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3编专题一 微案一 近义词语辨析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3编专题一 微案一 近义词语辨析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微案一 近义词语辨析 ‎  必背清单六 常见易混的近义实词70例 ‎1.【安静·宁静】“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宁静”重在平和,一般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小一些。‎ ‎2.【订金·定金】“订金”不具备担保的性质,如果收取订金的一方不能履行约定,交付订金的一方只可要求返还订金而不能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则具备担保的性质,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3.【安置·安排·安顿】“安置”多用于人,指使其工作、生活有着落,如“安置复员军人”;用于事物时意为摆放。“安排”指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对人或事物有条理地分先后地加以处置,如“安排生活”。“安顿”侧重指衣食起居安排妥当,如“安顿好孩子后她才顾得上吃口饭”。‎ ‎4.【爆发·暴发】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如“山洪暴发”。‎ ‎5.【变换·变幻】“变换”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变幻”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6.【辩别·辨别·辨认·鉴别】“辩别”指用言辞来分别,如“在辩论会上,他从理论上仔细辩别了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要辨别方向,不要上政治骗子的当”。“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重在“认”,如“辨认墨迹”。“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画”“鉴别真伪”。‎ ‎7.【部署·布置】“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有原则地安排配置,多指上级安排任务,如“‎ 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如“布置工作”“布置任务”。‎ ‎8.【病征·病症】“病征”指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是病理的外在表现。“病症”是名词,是疾病的泛称,如“专治疑难病症”。‎ ‎9.【包括·囊括】“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如“我说‘大家’,自然包括你在内”。“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如“囊括四海”。‎ ‎10.【变化·变革】“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情况,如“化学变化”“变化多端”。“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就社会制度而言),如“变革社会”。‎ ‎11.【保护·养护】“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如“保护眼睛”“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养护:①保养维护,如“养护公路”;②调养护理,如“经过一段时间养护,伤口就愈合了”。‎ ‎12.【辩白·辩解】“辩白”着重指陈述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如“大家并没有责怪你,你也不必辩白了”。“辩解”着重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如“他极力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13.【变化·异化】“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如“化学变化”。“异化”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哲学上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语音学上指连发几个相似或相同的音,其中一个变得和其他的音不相似或不相同。‎ ‎14.【表白·表露】“表白”指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误会,这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如“表白心迹”。“表露”意为流露、显示,指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多用于感情、神态等抽象事物,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脸上表露出来”。‎ ‎15.【残败·惨败】“残败”指残缺衰败,多用于物件或景象,如“这里有一堵残败的墙”。“惨败”指惨重失败,多用于事情,如“客队以0比9惨败”。‎ ‎16.【残酷·惨苦】“残酷”指凶狠冷酷,如“滥施残酷的暴行”。“惨苦”指凄惨痛苦,如“这几年,他们的生活真够惨苦的”。‎ ‎17.【查看·察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如“查看货物”。“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如“察看地形”‎ ‎;指对犯错误的人的一种处分,把犯错误者留在组织或单位,考察他是否改正错误,如“留校察看”。‎ ‎18.【察访·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实地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为了尽快破案,他化装成一个农民到处查访线索”。‎ ‎19.【尘世·尘事】“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指现实世界,跟他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如“远离尘世”。“尘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沉溺于尘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 ‎20.【憧憬·向往】相同点:都表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不同点:“憧憬”是为理想的事物或境界所吸引而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对象多是美好的尚未实现的事物或境界,是书面用语;“向往”是一般用语,对象可以是现实中已有的美好事物或境界,也可以是将来才可能有的。‎ ‎21.【处事·处世】“处事”指处理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着丰富的处世经验”。‎ ‎22.【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要从严从快加以处治”。处置:①表示处理,如“这事务必妥善处置”;②指发落、惩治,如“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些该死的东西”。‎ ‎23.【淳厚·醇厚】“淳厚”指淳朴,如“他为人淳厚”。也作醇厚。醇厚:①(气味、滋味等)纯正平和,如“酒香醇厚”;②同“淳厚”。‎ ‎24.【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经典、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25.【参观·观赏】“参观”指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如“参观游览”。“观赏”指观看欣赏,如“观赏名花异草”。‎ ‎26.【场合·场所】“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只可以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如“说话要注意场合”。“场所”指具体的活动处所或地点,它可以是人们活动的场所,也可以不是,如“森林是猛兽出没的场所”。‎ ‎27.【许诺·承诺】都有答应照办之意,不同在于“许”为答应之意。“承”为承担之意,“承诺”要比“许诺”庄重。‎ ‎28.【装载·承载】“装载”指用运输工具载(人或物),一般用于具体的、实在的物或人。“承载”是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一般用于抽象或虚拟之物,可用于比喻句中。‎ ‎29.【徜徉·徘徊】“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突出闲游之意。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可比喻为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30.【犹豫·迟疑·踌躇】“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口语都适用,如“先生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迟疑”指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如“我迟疑着没有立即表示意见”。“踌躇”也作“踌蹰”:①犹豫,形容词,多用于书面语,如“沉思了半天,他才踌躇地举起了手”;②也指停留;徘徊不前,用作动词;③形容得意的样子,用作形容词,如“踌躇满志”。‎ ‎31.【出丑·献丑】“出丑”指露出丑相、丢人,如“当众出丑”。“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 ‎32.【冲动·激动】冲动:①名词,指能引起某种行为的神经兴奋,如“创作冲动”;②形容词,指情感特别强烈,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如“不要冲动,应当冷静考虑问题”。激动:①动词,使感情冲动,如“激动人心”;②形容词,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如“情绪激动”。‎ ‎33.【充溢·充斥】“充溢”指充满、洋溢,如“诗里充溢着江南的田园情趣”。“充斥”指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如“不能让质量低劣的商品充斥市场”。‎ ‎34.【创造·创作】“创造”指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使用范围宽,对象可以是文艺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如“创造新纪录”。“创作”指创造文艺作品,使用范围窄,如“创作经验”。‎ ‎35.【筹备·筹措】“筹备”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如“筹备工作已经完成”。“筹措”指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如“筹措军饷”。‎ ‎36.【陈旧·陈腐】“陈旧”只指旧的,过时的,可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是中性词,如“设备虽然有点陈旧,但还能使用”“陈旧的观念应该抛弃”。“陈腐”‎ 指陈旧腐朽,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思想、学说等),含有贬义,如“打破陈腐的传统观念”。‎ ‎37.【地力·地利】“地力”指土地肥沃的程度,如“通过土壤分析,就可以了解这里的地力情况”。地利:①指地理的优势,如“天时不如地利”;②指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如“充分发挥地利,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 ‎38.【独力·独立】“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独立:①指单独地站立,如“独立山巅”;②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如“宣布独立”;③属性词,指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如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叫独立营;④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完成作业”;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如“民俗研究室已经独立出去了,现在叫民俗研究所”。‎ ‎39.【度过·渡过】“度过”指某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有“通过”的意思,或指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40.【典型·典范】典型:①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如“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广先进经验”;②指文艺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如“树立典范”。‎ ‎41.【督促·敦促】“督促”表示监督催促,如“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当认真督促检查”。“敦促”表示恳切地催促,如“敦促尽快解决”。‎ ‎42.【鼎力·全力】“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如“多蒙鼎力相助,十分感谢”。“全力”指用全部力量或精力,如“全力支持”。‎ ‎43.【端倪·眉目】都是指事情的头绪,但“端倪”是书面语,“眉目”多用于口语,如“略见端倪”“把事情弄出点眉目再走”。‎ ‎44.【淡泊·淡薄】淡泊:①指恬淡,如“淡泊明志”;②不追求,不热衷,如“淡泊名利”。淡薄:①(云雾等)密度小,如“浓雾渐渐地淡薄了”;②(味道)不浓,如“酒味淡薄”;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如“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淡薄”;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如“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淡薄了”。‎ ‎45.【熟悉·熟习】二者都有不生疏的意思。不同点:“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 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46.【讹传·讹舛】讹传:①指错误地转述,动词,如“话语几经讹传,就变得面目全非”;②指错误的传说,名词,如“纯系讹传,切勿轻信”。“讹舛”指(文字)错误,舛误,名词,如“这段文字的讹舛太多”。‎ ‎47.【遏制·控制·牵制】“遏制”重在“制”,指压制住,控制住,对象多为某种情绪或力量,如“遏制不住激情”。“控制”着重运用某一种力量去支配,如“自动控制”。“牵制”指拖住使不能自由活动(多用于军事),如“我军用两个团的兵力牵制了敌人的右翼”。‎ ‎48.【发奋·发愤】“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或指发怒。“发奋”指振作起来,奋发,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49.【发现·发明】发现:①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侧重于找到,如“发现新的问题”;②指发觉,如“这两天,我发现他好像有心事”。发明:①指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侧重于创造,如“发明指南针”;②指创造性的阐发,发挥,如“本书对《老子》的哲理颇多发明”。‎ ‎50.【法制·法治】“法制”指有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办事。‎ ‎51.【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泛指平凡的事物。“反响”指公众的反应、回响。‎ ‎52.【反映·反应】反映:①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如“白塔反映在湖面上”;②比喻把客观物质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③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④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如“药物反应”;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③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反应如此之快”;④‎ 指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如“热核反应”。‎ ‎53.【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如“妨害健康”。“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54.【受权·授权】“受权”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如“授权于组织”。‎ ‎55.【抚养·扶养·赡养】“抚养”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扶养”是指特定亲属间一方须对他方承担生活供养责任的法律关系。“赡养”主要是指儿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合理要求。它们的区分主要是根据不同主体的相互关系来进行,“抚养”的主体关系是长辈对晚辈,如“父母对子女,祖对孙”;“扶养”则是兄弟姐妹等平辈之间;“赡养”则是子女对父母。‎ ‎5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①指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②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哺育”指喂养或比喻培养。“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57.【肤浅·浮浅】“肤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指(思想、认识、内容等)浅薄、不切实。‎ ‎58.【伏法·服法】“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 ‎59.【伏帖·服帖】表示驯服、顺从时,“服帖”和“伏帖”通用;但表示舒适时用“伏帖”,如“心里很伏帖”,表示妥当、平妥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服帖”。‎ ‎60.【赋予·付与】“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是特殊用法。“付与”指交给,是一般用法。‎ ‎61.【富裕·富余】“富裕”指(财物)富足充裕。“富余”指足够而有剩余。‎ ‎62.【分辨·分辩】“分辨”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分辩”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与“辩解”意思相同。‎ ‎63.【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 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64.【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指取消王位或废除特权地位。“解除”指去掉、消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65.【爱护·爱戴】“爱护”指爱惜并保护。“爱戴”指敬爱并且拥护。‎ ‎66.【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吉祥平和;指慈祥、和蔼。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67.【把戏·伎俩】“把戏”指花招儿,蒙蔽人的手法;指杂技。“伎俩”指不正当的手段。‎ ‎68.【颁布·公布】“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指(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项等)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69.【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引申为战士(拿武器的人)。“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70.【不肖·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指不孝顺;旧时指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  必背清单七 90组近义成语辨析 ‎(一)根据成语的意义侧重点不同辨析 ‎1.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 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前者侧重在贪图安逸;后者侧重在贪图生存。‎ ‎3.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守本分,不胡作非为;后者侧重于守规矩,不自行其是。‎ ‎4.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情不自禁”的原因在“情”‎ 上,只用来形容整体的人;“不由自主”的原因可能是“情”,也可以是其他因素,不仅能形容整个人,也可以形容身体某部分。‎ ‎5.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侧重于满眼都是;后者侧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 ‎6.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都形容“内容丰富”。前者是无所不包,侧重于内容的丰富繁杂;后者是无所不有,侧重于内容的齐全完备,而且常用在列举事物之后,有总括作用。‎ ‎7.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都形容“阴险狡诈”。前者指嘴甜心狠;后者指外貌和善,内心狠毒。‎ ‎8.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侧重指对景物的留恋。‎ ‎9.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侧重于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侧重于“一天天坏下去”,语义较重。‎ ‎10.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都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前者侧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侧重在眼光“短”,强调看不到将来。‎ ‎11.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都可形容“东西很多,看不过来”。但“应接不暇”还可形容来人太多,事情忙,来不及应付;“目不暇接”不能。‎ ‎12.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前者侧重在正好符合实际需要,后者侧重在正合分寸。‎ ‎13.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 ‎14.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 都形容“无一点生气”‎ ‎。前者既可以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又可用来形容社会、环境的不景气;后者主要用于形容社会环境的沉闷压抑状态。‎ ‎15.痛改前非 改过自新 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前者侧重过去,强调在改正错误的彻底性上;后者侧重未来,强调在重新做人上。‎ ‎16.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侧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侧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侧重在按规矩办事。‎ ‎17.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前两者侧重从举止上形容;“奴颜媚骨”侧重从形象上刻画。‎ ‎18.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前者侧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19.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也都比喻“事态坏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前者侧重在病重;后者侧重在无法医治。‎ ‎20.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前者侧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侧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21.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侧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侧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22.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畅所欲言”重在说话心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它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23.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都有“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的意思。前者重在别人遭到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遭难者于死地。‎ ‎24.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 的意思。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染:浸渍)。‎ ‎25.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都有“事前做好准备”的意思。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 ‎26.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 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前者侧重指不再做坏事,可用于犯罪的人,也可用于走上邪路但未犯罪的人;后者侧重指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一般用于犯罪的人。‎ ‎27.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后者侧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28.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都有“生硬地不加分析地接受、模仿”的意思。前者侧重在不求甚解,食而不化,多指读书方面;后者侧重在生搬硬套,多指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或某方面的成就。‎ ‎29.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前者侧重在迷恋酒色;后者侧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30.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都比喻“本来没有问题,是自己找事”。前者侧重在“忧”,指不必要的担忧、害怕,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动;后者侧重在“扰”,所指比较广泛,除了不必要的担心、害怕外,还指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等,所指除心理活动外,还兼指不必要的具体行动。‎ ‎31.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二者都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前者侧重在“远虑”,指考虑得长远,它除了考虑、思考这一层意思外,还有策划、计划的意思;后者侧重在“深思”,指考虑得深入透彻。‎ ‎32.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 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前者侧重指人狠毒;后者侧重指人残暴到了疯狂的程度,语意更重。‎ ‎33.望风而逃 闻风丧胆 都含有“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的意思。前者侧重在吓得连忙逃跑;后者侧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34.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文质彬彬”着眼于内,强调人的外貌与品性;“彬彬有礼”着眼于外,强调对人有礼貌;“温文尔雅”侧重在态度温和,有风度。‎ ‎35.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36.大吹大擂 自吹自擂 都有“吹嘘”之意。前者重在表示大肆宣扬;后者重在表示自我吹嘘。‎ ‎(二)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辨析 ‎1.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前者是褒义成语,指从容不迫地谈论着的样子;后者是贬义成语,指只说华而不实的空话。‎ ‎2.无与伦比 登峰造极 无以复加 都有“达到极点”的意思。“无与伦比”是褒义成语,“登峰造极”是中性成语,“无以复加”是贬义成语。‎ ‎3.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前者是中性成语,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也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后者是贬义成语,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 ‎4.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都有“怕招惹是非”的意思。前者用作褒义时,侧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招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时,侧重指处事待人,十分明智;用作贬义时,多指回避斗争来保全个人利益。‎ ‎5.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侧重在显示特点,含中性;后者侧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6.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都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7.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不胜其烦”,事情烦杂琐碎,使人难以忍受;贬义成语。“不厌其烦”,不嫌麻烦费事;褒义成语。‎ ‎8.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 都指“讲惯了、听厌了的话”。前者指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后者指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含中性。‎ ‎9.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10.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侧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注:赌注),含贬义;后者侧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含褒义。‎ ‎11.随机应变 看(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都指“能够跟着形势做事”。“随机应变”侧重指灵活机动,善于适应新情况,褒义成语;“看(见)风使舵”侧重指跟着情势随时转变方向,改变立场,贬义成语;“见机行事”侧重指能够看情况办事,中性成语。‎ ‎12.嬉(嘻)皮笑脸 喜笑颜开 都有“笑嘻嘻”的意思。前者指顽皮的嬉笑,多形容不严肃、不庄重、轻浮的表情和态度,含贬义;后者是“内心愉快、满面笑容”的意思,多形容欢乐、愉快的表情,含褒义。‎ ‎13.面目一新 面目全非 前者指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形容彻底改变原来的模样,褒义成语;后者指面貌完全改变,形容变动极大,指向不好的方面改变,贬义成语。‎ ‎14.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都有“用尽心思,费尽心血”的意思。前者多指在不好的事情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多用作贬义;后者多指为好的事业费神劳心,鞠躬尽瘁,多用作褒义。‎ ‎15.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都有“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前者以第一个“为”‎ 为骨干,所以前者的动作性比后者强,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清楚地表明“干”,含贬义;后者是想怎样就怎样,并不一定指“干”,含中性。‎ ‎16.岿然不动 纹丝不动 都可形容“人或物丝毫不动摇”。前者是褒义成语,重在强调“坚强”或“坚固”而不动摇;后者是中性成语,重在强调“一点都不动”。‎ ‎17.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 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前者用于褒义,侧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成语,侧重于见机行事以应付事态发展。‎ ‎18.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 前者是褒义成语,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成语,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19.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都有“失败了,重新来”的意思。前者是褒义成语,只用于人,其中也包括团体、组织等;后者是中性成语,多用于人,偶尔也用于物。‎ ‎20.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都有“想得异乎寻常”的意思。前者重在想虚幻而不现实的事,多指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或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企图,而不能指已成事实的事,含贬义;后者既指不能实现的想法或不能达到的企图,也指可以做到或已经做到的事情,还可以表示解放思想,属中性成语。‎ ‎(三)根据成语的范围大小不同辨析 ‎1.汗牛充栋 数不胜数 都可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范围小;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范围大。‎ ‎2.食古不化 食而不化 都有“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意思。前者指学习古代的知识,范围小;后者既可以指古代的,也可以指现代的,范围大。‎ ‎3.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范围小;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范围大。‎ ‎4.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5.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都有“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前者侧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后者宽得多;后者侧重在合乎无可怀疑的道理,语义重,色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6.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后者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风格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7.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前者只用来形容花;后者不但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8.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独断专行”和“一意孤行”没有“蛮横、霸道”的意思,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专横跋扈”和“独断专行”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一意孤行”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应用范围较宽。‎ ‎(四)根据成语的适用对象不同辨析 ‎1.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 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前者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后者适用于前景危险或后果很不好的事物。‎ ‎2.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的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后者常比喻处境困难。‎ ‎5.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平易近人 都可形容“态度温和”。“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并多用于领导或长辈;“和颜悦色”没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于长辈。形容温和时,“和颜悦色”侧重于脸部表情;“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侧重于态度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 ‎6.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7.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人道,常用来形容人。‎ ‎8.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都形容“气势宏伟盛大”。前者着眼于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后者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 ‎9.敲诈勒索 巧取豪夺 都有“强力抢占财物”的意思。前者主要指手段强硬,其对象一般是钱物;后者指手指软硬兼施,其对象可以是钱财、物品,也可以是权利、职位等,适用对象比较广泛。‎ ‎(五)根据成语的意义轻重不同辨析 ‎1.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前者指主观、不虚心,语义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2.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伤害别人”。前者指暗地里用阴险的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3.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 都跟“自高自大”相对,都有“过分轻视自己”的意思,都适用于人。前者多指心理状态,语义较轻;后者兼指行动表现,语义较重。‎ ‎4.疾(嫉)恶如仇 深恶痛绝 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义较重。‎ ‎5.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重在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6.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前者侧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侧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7.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都含有“自己不劳动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前者强调享受他人成果,常用于形容利用别人来满足自己,语义较轻;后者强调白白占有他人成果,常用于形容剥削阶级,语义较重。‎ ‎8.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都可指“行走困难”。后者在困难程度上大大超过前者。‎ ‎9.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荒谬绝伦”语义最重(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10.旁若无人 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 都形容“态度傲慢,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语义程度最重,“目空一切”次之,“旁若无人”又次之。‎ ‎(六)根据成语的语体色彩不同辨析 ‎1.集腋成裘 积少成多 都有“一点一滴”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 ‎2.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 ‎3.博闻强识 见多识广 都有“见识广”之意。前者侧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用于书面语;后者侧重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4.浑浑噩噩 糊里糊涂 都指“糊涂无知”,形容词。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 ‎5.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 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是书面语;后者侧重指痛恨的表情,是口语。‎ ‎6.风平浪静 平安无事 都有“安宁无事”的意思。前者是形象的比喻,是书面语;后者则是浅显的陈说,是通俗的口语。‎ ‎7.发号施令 颐指气使 都含有“指挥别人”的意思。前者侧重于书面或口头的命令、指示,多用于口语;后者侧重于傲慢无礼的神气、态度,仅用于书面语。‎ 识别正误,是词语使用的基本要求。有时,在同一语境中,使用相近的几个词语似乎都可以,这是因一些词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相近或者几乎相同产生了词语的近义现象。要在一组近义词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这就须辨析,从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正确使用词语的较高要求。辨析近义词语应谨记下面五个角度。‎ 微点突破一 辨词义 辨析词义一般从侧重点和程度轻重两个角度入手:‎ ‎1.根据侧重点 语义相近的词语,仅仅是意义相近。一般而言,不少近义词语,其意义的侧重点不一样。辨析它们就得抓住其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如:“诡辩”和“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再如:“饱经沧桑”与“饱经风霜”,两者都有“阅历丰富、见世面多”的意思,但“饱经沧桑”多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霜”多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近义词语的意思往往有细微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在各自的语境中是不能互换的。‎ ‎2.根据程度轻重 语义相近的词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词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如:“故意”“蓄意”均有存心、刻意的含义,但从程度的轻重上来说,“故意”的语气较轻,“蓄意”的语气较重,例如:故意伤害、蓄意谋害。再如:“咎由自取”与“罪有应得”,两个成语虽然都有“惩罚是自己招来的,是应该的”的意思,但“咎由自取”语义比较轻,“罪有应得”语义比较重。‎ 典题演示 下面题中所考查的词语都是近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近义词语,用波浪线“  ”勾出体现选用某一近义词语的依据的语句信息,并进行辨析。‎ ‎1.(2019·全国卷Ⅲ)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A.遐想 B.联想 剖析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侧重于“悠远”,可无依据。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侧重于由此到彼的关联发生,是有依据的。由“看着很松软的大坑”而想到“巧克力蛋糕”可知,应选用“联想”。‎ ‎2.(2018·全国卷Ⅱ)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名噪一时/名垂青史 剖析 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结合语境“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答案自然应该选取词义侧重点在永久名声的“名垂青史”。‎ 即学即练 ‎1.辨析填空 ‎(1)2019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该法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________。‎ 施行/实行 答案 施行 解析 施行:实施法令、规章、制度等,侧重于执行。实行: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侧重于行动。文意侧重管理法的执行,故选“施行”。‎ ‎(2)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答案 大相径庭 解析 截然相反:很明显完全不同。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文意强调翻译的文字与原意相差很远。“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文意不符,故选“大相径庭”。‎ ‎(3)在四川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________的大屠杀,将原本物宝天华的四川杀成了地广人稀、千里不见人烟的死亡国度。‎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答案 惨绝人寰 解析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形容狠毒残酷。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语意较重。此处用“惨绝人寰”突出事件的悲惨至极。‎ ‎2.(2019·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名闻遐迩: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名声大。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瓦尔登湖的名声不只是传扬于一个时期,现在它仍对许多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选用“名闻遐迩”。②闻风而至:听到消息,立刻就来到。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此处没有“立刻到来”的意思,应选用“纷至沓来”,强调游客接连不断地到来。③杂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栖居:栖息;居住。此处指个体居住在都市,应选用“栖居”。‎ 微点突破二 辨色彩 辨色彩一般从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两个角度入手:‎ ‎1.褒贬色彩不同 不少近义词语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贬义词。再如:“袖手旁观”与“冷眼旁观”,虽然两个成语都有“从旁观看,置身事外”的意思,但“袖手旁观”偏重于不过问,不协助,应该给予帮助而不帮助,含贬义;“冷眼旁观”偏重于不热情、不关心,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时,含贬义,但当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观察时,并不含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 有的词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如:“启程”“动身”虽然都有动身出发之意,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井然有序”与“井井有条”,虽然两个成语都有“有条有理,整齐不乱”的意思,但“井然有序”多用于书面语,“井井有条”常用于口语。‎ 典题演示 下面题中所考查的词语都是近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近义词语,用波浪线“  ”勾出体现选用某一近义词语的依据的语句信息,并进行辨析。‎ ‎1.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________在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 沉湎/沉浸 剖析 沉湎: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含贬义;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中性词。根据“更加可悲”的语境,应选用“沉湎”。‎ ‎2.(2018·全国卷Ⅲ)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剖析 随波逐流是贬义词,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见,随大流。而随遇而安是褒义词,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从感情色彩来看,这里应选“随波逐流”。‎ 即学即练 ‎3.辨析填空 ‎(1)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内容,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________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篡改/窜改 答案 窜改 解析 篡改:用作伪手段改动或曲解,含贬义。窜改:改动,中性词。根据语境,这里只是普通的改动,应选用“窜改”。‎ ‎(2)棋盘上一番惊心动魄的缠斗之后,胜利者________,连连说着“幸运”“没想到”,而失利的一方则将遗憾写在脸上,苦笑不已。‎ 额手称庆/弹冠相庆 答案 额手称庆 解析 额手称庆:双手合掌,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文句修饰下棋得胜者的举动,故应选“额手称庆”。‎ ‎(3)通报指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侵蚀了干群关系。对此,人民群众________。‎ 深恶痛绝/咬牙切齿 答案 深恶痛绝 解析 “深恶痛绝”“咬牙切齿”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书面语;后者侧重指痛恨的表情,口语。此处是书面语,应选“‎ 深恶痛绝”。‎ ‎4.下列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不仅相关涨粉、刷单的生意在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出现,呈现出明码标价的产业链,而且“粉明星,就为他(她)刷单”,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粉丝________甚至是追星文化,被视为不再道德有亏的“________”。这次央视的报道中就提到,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而艺人经纪公司和一些新媒体平台则从中嗅到商机,也在背后________。‎ A.自觉 理所当然 推波助澜 B.自愿 理直气壮 兴风作浪 C.自愿 理所当然 兴风作浪 D.自觉 理直气壮 推波助澜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自觉: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自愿:自己愿意。文中修饰的是“文化”,选“自觉”合适。②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根据语境,原先被视为道德有亏的事情现在变成应当这样,选“理所当然”合适。③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根据语境“也在背后”,选“推波助澜”合适。‎ 微点突破三 辨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尽管意思相近,但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如:“领略”“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连接“内容”“道理”等。再如:“生气勃勃”与“生意盎然”,这两个成语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多用来形容有生气、充满活力,但两者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适用对象上,“生气勃勃”的适用对象既可以是草木、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社会气象;“生意盎然”的适用对象只有草木、自然景象,不能用来形容人,也不能用来形容社会气象。‎ 典题演示 下面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都是近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近义词语,用波浪线“  ”‎ 勾出体现选用某一近义词语的依据的语句信息,并进行辨析。‎ ‎1.(2019·天津高考)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 A.飘洒 B.散落 剖析 飘洒:①动词,飘舞着落下来;②形容词,(姿态)自然,不呆板。散落:动词,①分散地往下落;②分散,不集中;③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失散。此处形容光带飘舞着落下来,应选用“飘洒”。‎ ‎2.(2018·全国卷Ⅲ)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A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B________的故事出现。‎ A.宵衣旰食/全力以赴 B.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剖析 A.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从适用对象“科学家”来看,用“宵衣旰食”显然不正确,故应选“全力以赴”。B.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使用对象“故事”显然是“文艺作品”,由此来看,用“引人入胜”正确。‎ 即学即练 ‎5.辨析填空 ‎(1)最近某公益组织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________家长在家里放下手机,或辅导孩子写作业,或陪孩子说话,或带领孩子到户外活动。‎ 敦促/督促 答案 敦促 解析 敦促:用于平等的对象之间,表尊敬、客气;督促:用于上级对下级。‎ ‎(2)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穿云裂石/石破天惊 答案 石破天惊 解析 ‎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极其响亮高亢。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比喻艺术创造或文章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从文段中成语的适用对象“这一观点”来看,应选“石破天惊”。‎ ‎(3)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答案 鱼目混珠 解析 鱼目混珠: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多用于物,一般不用于人,偶尔用于人时也可以看作修辞上的拟物用法。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根据句意涉及的对象“人造宝石”,此句应填“鱼目混珠”。‎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________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________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________的诗性表达。‎ A.渗透 潜移默化 文质浑融 ‎ B.渗漏 潜移默化 文质彬彬 C.渗透 耳濡目染 文质彬彬 ‎ D.渗漏 耳濡目染 文质浑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①渗透: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漏:气体或液体缓慢地透过或泄漏出来。从主体与对象上分析,一种思想进入另一种思想,应选“渗透”。②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渗透,从而使另一种思想发生变化,应选“潜移默化”。③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质浑融:文华与质朴融合。根据适用对象“唐诗”,应选用“文质浑融”。‎ 微点突破四 辨语法结构(或功能)‎ 近义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从词语的搭配上:如:“交流”“交换”,前者多偏重于虚的事物,后者多偏重于实的东西。‎ 从语法的功能上:如:“公然”“公开”,前者只能当状语,后者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等。‎ 很多近义成语,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类成语的使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如:“黔驴之技”与“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都形容有限的本领,但“黔驴之技”是偏正结构,“黔驴技穷”是主谓结构,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完全一样。再如:“如愿以偿”与“称心如意”,虽然两个成语都有“遂心如愿”的意思,但“如愿以偿”多用作谓语,也可作状语,一般不作定语;“称心如意”多用作定语,也常用作谓语、状语。‎ 特殊用法的成语举例:‎ ‎①“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成语类似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②“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一般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多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典题演示 下面题中所考查的词语都是近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近义词语,用波浪线“  ”勾出体现选用某一近义词语的依据的语句信息,并进行辨析。‎ ‎1.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一个人才会成为圣人,但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人生的________。尽管你们曾经犯错,曾经迷惘,你们也应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规/正轨 剖析 正规:是形容词,经常作定语;正轨:是名词,一般作宾语。根据语法功能,此处应选用“正轨”。‎ ‎2.倘若有一个小小的休闲的幽静之地,可以到处观望并尽情地去思考,能________地抒发情感该有多么好啊。‎ 称心如意/心满意足 剖析 “称心如意”与“心满意足”都有“十分满意”的意思。前者侧重在“称心”,它可以直接用作人或事的定语;后者不能作定语,可以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称心如意的郎君”不能说成是“心满意足的郎君”。根据后文是谓语动词的语法结构,应选“心满意足”。‎ 即学即练 ‎7.辨析填空 ‎(1)理想的美,是创建高洁的人格,发育丰腴的肌肉,________外延都要达到完全的深境,而不是像绣花枕头一肚草似的,仅存其表面之美。‎ 内涵/内含 答案 内涵 解析 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体,即概念的内容,名词;内含:指内部包含的,动词。‎ ‎(2)大桥乡党委书记陈良甫________天机:卫生和文明程度是一个地方环境和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答案 一语道破 解析 “一语道破”和“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如:一语道破天机。后者则不能带宾语。故此处应选“一语道破”。‎ ‎(3)在那荒唐的10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登峰造极/登堂入室 答案 登峰造极 解析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艺术、技能等方面的造诣达到极高的境地,有时用于讽刺。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水平。动词。句中由“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可以判断此处缺少一个定语,而且含有贬义,所以选用“登峰造极”。‎ ‎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________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________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________。‎ A.不绝如缕 衣饰 消融 B.前呼后拥 衣服 融化 C.前呼后拥 衣饰 消融 D.不绝如缕 衣服 融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不绝如缕:比喻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前呼后拥: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现泛指前后护随的人很多。语境是修饰很多的艺术家向我们走来,应选“前呼后拥”。②衣饰:衣着和装饰。比“衣服”表意更丰富,与“眼花缭乱”搭配更佳,应选“衣饰”。③融化:指冰或雪由于温度或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或者是一句话温暖了一个人的心。消融:消失融化。“消融”与“洪流”搭配更佳,应选“消融”。‎ 微点突破五 辨适用范围 语义相近的一些词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相互有意义交叉部分,使用的时候就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再如:“旁征博引”与“引经据典”,这两个成语都有“用别的材料作为依据、例证”的意思,但两者又有区别。“旁征博引”重在作为例证、依据的引用材料的广博,不限于引用经典著作,适用范围较广;“引经据典”重在引用经典著作的言论作为依据,适用范围较窄。‎ 典题演示 下面题中所考查的词语都是近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近义词语,用波浪线“  ”勾出体现选用某一近义词语的依据的语句信息,并进行辨析。‎ ‎1.边城明净的________,教化着朴实的人们,人人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景象/风光 剖析 “风光”适用范围比“景象”小。景象:现象,状况。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根据此处语境,应选用“风光”。‎ ‎2.相信“互联网+农业”将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但会让传统农业________,也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脱胎换骨/洗心革面 剖析 “脱胎换骨”和“洗心革面”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异: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其改造是深入彻底的,也可以指物的变化,适用范围较大;洗心革面:一般指“罪人”的改造,它除了思想上的深入彻底改造以外,还含有改变旧的所作所为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语境中修饰的是“传统农业”,应选“脱胎换骨”。‎ 即学即练 ‎9.辨析填空 ‎(1)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________。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新闻/资讯 答案 资讯 解析 资讯:指各种信息,比“新闻”的范围更大。语境中,人们阅读的显然不只是“新闻”。‎ ‎(2)随着2022年冬奥会________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准备/筹备 答案 筹备 解析 筹备:多与会议、组织机构相搭配,适用范围比较窄。准备: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与一些具体的活动相搭配。根据语境,应选用“筹备”。‎ ‎(3)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________。‎ 安之若素/处之泰然/随遇而安 答案 处之泰然 解析 “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与“随遇而安”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安之若素:指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处之泰然: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况,毫不在乎,镇定自若。前者侧重视若平常,后者侧重镇定自若。这两个成语使用范围比较具体。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适用范围较前两个大。结合“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语境,此处应选“处之泰然”。‎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_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________,雪花漫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________,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答案 C 解析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形容四散消失。“烟消云散”和“风流云散”都含有分散的意思。“烟消云散”侧重于消失,多用于物;“风流云散”侧重于离散,多用于人。①句指“银行家群体”的离散,故选“风流云散”;②句指“各种动物”隐藏起来,故选“销声匿迹”;③句指物的消失或散失,故选“烟消云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