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水一中2020届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尹婷 审核:王金旺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祠、墓阙等建筑上的雕刻了画像的石块,其反映了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认识自然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宇宙观念。汉画像石中的树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树和神话传说中的树,这两类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 现实世界中的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树。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就属于现实世界中的树。从外形看,长青树的原型是柏树和松树。人们认为长青树是不死的树,能起到避邪的作用。其实,长青树还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神话传说中的树也就是所谓的“神树”,其寄托了汉代人希望子孙永世繁衍的愿望。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说:“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汉画像石中的神树有很多种,如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扶桑,是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是太阳升起和栖居的地方;出现在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若木生长于西方的荒野,是不死神树,是太阳落入和栖居的地方。在古代人眼中,神树是人们抵达仙界的天梯。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 24 -‎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有的古拙大气,有的婉约纤巧,体现了汉代工匠和艺术家强大的造型能力。大部分树纹造型并非以精雕细琢见长,而是以粗狂浑朴取胜。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体现在诸多方面。一、线条美。如武氏祠画像石中的树纹,用流动穿插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繁茂,使整个画面显得饱满而富于韵律感。二、内涵美。画像石图案中的树纹造型虽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树,但与汉代的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关系密切,树纹的造型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三、秩序美。很多树形纹饰讲究秩序美,用反复、连续的形弌组织画面,图像虽然紧密相邻但毫无拥挤局促之感,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秩序美。四、和谐美。如沂南、嘉祥等地出土的树鸟纹画像石,图像中的树与禽、树与畜和谐相处,整个画面不仅体现出内容的和谐,也体现出构图、造型的和谐。‎ 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浪漫洒脱、粗犷豪放之美,体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节选自臧之筠、王志刚《汉画像石中树纹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有现实原型,它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死后生活的期待。‎ B. 汉画像石中的神树表明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 C. 在汉代工匠和艺术家的努力下,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体现出多种美感,极具欣赏价值。‎ D.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以粗狂浑朴风格为主,这与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紧密相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在论述长青树的基础上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形纹饰的作用和精神内涵。‎ B.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意在论证汉代人崇拜神树,并视神树为抵达仙界的天梯。‎ C. 文章在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围绕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主要从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论述,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画像石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研究汉画像石有助于了解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B.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们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C. 汉代人和一些现代人都羡慕树木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有长生不死、子孙繁衍的愿望,因此都崇拜神树。‎ D. 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可以兼具多种美感,但并非每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都具有秩序美。‎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对现实世界不满”错误,由原文中“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可知。‎ B项,“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错误,由原文“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可知,他们对征服天地有信心、有勇气。‎ D项,“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错误,原文中的“浪漫洒脱”指的是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呈现的一种美感,而不是指汉代人所追求的生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意在论证……”错误,引用的文字不能论证汉代人“视神树为抵达仙界的天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汉代人和一些现代人都羡慕树木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有长生不死、子孙繁衍的愿望,因此都崇拜神树”错误,说一些现代人“有长生不死、子孙繁衍的愿望”于文依据不足;说一些现代人“崇拜神树”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提到他们“崇拜大树、古木”。‎ 故选C。‎ ‎【点睛】‎ - 24 -‎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 24 -‎ ‎(资料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度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4. 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 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 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 24 -‎ D. 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间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促进纯电动汽车提高技术。‎ C. 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 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续航里程低的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6. 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 ‎6. ①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②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③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④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错误,由原文“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可以推知C项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 24 -‎ A项,内容源于材料一,“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既说明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又能证明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且材料一明确指出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因此,A项中“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有误。‎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这几则材料都是基于“大而不强”而采取的各项政策。可以从这几则材料的时间界限以及这个时间区间内所采取的政策进行概括。‎ 据材料二“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概括出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可概括出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 据材料二“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可概括出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 据材料四“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可概括出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综合以上内容,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 24 -‎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 24 -‎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进而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已此行安危的忧虑。‎ C.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 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将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来加以凸显的。‎ ‎8.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9.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 24 -‎ ‎【答案】7. C 8. 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是个读书人,他的语言多为书面语,且文言化;张总督是带兵的军人,他的语言多为口语,且直白粗鲁。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行文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③文中不时插入诗词歌谣,使文章古雅厚重有韵味。 ‎ ‎9. ①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刻画并丰富了人物性格。如朱先生一再拒绝张总督的派车马接送和宴请挽留,凸显了朱先生的威望和人格。②通过朱先生一再拒绝的描写,表明了朱先生赴险境之行完全是为使百姓免受战祸,并无任何个人的欲望,从而强化了“赞美知识分子心存百姓、勇于担当”的作品主题。③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增强文本的张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爱好和平、一心为民”不准确,B“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不妥,D心理描写不是主要方式。‎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语言的风格基本上是两类“通俗”和“典雅”,所谓的通俗就是质朴的文风,口语、俚语引入文章,风格诙谐幽默,富有情趣;所谓的“典雅”就是引经据典,讲究语言的锤炼,辞藻华丽、庄重。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等。本题根据对文本中语言特色的理解,可以作答为: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 ‎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具体情节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作答,根据对文本理解,本题可以作答为: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24 -‎ 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白:“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 “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B.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C.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 24 -‎ D.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适,指改嫁,文中范仲淹的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 B. 古代科举中通过殿试试者,称为进士;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排列的等第。‎ C. 天圣七年即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称号,2020年属“庚子年”‎ D.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12月21至23日,冬至过后开始“数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曾上奏章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被贬谪到陈州。‎ B.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从小就立有志向,有节操,跟随母亲到应天府投靠亲戚学习。‎ C. 范仲淹曾借《百官图》陈述官员升迁的正常序列,意在建议朝廷要公正任用大臣。‎ D. 关于先前与吕夷简的恩怨,范仲淹说都是关乎国家,没有怨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2)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 ‎(2)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宜采用排除法。‎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 句中,“内刚外和”与“性至孝”说的是范仲淹性格的两个方面,中间需要停顿,排除 C项。“其后虽贵”与“以母在时方贫”形成对照,“方贫”应紧跟“以母在时”后,与“其后”断开,排除 B 项。“非宾客不重肉”,“不重肉”的前提的“非宾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 - 24 -‎ 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天圣七年”是年号纪年,与 2020 年的“庚子年”干支纪年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从小就立有志向,有节操,跟随母亲到应天府投靠亲戚学习”分析错误,原文是“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即范仲淹长大以后,辞别母亲,而不是“跟随母亲”到应天府投靠亲戚学习。‎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乃”,于是;“以”,用来;“讥切”,谴责 第(2)句采分点:“再”,第二次;“谕”,告诫;“释”,消除。‎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24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 24 -‎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 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上阙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 “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15. 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24 -‎ ‎【答案】14. A 15.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侧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村“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先认真研读诗词的内容,然后仔细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分析。只有认真的比对分析,才能很好的作答选择题。选项A,应该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春之境,非早春。故答案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理解诗词的内容,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和作答。本题题干要求是: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考生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可知,是要求到诗词中体现“客怀”的内容。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尤为关键,以下是对诗词内容的解读: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根据以上的内容的理解和注释的介绍,考生从“客怀”本身去理解,是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怀。从诗句“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理解,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怀。从诗词中“空城晓角”我们可知,是诗人对合肥城池的失陷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的爱国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4 -‎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的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3)《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感伤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答案】 (1). 屈心而抑志兮 (2). 忍尤而攘诟 (3). 谈笑间 (4). 樯橹灰飞烟灭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屈”“抑”“尤”“攘诟”“樯橹”“空吟”“赋”“烂柯”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前倾尽所有,一物不曾留与自己;死后捐献遗体,一粒尘埃也不带走——他,就是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26年来他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 中,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 ‎ - 24 -‎ 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工作后,每年他都要捐资助学,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又倾尽所有,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几十年来,他 的奉献精神激发了乡民们崇教尚学的热情。‎ 从胡景清到方敬,又从方敬到受资助的学生,人间有爱,薪火相传。大家纷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生动而形象 B. 这句生动形象的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C. 这位长者的一生正如这句话一般生动形象 D. 这位长者的一生印证了这句生动形象的话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始终如一 蔚然成风 B. 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始终如一 蔚为大观 C. 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一如既往 蔚为大观 D. 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一如既往 蔚然成风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 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 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 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本题,从与前一句的关联来看,应以“这句话”为主语,排除C、D项;‎ A项有两个分句,重点强调生动而形象,相对B项而言,表意是分散的,而且“这句话……生动形象”并不是文段需要强调的内容;B项为最恰当选项,表意集中,强调“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既与上一句衔接,又能引出下文。‎ 故选B。‎ - 24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颠沛流离”意思是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侧重于生活艰难,可以与后面的“艰难度日”相呼应;而“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侧重于没有居所。‎ 第二空:“语重心长”指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可以与后面的“谆谆教诲”相呼应;而“苦口婆心”是指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 第三空:“始终如一”指由始到终一直不改变,与文中“几十年来”的延续性相关联,起到强调的作用;“一如既往”指和从前一样,语气相对较弱。‎ 第四空:“蔚然成风”形容事情盛行,形成风气,与文中“尊师重教”相关联;而“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 A项,“克服……困境”错误,搭配不当。‎ B项,“通过……使”错误,造成成分残缺。‎ C项,“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错误,语序不当。‎ 故选D。‎ ‎【点睛】‎ - 24 -‎ 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为更好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武汉新建火神山医院,“火神山”一词并非医院所在地之名,_______①。从医学的角度来讲,________②_,以此为名,就有了用火之高温杀死病毒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的“五脏”对应着“五行”,__________③_,所以以“火神山”为名,也体现了“火克金”的传统思想。同时,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楚国人也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人们赋予了“火神山”特殊的意义,使其散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 ‎【答案】 (1). 而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名称 (2). 肺炎病毒惧怕高温 (3). 肺部对应的是“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根据上文的“‘火神山’一词并非医院所在地之名”,第一空应填写“而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名称”;根据下文的“就有了用火之高温杀死病毒的意义”,第二空应填写“肺炎病毒惧怕高温”;根据下文的“所以以‘火神山’为名,也体现了‘火克金’的传统思想”,第三空应填写“肺部对应的是‘金’”。意思相近,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点睛】有效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 字。‎ ‎“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近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举 行。本次活动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主办,雅盖隆大学医学院、克拉 科夫孔子学院和波兰中医学会承办。‎ 本次活动以举办学术研讨、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形式在波兰推广中医知识和文化。世 界针联专家代表团与波兰医学界同仁在中波针灸与综合健康研讨会上,就国际中医药针灸发 - 24 -‎ ‎ 展现状、治疗理念及方法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活动期间,“印象中医"养生大讲堂吸 引了 120多名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波兰学生前来听课,其中《“慧眼"看中医》《脊柱与健康》等 专题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专家与学生们密切互动,深入交流。‎ ‎【答案】①近日,“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在波兰雅盖隆大学举行。②该系 列活动以多样的形式研讨并推广中医文化。③其中“印象中医”系列讲座反响热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关键信息、压缩语段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逐段分析概括,最后合并整理,并注意字数要求。‎ 第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可概括为:近日,“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在波兰雅盖隆大学举行。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可忽略。‎ 第二段第一句可概括为:该系列活动以“多样的形式”“推广”中医文化;第二句是与会人员研讨“交流”中医文化;第三句写“印象中医"养生大讲堂“反响热烈”;第四句写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中医文化,但与第二句重复,可忽略。‎ 最后将信息合并成一句话即可,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弱德”“群德”说 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 24 -‎ 一种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弱德”之“弱”,并不代表软弱无力、怯懦怕事,而是一种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无论以存心养性、修身齐家、达观处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还是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规守约为代表的现代规则,处处都有“弱德”的影子。‎ ‎“群德”之“德”,成之于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是一种性情中的大爱、浑浊中的清秀、得失中的淡然。“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修身之要,体现的都是“群德”。‎ ‎“弱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过多重视自己忽略他人引起的。“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达成的是群己权界的和而不同。‎ ‎“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没有人可以是与世无争的孤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推高人际成本,“正义只在五米之内”导致低信任度,“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加剧道德冷漠,人人见义不为结果必是人人权益受损。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 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的浇灌。中国大踏步走入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公场域”更加普遍,共享经济、网络生活等“新生带”不断延伸,“没有什么事能比获得自由更加美妙”;与此同时,“共在”的凸显,权利的交错,利益的博弈,也让我们愈发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比学会运用自由更加困难”。“弱德”与“群德”,一个突出主动修身一个突出主动为善,一个各美其美一个美美与共,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本题引导思考“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叶嘉莹的话强调的是做好自己,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品格修为,尽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梁启超的话强调个人要服务于群体社会。同时,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写作立足点为新时代青年;内容为“思考”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辩证关系为“公德”为先,“做好自己”是“公德”的一部分;文体为议论文。故本文观点上应给自己定一个符合社会公德的道德和行为标尺,不断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受人尊重的人。‎ 立意:‎ 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 遵守公德从我做起;‎ 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素材:‎ ‎1.儒家尚中庸、重弱德。“儒”字从“人”从“需”,同“懦”。《易经·需卦·彖传》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卦·象传》曰:“有孚,光亨,贞吉。”“需”有等待之意,虽然前途有险阻,但只要心怀诚信,就能光明亨通,弱德之利之胜之美,可窥一斑。‎ ‎2.寒山子问拾得和尚曰:“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辱我。非笑我。以及不堪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对曰 :“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佛家尚“和气”,大千世界法门,尽是弱德妙谛!‎ - 24 -‎ ‎3.群德之善是一种大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念,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之志,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自然灾害面前心系受灾群众,不顾自身安危,连夜驱车前往,偶遇山洪爆发,把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民之大爱,是群德之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如一日,断绝家庭联系,深藏功与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这是国之大爱,是群德之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钻劲,“十年悟道保真性”的悟劲,“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敢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发现了举世瞩目的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是普世之爱,是群德之美。‎ 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有如下五部分: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如果写“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考生可以将党员干部作为作文对象,强调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的是大是大非,讲政治;守的是为民服务,讲奉献;严的是廉洁自律,讲规矩。然后可以举杨善洲、郭明义、张富清等人的事例来论证。接着联系现实,批评部分党员中以私害公,个人至上的错误行为,最后总结点题,强调做好“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便是美美与共,共谱佳曲。‎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新时代素质教育产物,是高考命题专家反猜题押题的“杀手锏'题型。此题型开放性和闭合性兼具,多角度考查学生作文的能力。审题而言,此类题型与传统型材料作文方法有相同点就是读懂所有文字,但也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必须明确文体、写作内容、思维焦点、具体问题四方面的任务指令;二是分析材料的矛盾对立性;三是选择材料的权衡性;四是思考材料在关键概念、是非因果、问题本质上的辨析性;五是行文比较的说理性。‎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