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儒家 蠕动 怯懦 孺子可教 耳濡目染 B.旗帜 志趣 炽热 鳞次栉比 博闻强识 C.堡垒 蓓蕾 傀儡 光明磊落 连篇累牍 ‎ D.领衔 舷梯 玄虚 垂涎三尺 弦外之音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干涸 兴高彩烈 哄堂大笑 ‎ B.睿智 池塘 绵里藏针 世外桃园 C.暴躁 楹联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 D.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见多识广——孤陋寡闻 B.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迥乎不同——千篇一律 C.徒劳无功——卓有成效 欲壑难填——唯利是图 D.如愿以偿——事与愿违 大手大脚——精打细算 ‎4.下列词语的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 A.思维活跃 思路清晰 思考周密   ‎ B.操持家务 操控机器 操劳一生  C.传授知识 传递精神 传承物品 ‎ D.道德高尚 办法高明 身材高大 5.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 A.同流合污   同日而语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B.危言耸听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为所欲为 C.斩钉截铁   鹤发童颜   一帆风顺   一举两得 D.优柔寡断   悠然自得  犹豫不决   有条不紊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这次的表现太差了,实在是差强人意。‎ B.自私者只记得“为己”二字,它们看来,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C.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很多困难。‎ D.国外大面积爆发流感疫情,这消息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迂回曲折 ②平淡无奇 ③幽深险峻 ④雄伟壮观 ⑤平坦开阔 ‎ 生活犹如________的画廊,一下子是________的峡谷,一下子是________的原野,谁知当 我埋怨兰州的黄河________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地方,黄河向我显示了________的景象,这 就是刘家峡。‎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①②④‎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是想复制出器官,就肯定要解决三个问题,而这是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本做不到的。‎ B.尽管对外界比较低调,但国奥队内部还是很重视这场比赛的,因为这是他们首次亮相。 C.由于它比使用私车更方便,更快捷,因此,不仅政府高官,甚至企业巨头也乘公交车上班。‎ D.在这个国家,外国留学生是不可以在校外打工的,虽然在校内可以打工,而且工资不上税。‎ ‎9.将“那么,忙了停一停,累了歇一歌”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忙与累也许是无法避免的。①当我们稍作停歇,伸手把过一枝梅花,此时不用再去羡慕梅妻鹤子的悠闲。②嗅一嗅梅花的清香,就能嗅到生活的芬芳。③能嗅到生活芬芳的人,四季都有花开。④四季的花香会让我们远离忙碌和疲惫,享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A. ‎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一个雪花飘舞的冬夜,四轮马车穿行在一片银白色的森林中。‎ ‎ (四轮马车穿行在森林中。)‎ ‎ B.两只猎人的眼睛,依然可以辨认几里以外的野兽。‎ ‎ (猎人可以辨认野兽。)‎ ‎ C.耳朵里充塞着风婆放肆的叫喊声。‎ ‎ (风婆叫喊着。)‎ ‎ D.花湖就镶嵌在这朵令阿坝人民引以为豪的花之中。‎ ‎ (花湖令人民引以为豪。)‎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于高考生落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 B.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C.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 D.《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1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的脆弱吗?‎ C.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评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D.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1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 ②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 ‎ ③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和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 ‎ ④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 ⑤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⑥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A.⑤①④⑥②③ B.④⑤①②③⑥ C.⑤②①④⑥③ D.④①②⑤⑥③‎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 ‎ ‎16.选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B.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C.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D.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1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 B.之:结构助词,的 ‎ C.堙:填塞 D.故: 因为 ‎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8—21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一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1.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中的一句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论据:‎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苏轼 ‎(三)现代文阅读Ⅱ 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雨和瓦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凭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以其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 ‎ ‎②二十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 ‎ ‎③那是我惟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是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 ‎④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 ‎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那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 ‎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 ‎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 ‎22.在下列选项中,给本文分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23.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 ‎24.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主要是( ) A.视觉角度 B.听觉角度 C.触觉角度 D.嗅觉角度 ‎ ‎25.在①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6.依据②自然段回答,“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7.下列选项中,对③自然段内容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 ) A.描写“我”所见到的暴雨的情景。 ‎ B.描写雨水和瓦较量的情景。 ‎ C.说明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 D.叙写“我”对暴雨和青瓦的观察与思考。‎ ‎28.下列选项中,对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 ‎ B.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 C.这段文字深化了文章主题。 ‎ D.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 ‎ ‎29.你如何理解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0.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抒情散文 B.议论文 ‎ C.叙事散文 D.小小说 ‎ 三、 写作: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