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必修⑤试题 考生注意: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文言,简捷明快,________,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时间跨度之大、很多的人物形象、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罗贯中以刘勇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________,叙述________。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________、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责的借签。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雅俗共赏 千变万化 有条不紊 脉络分明 B. 老少皆宜 千变万化 有条有理 爱憎分明 C. 雅俗共赏 变幻莫测 有条有理 脉络分明 D. 老少皆宜 变幻莫测 有条不紊 爱憎分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订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简捷明快 勾连 前后连惯 借签 B. 简洁明快 勾连 前后连贯 借鉴 C. 简洁明快 钩联 前后连惯 借签 D. 简捷明快 钩联 前后连贯 借鉴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B. 时间的跨度之大、事件头绪繁、人物形象多,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C. 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D. 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一处,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老少皆宜:本义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根据前文“它采用浅近文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三国演义》语言浅近,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应该选择“雅俗共赏”。 第二处,千变万化,意思是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幻莫测是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变幻莫测多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此处形容《三国演义》笔法多变,不拘于一种,强调的是变化多,应该选择“千变万化”。 第三处,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有条有理: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可用在说话、做事、作文方面;也可用在思维活动等方面。此处主语是“叙述”,强调的是《三国演义》叙述有条理,不紊乱,“有条不紊”和“有条有理”都适用。 第四处,脉络分明: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爱憎分明:形容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体现了个人或组织及团队的立场、观点与人生追求。含褒义,表示对人和物喜爱与厌恶。此处修饰的是“小说形式”,没有喜爱和厌恶的意思,应该选择“脉络分明”。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订正,全都正确的一项”。文中加点词一共有四个:简捷明快、勾连、前后连贯、借签。其中,“勾连”和“前后连贯”正确,“简捷明快”应该改为“简洁明快”,“借签”应该改为“借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画横线句“时间跨度之大、很多的人物形象、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小说”应该放在句子的最前面;二是结构混乱,“很多的人物形象”应该改成“人物形象之多”。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关于文化常识只要记牢背熟即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二是“上山插茱萸”,边城端午没有这项习俗。 B项,“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错误,“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滕王阁序》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C项,“谢眺”错误,“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是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称赞曹植的话语。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老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连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5.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外国诗里很高兴地遇到故知,就会更加喜欢阅读本国的诗歌。 B. 读外国诗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于是回到本国诗里寻找此种感觉。 C. 中外诗歌相似的元素很多,外国诗了解越多,对本国诗感受越深。 D. 中外诗歌相同的地方很多,读外国诗的最终日的还是回归本国诗。 6.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与外国诗都是诗,好比不同国家的人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B. 中国诗与外国诗相互交融,将两者完全割裂开的做法是错误的。 C. 文中举了“哈巴狗”的例子,是批判持中西本位文化观点的人。 D. 西方诗人如果想对本国诗有更深刻的领会,非研究中国诗不可。 7. 对文中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和外国诗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B. 持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思想的人谈中国诗的特色,我们不可轻信。 C. 中国诗是零碎而薄弱的,如果将之放到外国就会发展得明朗而圆满。 D. 研读外国诗,是为了更深入理解本国诗,正如出门旅行还是要回家。 【答案】5. C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思路常常是:(1)抓句子中关键词,本题应该找重点,抓住“他乡忽遇故知”。(2)考生确定答题区域,筛选信息要点。从“他乡忽遇故知”可以推出“读外国诗有读中国诗的相似感觉”,即中外诗歌相似的元素很多,外国诗了解越多,对本国诗感受越深。(3)找出答题关键词后,适当完善,加以表述。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D项,“非研究中国诗不可”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可知中西方诗歌有共同的成分,西方诗人如果想对本国诗有更深刻的领会,可以研究中国诗,但不是“非研究中国诗不可”。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C项,“如果将之放到外国就会发展得明朗而圆满”说法过于绝对,对应的原文“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是作者为了说明中西方诗歌有共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和参考,而不是说将中国诗歌放到外国就会发展得明朗而圆满。 故选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蒙矜育 矜:怜惜 B. 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C. 听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 D. 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但以刘日薄西山 处涸辙以犹欢 B. 有所希冀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 且臣少仕伪朝 彼且奚适也 D.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提及“圣朝以孝治天下”,他尽孝找到了依据,也为他不能立即奉诏作了开脱。 B. 李密以“少仕伪朝”“不矜名节”之语,表明自己无心为旧朝守节,更不敢“有所希冀”。 C. 李密描绘了祖母“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病笃的画面,直接告诉武帝,要对祖母尽孝。 D. 李密陈“情”恳切,在“私情”与“国恩”的比量下,李密还是提出先尽孝,再尽忠。 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8. D 9. B 10. C 11. (1)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2)或许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犹蒙矜育”的意思是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其中,矜:怜惜。 B项,“且臣少仕伪朝”的意思是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其中,仕:做官。 C项,“听臣微志”的意思是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其中,听:准许、成全。 D项,“谨拜表以闻”的意思是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其中,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但以刘日薄西山”的意思是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其中,以:介词,因为。“处涸辙以犹欢”的意思是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其中,以:连词,表示递进。 B项,“有所希冀”的意思是有非分的企求。其中,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的意思是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其中,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C项,“且臣少仕伪朝”的意思是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其中,且: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彼且奚适也”的意思是它要飞到哪里去呢?其中,且:副词,将;将要。 D项,“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意思是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其中,之:助词,的。“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意思是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其中,之:动词,往,到。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直接告诉武帝”错误,李密描绘了祖母“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病笃的画面,是间接告诉武帝自己想要对祖母尽孝,希望武帝允许。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是区区不能废远”;“以”,因为;“是”,这;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2)中,庶,副词,或许;卒,终。 【点睛】参考译文: 李密《陈情表》(节选)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2.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四句,写诗人再次发出“归去来兮”的心声,既然与世俗格格不入,那就息交绝游吧。 B. “悦亲戚之情话”四句,写诗人以与家人谈知心话为悦,以琴书为乐,在农人的提醒下,要去春耕了。 C. “或命巾车”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 D. “木欣欣以向荣”四句,写诗人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的短暂。 13.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选文有四言、六言、七言,整伤中包含着参差错落,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 诗人将回归田园的畅想寄寓在不断转换的景物描写上,极尽夸张渲染,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的情感。 C. 诗人以白描手法和内心的感受来写归隐后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自然敦厚,淡远潇洒”的艺术特色。 D. 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安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从中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C项,“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错误,“或命巾车”四句的意思是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这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沟壑,又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极尽夸张渲染”错误,诗人描写田园生活,真切朴实,没有夸张渲染。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一句,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回归田园太晚的心情。 (2)《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阳光普照的画面。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左右为难,处境尴尬。 【答案】 (1). 田园将芜胡不归 (2). 云销雨霁 (3). 彩彻区明 (4). 臣之进退 (5). 实为狼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如下字词:芜、销、霁、狼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②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④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⑤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⑥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使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叉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侧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15. 阅读选文,请从洪教头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要点(用四字词语)。 16.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7.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 18. 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案】15. 傲慢出场——再三约战——落败退场 16. 内容上,表现出林冲隐忍、谨慎、怕惹是非的心理;结构上,为结尾洪教头落败埋下伏笔。 17. 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刻画出洪教头傲慢无礼、求胜心切、张狂卖弄的性格特点,也为洪教头失败的结局埋下伏笔。 18. 既有对林冲受辱的同情,对林冲武艺高强却又谦卑、隐忍的敬佩,又有对洪教头张狂无礼、小人得志的嘲弄和轻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再选择合适角度对小说情节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具体作答。本题要求阅读选文,用四字词语从洪教头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要点。选文主要内容是林冲和洪教头进行比武,最后洪教头落败而逃,选文重点描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情节。根据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前后过程,选文情节可以分为人物出场、人物比武、比武结果,从洪教头的角度进行概括,即是(洪教头)傲慢出场——再三约战——落败退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在内容上,划线句子是对林冲的心理描写,写林冲帮打洪教头之前的思考,表现出林冲隐忍、谨慎、怕惹是非的心理。在结构上,划线句子暗示结尾洪教头落败,为结尾洪教头落败埋下伏笔。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句子以及分析手法的能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这是对艺术手法的间接考查。第四段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试之前的准备,既有对两人的语言描写,又有对两人的动作描写。这些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重点刻画出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求胜心切、张狂卖弄,暗示了洪教头必将落败的最终结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作者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即可。赏析主题、中心思想类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委婉含蓄达意的文本,作者并没有明确中心,那么主旨大意就得读者和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达成情感共鸣后,再进行整理概括。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因为情感态度在文本中基本上都有明示或者暗写。本题要求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选文主要内容是林冲和洪教头进行比武,最后洪教头落败而逃,选文重点描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情节。从选文情节来看,作者对林冲持正面的态度,既同情林冲的遭遇,又赞扬林冲的谦卑与隐忍,而对洪教头持反面态度,通过描写洪教头张狂无礼、小人得志的嘴脸,进一步衬托林冲武艺高强却又谦卑、隐忍的形象。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在“初心之路”走出生命的美好 人生有很多条路,或激流险滩,或风微浪稳,亦或平淡无奇,但只要我们心有追求,愿意为之奔波,纵使踏过泥泞,穿过荆棘,最后必将是一路繁花相送。“初心之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路,让我们一直坚守、一直坚持,一直愿意为之奔跑。 那么,“初心之路”是什么?也许我们曾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问过自己,希望能在灵魂深处找到答案和归属。也许是在无尽黑暗里让你不曾迷失的灯光,也许是你在无助时得到的温暖拥抱,也许是走过千山万水,归来时依旧清澈如水的眼眸 后来,在岁月的沉淀之下,在不负芳华的追寻之下,我们逐渐有了答案。很庆幸,这条“初心之路”,我们还在走着;这份初心,我们始终坚守着。这条路上,有着太多优秀共产党员美丽的身影,他们前赴后继,顺着时间的脉络和岁月的齿轮,怀揣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凭着满腔热情和赤子之心,不断地奔跑,我们紧跟其后,追随着他们的脚印,不疲惫,不懈怠。 60年深藏功名是老英雄张富清走的“初心之路”,这辈子的坚守,不改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地方造福人民,用自己的质朴纯粹、淡泊名利在这条初心之路上走着,走着,从意气风发到耄耋之年,他初心不改,坚如磐石。 48年“樵夫”人生是实干家廖俊波同志的走过的“初心之路”,他常年奔走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15年长成的杜仲树苗已成才,为当地村民带去了财富,送去了希望,一抔热土一抔魂,都是人民公仆最质朴的情怀。 32年卫岛卫国是守岛英雄王继才走着的“初心之路”,一朝上岛,一生卫国,一辈子坚守,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是一个军人对国家的铮铮誓言,他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这条路上,有很多这样“数字”,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还丈量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灵魂的高度与深度,让“初心之路”始终有生机与力量。所以当你怀揣着家国情,带着信念,走过高山大川,淌过大江大河,再走过喧嚣的世界,一路踏歌而行,收获的都是生命的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和分析材料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句/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分析材料主旨: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则材料简要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同志的事例。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他的一生值得我们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出题人选择这样一则材料命题,言外之意是要我们学习张富清同志的精神,对其精神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材料中的关键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给了我们参考。立意作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对其精神进行分析评价,也可以对“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发表正面的看法,更可以对这样一种精神或者这样一类人表达钦佩之意和学习之心。 参考立意: 1、赞扬张富清同志,向张富清同志学习 2、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3、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4、永远不改为国为民的本心 素材: 1、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草案,于2015年8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十六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为国家最高荣誉,由国家主席向获得者授予。2016年1月1日正式设立。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已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于敏:肩负重任,隐姓埋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书桌,未曾向洋已砺就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一个名字,隐形近30载。”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于敏院士的颁奖词。在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中,这位没有任何留学经历、土生土长的“中国氢弹之父”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951年至1965年,于敏在原子能院(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先后从事核理论研究和核武器理论研究。2019年1月16日,这位改革先锋在京去世,享年93岁。生前面对荣誉,于敏始终淡然处之,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他,半个世纪与核共舞,干着惊天的事业,名字却“隐形”长达28年。 3、回首往昔,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在战火硝烟中,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铸造了辉煌……他们每一个名字,都有千钧重,他们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段大写的人生。他们挺起了民族脊梁,他们是矗立的时代标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1岁的李延年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解放战争到湘西剿匪,从抗美援朝到边境作战,他一生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多年过去,这段辉煌的过往,却被他小心封存,很少向人提及。金戈铁马远去,岁月静静流淌。从部队离休后,李延年把自己看作一位平凡的老人,隐入了芸芸众生。同时,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国家建设、军队发展,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4、袁隆平:稻田的守望者。他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用他的双手,养活了十几亿人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5、黄旭华:三十年铸就国之重器。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他常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性;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6、屠呦呦:济世报国,心怀天下。她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抗疟药,进而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她在抗疟药物研发道路上默默耕耘了40多个春秋。青蒿素的研发,是她生命中的重要历程,也是她人生的壮丽风采。正如她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所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这位耄耋老人一直时刻准备着,为人类健康造福。屠呦呦说:“荣誉的根本问题是责任。荣誉多了,责任也大了。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把它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发挥出来,为人类造福。”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初心不改,方得始终”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