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卷面分:5分(5分: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无涂改;4—3分: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2分:字迹较清楚、有少量涂改、卷面较整洁;1分:字迹潦草、卷面脏乱。0分:大多主观题没写或全部没写。)‎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 宋瑞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 ‎②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③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④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⑤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 B. 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 C.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旅游的社会功用。‎ D. 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②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前提。‎ B. 第③段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C. 第④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其可行性。‎ D. 文章围绕“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 ‎ 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C. 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地“化人”的具体表现。‎ D. 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狼叫 甘应鑫 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 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眼泪水泡饭。父女俩去赶集,村民指指点点,句句戳心。有夸他行善添寿,有骂他窝囊造孽,自己吃不饱肚,还捡个小孩养……表叔听过苦笑一声,便默不吭声,照旧当成亲生的养。‎ 最近几年,乡政府抓精准扶贫,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到乡里建洋房,表叔拿不出足够自筹款建房,一直与山相依、以水为伴。‎ 以往,村里人能关照则关照他,如今人畜搬走,他就成了单身独户,住在村东山脚下一栋毛南族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逢上刮风下雨,烧瓦裂缝漏雨,房梁摇摇欲坠,有时还掉落下蛇鼠,住得心惊肉跳。好在,乡干部经常来慰问,又帮他落实贫困户补助金、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生活改善了,心坎压的石头也落地了。‎ 村上生源少,小学教学点早就撤销,邻近村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圆二十多公里内的小孩,得走路去乡里读书。表叔家去乡小学,步行至少一个小时方穿过雾气笼罩的莽莽森林,途中一段险滩要趟过小溪,一段险路要从悬崖巨石间挤过去。这里山高水深,荒无人烟,却一点也不寂静,鸟鸣兽啸,奇香弥漫,连大人都惧怕,嫌远,更何况小孩;所以家境好的小孩转学,家没钱的小孩,有的就辍了学。养女想退学,表叔对养女说:“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我吃就有你吃,你要念好书,争口气!”然后卖掉了家畜。从此,天麻麻亮养女又出门上学,放学又随着星辰到家。‎ 有一天傍晚,养女放学路过老坟山,乌鸦乱叫,她见一堆新坟招魂幡下,猛蹿出一只白兔,吓得她背脊发冷,中邪似的絮絮叨叨一晚胡话。另一夜,一群野猪又把表叔家稻田拱得颗粒无收。打那以后,表叔为给养女壮胆,想出一个护身秘法,并教会她:学狼叫。‎ 过了这么多年,又听见狼叫了,消息传开去,人们觉得怪。‎ 记者们驱车到了乡里探秘,不少人说亲眼见过狼。看见她牵牛出门,记者好奇地问:“山里有狼,你不怕吗?”她苦笑答:“不怕,我有办法对付狼。”记者一愣,是小瞧了女孩,瞪大眼一瞄,女孩天生一双鸳鸯眼,眼珠子左边幽蓝色、右边褐橘色,一眨一眨,璀璨,勾魂。记者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她鼻子有些酸,说:“去打工赚钱,照顾爸爸。”在一旁的表叔听了搂住养女无声地抹泪。表叔边招呼记者坐下吃五彩糯米饭,边烧水泡茶,说:“小女从上小学起,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非常懂事乖巧,平时放学回家,就主动做家务……”‎ 记者们蔫头耷脑钻进密林,喘气爬上磐石,忽听见山崖背后 “嗷呜——嗷呜——”的哀声与风声从极远之地呼啸而来,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间激荡,那声浪足以将人掀下山崖。记者们疑心是风声作怪?是狼嗥?是人喊?‎ 记者们走后,清明阴雨就来了,断断续续,没有放晴过,偶尔还打几个炸雷,屋顶上的瓦被震落下来,门前一株古树被劈开了花。万幸的是,木楼没塌,父女俩躲过了一难。‎ 表叔没想到,过完分龙节不久,乡政府忽然安置他去了一家养殖场帮忙;还为他养女找到寄养家庭,是一对没有孩子且富裕的中年夫妇。‎ 终于,三只羊乡里没了狼叫。‎ ‎(2017年9月28日《河池日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描写光棍表叔家餐餐清汤寡水、房梁摇摇欲坠、门前古树被劈等细节,有利于突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B. 养女是一个懂事的乡村少女形象,她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主动做家务,她希望将来能挣钱孝顺养父。‎ C. 记者在乡里和女孩分别不久就听到了“狼叫”,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乡政府终于对父女二人做出了适当的安置。‎ D. 开头交代地名“三只羊乡”,暗示了地瘠民贫;交代表叔的光棍身份,以及他当搬运工的事,为下文写他收养孩子做了铺垫。‎ ‎5.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5分)‎ ‎6. 小说以“狼叫”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B.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C. 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D. 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①悟以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9.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① 问征夫以前路。 ②云无心以出岫。‎ C. ① 今臣亡国贱俘。 ②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 ① 而彼且奚适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B.‎ ‎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C.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D.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易》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B. “耆儒”是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C. “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D. “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在侍奉皇帝的读书人中资格最老,皇帝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 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最终获胜。‎ C. 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D. 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8分) ‎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 “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 “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 慨。‎ D. “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15. 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 “逦迤”两个词语。(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共8分)‎ ‎16.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7. 下列词语中词语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赍(jī)发 迤逦(lǐ ) 仓廒(áo) 黯然神伤 B. 辖(qiá)制 怂(sǒng)恿 酒馔(zhuàn) 篷荜生辉 C. 碾轧(yà) 嘟囔(nang) 窸窸窣(zū)窣 词藻典故 D. 皱褶(zhě) 娇嗔(zhēn) 吮(shǔn)吸 拨木转石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 对应和序列,这两大原理已经深深渗透进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交错地编织在我们数系的锦衣玉食之上。‎ C.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D. 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1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C.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D. 本药品主要有效成分为茶多酚具有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及抗凝血功能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20.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C.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一名街”,长约七里,“七里山塘”由此得名。入夜漫步七里山塘, , , 。 , 。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让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地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 ‎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 ‎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 ‎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 ‎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 A. ③①⑤②④ B. ①③②④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②④⑤③①‎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3分)‎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分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23. 阅读下面有关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项目 数据 睡眠时间 ‎5小时 ‎5—6小时 ‎6—7小时 ‎7—8小时 ‎4. 08﹪‎ ‎31. 29﹪‎ ‎48. 3﹪‎ ‎16. 33﹪‎ 睡眠不足原因 课程紧张 学习压力大 宿舍喧闹 其它 ‎25﹪‎ ‎60﹪‎ ‎12﹪‎ ‎3﹪‎ ‎(1)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哪两条结论? (2分)‎ ‎(2)请针对上表反映的某一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 ‎24. 请用楷书或者行书抄写下列语段。(5分)‎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  另一个人说:“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  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辨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议论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 解析:A项“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错,原文是“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B项“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错,原文说“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要体现“文化内涵”;D项,只说了一个方面,原文是“也有两重含意”。答案:C ‎2. 解析:B项对分论点的把握上出现错误,选项说“‘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不是本段的分论点,这段文字的分论点是:“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答案:B ‎3. 解析:C项对文章的观点理解错误,在原文第④自然段,虽然有“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表述,但其目的不是“化人”,而是“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的方法。‎ 答案:C ‎4.解析:C项无中生有,“……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分析错误,文章没有明确交代记者们发现真相,也没有写记者们的努力。答案:C ‎5. 答案:①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如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②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有贫困人口,国家实施对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制度。如向光棍表叔提供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等。③农村生源减少,学校实行合并措施。‎ ‎6.答案:①情节上,“狼叫”是最关键的情节,推动了相关情节发展,与父女二人命运的转折关系紧密。②人物上,使父女二人的形象更鲜明。学狼叫是表叔应对困难的策略,体现着父爱;是养女行路时壮胆的行为,表现着她的坚强与成长。③环境上,“狼叫”表现了当地的偏僻与贫穷,为小说的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④主题上,“狼叫”的消失,写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⑤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7.【答案】C(羡慕)‎ ‎8. A 9. D ‎10. 解析:此题可根据对称句式以及虚词“者”“则”“而”进行断句。答案:C ‎11. 解析:C项“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 答案:C ‎12. 解析:C项 “擅长政治投机”“奉承太祖”表述错误,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答案:C ‎13.答案:(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告诉他们,要官民围住城池牢牢守卫。(兵、谕、顺逆、婴各一分,谕以顺逆句式一分。)‎ ‎(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隐过、诘、宁、若”各一分。“何从知”句式一分。)‎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周易》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受牵连,陶安被贬桐城知府,后改为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告诉他们,要官民围住城池牢牢守卫。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人,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供奉他。洪武元年,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得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14. A 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词句中用了比拟手法, 词人把“烛” “蛩”拟人化,说它们和自己一起在清秋风露中 愁苦。‎ ‎15.【示例】 “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开的山林的景色; (2分) “逦迤” , 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 , 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状态(3‎ ‎ 分) 简析 这是一首咏游子愁思,羁旅行役的词,表达天涯倦客的漂泊之恨和怀旧之情。上阕写旅邸中黄昏和深夜情景,所见有烟林、落照,所闻有钟鼓、寒蝉,入夜捣衣与秋风声断续入耳,将秋声、秋气形容尽致。后阕转入抒怀。当年狂放自负,以为东君给予自己的全是光明灿烂,而今流落征途,事业蹉跎,英雄失路,形单影只,唯有明月垂怜,浮云相伴,促我入梦,重温往日的温馨。情给分。‎ ‎16.‎ ‎(1)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此题考查汉字的读音。B 项,“ 辖制”中的“ 辖”应读xiá;“篷荜生辉”中的“篷”应写作“蓬”;C 项,“ 窸窸窣窣”中的“窣”应读“sū”;D 项,“娇嗔”中的“嗔”应读“chēn”。“拨木转石”中的“拨”应写作“拔”。‎ ‎18.答案:B.(A、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使用正确。B“锦衣玉食”指穿的、吃的非常精美,用在此处不当。应依课文用“锦绣天衣”。D、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正确。)‎ ‎19. 答案:选C(A错用否定词,把意思弄反了。“否认”改为“说”。B、关联词“ 就”误用,与“只有”相搭配的应是“才”。D、句式杂糅,可在“具有”前加逗号,再加“它”,然后删去“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20、选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1、【答案】A ‎22、答案. 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书籍并为社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的公共设施。‎ ‎23、【答案】(1)绝大部分中学生睡眠不足;中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课程紧张。‎ ‎(2)示例:①睡眠足,心情好,烦恼少;身体壮,学习棒,成绩高。②幸福,从好的睡眠开始;美好,自新的一日起步。‎ ‎24.请用楷书或者行书抄写下列语段。(5分)‎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25、构思提示:‎ ‎  该材料属于叙述性材料,有完整故事情节,可抓结果(关键句),再“以果溯因”来立意。从“花园照旧荒芜着”的原因是什么去找突破口,就能找到材料的主旨。‎ ‎  下面的审题可以是切合题意的:‎ ‎  “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空谈”、“临渊漾鱼,不如退而结网”‎ ‎  下面的角度可以属于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 ‎  “求同存异” “协调”“团结” “合作”‎ ‎  偏离题意:‎ ‎  “分清主次”“妥协”“退让”“雄辩”“和谐”“目标”“当机立断”。‎ ‎  例文1‎ ‎  行动胜于空谈 ‎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急流,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正如花园中的几个人,面对着荒芜萧条的花园,都会大发议论,空谈一番。结果,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 ‎  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 ‎  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 ‎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家季漾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  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我们的国家领导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行动,胜于空谈。‎ ‎  评语:本文开篇显采,精炼的引言和恰切的比喻即抛出鲜明准确的观点。然后几个方面逐层论述,有理有据,透彻有力。语言精炼,善于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摇曳多姿,文采斐然。‎ ‎  例文2空说百次,不如实做一次 ‎  花园荒芜,大家都想修整。但众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而没有一个真正的去实践,最终花园依然荒芜。‎ 他们各自谈了一大堆理论,互相批评对方,这些空谈不会对花园有好处,试想,如果其中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真实地做,花园现在大概已是芳草萋萋,鲜花满园了吧!‎ ‎  其实,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这样。甜言蜜语似口中的糖,能让你在听说时欢喜,但实则无益。实做如一剂中药,平淡朴素,但在你困难时却救你一命。成就一件大事,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做,不是我要云云,明天要怎样做,而是你现在去做,并把它完成好。‎ ‎  实做是人的一种高贵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是作用。‎ ‎  “五叶神”企业的董事长,正如五叶神的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实干闯未来”,从一个小店员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即使成功以后,仍坚实的做事。能这样不为名声所累,不以企业家自居。实实在在的去做,使“五叶神”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我省的大企业。可见,一个人具有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实做是成功的前提,空说是成功的绊脚石。‎ ‎  纵观战后的日本,地脊人穷。四周一片荒凉,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却成为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这是日本人的实干精神所致。他们崇尚实业,一点点的去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最终,他们的实干精神获得了回报,电视机、汽车、方便面等产品畅销全世界。日本成功了,他们依靠实干实现了民族的富强。‎ ‎  实干是我们青年朋友为中华崛起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空说则是我们默默无为的根源。‎ ‎  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就必须少些空谈,多做实事。“临渊漾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空谈将来的理想,空谈“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祖国做出贡献”等大道理,倒不如从现在起,为自己的目标实实在在地做,空谈只是我们失败的借口,努力学习,为梦想一步步地努力,为中华崛起而多些实干,少说些空话。‎ ‎  事物千变万化,空说使我们失去了实做的时间,让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的世界里,最终导致默默无为而遗憾。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想好的事就应该去做,去接受现实的检验,成就成功的人生。‎ ‎  评语:审题到位,观点鲜明正确,论证结构清晰,论证层层深入,论据充实典型。三个分论点的排列较合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