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1.D【解析】 A项,“与其在微博、抖音及 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有关,也得益 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错,强加因果关系,粉丝数量多是李子柒“火”的表 现,而“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则无中生有,原文为“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 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只是陈述“火”的表 现;B项,“这使她的视频因‘太假’,从而招致批评”错,曲解文意,原文为“纵使在有些 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 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C项,“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错,偷换概念, 主观臆断,原文为“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 2.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的观点态度。C项,“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 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 神’错,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原文为“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 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3.B【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的分析论证过程。材料一论点是“对李子柒现象不必 上纲上线”,其中,B项,“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之所以错误, 就是因为它事实上成了“对李子柒现象上纲上线”的论据,因为“她自觉担当了弘扬、 输出文化的重任”。这是对“李子柒现象”的拔高理解。 4.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的观点: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上纲上线,将其拔高到文化输出和国家形 象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也不必对其妖魔化,将其视作落后、丑陋、粗鄙;李子柒就 是一个成功网红和商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而已。(2分)②材料二的观点:李子柒现象 给人以两方面的启示:一是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它反映了各国文化中如仁爱、勤 劳、勇敢、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共同价值理念;二是善于利用丰富的传播媒 介和传播手段,发挥大众文化亲和生动的特性,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2分) ③材料三的观点: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讲好“小而美”的中国故事。(2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3小题,15分) 5.B【解析】B项,“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的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有误, 精心打扮表现出他对演出的慎重,不自然地鞠躬中有初次登台的羞涩、赢得 赞赏的激动。 6.参考答案: ①描写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深刻揭露日寇的战争罪行; ②描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他们艰难的求生触动了宝庆,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 ③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每点 2分) 【解析】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结合“人 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及文章的最后一节内 容分析可知,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是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结合“满眼令人心 酸的战争创伤”“他一个劲地打战”分析可知,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 朴的民族情感。 7.参考答案: ①与宝庆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宝森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展示了旧社会艺人渴 望被尊重的心理。 2 ②丰富小说的内容。宝森的言行促进情节发展,增添故事的生动性。 ③折射社会环境。宝森的观念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人的艰难境遇。 ④揭示小说主题。宝森的蜕变表达出讴歌底层艺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我 价值实现的主题。(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映衬主要人物形象看,两人 互为补充,真实地塑造了鼓书艺人的形象;对方宝森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 节,折射了当时鼓书艺人的处境。方宝森的行为,也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爱国热 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8.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题中 B项在“善将”后断开, “善将” 的意思是“善于带领”,应带有宾语,在“善将”后断开,缺少宾语,故错;C项,“此 乃信之”意思是“这是我”,显然句意表明不完整,在此处断开错,应与“所以为陛 下禽也”相连,解释为“这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句意表达才完整,故错;D项, “多多益善何为”意思是“多多更好为什么”,下句“为我禽”意思是“被我擒住”,两句 之间句意不连贯,“何为”应与下句相边,翻译为“多多更好,为什么被我擒住”, 语意连贯,故错。 9.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题中 B项,“西汉史学家司马 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错,《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中 D 项,“本没有反叛之心,听信小人之言”有误,根据原文“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夷灭宗族”可知,韩信有反叛之心;“实属不该”错误,文中说的是“夷灭宗族,不 亦宜乎”。 11.(1)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 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采分点:畔:反叛(1分); 再:再次(1分);自将:亲自率兵前来围剿(1分);句顺 2分) (2)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 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采分点:用:采纳(1分);为...所: 表被动(1分);夷:诛杀(1分);句顺 2分)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 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 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 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曾经闲暇时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 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 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 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 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 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 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 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 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 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 3 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 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 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 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 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 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 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 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 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 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 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 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 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 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成为贤者了。他在汉 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 是应该的吗?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2.D D项“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中“想象”错误,这里并非想象,而是 现实。 13.参考答案: (1)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 逃难,尽尝漂泊之苦。 (2)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 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 (3)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 “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每点 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4.(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每空 1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B 【解析】 ①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推亡固存: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此处并无“推亡”而是强调“救亡”,此词不合 语境,故选“救亡图存”。 ②追本溯源:追求根本,上溯源头,指查找事物发生的原因。用在此处不合语意。 木本水源: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符合语意,故选“木本溯源”。 ③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强调高低差别。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选“千差万 别”。 ④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费劲心思和精力。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用 4 在此处不合语境。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用在此处形容对 国家的忠诚,符合语境,故选“披肝沥胆”。 16.C 【解析】A、B两项,成分残缺,“在……中”导致整个句子缺失主语。A、D两项, 搭配不当,“唤醒”与“暗夜”搭配不当,“打破”与“沉睡国民”搭配不当。B.D两项, 成分残缺,缺少与“表达”搭配的宾语。 17.B 【解析】根据前后文的连贯性,此段文字应为“其中既有……同时还有……”,排除 A,D两项。根据下句“同时还有一批后来鱼龙混杂的国家主义者”可知,分句间 并非转折关系,排除 C项。 18.C【解析】C项“通”不是“精通”,而是“全”。 19.D【解析】A比;对于 B表判断;句中停顿 C结构助词;指示代词 D 都表转折 20.B【解析】A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C “黄泉”指“地下的泉水”; D“小学”指“小的方面学习” 21.B 【解析】例句判断 22.参考答案: ①也是概念最混乱的词汇 ②不同的人对大数据的理解不同 ③准确理解大数据含义非常重要 (一空 2分,两空 4分,三空 5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 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本题第一空根据后句意可以看出,,“大 数据的慨念模糊”;第二空根据后文列举的“IT技术部门”“政府部门”“在工业领 域”等部门对大数据的不同理解,可知此空应该填“不同人对大数据的理解不同”; 三空根据前后文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再依据后文的内容,可知此处应该是填“明 确大数据的含义或概念的重要”。 23.作文(60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立意很明确即“负重”,关键要对材料进行深化, 作深层次的分析,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分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生存负重、 生活负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船。生活中的各种 压力就是我们的负担,这些压力虽然有时令我们疲惫、烦躁,但它同时也是保证 我们前进的动力,若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波浪打翻。二是精神负 重、灵魂负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要追求一定的厚度,这样才不致于轻浮。人 生厚重就要求灵魂负重,要求灵魂担责。视生命万象,综观世事变迁,物因负重 而有了稳健的躯体,人因负重而有了生命的厚度,国因负重而有了国力的强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