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赣州市十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种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年间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B. 唐代诗歌革新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C.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D.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D.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B. 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C.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D. 唐代诗歌所表现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A项,曲解文意,“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文中第三段说的是“唐朝为吸取……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B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C项,曲解文意,“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错,原文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是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之外的“其他因素”。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D项,“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错,由引述部分的前文可知作者引述此句意在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说法绝对,“只要……就能创造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错,从最后一段内容来看,创造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I2,4%上升到17. 5%,2017年每lO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0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各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哀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 “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 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5.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后、90后—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 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D.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6. 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案】4. D 5. C 6. 第一问:①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做支撑。②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③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或“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④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 第二问:①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②积极融资,吸引足够的资金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文本比对。D项,“创作素材贫乏”错,于文无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文本比对。C项,“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错,说法绝对。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和表达应用能力。第一问,答题时,学生应立足于文本,从原文中找依据即:从文章寻找相对应的关键词与句子,再加以概括。如“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等。同时需注意从多个角度来作答。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作答时注意从多角度入手,答案合理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8. 小说中的张皮匠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答案】7. B 8. (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 (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 (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9. (1)故事情节上:照应前文,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 (2)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时不动声色,成功又会喜形于色。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 (4)艺术效果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错,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题干是“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文章情节入手,文章开头三、四两节详细介绍了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过程,以及“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可看出他手艺高超。“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和后文“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两处情节相呼应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由此可看出张皮匠机智过人。“张皮匠很有耐心……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可看出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从日军的反应“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侧面写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勇挑重担。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题干是“小说中划线一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之上从小说的几个要素的角度来考虑,这段话描写写了“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然后从故事情节角度考虑此段照应前文“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从人物形象角度考虑“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 ‘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和后文“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他露出了开心的笑。”两处情节相呼应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由此可看出张皮匠机智过人,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从思想内容上角度考虑,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本文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根据题目要求可选取两个角度赏析即可。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时注意:①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②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柞,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 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 C.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D. 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事务和田地、赋税等财政事宜,长官为工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 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C. 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D. 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需先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大意,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分析选项中的差异点,辨析出正确的选项。如 “城中逾年”与“城中/逾年”,前文是说鱼崇谅的亲属都在凤翔,若按照C、D两项的断句“城中逾年”,句子连起来,就变成了他所有的亲属在凤翔城中住了一年多,不合文意。A、B两项的断句“城中/逾年”正确,将“逾年”作为“城破”的时间状语。又如“崇谅请告自岐迎”与“崇谅请告/自岐迎”,“请告”是请求休假的意思,此处是说,鱼崇谅向朝廷请假,把家人从岐州接到陕州居住,所以A、D的断句“崇谅请告/自岐迎”正确。综合以上,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掌管全国工程事务和田地、赋税等财政事宜”,错。田地、赋税等财政事宜,是户部的职能,而不是工部的职能。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项,“积极举荐贤能之人”错,由原文“时多进策人……考定升降”,可知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鱼崇谅只是依照命令,召集考试,考定这些进策人的升降,而不是举荐他们。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需注意以下关键词:(1)“不便”,感到不方便;“帐下”,部下;“囚”,囚禁;“归款”,归顺;“奔归”,逃回,跑回。(2)“入”,进入京城;“尽”,全部;“索”,搜索;“令”,任命;“焚于朝堂”状语后置句式,应为“于朝堂焚”。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回到北方,留鱼崇谅在京师。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邵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隐帝即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兼任台州刺史,接受州郡的俸禄。适逢率军讨伐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前线,鱼崇谅主持后方的事情。凡是提供军事储备、准备调度征发,都能在短时间内办理好,附近驻守的军队都依赖他。鱼崇谅的亲属都在凤翔城中,过了一年城池被攻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鱼崇谅一家数十口人,使他们都平安无事。鱼崇谅请求休假,把家人从岐州迎接到陕州居住。周祖登基,制书诏令繁复琐碎,都是鱼崇谅起草的。广顺初年,鱼崇谅加官工部侍郎,充任职官。适逢兖州慕容彦超增加封地,慕容彦超已经怀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鱼崇谅担任使者赐予他委任官职的封诰,一再安抚他。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鱼崇谅到枢密院召集考试,考定他们的升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余。诏令给他长假,赏赐他的母亲衣服、缗钱,假期满一百天,命令鱼崇谅所在的州按月给钱和米面。不久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再次做学士。下诏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因母亲年老多病,请求奉养终身,诏令嘉奖但不允许。世宗征伐高平,鱼崇谅还没有来到,陶谷乘机离间说:“鱼崇谅逗留家里不来,有观望的意图。”世宗很怀疑。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亲生病,诏令允许他回陕州就近奉养母亲。到太祖朝为止不再起用他。太宗即位,下诏授给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15. 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结合诗句联系作者的情感分析。首先要读懂诗:“春岸”两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偷生”两句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老病”两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百年”两句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 (2)《师说》中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意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所给题干,注意选句的出处及题干中的相关提示,如:(1)题干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2)题干中“‘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意一致”;(3)题干中“运用典故”。除此之外,需注意以下字词: “壑”“柯”“砯”“豗”。 【点睛】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蒸蒸日上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D.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第一处,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更为恰当。蒸蒸日上:比喻事业天天向上发展。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第二处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快,用“日新月异”更为恰当。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第三处,文中陈述对象是“张小明记者”,结合后文“一战成名”可知,应是说“张小明记者”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用“不负众望”更为恰当。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第四处,是说专家认为这些担忧没有必要,用“杞人忧天”更为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由此可知,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是“九歌”,应从“九歌”的角度陈述,据此可排出A项;分析其他三个选项的内容,应是“学习”在先,“摸索规律”在后,排除B、D两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错误,前一句还没有说完,后一句就另起话头,应将“在”提前,排除CD两项;二是成分残缺,“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错,应为“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排除B项。故选A。 【点睛】辨析病句,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检查是否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检查是否有语序不当。3、出现了数量短语,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4、出现了介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6、出现了代词,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长宾语,检查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8、出现了多个谓语,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偷换主语。9、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检查是否有肯否不当。 20.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我叫邓课,是本校高一的一名新生。我热爱文学,曾荣任初中学校文学社社长一职,并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大作,希望能得到你社的垂怜,敬谢不敏。 【答案】 (1). “大作”改为“作品”。 (2). “你社”改为“贵社”。 (3). “垂怜”改为“垂青”。 (4). “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本题中,“荣任”一般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大作”是敬辞,应改为“作品”或“拙作”。“你社”应改为敬辞“贵社”。“垂青”的意思是得到重视,受到优待。“垂怜”指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委婉说法。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港珠澳大桥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护栏采用四横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防护能力达到SS级,可做到车辆以15度、80千米/小时速度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隧道内每隔135米设有一处安全门,连通紧急逃生通道;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将烟火抽出。隔震支座的承载力约3000吨,若地震发生,隔震支座竖向通过加劲钢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有效支撑建筑物;水平方向利用橡胶黏性大、吸收震动能量、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答案】①防撞性强②防火性好③抗震性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可先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对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意思,最后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进行精炼概括,概括时要注意多用原文中有关词语。本题中,通过整体把握可看出,该段文字用的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括句,后边一个句号一层意思,为并列结构。由“可做到……不会冲破护栏坠海”可看出“防撞性强”;由“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总结出“防火性好”;由“隔震支座的承载力”可看出“抗震性强”。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怎么也进不去。过了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 “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鲜美的果子,吃不吃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乐呵呵地对自己说。 于是,山羊朝着远处的果园飞奔而去。到达果园时,已是正午,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变成很小的一团。山羊慨叹道:“唉,原来我这么矮小,肯定吃不到树上的果子,我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不悦地折身往回跑。 来到栅栏旁边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变得很长很长。“我干嘛非要回来呢?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山羊开始懊恼起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答案】正确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该材料是一则故事,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山羊之愚蠢在于让太阳左右了对自己的认知。在审题立意时,应该从山羊的这一缺点联想到我们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如有人因为得到了某种表扬、奖励等,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而有的人听别人说了自己的缺点、短处,就自卑自贱,甚至自暴自弃。其实,我就是我,为什么要让别人的只言片语来定义自己的生命特点呢?故事中的山羊以影子为标准来判断自己,那我们又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呢?从这些角度来构思作文。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立意: 1、正确认识自己,不让他人的只言片语左右自己的人生。 2、做事情首先要有目标,认准目标就要矢志不渝的走下去,哪怕目标再遥远,不能三心二意,得陇望蜀。 3、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求大,好高骛远,被假象所迷惑。否则,终将无所事事。 4、只有抓住自身的优势去实现理想,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会使辉煌的。 素材: 1、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2、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3、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正确认识自己”这一中心论点从“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