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6天时间,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全球3600多家企业参展,40万中外客商会聚。 赴东方之约,享贸易盛宴。30万平方米的“四叶草”(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琳琅满目的展品,新鲜独特的体验,活力四射的演出_______的交易商。中国与世界共同奏响“新时代,共享未来”的宏大交响。一场盛会,( ),更收获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贸易自由化大势的信心和勇气。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_________、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_________、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坚定的声音从上海进博会的现场传向全世界,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通过进博会,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_________,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B.中国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 C.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进程。 D.中国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参展商,来自五洲万里,不仅收获丰厚的订单和东道国的真诚。 B.从五洲万里而来的参展商收获东道国的真诚和丰厚的订单。 C.参展商,来自五洲万里,收获东道国的真诚和丰厚的订单。 D.从五洲万里而来的参展商不仅收获丰厚的订单和东道国的真诚。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 嫁祸于人 弱肉强食 缓兵之计 B.摩拳擦掌 嫁祸于人 以强凌弱 缓兵之计 C.摩肩接踵 以邻为壑 弱肉强食 权宜之计 D.摩拳擦掌 以邻为壑 以强凌弱 权宜之计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句有三种语病:一是宾语残缺,“宣告”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可加上“的决心”。因此可以排除C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动宾不搭配,可将“突出”改为“彰显”,因此可以排除A项。三是语序不当,应该先宣告决心,再彰显自信心,若“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放前边,句子缺少主语。故选B项。 2.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结合语境分析,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后边有关联词“更”,前边应有“不仅",可排除B、C两项。注意语意的递进,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先收获丰厚的订单",再说收获东道国的真诚;注意强调,强调“参展商”,不用定语后置,可排除A项。故选D项。 3.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语境只是形容人多,故选“摩肩接踵”。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嫁祸于人,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适用对象不同。以邻为整的使用对象多是国家,嫁祸于人的使用对象多是个人。语境说的是国际贸易问题,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以邻为壑”。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以强凌弱,指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语境说的是国际贸易中,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用“弱肉强食”更为形象。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缓兵之计,指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语境中和“长远考量”相对,“权宜之计”更合语境,故选权宜之计。故选C项。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注重体验,对生产、管理、销售、消等诸多环节产生了积极作用。 B.淘宝网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他们将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分享经济中的消费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为例,展示分享经济的消费体验,也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优点。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提及降低交易成本、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有其现实关注。 C.通过讨论分享经济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及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文章把论证推向深入。 D.对于分享经济,文章解释概念、给出事例,通过逐层分析彰显分享经济作用,最后总结。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把消费资源和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人人分享,分享经济的实现过程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发展分享经济能把过剩的资源重新利用,以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应对过剩和发展模式转型问题。 D. 只要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就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答案】 4. B 5. A 6. C 【解析】 4.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曲解文意,原文说“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 “……从而实现公平竞争”,是典型的以因为果,因果颠倒。原文是说“通过人人参与……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故选B项。 5.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A项,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首先,文章举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并不能有效论证出“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其次,文章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用意。故选A项。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A项,漏掉重要信息,导致意思改变。依据原文第一段“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选项漏掉“过剩的”“通过倡导”,意思改变。B选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四段,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但选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忽略了这一限定。且在原文中,“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也带来了过剩;....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至少说明,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D项,“只要……就……”是充分条件,“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选项表述绝对。可以把关联词换成只有……才……。故选C项。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声夺人,以优美之词渲染铺陈出牡丹的美,接着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芳容千里迢迢奔赴洛阳的情形,进一步衬托牡丹的美。 B.作者写牡丹被武则天逐出京城的传说,增强了牡丹的传奇色彩,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也让读者对牡丹的向往变得越来越强烈。 C.“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比喻手法写出面对众人的参拜瞻仰,牡丹高傲冷漠,其个性魅力不言而喻。 D.作品没有去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8.本文写洛阳的天气“冷风飕飕”“寒流接着寒流”,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7. C 8. :①内容上,牡丹因天气阴冷而花期推迟、拒绝开花,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赋予牡丹花以人格精神的美。②结构上,为下文想像牡丹怒放和花落做铺垫,这些描写正是弥补作者因天气阴冷与牡丹花擦肩而过的遗憾。 9. 第一问:文章使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种叙事人称。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第三人称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第二人称能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 【解析】 7.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比喻手法”手法分析错误。牡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将牡丹人格化,属于拟人手法。故选C项。 8.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中内容的作用,解决问 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文章写洛阳的天气“冷风飕飕”“寒流接着寒流”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从内容、结构上分析相关内容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写洛阳的天气“冷风飕飕”“寒流接着寒流”,表明牡花期推迟、拒绝开花丹的原因,以此来表现牡丹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从结构上分析,正是因为寒流不断,牡丹不开放,所以,为下文想像牡丹怒放和花落做铺垫,人只能“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而这些想象牡丹开放的描写,又弥补作者因天气冷与牡丹花错过的遗憾。 9.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本文人称使用的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使用了第三人称“它”来指代牡丹,用“你”这个第二人称,换个角度来写自己对牡丹的看法。两种人称交措使用,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方式,有助于表达作者对牡丹的思想情感。考生在回答人称好处时,要先明白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第三人称能能够比较客观地表现内容,形式自由灵活。第二人称能增加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共鸣的效果。 【点睛】 叙事人称使用上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材料二: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和简单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韩国中央日报3月30日报道,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称,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高二语文试题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D.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B.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一片空白,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 C.对于社会上有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专家表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D.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赶超美国,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也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12.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0. C 11. B 12. ①材料一侧重于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的担忧的解答。②材料二侧重 于介绍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及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③材料三侧重于介绍韩美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及美国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 10.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以偏概全。依据材料三“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而选项中去掉了“之一”,变成了“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扩大了范围,表述不准确。故选C项。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处,“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一片空白”表述绝对化,只能说“待完善”;第二处,“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只是材料一的内容,并不是材料一二的共同内容。故选B项。 1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材料一中,第一节引出话题,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快。第二节中,重点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三节是回答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的问题。材料二,第一节强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快。第二、三节,强调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材料在三,第一节强调韩美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第二节强调美国所采取的措施。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 。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是调动职务的。 B.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颖才能突出,得到上司赏识。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精明强干,为国尽心尽职。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C.刘颖为政务实,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靠;在江西任职时,愿耕种的百姓立即减少赋税。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忠信。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接替自己做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 (2)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答案】 13. D 14. C 15. C 16. (1)王佐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下级官吏盛气凌人,刘颍用中庸之道去劝诫他,大多能接受并改正。 (2)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造福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亥被拘禁的就释放他们。 【解析】 13.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抱净息而利赢余”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前句的“前主计者”,“抱”前要断开;“其后”是后面句前的时间状语,前面要断开;“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回易”这几个动作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前主计者”,因此前面要分别断开;“颖”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遂罢之”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刘颖,前面要断开。故选D项。 14.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表述错误,应该是,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故选C项。 15.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愿耕种的百姓立即减少赋税”理解词语错误。原文是“民愿耕者第减之”,其中“第”是逐渐的意思。句子意为愿耕种的百姓逐渐减少赋税”。故选C项。 16.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为,担任;能,才能;临,面对;以,用;中道,中庸之道。第二节中,迁,升官、升迁;以……为,把……当作;任,职责;间,时常;诣,到;察,审查;系,拘禁;纵遣,释放。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 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任溧阳主簿。这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追索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启,应该先进行安抚,应当把过去的欠租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并从此了解了他,让自己的儿子张拭与他交往。签判潭州。王佐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下级官更盛气凌人,刘颖用中庸之道去劝诚他,大多能接受并改正。等到陈峒造反,擒获贼寇多数用的是刘颖的计策,帅上报他的功劳,说:“签判应该居臣之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原淀山湖,以吴松江泄洪,这两个水域禁止民众侵占筑堤,不要逼迫堵塞大的水流,民田靠它得以保全。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造福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拘禁的就释放他们。御史以耿介怪僻为由弹劾罢免他。任命为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因为百姓逃亡迁徙大半,田地无人耕种。县守乞请求减免租税,没有得到答复。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地的赋税平均到荒地上,愿意耕种的百姓逐渐减少租税,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且主人逃走的田地也全部复耕。 (刘颖)被任命为淮东转运副使。当初,大水冲环楚州城墙,修补工程还没有完成,刘超准备在别的地方重筑,刘颖入朝奏对说:“国家何苦拿出百万缗钱作为对军帅的宠幸賞赐之用呢?光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授任户部郎屯,淮东总领。务场用额钞票抵当赏钱,暗地里耗费官饷,二十年中都无人发现这个弊端,刘颖经过考究得到实情后,把他们所卖出之数作为赏钱而总的官饷数增加积余。迁任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任主管请求自己设立太的酿酒作坊,收取纯利息而且还能得到赢余的好处,后来稍微亏损,反而用大军的钱去填补,并到江、淮拦截买米,像肩挑背负的小贩一样去以货换物。刘颖认为有失皇家官员的体统,就停止了这件事。 用为泉州知州,升任华文阁待制,请求兴国祠禄回乡。兴国祠禄任满,授任敷文阁待制退休。嘉定改年号,召赴皇帝所在地,取消退休名义,任命为刑部侍郎,推辞,进任龙图阁待制、婺州知州。嘉定六年,(刘颖) 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在列于朝班的时候,韩佗胄从前与他交往没有隔阂,等到韩候胄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与他来往。常常说:“士人要把不辱及自身作为重要原则。”他任少宗正时,丞相赵汝愚恰好被贬归乡,(两人) 在破寺院里相遇,下雨有泥水连脚都没法伸,就在僧人的床上站着说话,赵汝愚说:“代我感谢余参政,我虽然走了,但人才还在朝廷中,希望好好地对待他们。”刘颖说:“相公的人才也就是参政的人才,假如他们真的贤能,是(余)参政的职责,不用宰相担忧”余端礼继任宰相, ;最终对于好人多有保护,是因为刘颖的帮助。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入高潮。 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18.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7. D 18. 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解析】 17.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离京还乡”表述不当,“暗自潸然泪下”于文无据。故选D。 18.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在题干中给出衬托的手法,答题时注意主体是“琴声”,“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通过否定句写阿房宫中房屋之多,“___________”通过否定句写宫女猜测帝王驶向何方。 【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杳不知其所之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誉、沮、矗、杳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同学写给高校的自荐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今年18岁,诞生在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从小喜欢艺术,在音乐绘画方面有造诣。我学习下劲,好几次进入年级前十名。我热爱体育,曾作为学校篮球队队员,打过省级比赛。 【答案】(1)将诞生改为出生(2)将“造诣”改为特长”(3)将“下劲”改为“刻苦” 或“努力”(4)将“好几次”改为“多次”(5)将“打”改为“参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段材料是某同学写给高校的自荐信的部分内容。“,诞生在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中,“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多用于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出生,泛指一切生命的产生,使用的场合、语境较广,也是表达生命产生最常用的词语。语境中说的只是一个同学,不能用“诞生”,可改为“出生”。“在音乐绘画方面有造诣”中,“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这里是同学说给高校的自荐信,用这个词太不自谦了,可改为“特长”。“我学习下劲”中,“下劲”是口语,此处应使用书面语,可改为“刻苦” 或“努力”。“好几次进入年级前十名”中,“好几次”是口语,太随意,可改为书面语“多次”。“打过省级比赛”中,“打”是口语,可改为书面语“参加”。 【点睛】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1.下面是隐蔽工程施工流程验收管理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隐蔽工程施工完成,进行自检和资料填写,之后报验。验收合格的实施工序隐蔽和资料归档,验收不合格的重新进行自检等程序。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把流程图的内容转化为文字,首先要仔细研究流程图的构成要素,看看这个流程图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核心话题,然后看看该流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由几大部分组成,每大部分又是由几小方面组成的。最后按照流程图的顺序,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即可。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次材料是隐蔽工程施工流程验收管理工作流程图。表述时,特别要注意第二个步骤,同时有两步,进行自检和资料填写。然后分情况说明,验收合格的和不合格的两种情况后面怎么办。注意表述的完整和准确性。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10年,斯科特率领团队从英国出发,目标是要到达南极极点。随后他知道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阿蒙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但发现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一个月。阿蒙森留下一封信,等待着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并请第二名把这封信带给挪威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在返回南极洲边缘的路途上,他们遭遇极强的寒冷低温,五人先后遇难。斯科特及另外两人死时,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20公里,尸体连同日记在六个月后才被发现,他们死时还带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 在夹缝中崛起,在困境中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精神来推动。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是因为我们的核心科技还有许多短板。曾经我们的圆珠笔头完全依靠进口,就是因为我们在笔尖钢的制造上没有实现科研突破。笔槽和圆珠之间需要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准度,我们的精细制造业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美国对中兴的限购,更是伤透了我们的“中国芯”。华为独立研制的芯片以及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国人争了一口气,但是我们不可因此掉以轻心。 科学精神,必须成为时代的灯塔。 除了科学精神,我们还需要人文精神来滋养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纯的崇尚科学精神,没有人文精神做支撑,任由科学无序发展,是非常可怕的。科技的滥用,会导致技术异化,甚至人的异化。我们饱受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地沟油等黑科技的伤害,我们也经历过复旦投毒案的悲剧,我们也对基因技术使用莫衷一是。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当祖国需要时,会不会再有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排除万难,报效国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科研遇到困境时,会不会再有屠呦呦一样的科学家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继续研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会不会再有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还脚踩两腿泥在实验田里奔波? 人文精神,必须成为科学精神的养分。 新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方面,科学精神可以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衣食足是知荣辱的前提,没有物质基础的人文精神,只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另一方面,科学思维需要人文艺术的带来灵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钱学森说:“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斯科特为科学英勇献身了,但他闪耀的人格魅力,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 追梦路上,我们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需要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点亮人生,照亮时代。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中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材料讲述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故事,从时代精神来说,突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但科学精神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推动。科学精神必须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时代发展。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考查学生在义与利面前的权衡;在思维能力层面,考察考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和综合理解。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由此可以立意为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领航;科学精神和诚信人格是科学工作者的双翼;科学家更需要高尚的人格;科学家的人格光辉;科学光环,人格光辉。行文时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点睛】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在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