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0届第三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得到试卷后,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自己保存,下来研究、总结。‎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 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 ‎(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 B.商人重修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 C.“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 D.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 B.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 C.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 D.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 B.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 C.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 D.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西瓜熟了 孙全鹏 ‎①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我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不无感叹地说:“今年总算是个丰收年哪。”‎ ‎②那几天,我娘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西瓜,她心里盘算着等卖了西瓜,一定要给我添置一件新衣服。因为过了暑假,我就要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上初中了。娘说:“可不能委屈了三儿,咱家三儿可得上学,今后还要考大学哩!” ‎ ‎③家里人都叫我三儿,因为我上头还有两个姐。她们都辍了学,在家里帮着忙。‎ ‎④有一天,我娘回来就对我爹说:“靠河边的地方少了一个西瓜,瓜地里肯定进小偷了,今晚你去看瓜吧,一定要抓住偷瓜贼。”当天下午,我爹就开始忙活起来,在瓜地里搭了个“人”字形棚子,我和二姐也吵着跟爹去看瓜。‎ ‎⑤夜里的西瓜地一片安静,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将军寺沟的河水像玉带一样绕着西瓜地,河水映照着点点繁星,非常迷人。‎ ‎⑥我们姐弟俩躺在瓜棚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迷糊地睡着了。到了半夜,爹要起床,我问爹怎么回事,他说,河边有动静,我去看看。我们也想一看究竟,就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 ‎⑦河里的青蛙比赛似的呱呱地叫着,那些不知名的虫子也嘤嘤地唱着。河边的那片幽深而漆黑的小树林,一阵阵地随风而动。‎ ‎⑧爹把手电筒打开,黑夜里一团光束闪烁着。灯光一遍遍地掠过西瓜地,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现。我拿起手电筒失望地移动着灯光,突然,在沟边晃动的树影下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40多岁的样子,怀里抱着一个西瓜。灯光下的她缩着头,默默不语,只是用手死死地护着西瓜。‎ ‎⑨“爹,小偷!小偷!”我大声地喊叫着,声音有点激动,生怕爹没有发现。这时,爹却把手电筒关了,轻声地对我们说:“走,孩子,我们赶紧回去吧。”‎ ‎⑩我急不可待地对爹说:“我看见了,是村西头的疯子,咱们去抓住她!”‎ ,“别说了,别说了,孩子,赶紧回去。”爹说。‎ -我不解地跟在爹的屁股后面,满脸不悦地回到了瓜棚,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没怎么睡好。‎ .天亮的时候,娘给我们送饭,还没走到就笑着对我们说,“看我给你们做什么好吃的了。”我迫切地扯开篮上的遮布,竟然是四五个白嫩嫩的麦面馒头,个个模样都可爱极了。平日里,家里多是吃那野菜和着玉米面做的窝头,我猴急地伸手去拿,一不小心把篮子碰翻在地,从里面咕噜滚出一个。爹一边数落着我,一边捡起,拿到鼻前闻了闻,然后择掉土颗粒,轻轻咬了一口,满足地说真香。接着,父亲把那个馒头塞到我手里,然后兀自走到一旁去抽烟。‎ /趁我们吃饭的空,娘又开始数起西瓜来,她疑惑地问爹:“西瓜怎么又少了一个呢?你们还没有发现是谁偷的吗?”‎ 0我爹还是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沉默了好长时间都不说话。我看爹没说话,赶紧对娘说:“娘,我看见了,是咱村西头的疯子。”‎ 1“咦?是老邢?咋是她?”娘很吃惊。‎ 2“是啊,怎么是她哩?”爹放下旱烟也说。‎ 3“前几天老邢来问我西瓜啥时候卖,她说她们家瘦猴想吃瓜,我告诉她说西瓜熟了,用麦子换的话,是一斤麦子三斤瓜,她嫌贵就走了。我本来狠下心想送她一个不小的瓜,她却执意不要。唉,没想到她竟然夜里偷,也真是个怪人……”‎ 4爹感叹道:“一个疯子,还要带个孩子,也不容易,可怜得很啊!”‎ 5我问娘:“为什么都喊她疯子?”‎ 6“其实,你老邢婶以前不仅不疯,还很能干,屋里屋外,都是一把好手。有一年,将军寺沟的河水疯涨,很多人在河里游泳,你邢大伯为了救张家落水的小子被淹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后来你老邢婶说话做事就不正常了。她的病时好时坏,有时疯疯癫癫,骂骂咧咧,有时梳妆打扮,收拾得利利索索。不过,她对瘦猴可是真好,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下了蛋,自己也舍不得吃,都让他吃。可瘦猴还是瘦成那样!”‎ 7我静静地听着,也明白了爹的做法。晚上,我爹和我娘一前一后到了瓜地,专门摘了两个蛮大的绿皮西瓜,趁着夜色来到了老邢家大门口,悄悄地放在那里。‎ 8第二天,我爹我娘起床,打开门一看,门口竟放着一篮子鸡蛋,足足有二三十个,一个个在朝霞中泛着金色的亮光……‎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瓜是串联全文的物线,由瓜熟到丢瓜,由主人守瓜到疯婶偷瓜,再到送瓜等,脉络清晰,推动着情节发展,也有利于本文主旨的表达。‎ B.第5段描绘瓜地夜景,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氛围。第7段更是以动衬静,用蛙鸣和虫唱来反衬静夜,兼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C.文中的“娘”形象丰满,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她疼爱孩子,心地善良。她常去数西瓜,发现少了瓜就断定是贼所为,表现其武断的一面。‎ D.标题“西瓜熟了”富含深意,不仅实指瓜地的绿皮西瓜熟了,也暗指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就如同成熟的西瓜一般香甜。‎ ‎5.小说充满了温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 ‎6.小说最后一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进入“新穷人”时代 汪 晖 按照户籍统计,现在有2.4亿从农村移民城市的打工者,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这一新工人群体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同他们一道诞生的是那些曾在社会主义时期占据着特殊地位但如今衰落了的工人阶级,他们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迅速滑落至失业者,成为城市贫民。较之20世纪的工人阶级,新工人群体的人数与规模要庞大得多,但这一群体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位置,以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阶级还是阶层至今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 而今,一种不同于上述经典意义上的穷人的“新穷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例如廉思在发表的著作中描写的青知“蚁族”:他们大学毕业,聚居于城市边缘或中心,拥有一定的工作和收入,却在消费社会的碾压下辗转反侧。用陈国战的话说,“‘新穷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档写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与物质上的消费不足相伴随的,是所谓“精神贫困”、价值观的缺失等。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产物。我们可以预期的是: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地带。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看待“新穷人”就有可能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政治能量。与欧洲和美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新穷人”有所不同,中国的“新穷人”萌芽于社会主义体制向后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变过程之中。但与欧洲和美国的状况相似,这一群体是新兴媒体的积极参与者,显示出较新工人群体强烈得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过去,我们不难在阿拉伯的反抗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和莫斯科的街头示威游行中看到“新穷人”的身影,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但中国“新穷人”的身份似乎更不确定,“新穷人”身上的政治潜力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他们是不满的源泉,却又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他们在消费不足中幻灭,却又不断地在生产着与消费社会相互匹配的行动逻辑。 对于新工人群体而言,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遗产,他们与乡村的联系仍然维系着。就“新穷人”群体而言,他们是市场扩张中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怀抱上升梦想的、消费不足的群体,他们对个人权利及其相关变革十分关注,与这个正在生成中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恰恰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分隔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工人群体与“新穷人”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从而也无从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不过一切才刚刚开始,离真正的戏剧还有一段距离,各种新因素迅猛涌现,规模空前,它们预兆着一个正在降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新工人、“新穷人”将是历史变动的重要力量。‎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新穷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心怀期待和上升梦想,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 B.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发展时期的产物。‎ C.消费能力有限,也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但不能否认其在政治上存在潜力。‎ D.对社会有不满,但与正在生成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新工人群体尽管已经失去了土地,但他们仍然与乡村维系着联系,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并且与“新穷人”存在一定的重叠地带。‎ B.城市里的穷人包括新工人群体、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滑落至失业者并成为城市贫民的衰落的工人阶级和“新穷人”。‎ C.中国的“新穷人”和欧洲、美国的“新穷人”诞生背景不同,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D.新工人群体和“新穷人”虽然都是穷人,但他们之间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 ‎9.与新工人群体相比,“新穷人”存在着诸多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吏,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2.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5分)‎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互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 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 ,______ ”两句诗运用夸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暗示人行走之难。‎ ‎(2)杜甫在《登高》中用“ , ”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3)在白居易《琵琶行》中,直接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结束而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回肠荡气,久久不息的诗句是“ , ”。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②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南辕北辙,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③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益事业。‎ ‎④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⑤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 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⑥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视书院为历史垃圾而加以抛弃,是近代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的一种选择,这使得中国传统型高等教育与现代大学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B.突出公平正义的主线,是提升改革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的关键,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也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 C.“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在65.5%被调查的读者中,希望有关部门能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来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 D.《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主人公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依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其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观众备受喜爱的。‎ ‎1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______________,对我对山三两声。‎ A.飞来白鸟旧相识 B.跃起老鱼似相识 ‎ C.飞来白鸟似相识 D.跃起老鱼舞翩跹 ‎20.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① ② ③ ④ ⑤ ‎ ‎21. 下面是介绍中国“端午节”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 ‎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开讲啦》迎来93岁高龄的主讲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研制中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院士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进行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就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0届第三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3分)【解析】A项条件关系不成立。C项“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还指底层百姓。D项文中认为“盆”是专用祭器。‎ 2. D(3分)【解析】概括不全。原文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的。‎ 3. C(3分)【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但不能严重脱离原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C(3分)【解析】“文中的‘娘’形象丰满,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有些言过其实;“表现其武断的一面”也有误,写“娘”常去数西瓜,催促家人查出原因,旨在展现她对年成的关心,这种关心与期望背后蕴含着她对整个家的负责以及对“我”的爱。‎ ‎5.(6分)‎ ‎①知恩图报。尽管自家缺吃少喝,孩子瘦弱如猴,疯子仍用一篮鸡蛋报送瓜之恩。‎ ‎②舐犊情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如父亲塞馒头给我、娘对我的期望与关爱、疯婶对瘦猴的疼爱等。‎ ‎③宽容善良,有同情心,帮扶弱势人群。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主要体现在“我”的爹娘身上。‎ ‎④自尊与尊人。如爹对疯婶偷瓜的宽容,爹娘第二天悄悄送瓜在门口等是维护他人尊严,疯婶第一次不接受母亲送瓜,多是出于自尊。‎ ‎⑤舍身救人。主要体现为老邢叔救人殒命的事迹。‎ ‎(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出3点可得满分。)‎ ‎6. (6分)‎ ‎①情节再添波澜,疯子也知报恩,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尾以鸡蛋报送瓜之恩,与前文瓜主的善行、疯婶的病情、家中养鸡等内容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 ‎②结尾处描写鸡蛋上泛起亮光,语含双关,以景衬情,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 ‎③结尾处内容拓宽了主题,增添了知恩图报这一新的主题。同时,深化了主旨,揭示了人间有大爱、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出3点可得满分。比如从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若考生将第一条拆分为两条详细的表述,亦可得分,如:①结尾再生波澜,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一个疯子居然也懂得知恩图报,用鸡蛋报送瓜之恩,实在出人意料。②结尾与前文的多处伏笔形成照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如前文写两次送瓜、疯婶病情时好时坏、疯婶养了母鸡等,使得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3分)【解析】“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错,原文是“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8.B(3分)【解析】A.“新工人群体虽然已经失去了土地”错,原文是“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C.原文有“过去,我们不难……身影”这一时间限定;“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错,原文是“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 ‎,并没有说参与反抗活动或示威游行;D.“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错,原文是“难以产生真正的……从而也无从……”。‎ ‎9. (6分)①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工作环境相对优越。‎ ‎②比新工人群体有更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 ‎③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 ‎(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解析】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11.(3分)D【解析】“朔”指农历初一。‎ ‎12.(3分)B【解析】杀他亲人的不是顺治皇帝。“圣祖即位”,“圣祖”是康熙。‎ ‎13.(10分)‎ ‎(1)(5分)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顺治”1分。蹙:困窘1分。规取:规划夺取1分。句意2分,共5分。)‎ ‎(2)(5分)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会:恰逢;执:捉拿;拥锦:拥立郑锦。这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的父亲郑芝龙,因剿灭海盗刘香、李魁奇、攻打荷兰军有功,多次升职直至总兵。‎ 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福建,郑芝龙撤出了驻守仙霞关的军队,没有防备清军(因而失利),博洛的军队驻扎在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清朝。郑成功规劝他不要投降,他也不听。顺治九年,皇帝让郑芝龙写信劝郑成功投降,许诺赦免他的罪行并且会授予官职。郑成功假装答应;顺治就下诏命令金砺等人返回浙江。不久,皇帝命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求顺治诛杀郑芝龙,佟国器也揭发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顺治因此削去了郑芝龙的爵位,把他关进监狱。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省的海中岛。被荷兰红毛人所占领。荷兰人在台湾修建了两座城,一个是赤嵌,一个是王城。它的港口叫作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港口的水浅不能够渡船,因此不在此地设防。郑成功率军而至,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了好几丈,大小战船首尾相接,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弃赤嵌城而走,退守在王城。郑成功派使者对荷兰人说:“这里的土地(台湾)本来是我国所有,你们理应把它归还我们;(如果能够答应归还的话)城中的珍宝任凭你们载运回国。”围攻经历了七个多月,荷兰人只剩下了一百多名,城终于被攻下。(荷兰人)都被遣送回国。郑成功于是把台湾命名为东都。他让陈永华负责出谋划策,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台湾四周方圆千里,土地富饶肥沃,郑成功招来了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地的百姓,开荒种地,屯田聚粮。这一年,圣祖康熙皇帝即位,杀了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郑世默。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他的部将陈豹驻守南澳,郑成功命令自己的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 康熙元年,郑成功轻信周全斌的谗言,派兵突袭陈豹;于是陈豹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入广州投降清政府。郑成功厌恶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生了个儿子,就派遣儿子郑泰去杀郑锦和他的乳母。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平国公的封号,起兵抗拒郑成功。此时,郑成功身患疾病,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痛心得咬指头。五月初一,郑成功还依靠在胡床上接受各位将领的朝拜,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解析】C坐卧不宁的举动“直抒胸臆”错,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 ‎15.(6分)‎ ‎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 ‎②恨战乱之久:从“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等可见。‎ ‎③望早日平叛:“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写出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叛。‎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每空错字、漏字、添字、语序错,该句不得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7.C(3分)【解析】①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不合语境。②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符合语境。③一饭千金: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句子中望文生义。④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符合语境。⑤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它不能用来形容“解析几何、微积分”,在此句中用错对象。⑥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符合语境。‎ ‎18.A(3分)【解析】B项,“突出公平正义的主线”与“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面对两面。 C项,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可改为“在被调查的读者中,65.5%的人”。 D项,语序不当,应将“是观众备受喜爱的”改为“备受观众喜爱”。 ‎ ‎19.C(3分)【解析】A项,诗歌的前两句,只有“青山”和“我”,没有第三者,可见诗人是独行于山间,两个“不识”又说明诗人是新来的,而非重游,因此“旧相识”不合诗歌情景。B项,题为《山行》,鱼是水中物,相比之下不如“白鸟”切题。D项,“舞翩跹”侧重于动作,形态,而第四句“三两声”是写声音,衔接不紧密。《山行》一诗为宋代叶茵所作。‎ ‎20.(5分)①“诞生”改为“出生”;②“涉足”改为“学习”;③ “造诣”改为“特长”;④“叨扰”改为“询问”;⑤“不吝赐教”改为“帮忙”。 (每改对一处1分,共5分。)‎ ‎【解析】注意从谦敬、身份地位、感情色彩、主客得体等角度考虑作答,根据对文段的理解,这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的自我介绍,所以用“诞生”对自己的身份抬得过高,应该改为“出生”。“涉足”用的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应该改为“学习”。“造诣”一般指别人在某个领域有特长,此处应该改为“特长”。“叨扰”指自己打扰别人,此处应该用“询问”。“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 ‎21.(6分)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起源于部落图腾祭祀、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有划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等习俗,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超字扣1分。)‎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2.(60分)参见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本材料属于关系类作文。黄旭华院士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是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在他心里有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要注意结合材料,谈出自身感受。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默默无闻与丰功伟业(寂然无名与名垂史册);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忠”与“孝”);③崇高信念与默默奉献……‎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0届第三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3分)【解析】A项条件关系不成立。C项“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还指底层百姓。D项文中认为“盆”是专用祭器。‎ 2. D(3分)【解析】概括不全。原文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的。‎ 3. C(3分)【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但不能严重脱离原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C(3分)【解析】“文中的‘娘’形象丰满,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有些言过其实;“表现其武断的一面”也有误,写“娘”常去数西瓜,催促家人查出原因,旨在展现她对年成的关心,这种关心与期望背后蕴含着她对整个家的负责以及对“我”的爱。‎ ‎5.(6分)‎ ‎①知恩图报。尽管自家缺吃少喝,孩子瘦弱如猴,疯子仍用一篮鸡蛋报送瓜之恩。‎ ‎②舐犊情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如父亲塞馒头给我、娘对我的期望与关爱、疯婶对瘦猴的疼爱等。‎ ‎③宽容善良,有同情心,帮扶弱势人群。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主要体现在“我”的爹娘身上。‎ ‎④自尊与尊人。如爹对疯婶偷瓜的宽容,爹娘第二天悄悄送瓜在门口等是维护他人尊严,疯婶第一次不接受母亲送瓜,多是出于自尊。‎ ‎⑤舍身救人。主要体现为老邢叔救人殒命的事迹。‎ ‎(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出3点可得满分。)‎ ‎6. (6分)‎ ‎①情节再添波澜,疯子也知报恩,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尾以鸡蛋报送瓜之恩,与前文瓜主的善行、疯婶的病情、家中养鸡等内容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 ‎②结尾处描写鸡蛋上泛起亮光,语含双关,以景衬情,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 ‎③结尾处内容拓宽了主题,增添了知恩图报这一新的主题。同时,深化了主旨,揭示了人间有大爱、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出3点可得满分。比如从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若考生将第一条拆分为两条详细的表述,亦可得分,如:①结尾再生波澜,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一个疯子居然也懂得知恩图报,用鸡蛋报送瓜之恩,实在出人意料。②结尾与前文的多处伏笔形成照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如前文写两次送瓜、疯婶病情时好时坏、疯婶养了母鸡等,使得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3分)【解析】“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错,原文是“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8.B(3分)【解析】A.“新工人群体虽然已经失去了土地”错,原文是“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C.原文有“过去,我们不难……身影”这一时间限定;“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错,原文是“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并没有说参与反抗活动或示威游行;D.“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错,原文是“难以产生真正的……‎ 从而也无从……”。‎ ‎9. (6分)①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工作环境相对优越。‎ ‎②比新工人群体有更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 ‎③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 ‎(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解析】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11.(3分)D【解析】“朔”指农历初一。‎ ‎12.(3分)B【解析】杀他亲人的不是顺治皇帝。“圣祖即位”,“圣祖”是康熙。‎ ‎13.(10分)‎ ‎(1)(5分)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顺治”1分。蹙:困窘1分。规取:规划夺取1分。句意2分,共5分。)‎ ‎(2)(5分)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会:恰逢;执:捉拿;拥锦:拥立郑锦。这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的父亲郑芝龙,因剿灭海盗刘香、李魁奇、攻打荷兰军有功,多次升职直至总兵。‎ 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福建,郑芝龙撤出了驻守仙霞关的军队,没有防备清军(因而失利),博洛的军队驻扎在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清朝。郑成功规劝他不要投降,他也不听。顺治九年,皇帝让郑芝龙写信劝郑成功投降,许诺赦免他的罪行并且会授予官职。郑成功假装答应;顺治就下诏命令金砺等人返回浙江。不久,皇帝命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求顺治诛杀郑芝龙,佟国器也揭发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顺治因此削去了郑芝龙的爵位,把他关进监狱。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省的海中岛。被荷兰红毛人所占领。荷兰人在台湾修建了两座城,一个是赤嵌,一个是王城。它的港口叫作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港口的水浅不能够渡船,因此不在此地设防。郑成功率军而至,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了好几丈,大小战船首尾相接,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弃赤嵌城而走,退守在王城。郑成功派使者对荷兰人说:“这里的土地(台湾)本来是我国所有,你们理应把它归还我们;(如果能够答应归还的话)城中的珍宝任凭你们载运回国。”围攻经历了七个多月,荷兰人只剩下了一百多名,城终于被攻下。(荷兰人)都被遣送回国。郑成功于是把台湾命名为东都。他让陈永华负责出谋划策,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台湾四周方圆千里,土地富饶肥沃,郑成功招来了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地的百姓,开荒种地,屯田聚粮。这一年,圣祖康熙皇帝即位,杀了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郑世默。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他的部将陈豹驻守南澳,郑成功命令自己的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 康熙元年,郑成功轻信周全斌的谗言,派兵突袭陈豹;于是陈豹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入广州投降清政府。郑成功厌恶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生了个儿子,就派遣儿子郑泰去杀郑锦和他的乳母。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平国公的封号,起兵抗拒郑成功。此时,郑成功身患疾病,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痛心得咬指头。五月初一,郑成功还依靠在胡床上接受各位将领的朝拜,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解析】C坐卧不宁的举动“直抒胸臆”错,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 ‎15.(6分)‎ ‎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 ‎②恨战乱之久:从“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等可见。‎ ‎③望早日平叛:“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写出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叛。‎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每空错字、漏字、添字、语序错,该句不得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7.C(3分)【解析】①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不合语境。②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符合语境。③一饭千金: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句子中望文生义。④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符合语境。⑤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它不能用来形容“解析几何、微积分”,在此句中用错对象。⑥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符合语境。‎ ‎18.A(3分)【解析】B项,“突出公平正义的主线”与“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面对两面。 C项,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可改为“在被调查的读者中,65.5%的人”。 D项,语序不当,应将“是观众备受喜爱的”改为“备受观众喜爱”。 ‎ ‎19.C(3分)【解析】A项,诗歌的前两句,只有“青山”和“我”,没有第三者,可见诗人是独行于山间,两个“不识”又说明诗人是新来的,而非重游,因此“旧相识”不合诗歌情景。B项,题为《山行》,鱼是水中物,相比之下不如“白鸟”切题。D项,“舞翩跹”侧重于动作,形态,而第四句“三两声”是写声音,衔接不紧密。《山行》一诗为宋代叶茵所作。‎ ‎20.(5分)①“诞生”改为“出生”;②“涉足”改为“学习”;③ “造诣”改为“特长”;④“叨扰”改为“询问”;⑤“不吝赐教”改为“帮忙”。 (每改对一处1分,共5分。)‎ ‎【解析】注意从谦敬、身份地位、感情色彩、主客得体等角度考虑作答,根据对文段的理解,这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的自我介绍,所以用“诞生”对自己的身份抬得过高,应该改为“出生”。“涉足”用的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应该改为“学习”。“造诣”一般指别人在某个领域有特长,此处应该改为“特长”。“叨扰”指自己打扰别人,此处应该用“询问”。“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 ‎21.(6分)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起源于部落图腾祭祀、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有划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等习俗,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超字扣1分。)‎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2.(60分)参见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本材料属于关系类作文。黄旭华院士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是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在他心里有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要注意结合材料,谈出自身感受。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默默无闻与丰功伟业(寂然无名与名垂史册);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忠”与“孝”);③崇高信念与默默奉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