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二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答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B.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C.《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 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D.《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在《逍遥游》一文中有所体现,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 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嘲讽那种“有待”的思想境界。 B.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 C.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 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D.《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庄子》 的想象虚构,具有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隐秘,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B.《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 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始终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清。 C.《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 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D.《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 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杜甫在夔州 ①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②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 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③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④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⑤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 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B.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在表现作品内容时过于追求 语言形式的呈现。 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 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表明杜甫十分关注 百姓生活的疾苦。 5. 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 背景因素有哪些?(4分) 6.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 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藏 獒 周国华 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 眼前的毡房内外皆寂,静得怕人。唯一能让人略感心安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篝火晚会的声音。你知道,就在毡房的后面,既潜伏着可怕的对手,又有长久以来等待你实现的梦想。成败在此一举!你不禁想起好像有那么一首古诗:十年磨一剑…… 你慢慢移动脚步,轻轻踩着松软的草地,就像行走在太空中。你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危险的区域,一不小心就会有性命之忧。 你太专注于眼前,竟没有注意到后面有条灰影悄悄向你靠近。 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腿上传来,你本能地丢下手中的弩机,扭身猛击那畜生。灰影怪叫着后退几步,前腿用力向后蹬地,脊背蜷成弓形,准备发起又一轮的攻击。你懵了,后悔自己太低估对手,本想出其不意,反被对方伏击。你抽出了背后的长刀,准备迎敌。 长刀在月光下闪了几闪,你看到了更为可怕的敌人,和两束逼人的幽光。 狼!竟然是头狼! 狼发起攻击,你手起刀落。狼躲开,一口叼住你握刀的手。你惨叫着丢下刀。赤手空拳的你和狼的肉搏战,本就没有悬念。没过多久,你就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惊恐地看着犀利的狼牙向自己的喉管咬来。 突然,一道黑影横空而过。未等你反应过来,那黑影已和狼纠缠在一起。 藏獒!你狂喜不已,想不到竟有它相救。 你见过这条藏獒,纯种的黑背黄腹“铁包金”,跟头小狮子似的。那天,你找这家主人要水喝。它就蹲坐在主人身边,目光警觉,一刻不离地盯着你,让你浑身发紧。 “铁包金”果然继承了祖先良好的基因,和能征惯战的狼相斗,丝毫不落下风。它们撕来咬去,渐渐远离你。藏獒不惧任何动物,只要领地被冒犯,不管是谁,都会遭到它的攻击。今天也活该那头狼倒霉,居然不结伴出来,没伤着人不说,还招来了强悍的对手。 你捡起弩机,向毡房走去,没走几步,又折回身。尽管它们出人意料地交起手来,但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你小心翼翼地靠近“战场” 。 你听说过一条藏獒能抵三头狼的传言,但眼前的情景让你大惊失色。藏獒和狼一样满身是血,可它的喘气声越来越急,动作也越来越慢,每个回合下来,身上都会多几道伤痕。很显然,藏獒已经落了下风,而它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 你猛然明白过来,这条藏獒生育不久,难怪体力不支。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你举着弩机,却帮不上忙。藏獒和狼分开的时间很短,更多时间是厮打在一块儿,你怕误伤了藏獒。 藏獒终于倒下了。狼用尖利的牙齿咬向它喉管的时候,你终于找到机会出手。狼中毒箭,身子抽搐不止,倒了下去。你一刀结果了狼的性命。 藏獒的后腿已被狼咬断。它支起前腿,拖着沉重的身躯,艰难地向前爬去。 一道长长的血痕划向毡房。 藏獒爬到毡房后边,十几团肉乎乎的身影摇晃过来。幼獒!藏獒重重地躺下,幼獒们扑过来,含着母亲的乳房,欢快地吮吸。 你找来柴禾,点起火。你知道,没了藏獒,只有火光能吓阻凶残的敌人。 藏獒前腿扑地,头朝幼獒,缓缓舔着幼獒们的身子。而后,藏獒回头看了你一眼,幽深的眼里晶莹地闪烁着凄凉而哀伤的微光,似乎是想对你说什么。 不,它不说,你也明白。 幼獒们吃饱了,甜甜地倚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藏獒用前腿拢起幼獒,以这个姿势永远地定格。你呆呆地望着它们。你认出其中那三只银灰色的幼獒,那藏獒中的极品。只有血统正宗的“铁包金”父母,才能生出这种罕见的生灵。相传,二十四万例中才有一例,价值不菲。 如今,幼獒们就毫无防备地躺在你面前。有了它们,你将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一夜暴富,还清巨额赌债,结束流浪的生活,和分别多年的妻儿团聚…… 万籁俱寂。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 (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悬念迭出,情节曲折,通过藏獒救人、被救、护崽等情节的发展变化,取得了跌宕起 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B.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既表现出了“你”对狼的恐惧,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也从另一 个角度表达了对其逐梦行为的讴歌。 C.小说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既使读者感到新鲜独特,也更容易展现“你”的有关经历和内心 变化,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 D.小说以“你”为主要记叙对象,一步步展开了“你”与藏獒之间的故事,其选材新颖独特, 表达含蓄,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动人。 E.小说细节刻画成功,“幽深的眼里晶莹地闪烁着凄凉而哀伤的微光”,似乎是想表达对 “你”危急时刻出手相救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你”的无限信任。 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你”这一形象。(5分) 9.小说的另一种结尾是“万籁俱寂。突然间,你听见泪水叹息般的滑落声”。你认为与小说 现在的结尾相比,哪个结尾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家有名士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于墓次。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湛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bó),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选自《晋书 · 王湛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唯当就蚁封耳 就:靠近,接近 B.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 踣:跌倒、摔倒 C.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脱时:偶尔 D. 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过:过失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3分)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②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③卿家痴叔死未 ④浑曰:“何如我?” ⑤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⑥唯父昶异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 出对叔父的轻视。 B.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王济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几乎不去 看望自己的叔父,即使见面也不过寒暄而已。 C.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山涛也 比不上自己的叔父王湛。 D.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 骑技极为高超。 1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隐德,人莫之知 A.秦人不暇自哀 B.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动哉 1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唯父昶异焉。 A.李牧连却之 B.日削月割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朝歌夜弦 15.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司徒” 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职位相当于 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的主要意思是变 化,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后来《易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源。 D.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 的,是晋朝开国皇帝,庙号武皇帝,谥号世祖。 16.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两题。(共9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南北宋交替之际的一些爱国诗人在创作上多学老杜,本诗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 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 B.第一句,诗人在描写江月时,就用了一个“乱”字,此“乱”既是时局之乱,也是诗人心 绪之乱。 C.颔联前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 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从而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 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想要奋勇杀敌的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E.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江月言志,我们可以凭借诗句中的“愁”、“惊”、“盗贼 纵横”等关键词和注释中的相关信息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8.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9.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4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敢于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 李煜《虞美人》中,词人以水喻愁,喷泻出无尽哀思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 《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踯躅(chú) 锱铢 (zī) 回眸 (moú) 花钿委地 (diàn) B. 祠堂(cí) 气候(hoù) 萦纡 (xū) 廊腰缦回(màn) C. 石扉(fēi) 妃嫔(pín) 逦迤 (yǐ) 殷岩泉(yīn) D. 泠然(líng) 仙袂(mèi) 烹羊 (pēng) 鱼龙潜跃(qián) 21.根据课文,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催眉折腰 御风而行 径须沽取 弊在赂秦 B.渭流涨腻 雷霆乍惊 魂悸魄动 思厥先祖 C.革灭殆尽 雕栏玉砌 恶乎待哉 妃嫔滕嫱 D.恣意欢谑 豆蔻词工 剽掠其人 尽态极研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当马谡失街亭后,大多数将领都认为马谡固然失误重大,但罪不容诛,且在随诸葛亮南 征时屡次进言献计,颇有建树。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小明因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傲慢狂妄的个性,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 D.“13岁中国布兰妮”“7岁美女模特”等消息满天飞,使“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 的心态蔓延,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 制而成的。这是对考古学家们先前提出的许多假设的有力验证。 B.中山陵风景区应当与玄武湖风景区连接起来,将中山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成为南京 的核心景观。 C.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 展和完善起来的。 D.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 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 , ,牢固结实;不 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巧,不过多地雕琢 , , 。 ①加工工艺精密 ② 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③简洁而典雅 ④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⑤结构全不用钉 ⑥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 A.①⑤⑥④③② B.④⑤⑥①③② C.①③④⑥⑤② D.④⑤①⑥③② 25.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则材料的寓意,不超过20字。(4分) 漫画家朱德庸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寓意: 。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班主任批评一个学生带食品进教室,经常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不只我一个人带,还 有人也带了的!批评一个学生未穿校服,有人会说:某某班也有人也没穿!但几乎没有学生 说,某某这次考了140分,我下次要考150分!某某这次得了省一等奖,我下次要得国家一 等奖!相反,在别人考了140分,得了省级一等奖之后,这些人又要说,我不行,别人好聪 明啦呐!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 C (强加因果) 2. A ( A.其主题是嘲讽那种“有待”的思想境界。主题错误。) 3. B (“这三种形式始终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清”表述有误。原文为“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4. B(“这说明诗人在表现作品内容时过于追求语言形式的呈现”表述有误) 5.(4分)(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4)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每点1分) 6.(4分)(1)“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2)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每点2分) 7.B、D(4分)(B.对其逐梦行为的讴歌。D小说应是以“藏獒”为主要记叙对象) 8.(5分)①潦倒落魄。欠下巨额赌债,无奈逃亡在外。②为改变境遇,去偷盗藏獒。借人们参与晚会之机企图盗取幼獒。③良知未泯。母獒的行为唤醒了他的良知;期盼结束流浪生活,与妻儿团聚。(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 9.(4分)观点一:小说现在的结尾更好。(无此结论扣1分,仅有此结论不得分)①具有开放性的结尾,使小说主题更耐人寻味,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1分)②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凸显人物心灵面对选择时的挣扎。(1分)③照应开篇,结构严谨。(1分) 观点二:另一种结尾更好。(无此结论扣1分,仅有此结论不得分)① 主题更清晰,更具艺术冲击力。(1分)②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泪水滑落”这一细节,表现出“你”感动、悔恨和心灵复苏的复杂情感。(1分)③情节发展上,是经过情感发展到最后形成的必然高潮。(1分) 10. D 11. B 12 . C 13. A 14.C 15.D 16.(6分)(1)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以:拿,1分;调:调侃,1分;语句通顺得1分。 共3分)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形成的威势胁迫啊!(为:治理,1分;为……所:表被动,1分; 劫:胁迫,1分;共3分) 17. D、E 18.(5分)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19.(5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5)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D 21.B 22. D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功利。用在此处恰恰合乎“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A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不合语境。B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走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望文生义。C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23.C (A句式杂糅 B“打造”缺宾语,要在“一流”后面加上“的品牌”三字。 D搭配不当,谓语动词“表现”与宾语中心词“成长故事”不搭配。) 24.A (分析:①⑤⑥围绕“牢固”,④③②围绕“美观”。接合的天衣无缝才能牢固结实,没有用钉才能用榫铆接合,由此排出前面三个句子的顺序。“不过多的雕琢”也就是天然,③是概括特点,②是评价,由此排出后面三个句子的顺序。) 25.(4分)发挥自身优势,做最好的自己。 试题分析:平实的语言是指运用十分科学,准确的语言概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必使用修辞手法。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 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要注意字数限制,不超过20个。 参考译文: 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有人知道他,即使是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相看。王昶死后,他住在墓边。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 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 王济前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罢了。今天天应该和你说说了。”于是共同谈论《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 众,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 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 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王济天性喜欢骏马,而他所乘的马高大而迅捷,心中很是喜欢。王湛说:“这匹马虽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不能承受困苦。近日我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不到位啊。”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谷物十多天,再和王湛比试。湛不曾骑过马,突然就奔驰起来,步伐与王济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王湛就说:“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倒地摔倒。王湛的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像这样。 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缘故,王济就详细地边赞叹边述说以 上情况。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调笑他说:“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 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实际的美好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 “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