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7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学案 题型突破(五) 诗歌综合填空题的6大题型 浙江卷的诗歌综合填空题考查的内容多为识记、理解、分析和迁移、拓展,同时也涉及诗歌鉴赏的其他方面。“诗歌鉴赏”中出现的这种填空题型,在全国各省市的历年高考卷中极为少见,因为题型特殊,有自己的命题特色,所以此处单独列为一个突破点,为考生作一分析和指导。‎ 对古诗词名句的识记 ‎[例1]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钓 船 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默写古代诗文的能力。联系题干的提示词“鳜鱼肥”和张志和的诗作名称及前面的诗句可以联想起应补出的诗句。‎ ‎[参考答案] 桃花流水鳜鱼肥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 枝 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首诗以“    ”为题材,“柳枝词”之题相传为后人所加,除了用杨柳的传统意象表达感情外,该题材还与诗中的        一句相照应,切合当时的情景。‎ ‎[参考答案] 送别(离别、离愁、离恨) 亭亭画舸系春潭(或“载将离恨过江南”)‎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例3] (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无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 ‎[解析] 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雪中看梅花”,那么“两种”应是“雪花”和“梅花”。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家制作”,很明显这个“一家”应是“大自然”。‎ ‎[参考答案]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北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的景象。‎ ‎[参考答案] 秋天 黄昏 对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和了解 ‎[例5] (200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解析] 此题涉及用典,“大夫”是指屈原,他曾任楚国三闾大夫一职。“司马”是指白居易,能记起“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即能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屈原 白居易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 蟾宫曲 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曲中的“一个农夫”指的是     ,“一个渔翁”指的是    。‎ ‎[参考答案] 诸葛亮 姜尚(姜子牙)‎ ‎[例7] (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 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①虚:废墟。‎ 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参考答案] 春江花月夜 对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概括 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时复杂,有时比较简单;而命题时答题要求也不同,有时要求详细地分析,有时则只要求简单地概括。有时诗歌中所表现的一种或两种感情,确实可以用一两个词精练地概括出来,这时就可用填空的形式来命题。‎ ‎[例8]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数 日 ‎[宋]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情感。‎ ‎[解析] 第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可从“数日秋风欺病夫”一句中体会,尤其是“欺病夫”,可以体味出此诗是写悲愁的。第二首诗可从“闲上山来看野水”一句去体会,有表达闲适的情味。‎ ‎[参考答案] 懊丧(落寞、悲苦) 欣喜(闲淡)‎ ‎[例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宋]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旧历六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遭王安石党羽谢景温诬告,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为杭州通判。‎ ‎“日夜向江海”言作者离京都越来越远,使全诗笼罩在一种    的情绪里。‎ ‎[参考答案] 怅惘 对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判别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命题点,当然绝大多数是要结合诗歌来分析;有时只需要判别出诗歌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并不需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这时也可以命成填空题的形式。‎ ‎[例10] (2014·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经》在章法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重章叠句(复沓),即每个章节内容大致相同,只替换几个词语。‎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 ‎[例1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月见梅花 梅尧臣 江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远客思边草,孤根暗碛沙。‎ 何曾逢寄驿,空自听吹笳。‎ 今日樽前胜,其如秋鬓华。‎ 江 梅 杜 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      的抒情方式,均借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 客居在外的思乡 对诗歌中关键词语(或诗眼)的提取 ‎“炼字”是“诗歌鉴赏”题中对语言进行赏析的一种代表性的题目,“炼字”可能涉及词语选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这是一种带论述性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语言鉴赏题,但如果命题者以反向思维降低难度——只要求考生按照某种表达效果的提示,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这种表达效果的词语,这时就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来鉴赏诗歌的语言。‎ ‎[例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①。濯锦古江头②,飞景还如许!‎ ‎[注] ①“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②锦古江头:代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上片能体现海棠花开之快、观赏者惊喜之情的两个词分别是    、    。‎ ‎[解析] 分析体现海棠花开之快的词语,只须找出表示花开时间之短的词即可;分析体现惊喜之情的词,可找出诗句中有感情倾向的词语;然后稍加提炼即可。‎ ‎[参考答案] 一饷 尽 ‎[例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属于    ;本诗的诗眼是    。‎ ‎[参考答案] 七绝(绝句) 愁 ‎[解题方略]‎ ‎(一)加强识记,丰富积累 浙江卷“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往往考查一些名句背诵或历史文化常识等内容。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注意积累,将高中阶段和初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得滚瓜烂 熟,甚至对课外的以及生活中广泛流行的名言、熟语、格言、警句等都要注意积累。‎ 答题时一方面要准确领悟诗歌本身的句子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联想和准确迁移,由此一点引发联想,以唤起记忆和积累。知识需要积累,而联想能力则需要平时多多练习。‎ ‎(二)字斟句酌,准确理解 ‎ 做“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其实不仅仅是在考查知识积累,也是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鉴别欣赏能力。浙江卷的这类题,往往从诗中的隐含信息或隐性的背景方面来命题。所以对于诗歌中所叙事件的时令、季节、地点、事件、起因等,一定要细细品读,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往往不是直接从诗句中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景物或事象的特征,间接地暗示出来。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暗示夏季,而“人面桃花相映红”则暗示春天。除了仔细品读诗歌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三)掌握概念,善用术语 形象、意象、意境、感情、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在填空题中仍然会有考查。与简答题或论述题不同,填空题往往是根据诗歌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一方面的提示,要求填写出符合这一提示的某一个概念或术语,它与简答题的命题思维不同,是一种反向思维。因此,如果我们对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那么做起这类的填空题来,就能如鱼得水而毫不费力。‎ ‎——“古代诗歌综合填空题”验收达标练 ‎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度大庾岭①‎ ‎[清]朱彝尊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 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②徂:消逝。‎ ‎(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①鸿雁:       ②鹧鸪:      ‎ ‎(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 参考答案:(1)①书信,比喻乡音 ②喻指思乡 ‎(2)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伤怀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 折桂令·西陵送别 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①泛泛②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 ①忘机:忘却心计。②泛泛:在水面漂浮或浮行的样子。‎ ‎(1)画线句写的是    情景,“懒”字状出      之情态,“慵”字状出默然神伤之情态,“怕”字状出      之情态。‎ ‎(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 ‎ 参考答案:(1)既别(别后) 无可奈何 孤苦难耐 ‎(2)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画船儿载不起”“满东州”写出了离愁别恨之重之浓。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六句主要为实写,七至十句为虚写。③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依依岸柳”仿佛含情,却更令人伤心;抒情主人公常与“泛泛沙鸥”相对,却更显寂寞凄凉。‎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 莎 行 ‎[宋]贺铸 ‎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①回塘:曲折回环的水塘。②别浦:江河支流入水口。‎ ‎(1)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    ,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 ‎(2)词的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做简要赏析。‎ 答: ‎ 参考答案:(1)荷花 优美、幽僻、恬静(意思相近即可)‎ ‎(2)将咏物、拟人与自寓完美结合。作者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遭遇的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同时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抑郁不得志的悲哀。‎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探 春 黄 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画的是    时节的图景,表达出诗人           ‎ 的心情。‎ ‎(2)“万叶千花一手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分析这句诗在艺术上的表现特点。‎ 答: ‎ 参考答案:(1)早春 向往春天 ‎(2)诗中的“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所见的早春落梅映雪、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又是想象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气象。“一手裁”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天仙子·春恨 ‎[明]陈子龙[注] ‎ 古道棠梨寒侧侧,子规满路东风湿。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恨问花枝。嫣红积,莺如织,我泪未弹花泪滴。‎ ‎[注] 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文学家。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1)词法有点(点明情感内涵)有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上片中          一句是点笔,隐隐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 ‎(2)词上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答: ‎ 参考答案:(1)留连好景为谁愁 对国事忧虑 ‎(2)在荒凉的古道上,棠梨在寒风中瑟缩;在清冷的春雨里,听到子规凄苦的啼声。词的起首二句,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深沉的家国之痛,为全词奠定了凄苦的情感基调。‎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渔 父 张志和(其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三)‎ 云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1)“舴艋舟”三字让人联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        ‎ ‎,载不动许多愁”句。‎ ‎(2)两首诗中的老渔夫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1)只恐双溪舴艋舟 ‎(2)贫穷、勤劳、乐观旷达。“褐为裘”“舴艋舟”“著荷衣”表明了老渔夫的贫穷,“能纵棹,惯乘流”“舴艋为家西复东”表明了老渔夫的勤劳,“长江白浪不曾忧”“笑著荷衣不叹穷”表明了老渔夫的乐观旷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