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37)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送 别 李 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醑(xǔ):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 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 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 解析:选C A项,“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B项,“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D项,“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②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③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红白牡丹 吴 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 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说法错误。由诗句中的两个“不必”,可见此处并非实写,也未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答案:A 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对这两句诗进行理解。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答案:①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②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③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首联用“不必繁弦不必歌”来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以美丽的红霞比喻怒放的红牡丹,展现其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明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颈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怜惜,希望时间可以停留,春光勿去。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凋落,为莎草作陪衬的景象了。全诗在感伤中结尾,为惜花的主题补上最后一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澄江静如练”出自其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历来为人传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 ,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答案 B 解析 B.“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情态毕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 白话诗歌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白云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慨叹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皆知音难觅。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先从整个村庄写起,一笔勾勒其轮廓,然后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 B.本词下阕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春鸟、蝴蝶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这首词一反秦观其他词中常有的那种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及鉴赏能力,也涉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下阕定点观察”错。下阕采用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展现如画春光。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 答案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者的活动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语言特点,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等。本词可从语言总体风格、用词,以及句式方面把握语言特点,同时也要把握作者的艺术风格,如本词语言朴素自然、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等。 白话诗歌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忙碌,一派大好春光。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 维 [注] 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上的帷幔,代指车辆。③祭酒:这里指蜀地巫风很盛,官桥上有巫祝之流,招待行旅。④ 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带着强烈的情感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B.颔联一写空间,一写时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路途之艰难。 C.首尾两联直抒胸臆,通过一问一答,写尽了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 D.诗人善用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 解析:选C C项,首尾两联并非“直抒胸臆”,也非“一问一答”,尾联并不是对“之子去何之”的回答。 ★(2)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尾联使用的表达技巧,接着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别后同明月”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是想象抒情。“君应听子规” 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是借典故(或经典意象)抒情。尾联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借景物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属于融情于景。 参考答案:①以丰富的想象抒情。“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②借独特典故抒情。“君应听子规”既是嘱咐也是期待,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③融情于景。分处异地,但同在明月之下,可以当成一种安慰;子规哀啼,因寄托盼归之情,也当同听。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答出一点给3分,从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入手,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