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 学年度唐山一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一)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杜玉梅 审核人:李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 客观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这一时期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因为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所以宋词中的“愁绪”,都会通过对眉黛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宋代词人就将其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关系颠倒,“所以宋词中的‘愁绪’,都会通过对眉黛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变或然为必然,原文是说相传为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前一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表现女子的愁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罗马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这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邑。埃及与阿非利加省的小麦养育了它。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希腊的石料构筑了它的城市。帝国领土的富饶物产使它蜚声东方。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非凡的罗马人——他们来自远至美索不达米亚和不列颠的广阔疆域。在“四海一家”的时代精神之下,他们将自己的神祇带到“万神殿”,共同成就了罗马。 这并不仅仅完全是罗马文明的特质。在“丝绸之路”的东端,有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汉代,这块地处沙漠边缘的小绿洲向东可到达中原长安和洛阳;向西,则开始了“丝绸之路”的行旅。敦煌东部61公里处有悬泉置遗址,这是一个驿站兼接待站。这里出土的西汉昭帝(公元前87~前74年)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曾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安息、大月氏、康居、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龟兹、于阗等29国使节。 敦煌是一座伟大城市的前哨。公元前202年,汉朝利用秦朝在渭河南岸留下的宫殿,开始兴建长安城;汉高祖刘邦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后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汉惠帝起修筑城墙并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修建建章宫等。 与罗马一样,长安是东方的奇观。它有宏伟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全城周长2.57万米,有城门12座。都对应城内主要街道。其中,与未央宫相对的4座有52米之宽。在城内,8条45米宽主街相互交叉。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城南郊还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最宏伟的未央宫的前殿位于龙首山丘之上,至今殿基遗址仍高于附近地面3~15米。殿基南北400米、东西200米。殿基之上自南向北排列着三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其前殿遗址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群。 在城市的西北有著名的“长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西市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东市则是商贾云集之地。其间货品云集:南方的象牙、翡翠、黄金;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奇兽珍禽。 5世纪,罗马没落。7世纪到8世纪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之都。云集在这座城市的不只是五湖四海的物质珍品。唐初所定十部燕乐中,天竺、康国、安国等乐种都是从葱岭以西地区传入。白居易在《琵琶行》序中提到的三代传承琵琶演奏家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人曹保保、曹善才、曹刚,是世居长安的演奏家。刘禹锡在《曹刚》诗中感叹说:“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文明的界限远比想象的更为模糊。曹保保、曹善才、曹刚的演奏风格被唐长安的人们称作“京都(即长安)声”。米兰佩佐利博物馆展示的一块16世纪意大利出产的丝绸织物,红底上面金线织就的云团状花纹取自中国汉代,毛尖状的叶子是16、17世纪土耳其地毯和天鹅绒上的图案。这一设计在当时的意大利十分常见。在另一块织物上,一只鸽子环绕在六瓣花朵中。它生产于15世纪下半叶。在今天意大利的人看来,它完完全全属于西方。但在查阅了许多历史档案后发现,它依然源自中国的传统图样。 (摘编自徐菁菁《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4.下面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在秦朝遗留的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两座宫殿,刘邦修建的命名为长乐宫,后来萧何修建的命名为未央宫。 B.长安城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全长达两万五千多米,有些地基宽度甚至超过了城墙的高度,甚是宏伟壮观。 C.长安城的12座城门分布在城墙的各段,且与城内的主要街道相通,八条主街宽绰且相互交叉,交通十分便利。 D.长安城的商业非常发达,东西两市各有分工,西市是各种手工业作坊聚集区,东市为商贾云集、货物交易之地。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绿洲,它的位置很重要,向东可到达长安和洛阳,向西则连接着“丝绸之路”。 B.出土的西汉昭帝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兼接待站,曾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多国使者。 C.长安城布局有序,宫殿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贵族宅第在未央宫北阙,居民区在城北,礼制建筑在城南郊,堪称东方奇观。 D.唐代长安是一个世界性城市,贸易关涉五湖四海的物质珍品,至少有三个乐种从葱岭以西地区传入,有演奏家世居长安。 6.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埃及与阿非利加省的小麦养育,有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希腊的石料构筑,有具“四海一家”时代精神的罗马人的努力,罗马成为了世界性的城市。 B.西方的罗马与东方的长安在历史上都曾是世界性的文明之都,罗马的世界性地位确立较早,长安是在它没落之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中心的。 C.未央宫是由自南向北排列的三座大型宫殿组成的宫殿群,占地面积八万平米,其遗址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群。 D.各地文明间的界限并不很清晰,如曹国演奏家曹善才、曹刚等人的演奏风格被唐代长安人称作“京都(即长安)声”,意大利丝绸织物上的图案源自我国传统图样。 【答案】 4.A 5.B 6.C 【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 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3段可知,长乐宫是在秦朝遗留的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的,而文中并未提及未央宫具体修建的地址,只说“后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 5.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根据原文第2段,出土的简牍只是表明“曾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多国使者”,而“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兼接待站”是根据前一句“敦煌东部61公里处有悬泉置遗址”判断的。 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4段,本句的主语应是“未央宫的前殿”,而不是“未央宫”。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7.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二)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1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2)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答案】 7.B 8.C 9.D 10.C 11.A 12.B 13.(1)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 (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应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需要断句部分的大致意思,其次要先易后难,寻找标志性词语、虚词、固定句式等。还应根据句子成分进行断句,确保断后的句子是完整的,不残缺。“帝变色”意为“皇帝脸色变了”,意思完整,所以“罢”可以作为表时间的名词“以后、之后”,单独断开。“乃”是副词“竟然”的意思,“尔”是代词“这样”。“我”应该断到后一句的开头,否则后一句没有主语,而且“堪”意为动词“忍受”,后应有宾语“此”。综合以上选择B项。 8.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未冠”是指男子不到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错,文中“至讽谕意激而言质”这只是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不能以偏概全。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题用排除法较为简便,“间行求兵”意为“偷偷出去搬请救兵”,做动词“使”的宾语,所以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搒掠”是“笞击,拷打”的意思,“搒掠数百”意“打了几百板子”。“胁以白刃”是状语后置句,并且都是四字,句式也相对。综合以上选择C项。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的意思。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错,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的。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翻译。(1)见:通“现”,显现。若:如果。缓:延缓。计:计划、计谋。(2)髀:大腿。肥、瘠使动用法:使……肥壮、使……瘦弱。所愧:惭愧的地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1)示例:诗歌描绘一幅凄凉、幽冷(清幽、静逸也可)而又朦胧辽远的秋夜泛舟图。一、二句: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幽冷(清幽、静逸)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与沉重;三、四句:用“明河”“(秋)月”“苍山”等意象,营造出朦胧辽远的意境,体现作者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无奈。 (2)①用典,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的内心的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衰退国势的内心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画面意境题的答题可以分为三步:①概括画面:以“……的……图”来概括画面特点。②要明确在相关的诗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画面的具体图景。③联系全诗,看这样的意象与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两句,一句写事,一句写景。写了祖逖闻鸡起舞之事,描绘了凄冷秋江潮落之景。所以这两句一句用典,一句写景。用典抒情:抒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之情;借景抒情:抒壮志难酬的悲戚之情。做题时应注意手法与情感的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15.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5.①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阕抒发“不如归去”之意做铺垫。②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做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 16.示例一: 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阕的“归去”“作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后的牢骚之语。 示例二: 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了;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阕写怀才却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上阕前三句是写景,后两句写为名利劳神费力。下阕“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表达作者希望归隐,过自在清闲的生活的愿望。所以前三句的写景是为了引出下文,而且也和后两句中表达的为名利劳神费力形成对比。 16.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理解诗意是关键。“抱文章”,说明作者有旷世的才华。“开口谁亲”是说没有人赏识理解,自己怀才不遇。对诗歌题材的分析,答案不要求唯一,但必须有理有据。词人是否想要归隐,结合全词有理有据地确定一种说法即可。如:持有“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此观点的,可以回答“归去”“作闲人”貌似归隐,实则是表达他怀才不遇的牢骚。其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不被重用的自我解脱罢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古诗文默写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 (4)《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在背诵名句名篇时,考生应弄清句义,弄懂内涵。这样才有利于记准字形并在理解性默写中写出准确的句子。(1)句抓住关键词“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渺小”来照应原文,易错字:蜉蝣、粟。(2)句中抓住关键词“夸张”“总体勾勒”“阿房宫”,易错字:覆、隔。(3)句里“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写出了声音,可以联系原文中写声音的两句,易错字:喧豗、砯、壑。(4)句理解关键词是“秋夜送别”“悲凉气氛”,易错字:荻、瑟。 四、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②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③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⑤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⑥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两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题中“在种种灾害面前”,说明灾害已经发生,不合语境。②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用来形容无法预料的人事变迁恰当。 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题目中望文生义,不合语境。④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风韵、体态柔美动人。用来形容梅兰芳在舞台上扮演的女性形象恰当。⑤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题中用来形容所说话的作用不当。⑥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题中用来指两家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恰当。 1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②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③世上还有什么比椿萱并茂更让人幸福呢!所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④突然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杯酒释前嫌。 ⑤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⑥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里最冤的恐怕非陈汤莫属——阵斩匈奴单于,平定两域土地,陈汤的功业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凉结局。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用来修饰斗笠,用错对象。②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鼎足,鼎的腿,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题目说的是两个公司,不合语境。③椿萱并茂:指椿树和萱草都茂盛。现比喻父母都健康,褒义词。④扺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切合语境。⑤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切合语境。⑥功高不赏: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题中望文生义,说陈汤功劳卓越而未被赏赐不当。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逃亡到欧洲边境的叙利亚难民不少被堵在边境线上,夜晚和衣睡在地上,盖得除少数人有毛毯可充当被子外,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御寒。 B.这次比赛最终45人成功入围,经过二十四课时的项目培训,所有学员均通过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传承人。 C.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在30%以上。 D.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提出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开放合作、互信互利的主张和号召,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了解语病的常见错误类型,根据语感和语法辨析错误点。A项“盖得除少数人有毛毯可充当被子外”杂糅,应删去“盖得”。B项成分残缺,在“传承人”后加“的认证”。D项搭配不当,“提出号召”不搭配。还有应在“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前加“这”。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B.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C.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D.要深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把“虽然”放到“软腐败”后面。B项,“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有歧义。C项,句式杂糅,把“讨论了”改成“就”,或把“交换意见”删掉。 2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对于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① ,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 不是首都,③ 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④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A 当然 即使 因为 还 可见 B 自然 虽然 但是 不过 C 当然 虽然 但是 还 总之 D 自然 即使 因为 不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当然”常表示“情理所必然”,“自然”常表示某种现象的发生是合乎规律顺乎情理的。①空前后是山水园林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对人类居住吸引力的一种对比,后者更具优势,所以填“当然”恰当。②、③句构成的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分别填“虽然……但是……”。④句是在前句基础上的递进,不是转折,故填“还”。⑤句位于段尾,是对上文的总结,填“总之”恰当。 五、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确定了创意主题和设计方案,并邀请小宏、小腾两位同学参与相关事务。最终,小云领衔设计的参赛作品荣获了特等奖,获得3万元高额奖金。 某报记者就奖金分配问题采访了他们。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小宏已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小腾则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 对于三人的不同想法,如果你是老师、企业家或家长,你倾向于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身份,从“老师”“企业家”“家长”这三个设置的角色中选择一个,贯彻始终,不能中途改变观察角色,并结合具体的身份来论述;其次要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认可其中某一个,在论述时对另外两个人的想法可以适当涉及,主要起到对比说明的作用。分别从这三个人的想法出发,可这样审题: (1)赞同小云的想法: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抓住关键句:“合理分配奖金”。这句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所谓的“合理分配”是在三人内部合理分配;二是“合理分配”的基础是“集体成果”;三是“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这也是正体现了“公正”的本质。可从“集体协作”“团队精神”“真正的公平”等角度分析。 (2)赞同小宏的想法:小宏已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一种人性温暖的折射。值得注意的是,小宏仅仅是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从原则上讲,他并没有支配他人奖金的权利。可从“友善”“帮助”“爱心”这几个方面进行阐发。 (3)赞同小腾的想法:小腾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从长远角度看,小腾的方案更有价值。可从“鼓励创新”“长远计划”这些原因上考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