何福与 瞿能带领这五千士兵,逾过高良公山,长驱直入进攻南甸,大败刀干孟,斩获他的酋长刀名孟”;可 以先抓句中的名词和代词,比如“思伦发”“金齿”“干孟”“卒”“福”“瞿能”“高良公 山”“南甸”“之”“刀名孟”,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思伦发”是人,“送思伦发”到金 齿这个地方,“于金齿”与前面“送”的行为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选卒五千”意思是“挑选五 千士兵”,“令”意思是“让”,“福”“瞿能”是两个人,“将”意思是“率领”,应在“将”后 断开,排除 C 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春身先士卒,颇受信任。在随父出征西蕃与云南以及平定江西乱贼时,他都先于众人登城;群臣 要他先试官职,太祖却认为不必要。 B.沐春讨贼有方,善待降兵。阿资叛乱,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然 而对景罕寨投降的贼兵,他却阻止将士屠杀。 C.沐春解危纾难,屡建功勋。官兵与景罕寨贼兵交战,何福告急,他便率兵救助;还平定越嶲与维摩 十一寨之乱,打败崆峒寨、景罕寨的贼兵。 D.沐春注重屯田,关心百姓。沐春在云南等地,修屯政,辟农田,凿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使许多 百姓恢复了常业,受到百姓的爱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②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xiòng】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答案】(1)曾经奉命审讯并记录烈山囚犯的罪状,又奉命到蔚州审问叛党,释放被拘禁的人各有数百人。 (2)阿资逃亡到山谷中,沐春暗地里结交附近土著酋长,侦察得知阿资的藏匿之地,建立堡垒来切断他的 粮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 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 句中,“录”,审讯并记录;“鞠”,审讯,审查,审问;“鞫叛党于蔚州”,状语后置句,应为“于 蔚州鞫叛党”,“于”,到;“开释”,释放,“所开释”,所字结构,释放被拘禁的人。第二句中, “亡谷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亡”,逃亡;“阴结”,“阴”,暗中,“结”,结交;“诇 知”,侦察得知,“诇”,侦察;“树”,名词做动词,建立;“断”,使动用法,使……断开,切 断。 参考译文: 沐春,字景春,才能与武艺有父亲沐英的风范。十七岁时,沐春跟从父亲出征西番,又跟从他出征云 南,还跟从(他)平定江西的盗寇,每次都先于众人而登城。积有功勋授予后军都督府佥事的官衔。群臣 请沐春试职,太祖说:“这个人,是我的家人,不必试。”于是授予实际的官职。曾经奉命审讯记录烈山 囚犯的罪状,又奉命到蔚州审问叛党,释放被拘禁的人各有数百人。沐英死后,让他承袭爵位,镇守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个寨子发生叛乱,沐春派遣瞿能前去讨伐平定叛乱。第二年平定越巂郡的蛮寇, 设立澜沧卫。这年冬天,越州土著酋长阿资再次叛乱,沐春与何福去讨伐他。沐春说:“这个盗贼是多年 逃亡的杀人犯,因为与各位土酋是姻亲,辗转多地逃亡隐匿。现在发动各地酋长全都投身军旅,去捕捉他, 并多设堡垒,控制他的进出,阿资投降或被杀那是一定的了。”于是急忙领兵到越州,分道逼近他的城池, 在路旁埋伏精兵,用羸弱的士兵来引诱贼兵,猛烈攻击并大败贼兵。阿资逃亡到山谷中,沐春暗地里结交 附近土著酋长,侦察得知阿资的藏身之地,建立堡垒来切断他的粮道。贼兵非常困顿。不久,出其不意捣 毁贼巢,于是擒住阿资,并诛杀他的党徒二百四十人。越州于是平定了。广南的酋长侬贞佑纠结党徒蛮贼 拒抗官军,沐春率军打败并捉拿他,俘获斩首贼兵数以千计。宁远的酋长刀拜烂依仗交趾国不服从命令, 沐春派遣何福去讨伐降服他。洪武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被他的属下刀干孟驱逐。思伦发前来投奔沐 春。沐春带着他一起去朝廷,接受皇上的方法策略,于是朝廷任命沐春担任征虏前将军,率领何福、徐凯 前去讨伐刀孟干。先用兵护送思伦发到金齿,发文书要刀干孟来迎接,刀干孟不答应,沐春于是挑选五千 士兵,让何福与瞿能带领这五千士兵,逾过高良公山,长驱直入进攻南甸,大败刀干孟,斩获他的酋长刀 名孟。掉转进军方向攻击景罕寨。贼兵登上高处坚守阵地,官兵的粮食将尽,何福向沐春告急。沐春率领 五百骑兵来救助他。夜晚渡过怒江,早上抵达景罕寨,下令骑兵纵马奔驰,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贼兵 大惊溃败。官军乘胜攻击崆峒寨,贼兵也溃散。前后投降的贼兵有七万人。将士想把他们杀了,沐春不答 应。刀干孟请求投降,太祖不答允,命沐春总领滇、黔、蜀的军队来攻打他。军队还没出发沐春就死了, 年仅三十六。谥号惠襄。沐春在云南等地镇守七年,大力实行屯田政策,垦辟田地三十余万亩,开凿了铁 池河,灌溉宜良干涸的田地数万亩,百姓恢复常业的人有五千余户,还为他立祠堂并祭祀他。 3.【2018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四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 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 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 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 “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 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 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 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 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 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 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 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 起止之 B.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 起止之 C.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 起止之 D.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 起止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 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 根据句式结构断句,排除 A 与 C 项;“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的断法,无法翻译,且不合语法基本 要求,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生员,也指在学校读书的学 生。 B.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C.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践阼,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帝王登阼阶主持祭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堂隆恪守礼制,维护长官尊严。做泰山郡督邮时,面对郡里督军对太守的不礼行为,高堂隆很生 气,按剑怒斥督军。 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酉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掾,明帝用 加官来表彰高堂隆。 C.高堂隆重视礼义,劝谏皇帝修德。面对崇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 义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 力,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 项,“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 天下”不是面对“崇华殿火灾”提出的观点,而是高堂隆病重时,口述奏书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②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 【答案】(1)因此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 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 (2)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 里。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 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 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 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 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 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年时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里的督军和薛悌争执, 直呼薛悌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按剑怒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弹奏秦筝, 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当着臣下面而直呼官长的名字,按礼仪该责罚你。”督军大惊失色,薛悌也赶 紧制止。黄初中,任堂阳长,后为平原王曹睿太傅。曹睿即位,即魏明帝,任命高堂隆为博士、驸马都尉。 明帝登基伊始,群臣认为应大摆筵宴,高堂隆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后任陈留 太守。牧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明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 对他加以显宠。后来迁任侍中,还兼领太史令。崇华殿遭火灾,明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呢? 按礼节,该有祈禳之义吗?”高堂隆说:“所有的灾祸,都是向人们展示诫告。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才 能战胜灾祸。”后迁升光禄勋。明帝更是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各种劳役频繁发起,参加建造的人数 以万计,公卿以下的官员直到学生,没有不来出力的,明帝也亲自掘土作为表率。但天下大雨不绝,冀州 发大水,漂走淹没百姓的财物。高堂隆上疏劝谏,言辞急切:天地的最大恩惠叫做生长万物,圣人的最大 宝物叫做王位。靠什么守住王位?用仁德;靠什么使天下之人聚合?用财富。既然如此,那么士人和百姓 便是国家的基础;粮食布帛,便是士人和百姓的命根子。粮食布帛没有大自然就不能产生,没有人的劳动 就不能长成。因此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 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而今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饿灾害接 连到来,没有办法度过时光,(朝廷)应当抚恤下民,解救他们的困顿。”明帝审阅奏书后,对中书监、中 书令说:“看了高堂隆的奏书,使我感到畏惧不已。”高堂隆病得很重,口述奏书说:“天下是天下人的 天下,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如果死去后,魂 灵有知,一定报效陛下知遇之恩。”明帝下诏说:“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怎能小病 未愈就归回故里呢?”高堂隆去世后,留下遗嘱要节俭办理丧事,用当时普通的服装入殓。 临门强化 1.【2018 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 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 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 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 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 “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 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 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 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 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 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 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 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 全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鱗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髙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 项,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 “逆龙鳞”一般是指反抗违背或者辩驳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 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 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 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 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 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 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 张冠李戴。原文中说“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可见 与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的是蔺仁基。所以选 B 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 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答案】(1)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 (2)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把手脚安放到何处呢?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 时首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仁杰小时候,家中的一个仆役被人杀了,县衙里来人盘问调查,家里 人都忙着接待,接受问询。只有仁杰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县衙里的人责怪他,仁杰说:这些书中, 圣人贤良都在,我都接待应对不过来,哪有时间理你这样的庸俗小吏?”后来以明经科中举,他担任汴州判 佐。狄仁杰崇孝重友,无人能比。在并州时,和他同为法曹的郑崇质,母亲老而多病,轮到他到万里之外 的西域出差时,仁杰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 于是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差。当时蔺仁基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经常闹矛盾,于是 对李孝廉说:“(看看人家狄仁杰),我们不感到羞愧吗?”两人因此和好如初。狄仁杰在仪凤年间担任大 理丞,一年之内审 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 17000 件,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 才因不慎砍伐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获罪,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高宗下诏命令立即 处死他,狄仁杰又上 奏说此人罪过不当处死。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 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 死他。”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 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以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 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 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定罪时并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况且,贤明的 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 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哪有所犯 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把手脚安放到何处呢?陛下 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如今陛下 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奉命处死 权善才,使陛下背上无道的恶名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气渐渐消解,权善才因之免于一死。当初,中宗在房 陵,吉顼、李昭德都有匡复李氏天下正直慷慨之言,武则天却没有复辟的想法。只有狄仁杰每次私下上奏 回应,没有不把母亲和儿子之亲情作为谈论之话题的,武则天也渐渐省悟,最终召回中宗,又立为储君。 不久,狄仁杰上奏说:“太子回宫,没有知道的人,众人(对是否恢复李唐江山)议论纷纷哪能明白对错 呢?”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说得有理,于是又在龙门安置中宗,准备好礼节迎接归来,大家都感到非常开心。 2.【2018 届重庆高三科研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 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 人也。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 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 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 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 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 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啗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 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骐驎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 敝邑 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 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之强 / 得宁邑以制齐 / 赵诸侯皆贺 / 吾往贺而独不得通 / 此必加兵我 / 为之奈何 / B.以秦之强得宁邑 / 以制齐赵 / 诸侯皆贺 / 吾往贺而独不得通 / 此必加兵 / 我为之奈何 / C.以秦之强 / 得宁邑以制齐赵 / 诸侯皆贺 / 吾往贺而独不得通 / 此必加兵我 / 为之奈何 / D.以秦之强得宁邑 / 以制齐 / 赵诸侯皆贺 / 吾往贺而独不得通 / 此必加兵 / 我为之奈何 /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以制齐赵”是“得宁邑”的目的, 不要断开;“我”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 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 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 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是臣下在别国面前对本国国君的谦称。 B.“币物”指昂贵的礼品。币是礼品的代称,古代的玉、帛、圭、璧等统称币。 C.“平原君”即赵胜,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号称战国四君子。 D.“受命”指听从号令,指甘愿接受赵国的领导。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毅在赵国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出使秦国的时候,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任务。 B.谅毅随机应变。在拜见秦王的时候,他答应处处听秦王的话;但是在秦廷上,他又能处处维护赵国 的利益,不被秦王所左右。 C.谅毅做事情为对方着想。当秦王提出杀掉赵豹、平原君的要求时,他认为这样做之后,会伤了叶阳、 泾阳君的心,秦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打消了杀赵豹、平原君的想法。 D.谅毅能看清秦强赵弱的事实。他巧妙地打消了秦王要杀平原君的念头,但是不得不接受秦王提出的 不再让这两个人从政的建议。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 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 项,谅毅并不是担心这样做之后伤了秦王身边 的叶阳、泾阳君的心,而是以此类比,让秦王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从而打消杀赵豹、平原君的念 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 ②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骐驎不至。 【答案】(1)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 处。 (2)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 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次没有通报接见。 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 贺,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 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 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 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书奏说:“大王扩大土地到宁邑,诸侯都来祝 贺,我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 通报召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 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 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 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 这时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 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那么我现在就接受诸侯的命令率领诸侯打到邯郸城下去。” 谅毅说:“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 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合口,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 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和大王不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 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我国君 主报告,我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秦昭王说: “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我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 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 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3.【2018 届上海崇明区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 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 诉主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甲亡以为辞, 冤遂辨。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②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 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 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 ③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 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 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 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节选自《宋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__________) 民坐.是不饥(__________) 【答案】(1)通“嘱”,嘱托 (2)因为 【解析】题干要求“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可以借助语 境,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 A.施与 B.宽限 C.推卸 D.借贷 【答案】B 【解析】题干要求“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语 境分析。从文中来看,“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的意思是: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旱情上报,并 打算宽限百姓当年的租税。其中“贷”:本义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故本题选 B 项。理 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 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 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 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亿穷.治之( ) A.揭穿 B.困窘 C.穷尽 D.彻底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可 以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联系课内所学来解答。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本题采用语法推断法做。“亿穷治之”的意思是“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其中,主语是名词“亿”, “治之”是动宾短语,作句子的谓语。故副词“穷”作状语,修饰句子的谓语“治之”,译为“彻底”。 本题选 D 项。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徙开封之.雍丘召甲出乳医示之. B.因.诬其子为他姓因.衙吏至京师 C.转运使不以.实闻执吏以.闻 D.金未达而.事已露也而.阴荐亿可用 【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 干要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 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 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 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 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 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 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答案】范仲淹因公举荐我,我的愚钝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举荐我,那么我自从做官以来,从 未曾有意结交托请别人。 【解析】题干是“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 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该句得分点:“举”,举荐;“之”,的;“以”,因为;“委 质”,做官;“交”,结交。 (6)下列不属于第②段中吴植被除名原因的一项是( ) A.纳金于宰相 B.自言未尝纳金 C.诬吏误以语达宰相 D.以病惧废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不属于第②段中吴植被除名原因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 首先要了解第 2 节的内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是这样的:吴植主管临江军队时,派人送金子 贿赂宰相王钦若,趁他手下的衙吏到京师,审查衙吏,泄露了吴植送金子给王钦若这件事。王钦若知 道事情已经不可掩盖,就把这个衙吏抓起来上报。而吴植却说自己没有送给王钦若金子,反而诬陷衙 吏错把问候亲近人的话传给了王钦若。彻底追查后,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 贿,只是没想到金子还没送到,事情就已经暴露。吴植于是被除去名籍。综上,“以病惧废”并不是 吴植被除名原因,“纳金于宰相”、“自言未尝纳金”、“诬吏误以语达宰相”才是他被除名的原因。 故本题选 D 项。 (7)第①段“辨冤甲嫂”和“岁饥贷租”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韩亿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1)明辨是非(2)忠直爱民 【解析】题干是“第①段‘辨冤甲嫂’和‘岁饥贷租’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韩亿……的特点。”这是考查对 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韩亿,字宗魏,他的祖先是真定灵寿人,后来迁徙到开封的雍丘。中进士,任大理评事、永城县令, 有治政的声名。其他县邑不能断决的案子,郡守皇甫选就让韩亿断决。任陈州通判时,适逢河水决堤,治 理河堤的费用数以万计,韩亿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而营建构筑河堤。到洋州为官。洋州有一恶霸李甲,兄 死后他逼迫其嫂改嫁,就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姓(别人的孩子),以图霸占她的财物。嫂告官,李甲就贿 赂府吏拷打其嫂使她屈服,十多年,其嫂不断上诉。韩亿把李甲召来并把孩子的乳医找出来给李甲看(作 为证人),冤案于是断明。后任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 饥荒情况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当年的租税。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别人的金子(贿 赂),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韩亿还是被降职为大名府通判。 吴植主管临江军队(临江的军职),他派人送金子给(贿赂)宰相王钦若,趁他手下的衙吏到京师,审 查衙吏,言语间(对吴植送金子给王钦若这件事)多有泄露,王钦若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掩盖,就把这个衙 吏抓起来上报。皇上下旨交给御史台处置,而吴植却说自己没有送给王钦若金子,反而诬陷衙吏错把问候 亲近人的话传给了王钦若。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 (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吴植于是被除去名籍。连带审查王钦若,(但)皇上下诏对王 钦若不加追究。自薛奎以后,韩亿独自掌管御史台事务一年多。 在益州为官。旧例,益州每年要拿出官粮六万石,以赈济卖给百姓。这一年大旱,韩亿拿出比往年多 几倍的官粮,先给百姓,百姓由此没有受到饥饿。韩亿又疏通了九升江口,使下游几千顷民田得以灌溉。 维、茂两州与羌夷接壤,蕃部每年都要到永康官场来卖马,韩亿担心他们偷窥两川情况,就上奏把官场迁 到了黎州境内。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互攻打,唃厮啰来献战利品。朝廷商议准备加封唃厮啰官职。韩亿说:“他们都是 外族臣子,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之解除仇恨,却(竟然)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 此议于是停止。元昊每年都派人到京师,他们出入民间没有任何限制,韩亿请求下诏为他们建(专门的) 馆舍并以礼待之,并让官府来主管贸易,(这样)外表虽然看起来烦乱,但实际上是(以此)限制提防他们。 开封知府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选拔不公,而暗地里推荐韩亿可重用。到范仲淹被 贬后,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范仲淹因公举荐我,我的愚钝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举荐我, 那么我自从做官以来,从未曾有意结交托请别人。”于是被任职为户部、参知政事。适逢忻州发生大地震, 谏官韩琦进言宰相王随不是辅弼之才,又说韩亿的儿子韩综为群牧判官,不应自己请求让他的兄长韩纲代 替他任这一职务。于是韩亿与宰相王随都被免职。韩亿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宪。 韩亿性格端方稳重,治家严整,即使赋闲在家,也从不懈怠。遇到有孤苦贫困的亲友,就常给他们婚 嫁和丧葬的资助。 高考提升 1.【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 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 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 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 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 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 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 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 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 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 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 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 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 “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主要注意官职的变迁,抓住 官职这些专有名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A 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 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 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 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 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 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 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 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 C 对应的 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误把 “不听”的对象当成傅珪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分,“权 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 3 分, “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应添加主语;“权幸”,受宠的权贵之人; “嫉”,痛恨。第二句中,“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被授予编修,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 书,参与完成修编《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时的恩情,升任左谕德,充任讲官, 修纂《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们,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 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 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从傅珪时屡 有争端,上奏增多。皇帝喜好佛学,自称是大庆法王。番僧要求百顷的土体建造法王下院。中旨下达到礼 部,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样。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这 是大不敬。”不理睬诏书的旨意。百顷的田地最终 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坚 持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规格如同朝 士,有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 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 秋二百四十二年,共有灾变六十九件。而现在从秋天至今,地震天灾冰雹星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 四十二起,而水灾旱灾还没有算进来,自古以来灾难没有像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 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持正被反对,于是假传圣 旨让两人退休。两京的言官上奏章请留,没有听从。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说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 范,家中没有积蓄,艰难度日,请求发放月廪和岁隶,来显示朝廷对他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 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刚好去世,五十七岁。嘉靖元年登录先朝守 正大臣,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2.【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1 题。(18 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 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 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 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 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 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 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 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 【解析】 试题分析:(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 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 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 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 (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还要注意近几 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 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答案】(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 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 C 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 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 的(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 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 C 正确。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 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 重点注意。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译为才;“乃”字是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B 项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句的 标志,不译。C 项“所”,译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 项译为就;已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 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 A 项①句“胤今日若死,此 门乃开耳”译为“才”;②句“今君乃亡赵走燕”表示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此外还需要 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 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答案】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 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动词,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 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需要补充主语“羊祜”。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克”“为” “辄”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将帅有欲进谲诈之 策者”定语后置句。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2 分) 【答案】不谋权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臣树 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意”为不谋权私。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 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考查的是“此意”的内 涵,做大臣应该怎么做,人物是“做大臣”,品质是“怎么做”, 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 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 意”为不谋权私。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 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 【解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 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 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 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 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 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 汉地区百姓的欢心。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 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 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 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 此很少外出。 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 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邓香到夏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 羊祜宽容他,放他回去。邓香感激羊祜不杀之恩,便率亲兵来降。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 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 过晋的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 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 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多人劝陆 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 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 记住我这些话。” 3.【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4 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 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 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 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 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 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 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 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 年而 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 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 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 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 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 120 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 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 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 项,之, 均为“到”;B 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C 项,果,均为“果然”; D 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 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 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 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 个虚词,特 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 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本题选项 D“其使” 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所以选 D。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 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 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 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答案】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 全国归顺齐国了。 【解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 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 出来。例如本题重点的词语应将释、畋、二敌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 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答案】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 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 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 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技巧点拨】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 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 时度势,知己知彼”;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 或“目光短浅”。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 分) 【答案】答题角度参考: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 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解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技巧点拨】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管子在本文 中采用了哪些谋略,例如,在经济、金融、粮食等方面的手段;燕、代、秦、赵等国的团结一心等都 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如果)派军队攻伐它, 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 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派左司马伯公率 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 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 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 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 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 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管仲说:“楚国可以攻克了。”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楚国贮 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 国互通使节。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 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 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 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 买。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 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 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衡山国 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 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 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赵四国也把 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 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