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7)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②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緌”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②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有象征之义。而《在狱咏蝉》中的“露重”“风多”“飞难进”“响易沉”也有象征意味。 B.“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指显贵的身份地位。 C.《在狱咏蝉》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牢骚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E.这两首诗虽都有寄托,但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绮罗香·红叶 张 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说“红叶”非花不能载入《洛阳牡丹记》、《群花谱》这类的花谱,表明了对于红叶遭遇的惋惜和同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4.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②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②薜荔:常绿藤本植物,又名木莲。 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长途跋涉赶到柳州,为了一睹海天相连的辽阔景象,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城楼。 B.颔联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使诗人战栗惊悸,景中含情。 C.芙蓉和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这与屈原的《离骚》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D.“岭树”句仰观重岭密林,“江流”句俯察江水曲折,这里写作者近处所见,真切细致。 E.“共来”两句既与首句“大荒”照应,又统摄题目中的柳州和漳汀封连四州,传出“寄”字神韵。 6.请从“愁思”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1.B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C项考核手法,BD项考核诗句的含义,E项考核诗歌的情感,其中B项,“居高声自远”的“高”是品德高尚、立身处世高洁之意;D项,“牢骚人语”错,此句不是发牢骚,而是表达对品德高尚的赞赏之意,是“清贵人语”。 2.虞世南的《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①诗人在狱中深深怀念家乡之情;②狱中的自己头上已增白发,抒发了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的伤感凄恻之情;③借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却不被执政者所理解的伤感沉痛之情;④表达了诗人品性高洁,却不被了解重用,反被诬陷入狱的沉痛悲愤之情;⑤借“飞难进”“响易沉”,表达了政治上的不得意、受压制之情。 二、 3.C 【解析】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表明了对于红叶遭遇的惋惜和同情”错,“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指出秋叶虽红,终不是花,终不会为只爱春花的常人所赏,不能载入《花谱》。“洛阳”、“新妆”,皆暗指牡丹:牡丹为洛阳名花;不入《花谱》,即是不挂新朝朝籍、不得富贵的隐喻。“谩倚”是对“新妆”的唾弃,即是勉励红叶不要去羡慕、效法春花,也即是隐喻遗民们不要去羡慕、效法新贵。 4.①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等。 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等。 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④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 三、 5.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A项,诗意理解错误,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D 项,“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应为远处景象。 6.①仕途失意之愁;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③远离故土,身居异乡,思念家人之愁。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犹自音书滞一乡”,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