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 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 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 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 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 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 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或希望子孙读书求 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 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 计谋。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 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 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 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老 家 孙犁 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以自己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入题很自然。这两句诗也委婉地解释了自己这些年没有回老家的真实原因。 B、“文化大革命”后作者曾两次回老家,两次的情况不同,作者的心绪也不同。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深浅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C、作者在第九段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老家的河流、风沙、炊烟以及灶下 做饭的人等,表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 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作者坚持“老屋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 了再说”主要是怕老屋不在了而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 5.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有何作用?试概述。(6分) 6.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采用所有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的最大弊端就是隐私。Google、Yahoo!、微软搜索以及其他许多搜索引擎,使得所有人仅在搜索框中键入一两个关键字就能访问这些网页。然而在不经意间,搜索引擎记住了许多,比网上发布的信息多得多。Google能识别出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候搜索了什么的,以及我们可能觉得足够准确并点击进去的搜索结果是什么。毫不夸张的说,Google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能够记住的还要多。 他们得到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隐私(并非我们自愿给予的),我们完全处于赤裸的状态(虽然Google等都对他们存储的信息进行定期的删除)。我们的隐私不再隐私。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埋下了巨大隐患。 (摘编自张坤芳《论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当下中国,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首页也因人而异……通过对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信息,被不少企业视为理所当然的商机,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这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隐私保护的粗放滞后,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匹配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跑,如果任由信息流像脱缰野马一样,迟早会对公民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目前流行的“个人许可”监管模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政府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摘编自《让隐私保护跟上大数据时代》2017 年 8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他据此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三原则。第一,虽然这些信息储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但你们觉得这些数据的拥有权究竟属于这些公司还是属于用户自己?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应该是用户的资产,这是必须明确的,就像财产所有权一样,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也会有所有权。第二,利用万物互联技术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所谓“平等交换、授权使用”,泄露用户数据甚至牟利,不仅要被视作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非法行为。 (摘编自白雪《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2014 年 9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 7. 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采用的是所有数据而非样本数据,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 B. 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不同步, 其中隐私保护相对粗放滞后。 C. 中国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先,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 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D. 约定俗成的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没有用处,只能依靠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个人信息保护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 大数据最大的弊端在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运营商高度重视,其中 Google 已采取措施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 B. 很多企业重视通过对人们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商机信息,然而对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却缺乏关注。 C.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埋下了个人隐私透明化的巨大隐患,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D. 如果企业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 平等交换、授权使用” ,不能泄露用户数据,也不能用之谋利。 9.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 B.“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周代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C.“皇帝”,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 D.“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之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他在身边击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5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5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谢亭、西楼:送别之地。 14.下面关于“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急”是诗眼,突出了舟行的迅疾,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态。 B.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和青山相映成趣。 C. 突出了诗人目送行舟穿行时的忧伤心境。 D.红叶青山是以哀景正面衬托离情 15.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大丈夫应不拘小节:____________, 。(《鸿门宴》)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刘和珍君》)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到十一假期,大量的中国老百姓会选择外出旅行。这时,酒店、机票的价格会义无反顾地上升,涨幅在50%左右很平常。 B.这场比赛对于阿扎伦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事关最直接的小组出线外,还可借此确保将年终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次收入囊中。 C.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管理处积极筹备,巧立名目,开发了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生产效率、速度和性价比方面有较大优势,所以,本次中国高铁中标泰国项目是不孚众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莘莘学子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 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虽然只选取了几个名词,但并不影 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C.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 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D.四月份以来,娄底和郴州接连发生了两起矿山安全事故,省委、省政府及时成立了 调查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寻求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的办法。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的大喜之日,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B.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他进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D.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坚持、努力、激情等去细心培育。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 ①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② ③ 五、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想着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你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座位号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序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5.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有何作用?试概述。(6分) 6.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简要分析。 (6分) 9.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② 15.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6分) 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6.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 。(《鸿门宴》)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刘和珍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① ② 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② ③ 写作(60分) ] 800 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混淆概念。“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开始出现”表述错误,这里混淆了“书信”和“家书”的概念。 2.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是“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3. 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项,无中生有。“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的表述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4.C(3分) 5.(1)“困扰”:① 请假不准 ② 迷失路途 ③ 旅途艰难 (每空1分) 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情,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感情,(2分)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1分) 6.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6分) 答: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2分)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1分)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1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究要消失。(1分)因此作者只能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矛盾。(1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7. 答案:D.范围扩大,材料二原文是“不能纯粹指望”,并非“没有用处”。 8. 答案:C (A材料一中说Google定期删除用户存储的信息,但没有说达到了有效保护个人隐私。B材料二原文是“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并非“缺乏关注”。D偷换概念,原文是“牟利”,指非法经营获利;而“谋利”是“合法经营获利” 9.答案:①政府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所有权,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②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③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安全存储和传输用户数据。(每答出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0.答案C注意“召见”不能断开,“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 11解析D项,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 12.解析C项,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 13.解析“所以”,表原因;“尤”,特别;“以”,因为;“故”,原因;“举”,全;“抗礼”,平等的礼节;“而”,表修饰。 参考答案(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14【答案】D,乐景衬托哀情。 15.本诗前后两联色彩乍看似不协调,实则不然。(1分)前联以红叶青山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乐景写哀”(2分),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2分)这恰是诗人匠心所在,诗人用富于变化的笔墨突出了离情别绪。(1分) 16. 17. B 18.B 【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一定要”或“很有必要”。C.语序不当。应将“不仅”移至“国外”之前。D.去掉“不”。 19. 答案B.A项,家父:是对人谦称自己父亲的称呼。不符合语境。B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项,失陪: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失陪”一词本身使用没问题,但学生吴阳本是去向导师请教的,这样说有导师耽误他的时间之嫌,不得体。D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 20.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第①空要紧扣前文的“若”和文段结尾处的“危害身体健康”,恰当使用连词“也”。第②空要填入一个展开句,上承“被吸收进血液”下联“药物浓度”,要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第③空注意前文的转折关系和整个语段谈论的中心。 参考答案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 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21.解析由“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成功……需要用坚持、努力、激情等去细心培育”可知,吉塔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的人生”有多种评判标准,“取得胜利”不是唯一标准。“取得最好的成绩”,不仅需要辛勤的汗水,还需要正确的方法,教师的教导,甚至需要自身的天赋等,“只要……就……”的推断有误。 答案②成功的人生不一定只是在战斗中取得胜利。③只付出辛勤的汗水不一定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作文: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老人回忆了从少年到老年想法的变化,最后省悟,“如果一开始……国家和社会”。这则材料给人的感情是多方面的:(1)改变社会应从改变自己做起。社会是个大集体,由亿万个“我”组成,每个人都从改变自己做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国家、社会也会因之而改变。(2)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有雄心壮志自然很好,但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走向成功。(3)欲成大事者须先做小事。此外,还要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方式,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改变自己是一种成熟,是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自己是对自我的超越,最终必将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自己必将给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 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侥幸得到祭祀的机会。”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灭燕后的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改号称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理好容貌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