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静宁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试题(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22 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与江山相发挥 挥:辉映、衬托 B. 江水浑浊,每汲用 汲:打水,取水 C. 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 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 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 有误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C 项,“信”,解释为“相信”错,“信造化之尤物也”,这句话译文是“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 优美的地方”,“信”,在这里应翻译成“确实”; 故选 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 B.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C. 批大郤,导大窾 导:顺着 D. 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 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 象。 A 项,“释”,解释为“擦拭”错,“庖丁释刀对曰”这句话的意思是“庖丁放下刀子回答 说”,“释”应该译为“放下”。 故选 A。 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B. 古人秉烛夜游 秉:坚持 C. 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叙说 D. 群季俊秀 季:弟弟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 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 项,“秉”翻译成“坚持”错,“古人秉烛夜游”,这句话的句意是“古人拿着蜡烛在晚上 游玩”,“秉”,应翻译为“持,拿着”。 故选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乎三子者之撰 写作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表被动 B. 乃中经首之会 节奏 剽掠其人 抢劫 C. 田父绐曰 欺骗 迨诸父异爨 等到 D. 早实以蕃 多 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 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字解 释,全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 象。 的 A 项,第一字“撰”解释为“写作”错,在这里应解释为“才能”;第二字“被”解释为“表 被动”错,在这里应解释为“遭受”; B 项,两个字均解释正确; C 项,两个字均解释正确; D 项,第一个字“蕃”解释正确,第二字“道”解释为“道义”错,在这里应解释为“事物的 规律”。 故选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 A. 既然已,勿动勿虑 B. 宗庙之事,如会同 C.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 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词的 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 义的现象。 A 项,“既然”,古义是已经这样;现代汉语的“既然”是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 论;古今义不同; B 项,“会同”,古义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现代汉语的“会同”指联合、会合;古今义不 同; C 项,“气候”,古义是指天气;现代汉语的“气候”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 括性的气象情况,有时也比喻动向和情势;古今义不同; D 项,“光阴”,古今义相同,都指时间。 故选 D。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秦人不暇自哀 C.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 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中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等。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此题要求选出“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那么就要先弄清楚例句的句式,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比对。 例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是以“者”字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此句应翻译为“部下 中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骑从”是“壮士”的定语,翻译时要提前。 A 项,“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在“书”和“轩”之间省略了介词 “于”;另外,这句话调整语序后应为“余自束发(于)轩中读书”; B 项,“秦人不暇自哀”,秦人没有空暇时间来哀叹自己的命运,“自哀”其实就是“哀自”, 宾语前置句; C 项,“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是以“者”字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此句应翻译为“凡 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是“豪富人”的定语, 放在后面了,翻译时要提前; D 项,“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是状语后置句,调整后的语序是“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可 翻译为“又在庭前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 故选 C。 7.下列对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 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 所有江中 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 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 《项羽之死》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时的英雄本色。 D.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之所以成为万口传诵的名句,是因为它一方面体现了 春景的特色,另一方面将审美的主体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答案】B 【解析】 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选项所给的每一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选项来比对, 辨别对错。 B 项,“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凡江 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这句话意思是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 不能和小孤山相比”,由此可以看出,是“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而不是“小孤山不能和它 们相比”。 故选 B。 8.下列对课本文化常识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指厨师,“丁”是人名,先秦古书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 前。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 陪嫁的人。 B.幸,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妃嫔受到皇帝的宠爱叫“得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 “幸”是说宫女希望得到黄帝的宠爱。避讳是古代常见的文化现象,在古代,为维护君主、 尊长的尊严,臣下及后辈说话不能直呼其名,写诗作文不能明书其字,凡遇到就用缺笔改笔 的办法加以回避。“剽掠其人”中“人”指民。唐避李世民的讳,称民为人。 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又称 “望”,如“在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是伯父、 叔父的统称;“先大母”指去世的母亲。“先妣”指去世的妻子。 D.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 张之能事。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先大母’指去世的母亲”解释错,应翻译为“去世的祖母”;“‘先妣’指去世的 妻子”解释错,应翻译为“去世的母亲”。 的 故选 C。 9.阅读文章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 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 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 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 流行七百里云。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 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B.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 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 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D.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 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 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 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 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第一,“泊湓浦”,“泊”是动词,停泊;“湓浦”,由上文的内容可知,是湓浦口,此句谓 语和宾语完整,在“浦 ”和“水”之间应该断开;另外,“水亦甚清”完整,中间不可断开, 故排除 A 项; 第二,“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自……至”,是“从……到”的句式;另外,“至是”意 思是“到今天”,“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 B 项; 第三,“阻风不行”即因风阻(船)不能行走,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D 项, 故选 C。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 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 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参考译文: 第二天早晨,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继 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 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 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 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 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 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 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 有一天因为风阻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 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与点也 与:赞成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直率的样子 C.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 D. 其言不让 让:谦让 1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可见他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 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可以看出他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C. 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 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D. 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 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 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 项,“率尔”解释为“直率的样子”错误,应该解释为“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 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 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 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 项,“转而改口‘如五六十’可见他优柔寡断,缺乏果决”说法错误,冉有先说“方六七 十”,接着又说“如五六十”,说明冉有说话很有分寸,这是他谦虚谨慎的表现。 故选 A。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 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 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 理解。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 们)不要因为(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你们是不了解我的!’假如有人了 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 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 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 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 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 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 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 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 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 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 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 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 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赏识和惩戒 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 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 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 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 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利。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 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同时,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 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 百科”《教育惩戒权》) 材料二: 从 9 月 24 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 到 11 月 15 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 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 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 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 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く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 年 1 月 18 日) 材料三: 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罚站罚跑”的提法从 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 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 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 法律不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诸如“罚站罚跑”等具体措施不能广泛适用于各年龄段 和各教育类型学生群体,也不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合理可 行的惩戒措施。与其写入法律,不如下放权利。广东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成权, 其意义不在于制定出哪些具体的惩戒措施,而在于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教师有惩戒权, 并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后果,不能简单地 把老师推向前台,甚至把老师当替罪羊,学校及主管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最大程 度地消除后顾之忧,老师才能放心大胆地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 (摘编自陈广江《比“罚站罚跑”更值得关注的是恰当行使惩戒权》,(工人日报)2019 年 11 月 19 日) 材料四 首先,教育惩戒方式并不单一。它是一个有着等级区分的体系。“分级”意味着科学合 理是教育惩戒的重要依据,要对学生不同的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教育惩戒也包含了训 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内容,既有刚性又有弹性,体现着因材施教、因龄施教的理念。 而且,教育惩戒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要用正当且有序的程序组织起来。再者, 教育惩戒不能没有校规校纪“配套”。不同等级的教育惩戒都给校规保留了空间。因为,教育 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能够指引实施的“手册”。 最后,教育惩戒绝不是一罚了之。之所以如此注重体系化的建设,之所以在刚性之外保 持灵活性,之所以如此看重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是因为教育惩戒终归为了教育。只有 目的正确,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定,继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摘编自丹图《教育惩戒并非一罚了之》,《广州日报》2019 年 11 月 26 日) 12. 下列对“教育惩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由于随后的结果变化会对当下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惩戒对学 生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效果。 B. 教育惩戒是一项职业权力,权力是不可放弃的,教师放弃教育惩戒就是失职,对教师专业 权力的使用也会有消极影响。 C. 教育惩戒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结果,无论是主管部门或者学校,都不应该把教 师推向前台或让教师承担相应责任。 D. 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与保护,又需要校规校纪的配套指引, 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1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定 规则意识,没有锻炼出承担责任与挫折的心理品质,教育的缺失 尤其是教育惩戒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B. 因材施教或因皊施教都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落实在教育惩戒中,就要区分不同的惩戒等级, 从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措施。 C. 教育惩戒的刚性在于立法明确并制定细则,教育惩戒的弹性在于下放具体实施给主管部门 或学校,两者都出于教育惩戒的目的性考虑。 D. 教育惩戒包含训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多项内容,如果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够正 确,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定或者采取适宜的措施。 14. 针对《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罚站罚跑”条款从规定(草案)到删除(草案修改稿 征求意见稿)的变化,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分歧,并综 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条款修订的理解。 【答案】12. C 13. C 14. (1)①材料二认为,这是因为缺少具体操作细则与家长 理解与支持,教师惩戒权的落 的 的 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②材料三认为,这是基于现实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性解决问题的考虑, 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2)示例一: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教育对象不同,惩戒 的方式不应该固定,从规定到删除是一种弹性,更有利于教育惩戒。示例二:从权力的角度 考虑,权力应具有可操作性,从规定到删除是一种虚化,不利于教育惩戒。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 项,“都不应该把 教师推向前台或让教师承担相应责任”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不能简单地把老师推向前台, 甚至把老师当替罪羊”,“简单”和“替罪羊”不能等同C 项相应理解。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 项,“教育惩戒 的刚性在于立法明确并制定相关细则”概括错误,“教育惩戒的刚性”不包括“制定相关细 则”。 故选 C。 【14 题详解】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 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材料二“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 回到了讨论的原点”“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对于教 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材料三“‘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 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 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 完善整个条例”。据此概括即可。 小题 2: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 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分析本题,既可以从教育的角度认为删除条款是教育的弹性,也 可以从维护权力的角度认为删除条款不利于维护教育的权力,不利于教育惩戒。结合文本分 析,自圆其说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 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了三个关 ①童年时,我背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是想象着西行的客人 跨上骏马,跟征戍边疆的友人挥手告别。在扬着灰土的城楼底下,乐师们弹起了琵琶,吹响 了笛子,歌伎们在唱着清扬婉转的曲调。然而阳关究竟在地图的哪一个角落,我却从来没有 仔细地寻找过。几十年以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记忆中珍藏了很久的地方。 ②当我踏着金黄色的沙土,攀上一个矮矮的小丘,眼前的阳关就像一间倾圮的土房,只 剩下四垛厚厚的泥墙,孤单地兀立在蓝天底下。它被沙漠里的风暴长久地剥蚀着,形容憔悴, 看不出丝毫威武的气度。这就是令我神往了许久的阳关?难道它当时也是这样矮小和破败?难 道是冷酷的时间老人磨损了它原来庄严的容颜?难道是诗人的篇章将它升华成一个海市蜃楼 似的幻影?在小丘底下,绵延的沙漠被暗红色的夕阳镀出了金灿灿的轮廓,微微耸起的沙丘旁 边,围上了浓重的光痕。而在倾斜的洼地里,光线却显得有点暗淡,一股潮湿的雾气正升腾 而起,映着渐渐沉落的阳光,闪烁出紫红色的光影来。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湖泊, 像是从天上掉下的一面镜子,反射出夕阳的余辉,显得分外的晶莹和明亮。听说这是古代出 产天马的地方,当时给汉武帝进贡的那些雄赳赳的骏马,有不少就是从这儿送去的。 ③我在小丘附近的沙漠上徘徊着,从远方走来了一个彪形大汉,赶着头高高大大的骆驼, 慢慢地跋涉着。在骆驼的背上,结结实实地驮了几捆树苗,骆驼颈脖底下挂着的铃铛,发出 悠扬的响声。这浓眉大眼的汉子,踏着沉甸甸的步伐,威武地走着。这儿在凛冽的寒夜里再 也听不到敲响刁斗的声音,再也不会有长驱直入攻破楼兰的丰功伟业了,但是汉唐将士的后 裔把树苗运到沙漠里来,开辟出绿洲和良田,他们的功劳是绝不会比古代名将逊色的。 ④玉门关也是因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那首诗,深深地藏在 我童年的记忆中了。我在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上颠簸着,寻觅着。热心的司机知道我来一趟很 不容易,开着车认真地寻找起玉门关来。我们终于瞧见了一个用泥土砌成的城堡,四面的围 墙大约有两丈来高,像个硕大的木桶被孤零零地丢弃在戈壁滩。我站在破败的城头上眺望, 四周的戈壁滩真是广漠无垠,一片苍茫。遍地灰黑的小砾石,几棵稀稀疏疏的暗绿色的芨芨 草,显得那样的浑浊,一点儿也没有葱茏的感觉。正是因为美的消失,才会感到一种永恒的 惆怅。不用说玉门关以西,就是玉门关以东,都丝毫没有春风送绿的影子。原来当年王之涣 是在凉州写的那首诗,凉州离敦煌还有一千多里的路程,那儿是个水草丛生的地方,这就足 可能让诗人想象玉门关附近该有一片可爱的绿色了。诗人给戈壁滩头带来的绿色的幻想,经 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依旧藏在许多人的心里。为什么这首诗有如此令人惊讶的魅力呢?大概 是因为它抒发对于生命热爱的缘故罢。在土地上只要有一大片碧绿色的树木,就会吸引人们 前来,搭起美丽的房屋,留下欢乐的笑语。 ⑤在戈壁滩上漫游以后,再去看一看建成于明初的嘉峪关,就觉得它的背景太狭窄了。 附近就是村舍和市集,缺乏那种将天空和土地连成一片的雄浑气势,尽管它前后毗连的三座 高大的城楼是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无法比拟的。我沿着石级攀上宽阔平坦的城头,清楚地看 到了三座城楼两侧被围墙圈出的两块很大的空地,它们过去大概是用来操练兵马的,然而现 在却显得那样的空旷和静谧,丝毫也感受不到那种枞金伐鼓和旌旆逶迤的气氛了。 ⑥巍峨的嘉峪关给我留下的印象,却还不如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来得强烈,这是为什么 呢?我一时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印象有时候是很难解释得清楚的,不过这印象确实 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里,使我的心变得开阔起来…… (取材于林非同名散文,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几十年后终于来到阳关,弥补了童年因阳关过于遥远而无法到达的遗憾。 B. 作者认为现代人用绿化方式改造沙漠的成就与古人开疆拓土的功业同样伟大。 C.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王维和王之涣的代表作,但很难体会作者更喜欢谁的作品。 D. 文章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将对现实景物的描绘与富有历史感的联想结合起来。 16. 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阳关及其带给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 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嘉峪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不如“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来得强烈”? 【答案】15. A 16. 手法: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眼前的阳 关破败的情景;表现出眼前的阳关与想象中的阳关反差极大;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掩饰的失 望之情(意思对即可) 17. 嘉峪关不像阳关、玉门关那样有可以打动作者的优美诗句;嘉峪关的历史比阳关、玉门关 短,缺少引发作者发出感慨的历史感;阳关、玉门关能激发人们对于绿色生命的向往,而嘉 峪关没有;嘉峪关周围的环境不如阳关、玉门关周围的环境有气势。(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弥补了童年因阳关过于遥远而无法到达的遗憾”说法错误,由原文“总是想象着西行 的客人跨上骏马……”“然而阳关究竟在地图的哪一个角落,我却从来没有仔细地寻找过。 几十年以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记忆中珍藏了很久的地方”这两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在 童年并没有产生要到阳关的想法。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阳关及其带给 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回答时,首先要熟读文章第②段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 重要句子分析作答。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 结合等。分析作用,往往和所使用的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有关。 第一,分析手法。“眼前的阳关就像一间倾圮的土房,只剩下四垛厚厚的泥墙”,采用了比喻 地手法;“孤单地兀立在蓝天底下。它被沙漠里的风暴长久地剥蚀着,形容憔悴,看不出丝 毫威武的气度”,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这就是令我神往了许久的阳关?难道它当时也是这样 矮小和破败?难道是冷酷的时间老人磨损了它原来庄严的容颜?难道是诗人的篇章将它升华成 一个海市蜃楼似的幻影?”采用了反问和排比的手法; 第二,分析作用。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阳关比喻成一间土房,“形容憔悴,看不出 丝毫威武的气度”,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眼前的阳关破败的情景;通过反问和排比,表现出眼前 的阳关与想象中的阳关反差极大;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掩饰的失望之情。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 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 行个性化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 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嘉峪 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不如“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来得强烈”,回答时在文中找到写“嘉峪关” 和“阳关和玉门关”的相关内容,分析作答。 第一,“童年时,我背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是想象着西行的客 人跨上骏马,跟征戍边疆的友人挥手告别”“玉门关也是因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的那首诗,深深地藏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了”“在戈壁滩上漫游以后,再去看 一看建成于明初的嘉峪关,就觉得它的背景太狭窄了”,由文中的这三段话可以看出,阳关、 玉门关那样有可以打动作者的优美诗句,可嘉峪关没有。 第二,“在戈壁滩上漫游以后,再去看一看建成于明初的嘉峪关,就觉得它的背景太狭窄了” 嘉峪关建成于明初,而阳关和玉门关早在唐朝就被著名诗人吟唱过,可见,嘉峪关的历史比 阳关、玉门关短,缺少引发作者发出感慨的历史感。 第三,“嘉峪关……附近就是村舍和市集,缺乏那种将天空和土地连成一片的雄浑气势”,由 文中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嘉峪关周围的环境不如阳关、玉门关周围的环境有气势。另外, “把树苗运到沙漠里来,开辟出绿洲和良田”“几棵稀稀疏疏的暗绿色的芨芨草,显得那样 的浑浊”“这就足可能让诗人想象玉门关附近该有一片可爱的绿色了”,作者在写阳关和玉门 关时,不断提到了树苗和绿色,但在写嘉峪关时却没有提及,由此可以看出,阳关、玉门关 能激发人们对于绿色生命的向往,而嘉峪关没有。 三、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 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 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 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 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 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 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 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犬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 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课,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 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磷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 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 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 西常乎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 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 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 “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 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1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 则攻无则守 B.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 攻/无则守 C.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 攻/无则守 D.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 则攻无则守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荫”在文中的意思是封建时代字孙因先辈着勋劳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与外国之往来事。 C.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 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天子面对面应对时对天子的敬称。 D.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以及官吏的任免,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焘在皇帝面前谈及龙大渊、曾觌当权的一些问题,皇帝追问看法的由来,张焘只好如实 告知了皇帝,皇帝因此对陆游十分生气,同时也把张焘贬职外调为建康通判。 B. 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进取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士 兵,只要敌人来挑衅就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C. 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临行向皇帝辞行,皇帝告诉他严州山水秀丽,在空暇之时可以以 诗文自娱。这表面上看是对陆游的关心,但这实际上表明陆游并未受到皇帝的重用。 D. 陆游晚年再度出任,为权相韩侂胄撰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他因此遭到清流名士的非议, 而朱熹则早就预见了此事,由此可见朱熹确实有先见之明。 21.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2)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答案】18. C 19. D 20. C 21. (1)陛下刚即位,正是发布政令来告知天下的时候,官吏将帅的一切玩忽职守的积习, 应当选出那些最恶劣的,和大家一起铲除它们。 (2)范成大为四川统帅,陆游是参议官,他们以文章相交,相互之间不拘礼法,有人就讥讽 陆游颓废放诞,于是陆游就自号“放翁”。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 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与否: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 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陈的意思是陈述,它的宾语是进取之策”,此处断开,意 思是“陆游向王炎陈述进取之策”,排除 A、D 项;“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 “自长安 始”,意思是“从长安开始”,结构完整,“始”后应断开,排除 B 项,这句话意思是:陆游 向王炎陈述进取之策,认为经营治理中原地区必从长安开始,取长安必以陇右为开端。应当 储蓄粮食,训练兵勇,有机会就进攻,没机会则防守。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 误。本题中,D 项,“以及官吏的任免”错,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 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从文中来看,A 项张冠李戴,“把张焘贬职外调 为建康通判”不对,文本中“出通判建康府”,意思是“皇上大怒,让陆游离朝任建康府通 判”;B 中“敌人来挑衅就进攻”有误,“衅”是机会的意思;D 中“而朱熹则早就预见了此 事,由此可见朱熹确实有先见之明”不对。“盖有先见之明焉”,意思是“大概有先见之明”, 只是一种猜测,D 项过于绝对。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等,最后按照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信”,动词,发布; “示”,告知;“玩习”,玩忽职守的积习;“沮格”,恶劣;“弃”,铲除。第二句中,“范 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判断句;“颓放”,“颓废放诞”;“因”,于是。 【点睛】参考译文: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岁就能做诗、写文章,荫补登上仕郎之位。参加锁厅 试被推举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秦桧大怒,以致治罪主考官。第二年, 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面,秦桧扬言要废黜他,因为这个原因陆游被 秦桧嫉妒。秦桧死后,开始赴任福州宁德主簿,因为有人推荐,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 孝宗即位,陆游被升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推荐陆游善于 做词、写文章,熟悉典故,皇上召见陆游,皇上说:“陆游努力学习早已有所闻,发表的言 论也切合事理。”于是赐予他进士出身。陆游入朝对话,说“:陛下刚即位,正是明申诏令 以示臣下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应取其特别颓丧、出格的事,当众抛弃。” 宋金和议将签成,陆游又写信报告二府说:“江左从吴国以来,没有舍弃建康到他地建 都。皇上驻扎临安是出于权宜之策,形势不稳定,运送粮饷不方便,又濒临海上通道,担心 受到意外的袭击。一旦结盟、定下誓约以后,行动就有所拘束。今天应当与金协约,建康、 临安都是皇上驻扎的地方,北使来朝拜,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空余 时间建都立国,他们也不会怀疑我们。” 当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集权植私党,迷惑圣上 明察,你到今天不说,他日将不能去除他们了。”张焘立即报告皇上,皇上责问这些话的来 历,张焘回答来自陆游。皇上大怒,让陆游离朝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改为隆兴府通判。有人 说陆游勾结台谏,鼓吹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兵,不得回朝。过了很久,陆游任夔州通判。 王炎宣抚川、陕,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为王炎陈述进取策略,认为经略中原必须从 长安开始,夺取长安必须从陇右开始。应当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 守。吴王子吴挺代父掌兵,非常骄傲放纵,把所有的财物用以交结士人,屡次因为小过而误 杀人,王炎不敢把他怎么样。陆游请求以吴之子吴拱代替吴挺。王炎说“:吴拱胆怯而缺少 智慧,遇到敌人必败。”陆游说“:如果吴挺遇敌,怎能保证他不失败。如果他立有战功, 更加难以驾驭了。”等到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开始得到验证。 范成大统帅蜀,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字结交,不拘泥于礼节,人们讥笑他们颓放, 因此自号放翁。后来陆游历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水灾,陆游上奏说“:拨义仓粮赈济, 令诸郡发粮给百姓。”皇上召他回朝,给事中赵汝愚驳斥他,于是陆游被派去管理祠观。陆 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路过皇宫,与陛下告辞,皇上告诉他说: “严陵山水美处,公事之余,可以亲自前往游览赋咏。”皇上再次召见他,说:“你的文笔 善于无穷回旋,不是他人可以比的。”任命为军器少监。 范成大为四川统帅,陆游为参议官,他们凭借文字结交,相互之间不拘礼法,有人就讥 讽他颓废放诞,因此陆游就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 “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通令各郡向灾民发放粮食。”召回朝廷,给事中赵汝愚 批驳他的做法,于是贬他为“祠禄”。(祠,祠禄的简称,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 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后又让他做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通过宫阙, 向皇上辞行,皇上诏谕他说:“严陵这地方可是好山好水啊,你在公事之暇,可以赋诗歌咏, 自得自适啊。”再召入见,皇上说:“你笔下的功夫很是了得,能写得一手好诗好字,不是 他人所能达到的。”让他做了军器少监。 陆游才气超逸,尤善于诗。晚年再出时,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为清议一流的人 们所讥讽。朱熹曾说过:“陆游的才华太高了,但他的行迹又平常,恐怕会为有权势的人所 牵累的,他的晚景怕不会十分满意的。”朱熹的话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啊!嘉定二年 (1209),陆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南宋)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 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清冷,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 B. 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风尘仆仆之状。 C. 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 感相 同。 D. 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到达山居所抒之情,全词情景交融。 23. 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 【答案】22. C 23. (1)旅途奔波的艰辛与孤寂。“满袖尘埃”句写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 状态和长时间奔波的疲乏。“寂历荒村路”写出了词人独行在荒凉的小路上的孤寂。(2)官 场失意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愤慨。“身名多被儒冠误”句写出了作者多年仕途坎坷官职卑微, 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愤慨。(3)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六朝旧事,一江 流水”写六朝往事,无论盛衰都已随滚滚流水逝去,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C 项,“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 感相同”说法错误,两首词中“黄花”所抒情感不同。本词是说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 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的羞愤苦涩的心 情。“满地黄花堆积”是说庭院里菊花遍地开放。可是菊花遍地开放,自己却憔悴瘦损,没 有心思赏玩采摘,表达了词人内心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故选 C。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情感能力。分析诗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标题、注释和 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 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句子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本题,题目问的是“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 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万感”包含哪些深意,可结合对词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得出。 本词上片是一幅荒村行路图,西风吹落了枝头的枯叶,路边羞答答开着的菊花透露出一丝秋 意,时候尚早,却已有人骑着马,踏着晨露,行走在寂寥的荒村路上。这行客便是词人自己。 “满袖尘埃推不去”写出词人旅途的艰辛,风尘仆仆。“寂历荒村路”是说身处荒村陌路, 满怀孤寂,写出了词人旅途的孤独寂寞。下片写词人到达陈氏山居之后所发的感慨。时隔十 载,旧地逡巡,风物如故,然物是人非,怎能不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强烈感慨!这里 词人借杜甫的诗意来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并进一步说“身”与“名”都被儒冠所误,足见 愤慨之深!“身名多被儒冠误”表面是说自己的身和名都被儒生这个身份耽误了,结合注释, 其此处实是词人是在为自己多年仕途坎坷官职卑微,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愤慨,所以 此句抒发了词人官场失意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愤慨之情。“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相 呼应,表现出作者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情态。“公莫舞”之“公”,乃指官场得 势者,一时得势之人不必那么轻狂得意,你看“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正“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什么荣辱,成败啦,在沧桑瞬变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 什 么呢?即使像奢侈腐化,醉生梦死的六朝不也随风而逝,了无痕迹了吗!“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三句既表达出对对得势者的警告,国家命运的担心忧虑,又抒发了词 人对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比如本题,题目问的是“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 感’包含哪些深意”,“万感”包含哪些深意,对词中“满袖尘埃推不去”“寂历荒村路”“身 名多被儒冠误”“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等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得出。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 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 表现其雄壮之美。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 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谁得而族灭也 (4). 覆压三百余里 (5). 隔离天日 (6). 桂影斑驳 (7). 风移影动 (8). 珊珊可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复、覆、斑驳、珊珊。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 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 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 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 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 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 的句子不能掉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5 分) 2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0 个 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2018 年 4 月 18 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 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 80.3%,较 2016 年的 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 接触率为 73.0%,较 2016 年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 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较 2016 年的 17.0%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 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 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 周岁少年儿童和 0—8 周岁 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 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 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本题要抓住关键点时间、地 点、事件、影响几方面进行概括。 本题需要关注一下括号中的内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由此可知第二段所说的“有声阅读”属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根据“综 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概括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 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 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 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 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 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五、写作(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杨文医生还尸骨未寒, 1 月 20 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发生伤医事件,多名医生 被砍伤,其中陶勇医生受伤最为严重,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左手被砍断,他将再也无 法拿起手术刀。 材料二:2003 年感动中国人物钟南山院士在当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是最早质疑权威专家, 参与并领导了整个抗击非典疫情的工作。17 年后,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他号召 群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是 84 岁高龄的他毅然前往疫情一线。 材料三:“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 武汉前线医 务人员被感染…… 材料四: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已经满员,一封报名加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治疗活动 的申请书中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材料五:1 月 21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是他们, 以仁心仁术在我们与疾病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以担当、付出、坚守载起了无数人的希望。 在这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 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白衣战士由我们守护 尊敬的各位朋友: 于我而言,医生是严肃而又神秘的职业。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人,却能拥有一种让 疾病痊愈的魔力。这个时代没有神话里的灵丹妙药,是他们给了很多人重生的机会。但相信 大家也都听说了最近的几起伤医事件,他们在为我们的健康谋福,而他们自己的生命却被某 些心怀不轨之人践踏,实在令人痛心。 近日,新型肺炎在全国蔓延。在这疫情严峻的特殊春节,许多医生纷纷挺身而出,前往 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支援。这一次,我真正看到了作为医者的担当。不管是曾经抗击非典的钟 南山院士,还是如今各医院抢着报名前去支援的志愿者,他们无不都印证着“医者仁心”四 个字。他们也是家中的孩子、幼子的父母、爱人的牵挂,但穿上那身白大褂,他们都是医者。 就像有些医生说的那样,有时或许会害怕,但只要穿上那身“战袍”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在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是他们在为我们抵挡万千“敌人”。 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健康平安地生存。对于他们付出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但至少可 以给予他们温暖和应有的关怀。因此,我倡议: 第一,懂得感恩,向所有医者表达感谢。医生是忙碌而又低薪的职业,他们是在用善良 和责任保障我们的健康,就像很多自愿请战的志愿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真正在 用自己的生命换更多人的生命。每一次诊治都是一次用心的关怀,请用你所有的机会向他们 表达衷心地感谢,你的一句谢谢便是他们继续战斗的动力。 第二,尊重理解,信任医生的专业知识。近几起伤医事件都是因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或结 果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在治疗疾病方面我们自然没有医生经验丰富,许多事情还是 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即使不满意也应该沟通询问,而不是冲动发泄情绪。 第三,关爱呵护,“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关爱应该是相互的,他们关心我们 的健康,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关爱。相比他们,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但一声问候、一句关 心、一杯热水都可以成为他们劳累过后的慰藉。在冰冷的病房里,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便能让 他们温暖。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他们就是我 们的英雄。我们要向这次在抗击疫情的所有医生和那些曾治疗我们的全体医生致敬,感谢他 们为我们抵抗病毒,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此时此刻,或许你早已厌烦家中无趣的生活, 但请不要忘记,我们所待的无聊之所,却是许多白衣战士回不去的家。我们拥有的无聊生活, 却成为了无数白衣战士的奢求。我们没有办法和他们一同“奋战杀敌”,那就在身后默默守护 着他们吧! 一名高中生 2020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 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 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 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如本题要求考生在这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结合所给材料的内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 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发出呼吁,提 出希望。本次作文五则材料都是围绕“医护”人员来谈的。材料一通过杨文医生和北京朝阳 医院眼科伤医事件,揭示当今一些人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伤害。材料二赞扬的是钟南山院士: 对大众的英雄奉献。材料三表述的是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材 料四讲述的是很多医护人员不计报酬,自愿申请加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治疗活动中。材料五是 人民日报发表的对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那么,几则材料综合起来表达的态度观点应是请信 赖、认可医生,理解、包容医生,呵护、敬畏医生,珍视、感恩医生。 立意: (1)正确认识医学的局限性,体谅医生。 (2)医者,仁心;医者,人心。请信赖、认可医生。 (3)面对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相信医生也有诸多无奈,请理解、包容医生。 (4)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人在为你拼命,请呵护、敬畏、感恩医生。 素材: (1)当看到陶勇医生左手被砍断受伤严重,不知道你们的心是否为之一颤?手对于一个医生 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翅膀于鸟儿,河流于鱼。无法想象怎样无情的人才会做出如此残忍之 事。医务工作者于我们而言是如此重要,以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他们的世界,他们是我 们健康的卫士,从我们呱呱坠地,到我们身体出状况,再到我们老后的医养结合,他们的身 影无不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他们就像是骑士守卫在我们身旁,在这次武汉肺炎疫情下,他们 不仅仅守卫着我们的生命,也守卫着我们对于生的希望。 (2)抱有一颗感恩医务工作者的心。陶勇医生自费为患者做手术,钟南山院士号召“不要去 武汉”而 84 岁的他毅然进入武汉,医务工作者们也是孩子,也是父母,却“不计报酬,无论 生死”进入一线战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对此我们又怎能熟 视无睹?我们可以在诊疗过后,道上一声“谢谢您,您辛苦了。” (3)怀有一颗信赖医务工作者的心。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 的不信任。在成为医务人员之前,他们寒窗苦读掌握医学及其他多方面知识,他们的专业度 远远超过我们。而且令他们最幸福最满意的时刻不就是患者健康迈出医院大门吗?吴孟超为 更好了解肝脏,制作上百个肝脏标本,为治好更多的病人,96 岁的他仍每周三台手术。医生 期待病人痊愈的心不亚于患者及其家属。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信赖他们,因为我们作为外行 相关方面的知识远少于他们,因为他们最大的心愿是病人痊愈。 (4)拥有一颗呵护医务工作者的心。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很大,我们不少看到医生累倒甚至猝 死的新闻。他们是我们健康的骑士,我们应当呵护他们,不仅不成为伤害他们的人,而且也 要阻止他们受到别人的伤害。如果我们不去呵护他们,而是随意伤害他们,我们想想,结果 会是怎样? 没有人会再愿意去当医生,长辈会劝阻孩子别从事医生这个职业。那么,当我们身 体出状况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只能等待疾病吞噬我们的生命,只能忍受疾病的折磨。 (5)珍视医护人员的救助,感恩医生。无论是申请前往一线支援的“不计报酬,无论生 死!”还是人民日报所言的:“是他们以仁心仁术在我们与疾病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以担当、 付出、坚守载出了无数人的希望。”我们都为之动容,他们医治了我们,我们也应当感恩、 守护他们,让这份仁心不为寒冰所蚀,时时温热。不需太多,也许只是一声问候、一句感谢、 一个拥抱、一份谅解,都能让医务工作者感到暖意。 结构层次:文章第一段指出医生是严肃而又神秘的职业,他们在为我们的健康谋福,而他们 自己的生命却被某些心怀不轨之人践踏,实在令人痛心;文章接下来阐述新型肺炎在全国蔓 延时刻,许多医生纷纷挺身而出,前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支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是他们在为我们抵挡万千“敌人”。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我的倡议,对于他们付出的一切,我 们无以回报,但至少可以给予他们温暖和应有的关怀。因此,我倡议:第一,懂得感恩,向 所有医者表达感谢。第二,尊重理解,信任医生的专业知识。第三,关爱呵护,“他们医治 我们,我们守护他们”。文章结尾点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 行。”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没有办法和他们一同“奋战杀敌”,那 就在身后默默守护着他们吧!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 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 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 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 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 一个显著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