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古代诗歌鉴赏—情感态度专项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古代诗歌鉴赏—情感态度专项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态度专项练 学案 ‎1.(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解析:AD A项,这三句无“傲视天下”意,主要表达的是对王长官的赞颂之情;D项,“居士先生老矣”是词人自叹,一个“老”字感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并不是劝酒之辞。(选A得3分,选D得2分)‎ ‎★(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抓住词中的意象及情感词分析。上片“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两句喻友人品格之高;“竹坞松窗”以竹松比喻衬托友人的正直耿介。“云溪”“竹坞”“松窗”则描绘了王先生幽静的居住环境,体现了他的隐逸情趣。下片写会饮的场景,“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词人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釭”,写三人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写分手之际,船鼓催发,满怀惜别之意。‎ 答案: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借“苍桧”“云溪”“松窗”‎ ‎,赞颂友人风骨凛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欢愉之情。友人相见恨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③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2.(2018·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 甲诗 送僧往湖南 刘 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乙诗 送濬上人 刘 商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①。‎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 ①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甲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E.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 解析:选CE 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E项,“实写手法”错,乙诗“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应是虚写的手法,是写诗人看庭院梅花即将开放,想象那时不见友人,却只剩下我一人独自在花下吟咏的情景。‎ ‎★(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6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甲诗后两句写船行南湖,诗人内心与南湖风浪一般俱静,诗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人心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乙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答案:异: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2分)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2分)‎ 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2分)‎ ‎3.(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雪 诗 张 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 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②爇: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联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爇红炉”“下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的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E.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富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解析:选CE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令人愉悦”说法有误,诗中暗含诗人的讽刺意味。E项,“富贵人家的宴饮”是实写而非虚写。(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第二问,鉴赏诗人情感表达的技巧。解答这两问,都离不开对诗歌的思路的梳理。本诗思路清晰,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前两句,描写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第二层中间八句,描写了富贵人家在温暖的室内纵情宴饮、寻欢作乐的奢靡生活;第三层,结尾两句,笔锋一转,描写了“饥寒人”的贫苦。解答第一问,可从第二、三层入手,从中间八句富贵人家的奢靡的宴饮生活,可概括出作者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从结尾两句“饥寒人”的手脚冻裂的情景,可概括出作者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解答第二问,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三层呈现了一暖一寒、一奢一饥的不同生活,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了阶级的对立,揭露了贫富悬殊、世道不公,表达了作者愤懑之情。‎ 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1分)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1分)突出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不满和愤懑之情。(2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分析言之有理亦可。)‎ ‎4.(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解析:选BE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全词悲慨沉郁。(选B项给3分,选E项给2分)‎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词句分析。前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兵战十年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表达了对金兵南侵和朝廷的妥协的愤怒不满;“岁华”三句,“疏髯浑似雪”指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涕欲生冰”指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表达了对年华在兵燹之中渐渐消逝的悲恨;“我缘应在吴兴”指诗人渴望能归老吴兴,表达了对安居生活的渴望;“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答案:①亡国之悲愤。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②年华已逝之悲恨。“岁华销尽”‎ ‎,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5.(2018·福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猛虎行①‎ 张 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 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 解析:选DE (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其他选项不给分)E项,错在“直接写出”。作者借“不敢”写“五陵年少”的胆怯,借“空”写“五陵年少”的故作姿态。这些描写是对老虎的侧面描写。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百姓。‎ ‎★(2)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案: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③对“五陵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 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每点2分)‎ ‎6.(2018·江淮十校联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董判官 高 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为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实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解析:选BD B项,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D项,“对比”手法错,应为“先抑后扬”。‎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3分)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