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作业(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作业(1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家园 陆 梅 这一年半载,凡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 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疯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树也已易主……‎ 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疚——父母家已不容许再养一只狗——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 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浙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楣窗扇梁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 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与古老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 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就是这样一份对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记忆、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和精神依托。‎ 可是,从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进程在改变着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涌动,村落荒芜少人烟,这是近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的一个现实。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原住民,保护得再好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躯壳。村落的灵魂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这是郎还可归的“鄉”。若是连村落也没有了呢?真就应了《周易》的象数之学,简化的“乡”字,从此乡无郎!‎ 金华的古村落虽也显寂寥,却还有人——‎ 自然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这是眼下中国乡村的一个普遍现象:青壮年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城市求学打工,独独留下年纪尚幼的孩童和蹒跚老人相伴厮守。村落空壳化、乡村人口老龄化成了一段时间来频频被聚焦的话题。近年来,全国自然村在锐减、消失,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伴随村落消逝的,是村庄的凋敝以及村落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消逝。‎ 当年李清照登上金华八咏楼,留下诗文:“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前后沈约、崔颢、刘禹锡、赵孟、张志和……多少文人留下登八咏楼的诗文,八咏楼之于金华,好比枫桥、寒山寺之于苏州,黄鹤楼之于武汉,曲水流觞之于绍兴兰亭……“人已非,风依然”——那些使古迹、建筑熠熠生辉的,原是“风”里绵延生长的文脉。‎ ‎“风”是什么呢?是礼节习俗,是文采风格,是一地一时的风尚,是千古风流的气象、风骨……我确是在金华古村落里感受到了“风”,比如塘雅镇的木版年画、江东镇的古婺窑火、岭下坡阳古街上的老人之家。祈愿民间的“风”更多流传。惟其如此,方能“礼失求诸野”。‎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描写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艰辛生活的境况,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返乡时的哀伤与失落之情。‎ B.作者巧妙地用繁体的“鄉”字,并对其字形加以解说,借以表达对“村落荒芜少人烟”现状的担忧,使文章构思独具匠心。‎ C.文章提及金华八咏楼,意在表明“风”具有超越时空、千载传承的特性,“风”的缺失会直接导致村落有“乡”无“郎”的困境。‎ D.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情理兼具,既有对“家园”凋敝的痛心无奈,也有对守护、复兴“家园”的期盼与思考。‎ 解析 根据文中“人已非,风依然”的表述可知,八咏楼的“风”并未缺失;且从文中可以看出,应是城市化进程导致有“乡”无“郎”的困境,而非“风”的缺失直接导致的。‎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答案 ①故乡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至亲已离乡,物质意义上的“家”已不在;②作为集体记忆的故乡没有了一个个“家”的支撑,精神意义上的“家”也已不存在。‎ 解析 回答问题一要注重联系上下文,二要注重把握语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看指的是“我”还有故乡,但故乡的房屋已被夷为平地;从全文的意思看,“家”不仅指居住的房屋,还指能够让游子有精神归属的“家”。由此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物质意义上的“家”,一是精神意义上的“家”。‎ ‎3.作者期盼的“家园”是怎样的?针对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 作者期盼的“家园”:①既有传统民居建筑、公共活动场所这些留存集体记忆的物质文化场所,也有家训、族谱等非物质文化记忆;②村落还要有原住民。‎ 应该在以下方面挽救:①采取措施,鼓励村民回村生活,特别是年轻人;②修复古民居,呵护乡村原有风貌;③保护民间“风”,使其更好流传。__‎ 解析 回答问题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有关“家园”的内容。比如第二段,“我”的家成为瓦砾、乡村没有人烟的“静”;第四、五段,写金华古村落的状态,古建筑保存完好,有家训、族谱、人伦秩序等与古老的建筑构成的一个信仰的空间;第七、八段,写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没落以及村落没落带来的结果;第十段写民间的“风”的延续等。由此可以看出,回答第一个问题,应联系金华的古村落的特色谈作者期盼的“家园”;回答第二个问题,应联系作者的故乡以及其他村落出现的问题,比如村落无“郎”、“风”不能延续等谈怎样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天 湖 海 桀 ‎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众生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⑪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⑫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⑬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蒙蒙的天际……‎ ‎⑭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⑮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⑯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 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这篇散文因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解析 D项,“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说法欠妥,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人喜欢长江黄河,这是为了说明天湖具有另一种独特的美。‎ ‎2.(分析行文思路)文章由“天湖”而展开,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案 ‎ 运用纵横交错式的思路顺序展开,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还有对比式。第①②③段写在西部可以去看天湖,第③段与第⑨段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前者走近天湖,后者离开天湖回到都市;第④~⑧段则是按照空间顺序描绘天湖景象;第⑨~⑯段通过议论、抒情,赞叹天湖之美,其中,第⑨~⑫段则又是运用与天湖形成对比的思路展开。‎ 解析 要对文章有充分的理解,这篇散文实际就是表达对自然风物的喜爱,由走近的直接描写与离开之后的思绪表达组成。‎ ‎3.(分析文章线索及其作用)文章为什么开头、结尾都写到“梦”?有何作用?‎ 答案 开头、结尾都写到梦,这是首尾照应,开头是美梦成真,结尾是梦里思念,“梦”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是抒情线索。‎ 作用:(1)结构上贯穿全文,第①段是写梦想,第②段是写梦成真,第③~⑮段是梦的真实性,第⑯段是希望做梦。(2)用“梦”这种情感框架组织起相关天湖的材料,来描绘它、抒发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解析 注意答出线索的作用,必须要联系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等。‎ ‎4.(分析句段作用)第⑨段写回到都市对描写天湖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是横向思路中的对比手法,宕开一笔,从侧面描写天湖的重要、珍贵和令人向往、留恋,衬托天湖的天然的美丽。‎ 解析 要理解全文,从行文中体味出作者宕开一笔的意图,对比中会让人更加觉得天湖的天然珍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