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之翻译5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翻译 一、考纲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穷”应译为“困顿”) 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应译为“凭着(他英勇善战的)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那么,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或: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3、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①秦,虎狼之国:秦,虎狼的国家。(应译为“秦,像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我们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二是句子不通。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三、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 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1、留、删、换。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不知其浅深”中“浅深”是个偏义复词,“浅”没有必要译出。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中的“自”(从)、“逾”(过度)、“侈”(奢侈)。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根据实际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何谓得之于心?”(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气闻于诸侯”。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省去了“樊哙”;“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如果简单地直译就有问题了,好在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 五、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要结合上下文,领会大意,揣摩语气。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确定得分点,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及得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译。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留删换”的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再用“调补贯”的方法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3. 查。翻译完毕,仔细检查重要语法现象及得分点是否已体现出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等。 4. 眷。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的译句眷写到答卷上。 六、总结 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