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一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表现陆根元面对母亲去世的悲哀和无奈,面对先生询问的紧张和胆怯,面对同学关注的羞愧和惘然。‎ B.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虽然不能像铜匠那样在学生面前有绝对权威,但不必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以享受美景和舒适。‎ C. “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肖像(细节)描写,表现陆根元自然随意的性格和艰苦辛劳的职业特征。‎ D. 小说通过小铜匠和教书匠的对比,突出了对教育的批判。‎ ‎2. 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案】1. D 2. 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和人物就带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看到的运动场古怪广阔,表现他对这一环境的内心恐惧,为下文的退学埋下伏笔。他看到自己的先生衣着不同寻常,举止谨慎恭敬,反衬出高等小学先生的威严,增加了他的内心压力。 ‎ ‎3. 可从详写、略写、对比等材料安排方法及用意这两方面作探究。示例:(1)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2)‎ 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傅,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3)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4)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小说通过小铜匠和教书匠的对比,突出了对教育的批判”错误。是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见的东西是不同的,并且会着上属于自己的色彩。本文用陆根元的视觉去写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他的先生,那么这些景物和人便着上了陆根元的内心色彩,和他产生了关联。在他眼中看来,学校的运动场是“奇怪的”,“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可以看出,他从一开始就和学校有着巨大的隔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奇怪,让他觉得不安。从后文他退学的情节来看,作者这样写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在陆根元眼里的老师,举止恭敬,做事小心谨慎,这甚至能让人想起进贾府的林黛玉,这学校和学校的老师都给人一种威严感,让他的内心倍感压力,后文他面对老师时内心的胆怯也可以证明他内心的感受。‎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需要结合文本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从详写、略写、对比等材料安排方法及用意等方面作探究。思考作者情节安排的用意,既要从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情节的作用)等方面思考,又要从写作手法(安排手法)上来分析,作者在写小铜匠时主要写学生生活,又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同时有详有略。前面提到的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答题的思考方向。例如,从人物形像上来说,小铜匠虽然在读书上不开窍,令老师头疼,但他在修理东西上还是能够学懂的,而且他当了铜匠后,对老师仍旧是毕恭毕敬的,这些都凸显了他的个人形象。当然,在小铜匠的这种个人形象的变化之中,又令人深思,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怎样教育才能把学生教好。这些令人思考的问题正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B. 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C. 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②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D. ①衡少善属文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5. 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衡少善属文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③妙尽璇玑之正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⑤皆共目之⑥乃知震之所在⑦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A. ①②③/④⑦/⑤⑥‎ B.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②/③/④⑦/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B. 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C.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 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古代求学的人。‎ B项,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C项,河间王;国家。‎ D项,撰写;同“嘱”,嘱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①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②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④意动,以……为奇;⑤名词作动词,使眼色;⑥动词作名词,地震的方位;⑦意动,认为……奇怪。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就是文学作品。故选B。‎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 B.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 C.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 D.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省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 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明初撤销行中书省,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C. ‎ 畿指国都附近的地区,南畿,犹南都。明朝迁都北京后,南北两京各设两套朝廷高官,南畿在南京,与京畿相对。‎ D. 宣德是年号,是由皇帝发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重大事件时一般会更改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强悍,靖江王也难以抵御。与其劳烦靖江王,不如自己戒严。最终贼寇果然没有来。‎ 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2)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 ‎【答案】7. C 8. A 9. B ‎ ‎10. (1)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2)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按照法律审判,于是奸民驯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还”是回去的意思,从江南治水回京,应该在“还”后面断开,排除A项、D项。‎ ‎“左通政赵居任”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官职和人名字,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句意: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省试及第者之称”错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以布政使的身份”错,结合“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分析,原官是“按察使”。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是”,代词,这;“还”,回去;“肆”,肆意;“恶”,作恶。(2)“捕”,逮捕;“诛”,诛杀;“之”,代词,他;“悉”,全、都;“悉捕豪恶数十辈”(定语后置句);“械”,加刑具(名词作动词);“帖息”,驯服,平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②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③三边:泛指边疆。‎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喧喧”写出汉将营的赫然军威。‎ B. 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寒光,形象地写出了积雪之厚之冷。朦胧曙色中唯独高悬的旗帜在猎猎飘扬,营造出肃穆的氛围。‎ C. 颈联写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突显出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蓟门带山襟海,作为军事要地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D.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 ‎12. 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以及尾联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11. BC 12. 尾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第二个是“终军请缨”。表达了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人看到边关军容肃穆,景象雄壮,将士意气昂扬,一腔豪气油然而生,决心像班超、终军那样报效祖国,为国立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呼应开头,完满地结束全诗。‎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寒光”错误。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C 项,“突显出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错误。应该是“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 故选BC。‎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以及尾联在整首诗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尾联内容分析,明确手法,点明效果。作用分析,需要联系前面内容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3.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色之惨淡表达离愁别绪。‎ B.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C.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D.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14.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 ‎【答案】13. C 14.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歌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诗人在这个时候因内心的原因无法进行游玩,导致一种心灵的空虚,突出自己的孤苦郁闷情怀;第二首诗歌实写中秋之月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衬托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与“烽火扬州”形成对照,深感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四顾苍茫,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2)《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反省过去对此进行否定,庆幸未来仍能挽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滕王阁周边的景色美不胜收,在《滕王阁序》一诗中描写仙鹤野鸭栖息在水边,极尽岛屿迂回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求晋武帝怜悯他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答案】 (1). 千古江山 (2).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 守着窗儿 (4). 独自怎生得黑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7). 风之积也不厚 (8).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9). 鹤汀凫渚 (10). 穷岛屿之萦回 (11). 愿陛下矜悯愚诚 (12). 听臣微志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谋”“谏”“负”“汀”“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16分)‎ ‎16.下面三副对联是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对联与赠送对象组合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 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 B. 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 C. 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 D. 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及对联知识。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对联的意思,然后判断出适合赠送对象。‎ 由“蟾宫折桂”“北斗凌云”可知,丙适合金榜题名,排除C项、D项;‎ 由“双飞燕”“并蒂莲”可知,乙适合喜结良缘,排除A项。‎ 故选B。‎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了51.7%左右。‎ B.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C. 一旦政府层面控制房价采取更加严厉的限购政策,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暂时得到控制,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D. 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最高水镇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结构混乱,“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揉,删去“据”或“显示”;‎ C项,成分残缺,“控制房价”作的是目的状语,所以“政府层面”后应该加上“为”;‎ D项,成分赘余,“际”和“间”重复,二者去其一。‎ 故选B。‎ ‎1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 B. 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 C.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惶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 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望长老玉成,幸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A项,“垂示”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不得体,故选A。‎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2). (2)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3). (3)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①处,根据前一句“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和横线后内容,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关于表示“共享单车也给人们带来问题”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和横线后“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共享单车考验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措施”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共享单车才能发展更好” 意思的句子。‎ ‎20.下面是光明小区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请找出来:有两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通告 各位业主:‎ 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障“创建和谐小区、争当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要求:‎ ‎1.严禁在小区内拉绳搭杆晾晒衣被,一旦发现,物业将叫有关人员没收衣被,并对业主处以50元罚款。‎ ‎2.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要求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 ‎3.小区温泉泡池不是公共浴池,泡池内严禁洗头、洗脚和搓澡等不文明行为。‎ ‎2018年7月1日 光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 ‎(1)格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各位业主(或“称呼”)未顶格写 (2). 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 (3). “叫”改为“责成”或“安排” (4). “开”改为“行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比较简单,分别为“各位业主”未顶格写,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叫”,口语化,不适合用于通告中;“开”口语化,不适合用于通告中。‎ 四、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得家国情怀镌刻进了国人的心灵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并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紧密相连。新时代,要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800字。‎ ‎【答案】家与国 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国,由一个个家组成。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国,其实,要有家,就要先要有国。‎ 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们的祖辈身处炮火之中?这是先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国,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有安稳幸福的小家?‎ ‎5000年前的大禹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领众人治水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团结,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国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万万安稳的家。‎ 大禹之后,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一生。孟子广颂“儒家经典”,凝聚了万千中国人的心;辛弃疾铁血沙场,鲁迅弃医从文,等等,他们都是先救国,再管家。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说“国家”,而不是说“家国”?小的家庭想要美满幸福,就得先强国。‎ 十八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黑暗时期来临。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笔笔屈辱的赔款,国家一蹶不振。可是,中国亡了吗?不!没有!没有!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带着铁带着血带着骨气的成语: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嫉恶如仇……这些成语,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于是,便又有了一辈辈的革命烈士,梁启超、谭嗣同、朱德、周恩来、毛泽东……‎ 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这就是为什么要强国的理由,因为光有家,国却衰败得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人民、祖国、家庭,这就像是水、粮食、空气,每一个都无比重要。家庭幸福,人民回报祖国,祖国承载家庭。‎ 现在,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前人们的铺垫。闻一多、朱自清,用自己的思想将人们团结起来;邓稼先、钱学森,使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氢弹,用科学让祖国强壮起来。他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是一棵小树,一群人就是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国与家,密不可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内容,阐述国与家的关系。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可以抓住国与家的关系,或者爱国情感等方面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爱国爱家;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有国才有家”。开头可以用问句引入,如“若无强大稳定的国,又怎会有安定舒适的家?”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家是江河,国是汪洋;家是独木,国是树林,独木不成林;家是肉身,国是灵魂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家与国无形,却深藏人心中。人应忧国顾家,两全其美。若难以两全,应信无国焉有家之理,以国重,家次之”。‎ ‎【素材】《老子》中有云:“天之道,损不足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余以奉有余。”多少人,为了国家利益,置父母、妻子而不顾?这些人深知无国焉有家!‎ 一个人如果失去灵魂,这个人就会成为行尸走肉。若无国之灵魂,家也是行尸走肉一般。若无伟大的共产党,哪有今日繁荣富强的中国?若无稳定强大的中国,何谈现在的美满家庭?可有些人,不知其中利害,贪国之财,行不仁之道。殊不知,贪国之财为误国,若贻误国事,又岂有幸福之家?信无国焉有家之理,维护祖国,亦维护自家。‎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多少文人墨客把他久久吟颂。例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陆游临终前不忘交待妻儿,祖国统一后要到他的坟前告祭;岳飞在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短短十四个字,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文天祥浓浓的爱国情怀。早在1295年,元军入侵宋朝,文天祥毫不犹豫把全部家产充当了军费。他领兵作战十分勇猛,但还是因为力量悬殊太大而失败。担任右丞相后,在和元军丞相伯颜谈判时被抓。在关押期间,他宁死不屈,在路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有国才有家,我们要爱国爱家,带一份家国情怀生活、成长。‎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