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东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 ‎(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 B. 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 C. 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 D. 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认识。‎ B. 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为不能客观保存。‎ C. 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粱》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习俗都是艺术化的。‎ D. 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深化了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 B. 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 C. 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的。‎ D. 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的。‎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错,原文“很像行为艺术”;C项,“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D项,强加因果关系。‎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可知。‎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无中生有。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是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彰显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更强烈的鄙视和憎恶。‎ B.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再加上女婿惨死他乡,这一切使得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D.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或者答(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他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语言轻松诙谐”分析错误,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疏朗清淡。‎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也就是解题即理解含义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本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鸡毛”作为标题,从表达效果上看,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床底下有三堆鸡毛”,由此揭示谜底,鸡是金昌焕偷的,由此体现金的自私、卑下、无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2)侧面描写:他人衬托、环境烘托、物象烘托。(3)其他手法。答题的时候要根据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体现出了他的鄙吝、无聊、无耻的形象。‎ 从侧面描写的角度,以文嫂的善良反衬出他的自私、卑鄙、丑恶。‎ 从其他手法方面,小说中说“其怪异处不胜枚举”,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怪异的丑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购包裹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 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 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 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案】7. C 8. B ‎ ‎9. 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与文相矛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标准就可解决。‎ C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错误,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第二多。‎ D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错,文中没有与德国相比。‎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些不足”。材料三说“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这说明我们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材料二关于《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图2说明包装废弃物应由哪方负责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 材料三的最后一节说“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这表明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 材科四中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奔物管理办法》,美国出台了《资源保护与收利用法》这说明我们国还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 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 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 ‎ 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 “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 “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 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利用风向优势,果断出击,打败了敌军。‎ C. 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和冯晖相互配合,取得胜利。‎ D. 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第二天将要作战,(少帝)当面任命药元福为郑州刺史,被当权大臣所阻止,只担任原州刺史,不久改任泰州刺史。‎ ‎(2)他们知道我军又饥又渴,在险要的地方拦截我们,拖延到傍晚,我们这些人就都被活捉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进军甚易”“退军甚难”结构一致,中间、后面断开;“遂”前的主语是“元福”,前面断开;“部”名词做状语,按部,不要和后面的“分”断开;“元福”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错误,节度使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后内地也相继增设。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利用风向优势”错,原文“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风向是不利的因素”。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明日:第二天;面:名词做状语,当面;为权臣所沮:被当权大臣所阻止,被动句;刺原州:担任原州刺史;邀我于险:在险要的地方拦截我们,状语后置句;迁延:拖延;禽:通“擒”,活捉。‎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药元福,并州晋阳人。自幼有胆量勇气,善于骑马射箭。开运初年,契丹占领甘陵,包围了魏郡。后晋少帝(石重贵)在澶渊驻扎军队,契丹军队在城北布阵,药元福作为左千牛卫将军率领军队位于军阵东侧。有一个叫马破龙的澶渊百姓告诉契丹军队说:“先攻击后晋的东边,就可以夺取入城的浮桥。”契丹军队相信他,竭尽精锐部队来作战。药元福举起铁挝击杀契丹人,左右奔驰冲击,所向披靡,契丹军队溃败。少帝登上城头,看到药元福奋力作战,召见抚慰他说:“你奋不顾身,即使古代的忠烈将士也不能超过。”第二天将要作战,(少帝)当面任命药元福为郑州刺史,被当权大臣所阻止,只担任原州刺史,不久改任泰州刺史。‎ 第二年,契丹再次入侵。(朝廷)命令药元福与李守贞等在阳城御敌。后晋军队排列成方阵,设可移动障碍物作行寨。契丹出奇兵从阵后出击,切断粮道,后晋军队缺水,兵士、马匹又饥又渴。他们凿井没有见到水,土壁就倒塌填塞。契丹军顺风扬起尘土。将领们都说:“契丹军气势非常旺盛,等风向改变同他们作战,就一定能打败他们。”李守贞同药元福商量说:“军队中人马饥渴已很严重,如果等到风向改变了再出去作战,我等就都成为契丹的俘虏了。他们认为我们不能逆风作战,我们应当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这是用兵者的奇谋。”药元福于是率领手下骑兵,打开障碍物出战,各位将领跟着到来,契丹军队大败。‎ 当时灵武节度王令温用汉法来管理当地少数民族,蕃人感到困苦,共同谋划叛乱。三个部族的首领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领部众进攻灵州。王令温派人从小路入朝上奏,(朝廷)就命令河阳节度使冯晖镇守朔方,召集关右军队进兵征讨,让药元福统率行营骑兵。药元福同冯晖出兵威州土桥西边时,遇到拓跋彦超部队七千多人,他们拦劫冯晖的军用物资。药元福辗转作战五十里,斩杀敌军千人,生擒三十多人。朔方距离威州七百里,沿途无水草,部队必须携带粮草行军,到耀德时粮食吃完了。拓跋彦超等部众有数万人,把守要道,占据了水源,等待冯晖军队的到来,后晋军士非常惊恐。药元福说:“他们知道我军又饥又渴,在险要的地方拦截我们,拖延到傍晚,我们这些人就都被活捉了。”冯晖大惊说:“那怎么办?”药元福说:“他们虽然人多,但真正精锐的士兵极少,我请求用我的骑兵先击溃西山的敌军,您只管摆好严整的阵势不动,等到敌军稍稍后退,我们以举黄旗为号令;黄旗一举就合力进军出击,敌军必败。”冯晖同意了他的计策,药元福率部进军出击,敌军果然被击溃。‎ 后周世宗柴荣在高平作战时,刘崇被打败逃往太原,于是发兵包围了太原城,任命药元福为同州节度。当时攻城的器械都已准备齐全,城中形势危急,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周世宗只能下令调回军队。药元福上书说:“进军十分容易,退军却非常困难。”世宗说:“一切都委托你了。”于是把士兵按部分列方阵向南退兵,药元福带领所属部队殿后。刘崇果然出兵追击,药元福击退了他们。‎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①不容幰②,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③祭酒④客,山木女郎祠⑤。‎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小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③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④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⑤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 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 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以丰富的想象(虚写)抒情。“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②选取独特典故抒情。“君应听子规”既是嘱咐也是期待,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③融情于景。身处异地,但同在明月之下,可以当成一种安慰;子规哀啼,因寄托盼归之情,也当同听。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结合颈联内容分析,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以丰富的想象(虚写)抒情,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君应听子规”,结合“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分析,选取独特典故抒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王勃《滕王阁序》)‎ ‎(4)《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6)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问征夫以前路 (2). 恨晨光之熹微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7). 乌鸟私情 (8). 愿乞终养 (9).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2). 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熹、岫、鹜、乞、誉、沮、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形式在网络上 ,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 ,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 。‎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方式 ,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 )。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B. 层出不穷 言不尽意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C. 不一而足 夸大其词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D.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D.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第一处是说“个性十足的表达形式”在网络上不断出现,应使用“层出不穷”。“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第二处,语段中是说前面“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有人哭晕在厕所”等内容过分夸大,应使用“夸大其词”。“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海市蜃楼”,①即“蜃景”。②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第三处是说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并非真实,应使用“子虚乌有”。“无可厚非”厚,重、过分;非,非难、责备。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也可说未可厚非。“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第四处,从前面“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等内容可知,“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方式”虽有缺点,但不必过分指责,应使用“无可厚非”。故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设题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回到原文分析画线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前一分句中“正文、标题”的表述存在语序(词序)不当;后一分句表述存在“主体”(“读者”)与“客体”(“文风”)颠倒。再分析四个选项,A、C两项的修改未解决词序不当问题,故可排除。B、C 两项的后一分句陈述的主语分别是“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和“不少读者”,结合前一分句看,与其更加衔接的应是“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排除D项,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分析语境,括号前“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结成同盟”是全句的状语,括号里的内容应是这个状语所表示的在这种条件或情况下所形成的后果,即“一些新闻产品”会朝向不好的方面改变。而括号后的语句是说形成的这一后果将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即“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再分析四个选项,A项,“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括号后的语句内容相左,故可排除此项。B项,陈述的对象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与语境内容“一些新闻产品”不相符合,故可排除此项。D项,陈述的对象是“新闻媒体”,而语境说的是“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致使“一些新闻产品”会朝向不好的方面改变,可排除。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擢”指提拔、升进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等,“迁”“谪”都指贬官。‎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 ‎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D.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迁”指贬官错,“迁”指官职变动,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故选A。‎ ‎21.下列各组中有关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龙飞风舞(贺书法作品) ②齿德俱增(贺寿辞) ③妙选东床(贺新居落成)‎ ‎④琴瑟和调(贺人新婚) ⑤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 ⑥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妙选东床是选女婿,典故出自郗鉴选王羲之为婿;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女儿,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胜任女红;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杏坛之光喻教育智慧或教育成就。故选B。‎ ‎22.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教祺!‎ ‎【答案】(1)“建树”应改为“提高”。(2)“卫冕”应改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应改为“不放弃”(意思对即可)。(4)“超凡入圣”应改为“超越别人”。(5)“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 ‎(1)“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 ‎(2)“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3)“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没有注意谦敬。‎ ‎(4)“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过于夸张。‎ ‎(5)“刮目相看”不得体,用语没有注意对象。‎ ‎【点睛】在解答高考语言得体题时,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认真审题,又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我们在遇到这类题型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迎刃而解。‎ 一、认真审题,提取信息,做到有备无患 二、摸清概念,理顺关系,做到知己知彼 三、关注语境,看清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关注生活,扩大积累,做到准备充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6年4月,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2018年2月,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年5月,习近平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请立足自身,放眼天下,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以“青春为何,青春何为”为主题的班会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青春的脚印 身处和平时代,享受着先人用血和年轻的生命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那么,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感恩他们的牺牲?怎样度过我们的青春?2016年4月,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是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对此,我们的先人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段战争硝烟与政治变换并存的岁月里,一个新潮思想与封建守旧斗争的时代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用大气磅礴的诗篇抒写豪壮的青春。他树立了一个“永久奋斗”的信念,践行了一个“模范青年”的职责。他的青春在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上停留,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读书声中流连。他的青春就是一波巨澜,在潮起潮落时激荡出惊心动魄的鸣响,显现出他的英雄本色。‎ 有人认为雷锋的一生是伟大豪迈的,而我认为他的一生是如一杯清茶般平淡。没有惊世骇俗的升官加爵,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有的只是如一条涓涓溪流般绵延不尽的精神。他把所有的青葱岁月都奉献给了社会与人民。多少个大雨磅礴的雨夜,他踏着泥泞与荆棘背着受伤的患者寻找前方的路;多少次他节省下自己的口粮,掏钱帮助旅客踏上回家的列车;又是多少句“我叫解放军”豪迈地在我们心中激荡,激起我们无尽的敬佩与怀念。历史的长河留下了这些“螺丝钉”们人性的光辉,化作一缕淡淡的馨香滋养着我们。‎ 学习先人,激励自己,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留下两行踏踏实实的脚印?答案只有两个字——奋斗!2018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习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我们要做那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也许奋斗的结果不尽人意,但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将无怨无悔。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想自己的青春,也曾努力过奋斗过,为了理想勇敢地坚持过,那时候,我想我会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习主席给了我们青年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我们会牢记习主席的教导,在老师用教诲与温情织成的网中,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奏响青春的赞歌,浇灌出人生最美好的花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于此类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材料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句/词: 青春、奋斗 分析材料主旨: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春为何,青春何为”的观点,也就是说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青年人为此应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另外,对于班会发言稿的语境要求也不可忽视。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班会的发言稿”等内容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写作大背景以及小情境;“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指关于五毛泽东和习近平对青年勉励的四个材料,这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立足自身,放眼天下”,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写作时要扣住“模范”“奋斗”“先锋”“梦想”等关键词,精准立论;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这个主题要与“以上材料”有机结合,要有明确立意,不能泛泛而谈,命题人努力规避套作,所以在材料、说明等文字中已经严加限制,考生不加辨析地生搬硬套会导致跑偏。材料也有开放性,“联想和思考”是考场作文构思的两把钥匙,考生既要对相应材料进行思考,发掘其主旨,也应该用开放性的视野,将材料与自己的阅读积淀相结合,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选取的材料,既有历史领导人的寄语,又有当前领导人的嘱咐,从而形成了抚今追昔、时代契阔的思想空间,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打开了青年人奔放的人生思考,这与“立足自身,放眼现实”一同构成时空感悟,命题用意深远;“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主题是开放式的,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或阐述在如歌的青春时光应该不懈地追求,或为绚丽的青春篇章抒写奋斗的答卷,二者综合更佳。‎ 立意:‎ ‎①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 ‎②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③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幸福的。‎ ‎④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殷切厚望,又为当代青年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2.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4.青年之于国家,未来也,希望也。正视自我,提升能力与价值,“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们是细小的泥沙,是创造新陆地的泥沙。回首百年,这片土地上曾历经侵略和战乱,无数流血和牺牲下的从未放弃的奋斗。清廷出海留洋的幼童、仿西而设的学堂、破阻力千重的新学科、在胶州大地上的五四新青年。一路走来,由表及里,由制度到思想,祖国之强与青年奋斗不可分割。“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青年阔步前行的精神动力与在校刻苦学习相辅相成。百年前的奋斗动辄血泪播撒,百年后在这个以和平为主色调的世界里我们仍不可松懈,香港的暴乱是在过于安宁的日子里的一记警醒,动荡与不安从沉厚的泥土中翻腾,从被蒙蔽的香港青年眼中我们皱眉痛心,知晓能力与修养的重要。望可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亦可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5.每一个青年都是国家发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七十年中祖国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信念支撑正是千万青年的家国情怀与不断奋斗。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互依存,青年不断奋斗的自我价值在国家繁荣富强中实现,“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足于地球之上”。青年人在青大中,用奋斗书写使命担当,将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立足自身,落实日日行为中,滴水之流,汇之江河,立志、立德、立身一统,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同行。‎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