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之筛选整合信息学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实用类之筛选整合信息 学案 传记常见题型(一)——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是传记阅读最常考的考点,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一种文体,因此筛选整合信息常常围绕“传主”来命题,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型,这方面体现在传记这一文体中有三大题型:“传主事迹的概括与分析”“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和“传主作出贡献、取得成就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的概括与分析”。 题型 传主事迹的概括与分析 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题干中有“如何”“形成”“成为”“事迹”“人生经历”等字样;(2)在辨别时学会转换问法,如“如何形成”可以变换为“经历了哪些事件形成的”。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哪几件事?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 “四出”法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1.“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传主的事迹可能不止一处,不同时间的事迹要分别列出。 2.“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地点的变化也有可能标志着传主事迹的变化,概括传主事迹需要注意地点的变化。 3.“标出”称谓(职位)变化的语句。对传主称谓的变化,标志着传主身份、官职、工作情况的变化,也体现出传主事迹的变化。 4.“析出”工作的内容与性质的变化。传主的工作是其事迹的具体体现,概括传主事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传主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变化。 【答题模板】 第一步,浏览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找出答题区域。 第二步,切分层次。对传主事迹的概括,要注意根据时间、地点、称谓、工作的内容将其事迹合理切分为若干点,并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概括。 第三步,调整组合。对内容相同的工作,要注意整合;对内容相近的工作,要注意区分。 例1 [2017•河北省邯郸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①2016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111岁大寿。这位文化名人一生的经历可谓充满传奇色彩,精彩异常。11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②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的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③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一同前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于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他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 ④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的,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⑤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⑥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⑦在周有光的传奇人生中,还有这样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他曾经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他们见过两次。周有光是极少见的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⑧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周有光这样描述:“打完仗,何廉到美国,我也到美国,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说:‘爱因斯坦现在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兴跟他聊天吗?’我说:‘当然很高兴。’这样,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就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掉呢?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点,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样。我跟爱因斯坦谈过两次,只是随便的聊天,没有学术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 ⑨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先后出版《朝闻道集》《拾贝集》《周有光文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 ⑩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⑪“周老先生自己说过,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行了。” ⑫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也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相关链接】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百度百科)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说明。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限定了范围,“哪些突出贡献”实际就是包含突出事迹,由此可知此题为“事迹概括”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答题前指出时间词,画出地点词,标出职位词,再根据题干“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寻找相关区域。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第④段 在工作经历中,周有光为人熟知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周有光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 周有光晚年做的事: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 相关链接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领域的成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工作 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 他在语言文字学……专著30多部……广泛影响 [尝试答题] ①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②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③著作等身,发表的30多部专著、300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题型 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又一个热点题型。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应该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题干中有“人”“性格”“形象”“特点”等字样。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1•广东省卷]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事件,反映出传主怎样的性格? (3)从文中可看出×××是一位怎样的人? “三步”概括传主形象 第一步:梳理事件 1.梳理出文中的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性格)。 2.区分文本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第二步:思考细节 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事迹和形象(性格)。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主要人物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第三步:关注关系 关注主要人物与各方面的关系,即要从主要人物与时代,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事迹和形象(性格)。“主要人物与时代”“主要人物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类文本的经纬。 1.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主要人物。要理解主要人物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因素。 2.理解关系网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别要注意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 例2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①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②《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③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④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 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治学有什么特点”,这一字眼已界定要回答顾炎武在治学方面的形象特点。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有关《日知录》的成书过程的叙述,集中在文本第②段。本题主要是对事件的梳理。第一句是评价总说,下文用事迹来阐述。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评价概括性词语 第②段第1句是作者对《日知录》的评价。评价的关键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事迹(梳理事件) “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体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成长经历(思考细节) “从小读书,‘每有所得……时复改定’。一旦发现……一律删去”体现出顾炎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书的命名(关注关系) 《日知录》取《论语》子夏之言,“供后人研讨”,可知他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的________的风格。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 积少成多,不断增改,求真务实 治学求真务实、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 实事求是,做事严谨 [尝试答题] 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 题型 原因的概括与分析 原因的分析概括是指传主作出贡献、取得成就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的分析概括,因为任何人的成功或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与个人的天赋、良好的性格、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努力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高考也常常在这方面设题。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题干中有“原因”“因为”“理由”“为什么”等字样;(2)题干中往往提到传主某一方面的突出特性或特殊事件。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吴文俊的教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从全文看,×××为什么会坚持×××? (2)是什么原因让传主走上了×××路? (3)结合全文,分析×××成为×××的原因。 分析概括传主贡献、成就、个性成因,注意“3联系” 分析概括传主作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具体思考时应注意“3联系”: 1.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关注“相关链接” 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 2.联系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 深刻地认识人物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主要人物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其个性品质及成因,是阅读答题的一条通道。 例3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传记《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本专题学案2[例2]),完成下面题目。 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经学大师”“世人楷模”“为什么”,由此可知此题属于“分析传主成就的原因”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时代背景和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中“遍游华北……都有研究”可知他________,为人敬佩;“晚年治经侧重________,开清代朴学风气”,提倡“________”的实际学问,不愧为经学大师。 传主和他人关系 在交友过程中,他被人称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 (心路历程) 他是经学大师源于他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学问广博 考证 经世致用 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尝试答题] 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