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2016-12)

河北辛集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题(共 105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9 分,每小题 3 分)‎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 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 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 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 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 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 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 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 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 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 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 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 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 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 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 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 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 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 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 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 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 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 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 ‎ 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 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 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 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 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 C.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 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 D.“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 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 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 B.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 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 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 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 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 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 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 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 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当然,书信的“艺术性。 ‎ 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刘伟忠 ‎ 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 夏三老”。陈老今年 97 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 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 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 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 80 岁。‎ ‎1916 年 7 月 20 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市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 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 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 经典。1931 年,15 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总 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①东南亚,辗转泰国、越南、老挝、 柬埔寨等地。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后来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 看到了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 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陈复礼。”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 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 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 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 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 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 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 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 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 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 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 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 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 20 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 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期望, 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 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 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 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 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 秀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 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 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 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 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 2011 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 ‎《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 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注】①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 一个例,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 有一定的艺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 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陈复礼曾这样叙述他与绘画的渊源。(陈复礼 ‎《我的艺术之路》)‎ ‎②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 到了高深的境界。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③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 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 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 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B.陈复礼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 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C. 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 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D.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 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 ‎5.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4 分)‎ ‎6.陈复礼成为享誉中外的摄影艺术大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围墙 陆文夫 ‎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 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何况一场风雨! ‎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 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 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 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 ‎ 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 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 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 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 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 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 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 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 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 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 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 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 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 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 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 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 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 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 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 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 “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 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 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 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 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 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 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 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 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 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 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 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有删改) ‎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平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 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 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 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D.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 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等丑行。‎ E.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 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8.请结合全文,谈谈马而立的形象特点。(4 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四、文言文阅读(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 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 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 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 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 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 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 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 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 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 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 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 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 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 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 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 “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 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 ‎10.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 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 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 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 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 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五、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 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 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 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 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E.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 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 一体,愈见精美。 ‎ ‎1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7 分) 六、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 补写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5 分) ‎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表示自己误入官场还不深、及时归隐是正确 选择的句子是“ , ”。 ‎ ‎(2)在《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乘风飞上高空的句子是“ ”。 (3)在《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写出自己孤单无依独自生活的句子是“ , _”。‎ 第Ⅱ卷 表达题(共 45 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尽管一再降价促销,但牛奶的销售业绩却仍然差强人意, 产品积压情况严重,使得许多商家苦不堪言。‎ ‎②9 月 20 日,北京小学在慕田峪长城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长城公开课,丰 富的历史知识、新颖的形式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兴奋不已。‎ ‎③在人际交往日益复杂的当下,我们应该力行谦让,用博大的心包容各种矛盾, 稀释人性中当仁不让的暴戾之气,营造和谐的发展格局。‎ ‎④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演员张涵予凭借高超的演技将一个缉 毒队长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⑤针对现行公积金在缴存、使用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有专家提出应取消公 积金发放,这一建议被网友吐槽为因噎废食、治标不治本。‎ ‎⑥市国税局注重将精细管理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完善监管制度,防微杜渐,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不出现任何失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国际奥委会首次选拔了 10 名难民运动员组成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以此 向所有难民传递“希望”的信息。‎ B.近日,乐视正式宣布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将落户浙江,这也回应了业界 一直以来对乐视造车的关注和质疑。‎ C.日前,我市提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号召全市人 民为创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城市而努力。‎ D.‎ 美国日前批准在佛罗里达州开展转基因蚊子野外试验,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帮 助控制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 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 了。 ③ , ④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⑤ 他 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 ‎3D 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从 3D 打印的制作过程出发,① :在设计阶 段段,主要通过 3D 建模软件或三维扫描设备进行设计;在打印阶段,将 3D 模型按 照某一坐标轴切成无限多个剖面,然后逐层打印,② ,如飞机模型、汽车零部 件等。3D 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而能够③ 。 21.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 2016 年 9 月 4 日至 5 日在我国杭州举 办,这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下图是这次 峰会的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不 超过 100 个字。(6 分) ‎ 八、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8 月 21 日,家住山东临沂、以 568 分的高考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徐玉玉 因被谎称发放助学金的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 9900 ‎ 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 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破,6 名犯罪分子悉数落网。‎ ‎8 月 24 日,就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二的重庆女孩订机票后收到诈骗短信,对 方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 ATM 机上办改签可获得补偿为由,‎ 诱导小文按照提示操作。结果,小文全年学杂费 6100 元被转走。‎ ‎8 月 28 日,广东潮汕刚刚考上大学的女生蔡舒妍被短信诈骗一万多元学费,后 离家出走,跳海自杀。‎ 针对大(准大)学生屡屡被骗事件,你有何思考或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联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特征逐次清 晰丰富起来”表述错误,首先,原文第 5 段介绍了“慷慨悲歌”的三次认同的具体 内容,这三次概括的内容之间并没有补充递进的关系,所以“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于文无据。其次“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并不是“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 来”的条件。“使”字的使用不合逻辑。 ‎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这种价 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错,原文第 4 段的表述为“中 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机制”不 等于“主因”,此处曲解文意。 ‎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大多是世 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 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大多”的说法于文无据。 ‎ ‎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原 文并没有表述这种因果关系;B 项“家境贫寒”的表述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陈复 礼出生于诗书之家;C 项,“始终坚持”的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应是“改革开放后”。 5.①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 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②‎ 将传统绘画艺术如书法、篆刻、 诗词等融入摄影,高扬起“中国气派”的旗帜。③在兼具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 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影画合璧”的发明与独创。 ‎ ‎6.①具有天然的艺术禀赋,醉心丹青,诵读古籍,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 间艺术的影响;②受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的启发,感受到摄影也可以 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③热爱国家和人民,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 变迁和社会的进步;④人生阅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素材;‎ ‎⑤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觉精神,终生矢志不移追求艺术的新境界、高格调。 ‎ ‎7.DE【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以及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 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A.“平铺直叙了”说法 错误,小说情节可谓一波三折;B.“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文中 没体现;C.“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说法错误,“一些人的批评 指责”,不能“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审美水平”。所以选 DE。 8.①辛勤高效:接到任务后,他“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 “夜间十一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最后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②有才干:修 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门的一致好评。③朴实热情:不管围墙是受到批 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炭火盆体现了他事事 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 ‎ ‎9.①在结构上,马而立在“围墙”进进出出,是对小说题目的呼应;②在情节上, 结尾是对一波三折的情节的收章,使情节更加完整,更富波澜,更能引起读者的思 考;③在主题上,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其谈、以 貌取人、无功请赏等的批判,也体现出作者对因“权力阶层意识”产生的重身份、‎ ‎ 轻实干的荒谬思维的嘲讽;④在形象上,那四个让人“温暖如春”的炭火盆既体现 了马而立的朴实热情,又让读者透过这一形象读出一层悲凉之意。 8.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 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侧面描写一般是环境烘托和他人的对比、衬托等。此 题可从以下句子入手分析:“非常干练的办事员”,“马而立忙得飞起”“别鬼叫 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 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 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从 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马而立是个干练、辛勤、有能力、朴实无华的人。 9.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文章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作 答。在内容方面,要考虑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方面的作用,结构上需要结 合段落所在文中的位置分析。本文的结尾引人思考,有突出主题,突出人物特点的 作用。结构上,呼应题目。 ‎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前后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谏官 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 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 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 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 “风闻言事”是指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表 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 B 和 C 项。“诋斥平生”和“暴扬暧昧”是对称结构,短 语是动宾结构,根据句子意思要在“平生”后断开,排除 D 项。 ‎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A 项,“通过第一级考试 者,称为进士”表述不当,应该是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就是殿试 之后的,才称为进士。 ‎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体现了吕诲 的鲠直”错误。根据他叮嘱司马光的话“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国家的事还 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可知这体现的是他的“以天下事为忧”,把国家大事 当作自己忧虑的事。 ‎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和尽量 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事之大者”定语后置、 “咨访”、“示”、“专”和句意。(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此乃腹心之疾”判断 句、“逮”、“顾”、“缓”和句意。‎ ‎14.BE 15.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 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 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 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14.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古来相接眼 中稀”意思是说,不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 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 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诗眼类型题。寻找诗眼,一般 要寻找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 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 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第二联中的诗眼是“摇”“滴”, 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仿佛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 “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 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 ‎ 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毕露,异趣横生。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 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 ‎ ‎16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⑵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 人满意。①句中根据“产品积压情况严重”可知牛奶的销售业绩不佳,不能使人满 意,所以该词用在句中不正确。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当 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褒义词。该成语在③句中 修饰“暴戾之气”感情色彩不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不能用来修饰人。该词在④句中修饰演员张涵予扮演的缉毒队长,适用对象错误。 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防微杜渐: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18.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构成句 子成分残缺,可将“由”去掉;B 项,搭配不当,“回应”与“关注”不能搭配;C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 ‎ ‎19.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 据语意,①处为转折关系,排除 A 项;④处应表示让步关系;⑤处应是因果关系, 排除 BC 两项。‎ ‎20.(1)可以划分为设计与打印两个阶段 (2)形成一个模型或实体 (3)直接生成物件(快速成型)‎ ‎21.构图要素:标识用波浪形的线条描绘出桥形轮廓,辅以“G20、2016、CHINA” 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内涵:桥形轮廓能让人联想到杭州的“西湖断桥”,代 表举办地的地域特点;也寓意着 G20 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 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图案中 G20 的“〇”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 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 CHINA 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徽标类。分析徽标的构成,要按照一 定逻辑顺序来写,不能漏掉信息。主要由蓝色的拱桥、G20、2016、CHINA 和中国印 组成。分析徽标的寓意,可结合徽标的主题来谈,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动、联动、 包容的世界经济”,蓝色的桥代表杭州的地域特点;桥寓意着连接、沟通、合作、 共赢等;中国印代表中国因素,体现中国的作用和意义;CHINA 代表与国际接轨, 互联互通。 ‎ ‎22.【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这 类问题的思辨能力。从事件本身分析,大(准大)学生屡屡被骗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无防范意识,也没有金融常识;而骗子道德缺失,用高手段行骗;通讯部门 是否出卖了客户信息;警察在被骗者生命消逝后才重视;社会只关注怎么会被骗, 缺少应有的关怀。由此可提炼立意:大学生屡屡被骗,谁之过?谁为受骗大学生买 单?提高抗挫能力;完善法制,加大打击力度,让诈骗分子无处藏身;铲除诈骗的 土壤;大数据时代,谁来保护个人信息?‎ ‎【附参考译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 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 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 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 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 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 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 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 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 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 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 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 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 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 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 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 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 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 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 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 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 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 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 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 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 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 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 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 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 ‎ 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 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 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 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 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