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12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荆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意思,但是在儒家文献中的这句话,某中包含的报应观念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的人生观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信誉和广泛的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上了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人的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事实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易》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虽然也含有报应的意思,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 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 C. 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 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 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被赋予了时间和家庭因索,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D. “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 B. 文中引人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C. 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 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白狗却守住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称作 “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剪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爪子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战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爪子。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的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吧?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十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汽迷蒙,一直抵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性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她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般的叫声,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自己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的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以为他早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遵从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哀号。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 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 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 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涵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4. A 5. ①第一次写瀑布交代鲁鲁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推动后面姐姐与鲁鲁离别的故事情节发展。②第二次写瀑布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③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6. ①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思念主人之苦。②人性的呼唤:人要懂得关爱和忠诚。③这篇小说,作者想通过小狗鲁鲁的悲鸣,呼唤人性。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见于原文第七段“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可知鲁鲁选择回到范家,主要是因为想起了姐姐抚摸他的手,想起了范家人对他的爱,而不是因为“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C项,见于原文第十三段“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可知鲁鲁在唐家不吃饭是因为思念生病的姐姐,而不是因为“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项,犹太老人去世,范家人回北平,并不是无情、故意抛弃鲁鲁的;两次哀号是鲁鲁对前主人的思念,表达了鲁鲁的重情。 5.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瀑布表现额内容, 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第二次,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达情感、渲染氛围。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和呼应前文。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6. 试题分析:分别答出“动物的悲鸣”和“内含是人性的呼喊”的具体的体现。然后在分析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韩国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其他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会“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巳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声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行为,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自2016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十几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盛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十几年前。 (摘编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摘编自新华网通讯2017年02月23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关注的都是“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会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国价值。 D. 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巨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语言风格严肃,更为恰当。 9.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徳人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7. C 8. AD 9. 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本国民情、舆论方面违背本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引发民众抗议。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针对材料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及概括能力 。B项主要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讨论问题,并未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C项材料三并未提到经济问题,D项“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属于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B项新闻报道必须通格客观性原制。C项材料三的情感倾向政治立场同材料一二并未有不同。D项“更为恰当”错误。不同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萨德入韩’对韩国影响”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从至少三个角度答题。如结合文本内容“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分析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遗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速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日:“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表,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截,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协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节选自《南史·陈庆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日/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授予官职,类似表示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的词语还有拜、擢、迁等。 B.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 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对将帅的敬称。 D. 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 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阵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 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 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②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①梁武帝生性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着了,只有陈庆之没有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武帝身边),很受信赖和赏识。②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丢弃大批军用物资后逃跑。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解析】李延寿,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 10. 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可知曹仲宗要打退的是北魏军,而不是陈庆之,“庆之”不能做“退”的宾语,另外如果“庆之”做“退”的宾语,那么“曰”的主语就是曹仲宗,根据后面“庆之别有密敕”,可知,这句话是陈庆之说的,排除AD两项。BC的区别点在于“庆之别有密敕”的“别”字是否需要断开,如果断开,“别”字就理解为“告别”,另外会有密诏来。此处应该理解为陈庆之是带着皇帝的密令来的,若果曹仲宗打算退兵,他就要用皇帝的密诏来压制他,排除B项。 点睛:断句方法较多,主要采用“通文意”一法,只有理解了上下文的意思,再借助断句其他的一些方法,才能准确断句。此句正确断句为“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大概意思为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麾下”指对将帅的敬称。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因果不当,豫州百姓上表要求树碑的原因是他用侯景遗留的物资救活了百姓,而不是因为他善于用兵。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每”译为常常,“辍”译为停止,“见”译为被。(2)“辎重”译为物资,“振”通赈,赈济,“全济”译为保全救活。 【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 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十分震惊恐惧。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杀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杀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 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担任都督。陈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县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湘地区各州郡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两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东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进军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异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谥号为“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河中作 赵鼎①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②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③。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注】①(赵鼎)解州闻喜人。宋时解州隶属于河中府(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这首词作于崇宁五年(1106)赵鼎中进士前后。②(向晚)傍晚。③(黄金缕)原指初生的鹅黄色柳条,此处也指离别之曲,乐府有《杨柳枝》曲。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尽日东风吹绿树”描绘了东风吹拂大地,树上绿意盎然的景象,点明了时令。 B. “向晚轻寒”一句,写傍晚时分,空气中伴着轻微的寒意,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C. “年少”本是青春与欢乐的时节,词人却把它和"凄凉"连在一起,并且认为这是“天付与”的,体现了词人的宿命思想。 D. “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化用杜牧的“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以“水流”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E. 结尾句写在高楼上凭栏远望,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15. 后人评价赵鼎这首早年词“情致缠绵”,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 【答案】14. CD 15. ①春尽花落时孤寂落寞的心情。东风吹拂,虽然树已绿,但傍晚还有些轻寒,微雨摧落枝头残花,诗人独自一人,心中不免发出无限的孤寂落寞之情;②无尽的思远怀人之情。青春年少本是欢乐时节,但却为“春思”和“离绪”所困,心中充满着难以忍受的思念与离愁别绪;③人去楼空的凄凉伤感之情。曾经相伴喝酒、倚弦听歌的高楼,如今携酒再来却是孤独只身,相伴之处却也是离别之所;④思人不见的无奈与悲痛之情。望着楼下不知流向何处的流水,诗人凭栏远眺,望尽天涯,却不见思念之人,有的只是眼前的日暮苍烟。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体现了词人的宿命思想”错,“年少凄凉”四字蕴含无限伤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欢乐的时节,但词人却感到凄凉,完全是为“春思”和“离绪”所困,而主因则在于词人多情。D项,以“‘水流’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错,“水流”比喻“人去”,诗意为远望水流人去的天际,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后人评价赵鼎这首早年词‘情致缠绵’, 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人的情感,开头三句点明时令,又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写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年少”本是青春和欢乐的时节,但词人却感到凄凉,完全是为“春思”和“离绪”所困,而主因则在于词人多情,这里表达了无尽的思远怀人之情;“临水高楼”三句,紧接上片的“离绪”而转向怀人,这三句是追叙往事,在“临水高楼”这昔游之地回忆当年送别时的情景,这里表达了凄凉伤感之情;“楼下水流何处去”这个深表关切的问侯之中了.结句“凭栏目送苍烟暮”,其意为凭高极目,远望水流人去的天际,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感伤离别之情,就寓于久久痴望中,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从“春思”“怀人”“离情”等方面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之前当有万全准备,否则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管弦呕哑 (2). 多于市人之言语 (3). 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生”不要误写为“升”,“仓”不要错写为“怆”或“沧”。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文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面对如此形势,政府不应胶柱鼓瑟,必须应时而变。 ②随着振聋发聩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璋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 ③柯利明2009年才进入电影行业,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仅仅几年,他的儒意影业估值已达27亿元。 ④两位老人共同经历了半生风雨,从结缘到相守,他们从没红过脸,直到现在两人还是白头如新,恩爱有加。 ⑤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不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⑥时下,不少领导干部会场上西装革履,镜头前风光无限,实际上是沐猴而冠,其背后所为,不仅丧失党性,而且丧失人性。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正确。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用来形容声音大,对象不当。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用于此处不合语境。白头如新: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正确。沐猴而冠: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振聋发聩”对象不当;“匪夷所思”“白头如新”属于不合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 B. 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人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 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 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人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合逻辑,“将”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态矛盾,应去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C项,“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搭配不当,“加强”应改为“提高”。D项,“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成分残缺,应在“生活方便”后加上“的特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令尊刚下飞机,旅途辛劳,加上年事又高,需要休息,暂时不能接待二位。 B. 次文学大赛得到众多名家的鼎力支持,莫言、铁凝、周国平等作家都忝列其间。 C. 自这家饭店开张以来,我先后两次光顾,深感他们的服务一流,菜价公道。 D. 承老师垂询,学生业已自主创业,公司目前运转良好,且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使用得体。A项, “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此处用于自己的父亲不当,应改为谦辞“家父”。B项,“忝列”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此处用于其他著名作家不当,应改为“位列”。C项,“光顾”谓赏光照顾,多用以表示商家欢迎顾客。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0. 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 张 宇:你好。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不好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张 宇: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还有,你们短信说“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网店客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 宇:我明白了。谢谢! 网店客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 宇:没关系。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答案】 (1). 我们的意思是“本月2号”到货。 (2). 我们已付包装费,保险费和送货费由您付。(我们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您付。) (3). 对不起,我们工作不细致,给您带来了不便。 【解析】试题分析:顾客的抱怨是由于他认为商家承诺两天能到,然而到了第三天都没到,而这是由于短信中的“二日”带来了歧义。因此在第①处填空中,能解释“二日”是本来的意思,准确回应顾客的抱怨,给2分;能解释清楚到货的时间,但未能准确回应顾客的抱怨,给1分。顾客的疑问是由于短信的内容“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有歧异,所以在第②处填空中,能解释清楚商家已付费的项目是什么,给1分;能说明清楚客户需要付费的项目有哪些,给1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抓语境。注意说话的身份。如本题顾客的疑问是由于短信的内容“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有歧异,所以在第②处填空中,能解释清楚商家已付费的项目是什么。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日前宣布,鉴于衡水第一中学2016年在石家庄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存在严重违规招生行为,核减该校招生计划。由此,或将开启河北各市对以衡水一中为代表的衡水各校争抢生源的“封杀”模式。这必将影响衡水一中的教学水平。其实,争抢生源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招生乱象得到遏制,才能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均衡了,才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才能真正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①开启对衡水各校争抢生源的“封杀”模式,不一定会影响衡水一中的教学水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招生乱象得到遏制,不一定能实现教育均衡。 (2). 教育均衡了,不一定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一定能真正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四川硕士生邓启明能在父亲去世后放弃优裕的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引人非议。但我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亲情是不能用钱买来的,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改变生活而在外打拼,把父母独留在家中,他们希望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殊不知父母多么希望的陪伴,想让子多回家看看。就算有些深明大义的父母一心只想子女成功,而子女因为优厚的工作而错过照顾父母,不是会留下终身遗憾吗?需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所以行孝需趁早。 更高的地位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祖母九十又六,常在床褥,他放弃被提拔为朝中高官的机会,即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都无法使他离开自己那得病的奶奶,只想在家一心一意地照顾家人。因为他知道,金钱地位可以再来,而没有自己,祖母无以终余年,在李密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良好的待遇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母亲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能力几乎丧失。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放弃待遇较好的中学,主动申请回到离家较近的小学教书。他用绷带背着母亲上下班,在下课时可以抽空回到母亲身边逗她笑,喂她吃饭,在母亲寂寞时陪伴她,他毫不犹豫的承担起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把母亲放在第一位,不想让母亲去缺失亲情的养老院。在陈斌强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高薪的工作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亲情放在第一位,清华学子陈勇应是这样一个人。是四川省理科状元,曾经是清华优秀毕业生,在广州投身金融界,做起人人羡慕的高级白领。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幸骨折,在家无从照顾。他果断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家照顾父亲,父亲的病久不见好转,他就找离家较近的一家物流公司做了一名普通保安,虽然工资不高,却能自食其力,最重要的是能常陪在父亲身边。在陈勇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让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像季羡林老人一样遗憾终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构思时,重点分析材料中的三句话,“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体现了亲情的重要性;“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体现了真才实学的重要性;“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体现了进取心和孝心;“尊重个人选择”体现了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材料中邓启明的选择角度分析,“但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这句话含意非常丰富。“猛然一击”的涵义应该是多重的。第一层,是对父亲去世而自己未能多尽孝心的憾恨;第二层,是对母亲孤苦伶仃而自己未能陪伴与渡的愧疚;第三层,是对父亲终生坚守、传承传统黄粑技艺(非物质文化)的感动与震撼;第四层,是由父亲的突然离去、父亲对黄粑技艺的寂寞坚守、黄粑技艺后继无人行将消亡、母儿天各一方的憾痛,而引发的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深沉反思与坚定抉择。由以上分析看,邓启明的选择其实包含着极深广的人生思悟。故可从孝心的角度、人生价值及意义的角度等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