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陇南市2020届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甘肃省陇南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其次,“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最后,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的原初信赖,不仅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而且使家的意义超越了任何经济的成本。 B.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和家庭伦理的建设是一致的,我们应使二者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 中国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由来已久,早可追溯到《中庸》的“修齐治平”思想。 D. 仁爱原则在伦理意识上的表现之一是它承认有竞争,认可冷静达观、互惠互利的竞争原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强调“家国天下”的现代意义,然后分别从三个不同维度进行全面阐述。 B.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证了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在现代具有的重要意义。 C. 文章借《中庸》“修齐治平”的事例,肯定了儒家家国天下教化传统的塑造作用。 D. 文章最后以时间为顺序,论述了原始儒家与宋儒对“仁爱”与“生生”关系的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制度化儒家已经解体,但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仍有重要意义。 B. 在处理不同关中要能够正确切换,如在生产和协作上要讲公共性,在家庭内要讲忠孝之道。 C. “天人合德”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认为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相互一致,彼此可以相互推演。 D. 宋儒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使其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不仅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而且使家的意义超越了任何经济的成本”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任何经济的成本”,可知无递进关系。 B项,“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和家庭伦理的建设是一致的”错误,曲解文意,第二段“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可知原文只是说不矛盾。 C项,“最早可追溯到《中庸》的‘修齐治平’思想”错误,无中生有,相关信息第三段“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可知并不是时间上“最早可追溯到《中庸》”。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运用的是类比论证。比如第二段“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是类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项,“……使其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可知强加因果。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11”购物节刚落下帷幕,但其余热并未消退,尤其是快递配送环节。近日,《法制日报》调查发现快递员的权益保障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而加班费和休假权等劳动权益的落实仍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快递员权益之所以难以落实,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在于监管的难度大,相关法规的缺失。行业发展初期,不少快递企业为抢占市场,采用加盟方式来压缩人力成本,但造成的后遗症是部分企业无心关注加盟店中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同时,快递行业牵涉部门广,相关部门容易陷入“扯皮”状态,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监管责任。此外,由于物流和快递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的劳动法原则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快递员。比如,该行业以计件薪酬为主,不少快递员为“多劳多得”,自愿加班,这里也需要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为其设计一个细化的“加班费”配套办法,让快递小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网店店主江流的感受和许多卖家颇为相似。数据显示,从签收时间看,2013年“双11” 包裹签收过1亿用了9天,到2015年提速到了4天,2019年则进一步提速到3.5天。速度的提升来自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持”。在分拨环节,韵达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分拨中心上线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分拣流水线。长约200米左右的流水线有300多个托盘,每小时可以处理2万余票快件。依靠智能分单,自动流水线的准确率达到了99.9%,还将原来200人的人工压缩到了30人。在仓储环节,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同样高效运行,“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在菜鸟的广州智能仓库,日处理商品件数达到百万件,生产一个包裹最快只需要3分钟。在传统的需要2000人的仓库中,运用自动化流水线后,作业人数可以控制在500人以内。在运输环节,技术同样武装到了每一个“毛孔”。今年顺丰给包括临时车辆在内的每位司机装上了App,堵车、意外等在路上发生的一切都在监控之中。应用智能调度技术,可使快递公司每辆车月行驶公里数达到4万公里,而普通物流运输车辆的月行驶公里数只有8000公里。 (摘编自《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材料四: 2019年1-8月份,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8%、79.7%和2.3%,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10.3%、52.9%和10%,我国快递业务的国际业务仍有待提高。虽然中国快递行业在迅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也在深入推进,目前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但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不平衡的“短板”仍需要补齐。从快递业务量来看,国际快递业务仅占一个零头,与国际物流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下一步要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要配合跨境电商出口多元化的需求,首先在东南亚地区突破,并拓展欧美日韩、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市场。 (摘编自《2019年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递员权益得不到落实除企业自身的原因外,政府监管困难,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重要的原因。 B. 快递企业采用加盟方式有利于抢占市场、压缩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对加盟店的员工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C. 采用智能调度技术,给司机装上了App能有效监控堵车、意外等行车路况,提高了一些快递的运输效率。 D. 我国快递企业业务获得的收益较高,但相比来说国际业务的占比太低,应当推动快递企业“走出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递业内普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这导致快递员的加班费和休假权等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B. 给快递员设计一个细化的“加班费”配套办法让快递员按劳取酬,这个责任由快递企业来承担。 C. 2019年“双11”快递业没有出现爆仓现象,与新技术的支持提高快递行业的工作效率有一定关系。 D. 2014年到2019年前8个月我国快递业的业务收入逐年增长,但从2016年开始增长速度直线下滑。 6.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侧重快递员的权益问题。料三侧重如何应用智能技术来提高快递行业的效率。材料四侧重针对中国快递业国际市场不平衡的“短板”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但是这种方式对加盟店的员工来说显然不是好事”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一“行业发展初期,不少快递企业为抢占市场,采用加盟方式来压缩人力成本,但造成的后遗症是部分企业无心关注加盟店中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可知说的是“不少快递企”,“部分企业。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快递业内普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这导致……”错误,材料一“近日,《法制日报》调查发现快递员的权益保障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而加班费和休假权等劳动权益的落实仍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快递员权益之所以难以落实,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在于监管的难度大,相关法规的缺失”,可知因果不当,“加班费和休假权等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是多方面的原因。 B项,“……这个责任由快递企业来承担”错误,材料一“比如,该行业以计件薪酬为主,不少快递员为‘多劳多得’,自愿加班,这里也需要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为其设计一个细化的‘加班费’配套办法,让快递小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可知设计“加班费”的配套方法也有政府的责任。 D项,“但从2016年开始增长速度直线下滑”错误,2019年1月到8月的总增长速度有所反弹,可知“直线下滑”理解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一,根据“快递员权益之所以难以落实,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在于监管的难度大,相关法规的缺失”“此外,由于物流和快递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的劳动法原则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快递员”,可知侧重快递员的权益问题;材料三,“在分拨环节,韵达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分拨中心上线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分拣流水线。长约200米左右的流水线有300多个托盘,每小时可以处理2万余票快件。依靠智能分单,自动流水线的准确率达到了99.9%,还将原来200人的人工压缩到了30人……”,可知侧重如何应用智能技术来提高快递行业的效率;材料四,“虽然中国快递行业在迅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也在深入推进,目前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但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不平衡的‘短板’仍需要补齐。从快递业务量来看,国际快递业务仅占一个零头,与国际物流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可知侧重针对中国快递业国际市场不平衡的“短板”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的天空(节选) 徐贵祥 日军开炮了。 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的林子里爆炸,腾空而起的石块、土和折断的树枝在空中飘飘扬扬,纷纷坠落在脚边。 石云彪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往它的脖颈上系了一圈白色的绸子,然后俯下身去在它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雪无痕将信将疑地抬起头来,深情地看着它的主人,迟迟不肯挪动脚步。 石云彪再次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掰开它的嘴巴,往里面放了一块肉干,然后喝道:“快走开!” 雪无痕依然不动,并且将肉干吐了出来,一如既往眼巴巴地注视着石云彪,并求援似的向周围的人摇了摇尾巴。 石云彪恼了,咬了咬牙,霍地站起来,照着雪无痕的屁股狠踢了一脚——脚还悬在空中,又停住了,然后耐着性子再弯下腰去对它耳语,跟它笑谈。 任凭石云彪推搡、拿枪比划,雪无痕顽强地屈下前爪,而用后爪死死地抠牢地面,善解人意的脑袋温情地磨蹭着石云彪的腿杆。 石云彪终于为这畜牲的忠诚和坚定所感动。他不再推它,并且抱住了它的脖颈子。但是,这样的温存只持续了几秒钟,石云彪猛然松手,拎起手枪,对准了雪无痕的脑袋。 没有胆怯,没有惊恐。雪无痕的表情平静坦然,并且立直了前腿,两眼秋波悠悠如同两泓深邃的古井。 石云彪的手在这一瞬间颤抖了。枪管无力地垂下了。四周已是枪声如爆炒豆,叽里哇啦的喊叫如同弥漫树林的鸦聒。石云彪终于对雪无痕点了点头。 又一发炮弹在近处爆炸,飞起的弹片将石云彪身边的小树劈成两截。 余副官惊叫一声,纵身扑向石云彪。石云彪岔开两腿,像两只钢牙,咬定了脚下的岩石。他挥手将余副官推开,然后淡淡一笑,又从右边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物件。 余副官抹了一把脸,于惶惑之中看清楚了,托在团座手上的,是一只玉石造的假眼球。石云彪自己摸索着把假眼球塞进那只空虚的眼眶里,然后摸了摸风纪扣,戴正军帽,掸掸军装上的泥土,收起两腿并且挺直了腰杆,那只独眼骤然放光,朗朗地喊了一嗓子——“812高地——全体人员——集合!” 陈墨涵的心跳猝然加快。 正面的攻势已不是先前的虚张声势了,仗打到这步田地,敌人动真的了。 从炮声的强弱程度上,陈墨涵判断马陂方向的敌军已经越过二四六团的防线,812高地危在旦夕。他同二营营长简单商量了撤退计划之后,便亲率一个连箭一般地插向812高地,前去接应石云彪。 只翻过一道山梁,陈墨涵就看见了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团部的三十余人已同日军混战在一起。他看见了那个穿着校官呢军服的独眼上校,看见了那柄在花团锦簇的银光中闪电一般旋转飞舞的大刀。 一片血色如沸腾的海洋从陈墨涵眼前弥漫开来,咸涩的潮水充溢了他的胸腔,这时候他的眼前便沉落了一个完整世界的喧嚣。一切都遥远了,一切都在冥冥之中遁去了踪影。他仅仅看见十万里云天下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山巅,看见从群山之上冉冉升起的那个凛然的身姿。 石云彪扔掉了卷刃的大刀,从血泊中拎过一挺机关枪横于坡上。几株血花溅开了石云彪的呢制军服,嫣然开放如燃烧的玫瑰。……蓦然,陈墨涵的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光影,这光影像个精灵,左冲右突,上蹿下跳,一次又一次勇猛地扑向穿着屎黄色军服的日军。已经无法分辨它究竟撕碎了多少雄性的肉体,它那身高贵的皮毛已经被鲜血浸透了——它是雪无痕。 陈墨涵此时已经顾不上指挥队伍了,他的神经被不远处的喊杀声连根抠起,烫热的血液在骨骼里此起彼伏汹涌澎湃。 倏然,陈墨涵像被一枚钉子钉住了。 他看见一道血光如同一弯新鲜的虹桥喷向天空,潮水在瞬间升腾蒸发,石云彪的右臂随着这片血红的潮水飞向坡上残败狼藉的树林。 陈墨涵梦一般地看着石云彪,看见那副身躯犹如一座沉重晃动的山,那只独眼粲然炸裂,迸射的碎末流金溢彩地飞向深秋的蓝天。 石云彪弯下腰去,又拣起了一把三尺长的大刀,后仰起血肉模糊的头颅,独眼平视前方。一阵枪声扑过来,泼水一般浇湿了石云彪胸前的军服,他的身体微微向后晃了一下,最后一次站直了,挥动仅剩的左臂,大喝一声,睚眦俱裂,手中的大刀划了一道流畅的弧线飞出三丈开外,正僵硬在那里的一名东洋军官顿时身首异处。 石云彪这才倒下。石云彪是在自己的大笑声中倒下的。四十年后,每当进入那种状态之后,陈墨涵依然清晰地听见那雷霆般的笑……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叙述敌人炮弹的攻击,为下文人物活动和情节的铺展提供了具体的背景。 B. 雪无痕面对主人的枪口是一处精巧的描写,从侧面生动刻画了石云彪的人物形象。 C. 对石云彪独眼的细致刻画,既突出石云彪的性格特征,又暗含作者对社会的讽刺。 D. 小说结尾处写陈默涵对石云彪笑声的记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令读者回味无穷。 8. 请简要分析石云彪的人物形象特征。 9.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石云彪军服的描写,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7. C 8. ①温柔。他对待雪无痕时,“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再弯下腰去对它耳语,跟它笑谈“抱住了它的脖颈子”体现石云彪的温柔。②威严、严格。整理军装集合军队的细节中,他“摸风纪扣”“戴正军帽”“掸掸军装上的泥土”“收起两腿并且挺直了腰杆”“朗朗地喊体现出石云彪作为军队将领的威严、严格的纪律性。③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浴血守卫高地的战斗中他“扔掉了卷刃的大刀,从血泊中拎过一挺机关枪横于坡上”,右臂被炸,独眼炸裂,强撑着不倒下,体现了石云彪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一面。④血性与骨气。他壮烈牺牲时“站直”“大喝一声”“在自己的大笑声中倒下”体现了石云彪军人的血性与骨气。(答出三点即可) 9. ①表明人物身份。石云彪“摸了摸风纪扣戴正军帽,掸掸军装上的泥土,收起两腿并且挺直了腰杆”,这些描写表明了他典型的军人身份。②推动情节发展。前来救援的陈默涵看到“那个穿着校官呢军服的独眼上校”在奋勇杀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渲染气氛。“几株血花溅开了石云彪的呢制军服,嫣然开放如燃烧的玫瑰”,烘托出这场战斗的激烈,战事之艰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④衬托人物形象。结尾处“一阵枪声扑过来,泼水一般浇湿了石云彪胸前的军服”,但他“最后一次站直了”,壮烈殉国,凸显了他作为军队将领,不怕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为人民而战的军人形象。(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暗含作者对社会的讽刺”理解错误,原文只是刻画石云彪的英雄形象,这位战斗英雄在最后的斗争中英勇不屈,壮烈牺牲,没有作者对社会的讽刺。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石云彪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往它的脖颈上系了一圈白色的绸子,然后俯下身去在它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雪无痕将信将疑地抬起头来,深情地看着它的主人,迟迟不肯挪动脚步。石云彪再次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掰开它的嘴巴,往里面放了一块肉干”,对待雪无痕可以体现石云彪的温柔;“石云彪自己摸索着把假眼球塞进那只空虚的眼眶里,然后摸了摸风纪扣,戴正军帽,掸掸军装上的泥土,收起两腿并且挺直了腰杆,那只独眼骤然放光,朗朗地喊了一嗓子——‘812高地——全体人员——集合!’”,可知在整理军装集合军队的细节中体现出石云彪作为军队将领的威严、严格的纪律性;“他看见了那个穿着校官呢军服的独眼上校,看见了那柄在花团锦簇的银光中闪电一般旋转飞舞的大刀”“石云彪扔掉了卷刃的大刀,从血泊中拎过一挺机关枪横于坡上。几株血花溅开了石云彪的呢制军服,嫣然开放如燃烧的玫瑰”“石云彪扔掉了卷刃的大刀,从血泊中拎过一挺机关枪横于坡上。几株血花溅开了石云彪的呢制军服,嫣然开放如燃烧的玫瑰”,体现石云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最后一次站直了,挥动仅剩的左臂,大喝一声”“石云彪这才倒下。石云彪是在自己的大笑声中倒下的” 体现了石云彪的血性与骨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然后摸了摸风纪扣,戴正军帽,掸掸军装上的泥土,收起两腿并且挺直了腰杆,那只独眼骤然放光”,可知表明石云彪典型的军人身份;“只翻过一道山梁,陈墨涵就看见了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团部的三十余人已同日军混战在一起。他看见了那个穿着校官呢军服的独眼上校,看见了那柄在花团锦簇的银光中闪电一般旋转飞舞的大刀”,通过前来救援的陈默涵眼中所看推动情节发展;“石云彪扔掉了卷刃的大刀,从血泊中拎过一挺机关枪横于坡上。几株血花溅开了石云彪的呢制军服,嫣然开放如燃烧的玫瑰”,可知渲染气氛;“石云彪弯下腰去,又拣起了一把三尺长的大刀,后仰起血肉模糊的头颅,独眼平视前方。一阵枪声扑过来,泼水一般浇湿了石云彪胸前的军服,他的身体微微向后晃了一下,最后一次站直了,挥动仅剩的左臂,大喝一声,睚眦俱裂”,可知衬托石云彪军人形象。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睿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赐爵安乐男、宁远将军。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寻就拜东兖州刺史,改爵新泰侯。为政清平,新民乐附。高祖初,入为给事中,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睿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卿年耆德茂,服勤累朝,历职内外,并著显绩,逮于耆老,履道不渝。是以釐革之始,委以礼任,迟能迂德,匡赞于朕。”明根对曰:“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因泣不自胜。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其年,以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语在《元传》。车驾幸邺,明根朝于行宫。诏曰:“游五更光素蓬檐,归终衡里,可谓朝之旧德,国之老成。可赐帛五百匹、谷五百斛。”敕太官备送珍羞。后车驾幸邺,又朝行宫,赐谷帛如前,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物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世号高、游焉。 (节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B. 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C. 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D. 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通常指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代管国事也指有时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亲代行职务。 B. 践祚,指皇帝即位。类似的词语还有登基、封禅等新皇帝继位,纪年一般改元,以示万象一新。 C. 车驾,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代指帝王。古文中“御驾”也有此含义,也是用皇帝的车马代指皇帝。 D. 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场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明根办事谨慎、为政称职。魏高宗时,他小心恭顺、谨慎办事,得到称赞。魏高祖时,任给事中,人们都称赞他称职。 B. 游明根公正清廉、获得民心。魏显祖时,他担任东兖州刺史,处理政务公正清廉,当时新归顺的百姓都乐于归心于他。 C. 游明根尊重事实、理性分析。在是否和萧赜互派使者问题上,他分析事实提出主动派遣使者通好的建议,得到采纳。 D. 游明根得到赏赐、深受倚重。他多次得到皇帝赏赐。即使退休了,皇帝还常咨询他的意见,在他生病时亲自去询问病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2)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世号高、游焉。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先前因三吴不安宁,荆、梁有战乱,所以暂时停止派遣使者,准备探察敌情而定。 (2)游明根与高闾都因年高有学问,受到特别的礼遇,(皇帝)无论公私出行,经常令他们陪同,被当时的人并称为高、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为臣到日暮之年,来日如沙漏将尽,承蒙陛下的恩泽,身首保全,回家等待命终,到地下奉领先帝陛下大恩,是臣的一片心愿。然而现在犬马恋主的心情使臣不胜悲伤”。 “蒙陛下之泽”,之前省略主语“吾”,之前断开,排除AC; “首领获全”中,“首领”此处指身体,身体状态是“获全”,之后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践祚,指皇帝即位。类似的词语还有登基、封禅等新皇帝继位”错误,“封禅”是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亲自去询问病情”错误,文中为“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意思是“游明根旧病发作,皇帝亲手写信询问病情,派遣太医送药”,可知皇帝亲手写信,而不是亲自去询问病情。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靖”,安宁;“难”,战乱;“权”,暂时;“观衅”,探察敌情。(2)“以”,因为;“儒老”,年高;“特被”。受到特别的;“世号”,当时的人并称。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郡任县人,父亲游幼冯跋政权时期暂时任广平太守的职位,和龙被平定之后,游明根才得以回到乡里。游雅称赞推举他,魏世祖提拔他为中书学生。游明根性情正直谨慎,清心寡欲,广习经典,等到魏恭宗监国,他与公孙睿一起掌管朝中文书撰写事宜。魏高宗登基,赐爵安乐男、宁远将军。魏高宗因为他小心恭顺办事谨慎,常常称赞他。出使刘骏,前后出使三次,刘骏称赞他有长者风度,迎送的礼节规格,超过一般的使者。魏显祖初年,以本将军出任东青州刺史,不久就被拜为东兖州刺史,改封爵为新泰侯。处理政务清廉公正,新归顺的百姓都乐于归心于他。魏高祖初年,入朝任给事中,清正、节制、恭顺、谨慎,都称赞他称职。因与萧赜多年断绝使者往来,关于现在是否应该通使往来,魏高祖下诏书让群臣一起讨论此事。尚书陆睿说:“先前因三吴不安宁,荆、梁有战乱,所以暂时停止派遣使者,准备探察敌情而定。现在对方内部平静,宜再通使往来。”游明根说:“中途停止派遣使者,是我朝决定的,高筑醴阳的城墙,侵入对方的领土,若论变动的理由,萧赜方面有理。我方现在派遣使者,在道理上是适宜的。”魏高祖采纳了这个意见。游明根因自己年过七十,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下诏不同意。他多次上表坚决请退,魏高祖说:“你年高德茂,连续多朝勤勉工作,在朝廷内外历任各种职务,都有显著功绩,到了老年,履行道义的心不变。所以我朝改革之始,以礼仪重任相托,期待您能以高远的德行,帮助我。”游明根回答说:“为臣到日暮之年,来日如沙漏将尽,承蒙陛下的恩泽,身首保全,回家等待命终,到地下奉领先帝陛下大恩,是臣的一片心愿。然而现在犬马恋主的心情使臣不胜悲伤。”因而泪水不断。魏高祖命他上前来,殷勤话别,涟涟流涕。这一年,朝廷以游明根为五更(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在学宫辟雍行礼。在《元传》中有记载。皇帝到邺城,游明根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下诏说:“游五更久为平民的光荣,归乡养老,可以说是朝廷的楷模,国家的威望。可赐五百匹帛,五百斛谷。”敕令太官多送珍贵食品。后来皇帝到邺城,游明根又在行宫朝见皇帝,皇帝像以前一样又赐给他谷帛,还为他建造宅第。国家有大事,常封印密件咨询意见。游明根旧病发作,皇帝亲手写信询问病情,派遣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魏高祖初年,游明根与高闾都因年高有学问,受到特别的礼遇,(皇帝)无论公私出行,经常令他们陪同,被当时的人并称为高、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①。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②,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③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注]①反侧:不安分,不顺从。②富春秋:岁还多,既年富力强。③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开门见山,交代时代背景,写出了国运的艰难,连年战争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B.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之心。“万方”写出范围之广,“十载”写出征敛时间之长。 C.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批判官员的无道他们宰割、剥削百姓,导致民心不安,揭示出百姓疾苦的根源。 D. “贤者贵为德”承上启下,一方面与前文的“庶官务割剥”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为后文诗人抒发情感做铺垫。 15. 诗歌的最后十二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对韦讽的赞美,称赞他年富力强、见识卓绝,操持纲纪犹如朱红色的琴瑟弦那般正直无私。②对韦讽的期盼,希望他惩戒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救民于水火。③对韦讽的勉励,大江的奔流犹如诗人依依不舍的泪水,诗人希望韦讽能做出良好政绩,来慰藉诗人的深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连年战争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错误,诗中指的是战争延绵至今没有停止。“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意思是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十年军用征敛不堪。众官致力宰割剥夺,无暇忧及民心思叛。横征暴敛名目繁多,贤者重视以德为先。韦生你正年富力强,通达事理识见不凡。前去掌管荆法纲纪,喜你执法正直不偏。定使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贼应先惩办。洒泪送到岷江边上,上天也觉无限伤感。你去做出良好政绩,安慰我的深情忆念。《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中间八句:“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表露出诗人把友人列为“贤者”,希望友人救民于水火,惩治贪官污吏。“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正面表达了诗人“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最后四句:“挥泪临大江”,大江的奔流犹如诗人的泪水,“高天意凄恻”,诗人的凄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流露出诗人关切人民痛苦,对韦存在着很大希望,故既告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这挥泪,不只是为私人交谊。“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被发现后,发现者“_______,______”展现了居住在桃花源的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气势非凡的句子是“_______”,写他的儿子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嫁作商人妇”后回忆往事,伤心流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便要还家 (2). 设酒杀鸡作食 (3). (2)气吞万里如虎 (4). 赢得仓皇北顾 (5). (3)夜深忽梦少年事 (6).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要”“赢”“妆”“仓皇”“阑”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上,有几个令人 的环节:与检阅车同行的一辆空车上的车牌为醒目的“1949”;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及后代举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画像,出现在游行队伍之中;此前还颁授了一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没有忘记为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这不但表现了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解释。面对人民英雄,我们应该仰之弥高、 。尊重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导向。我们这个国家最应该受到尊敬和崇尚的人是谁?是 为中国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老一辈革命家,是舍生忘死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是献身科学为国增光的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等。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伟大的中国人,都会 在人民的心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注目 铭记于心 大公无私 镌刻 B. 瞩目 刻骨铭心 大公无私 铭刻 C. 注目 刻骨铭心 毁家纾难 镌刻 D. 瞩目 铭记于心 毁家纾难 铭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些环节包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表明我们在共享新中国7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荣时刻 B. 在我们共享新中国7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荣时刻,这些被赋予了非同寻常意义的环节 C. 这些环节包含着非同寻常意义,表明我们在共享新中国7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荣时刻 D. 这些环节包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而我们在共享新中国7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荣时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既表现了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 B. 这不但是对“不忘初心”生动诠释,也是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 C. 这既是体现了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 D. 这既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注目:专注地目视,一般表示客观实际的动作。瞩目:关注,含有主观的情感或态度等色彩,般由客观事物的重要性、特殊性、影响力等特征引起,多用于被动语态中。此处修饰“环节”,适用“瞩目”。 第二组,铭记于心:牢记在心中,时刻铭记,倾向于主动,即记忆者主动将某事、物牢记,侧重记忆的程度。刻骨铭心: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即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侧重感受上难以忘记。此处前文有个“应该”强调主动去记忆,适用“铭记于心”。 第三组,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比“大公无私”更强调舍身为国的动作行为,根据下文“为中国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老一辈革命家”,此处适用“毁家纾难”。 第四组,镌刻:是刻在实物上,用在石头、木头等名词的前面。铭刻:是一种意念的行为,一般用在心的前面。此处语境“在人民的心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适用“铭刻”。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括号内句子的内容是对上文庆祝活动环节的概括,属于近指,故排除A项; 根据括号后的内容分析得出衔接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排除B项; 根据上下文内容关系分析括号内应为顺承连接,解释说明的关系,D项为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这不但表现了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解释”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先说“不忘初心”,再说“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当是“既是……也是”;三是搭配不当,“表现”与“尊重”,“解释”与“不忘初心”搭配不当。修改为“这既是对‘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 故选D。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但按作用机理分类,主要分为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药四类。解热镇痛药可以退热,缓解头痛、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如常用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该类药物① _____。它们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所以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用。②____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抑制病毒从细胞中释放,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③_______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等。 【答案】 (1). ①不能经常服用 (2). ②抗病毒药物可以 (3). ③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第一个空根据句后“它们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所以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用”,可知应该填入服用的要求,即“不能经常服用”;第二个空根据“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抑制病毒从细胞中释放,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可知是药物作用,再结合“要分为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药四类”,填入第二类,即“抗病毒药物可以”;第三个空根据例举的名称“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等”,可知填入“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到11日召开的国家验收会上公布已发现102颗脉冲星,它两年多来发现的脉冲星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 验收会上,中科院院士武向平等6位专家分别宣读工艺验收、电波环境保护等验收意见,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宣布“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 【答案】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时间,“2020年1月11日”;谁,“中国天眼”;怎么样,“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其他内容是具体解释,“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到11日召开的国家验收会上公布已发现102颗脉冲星,它两年多来发现的脉冲星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这是成就等等,这些信息不重要,压缩的时候忽略。 【点睛】做此类试题,第一,摘中心句,打枝削叶;第二,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第三,去粗取精,舍末逐本;第四,敲骨吸髓,融会贯通。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晓声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人世间》被誉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故事的字里行间,处处承载着梁晓声关于生活原点的记忆。谈及创作原因,梁晓声说,诚实、善良、厚道是中国人最为宝贵的价值观,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年轻人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这很重要,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更多地去了解当代中国”。在互动交流中,梁晓声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为读书,我在进入复旦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同学们的特别关照,到了分配工作时,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说,‘这个青年不错’,最终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梁晓声说,读书带给他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 梁晓声的话对青年一代的人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梁晓声说,读书带给他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就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读书可以完善自身。古有苏秦锥刺股苦读书,后成合纵之事;又有匡衡不耻凿壁借光勤读书,终成学识之尊;亦有孙康不惧严寒痴读书,终为有为之仕。自古以来哪怕是寒门子弟,也会耕读传家,我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以提升我们的整体素养和看世界的视角,更会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让我们整体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读古诗词,可以体会到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体会到陈子昂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豪放;体会到刘禹锡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体会到李白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体会到刘长卿那“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的感叹;体会到苏轼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古语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017年大眼睛希望女孩苏明娟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新闻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1991年因为一张渴望读书的照片,让苏明娟等一众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引起国内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他们的资助下,苏明娟等拥有了进入学堂的机会,成为白领,最终接下副书记的艰任。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 古人有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何等的乐观!对于生活中的困难,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半途而废,而有一部分人则拼尽全力,最终取得了胜利。当命运的小船漂泊在起伏不定的大海里,是全力以赴还是顺其自然?常言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都敢于与命运抗争,为什么自己不能?紧握命运的小船,当大海咆哮不止时,当它掀起万丈狂澜时,从容应对,不能慌了手脚。当自己的小船到达梦想的彼岸时,告诉自己:“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作文题材料提供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谈创作缘由及读书的感触,意蕴十分丰富。根据题目中所说“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将其写成文章的要求,从中抽取一点来立意或者结合其中几点来立意。从梁晓声所说的话来分析,可以从“持久读书的好处”“读书与诚实、善良、厚道等价值观的关联”“读书能够使人更多了解当代中国,从而坚定自己的努力”等角度立意;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内容,写出实际感受。 【立意】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品格,提升自我;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改变人生,创造价值;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探寻真理,改变世界;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获得智慧,涵养内在;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丰富知识,报效祖国。 【结构】 标题符合题意《腹有诗书气自华》,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读书意义,“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就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第二三四段并列式形式,实际内容上递进论述,“读书可以完善自身”“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第五段通过读书在生活中学会了积极面对。最后一段回扣主题,“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素材】1.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2.“我们都是平等的……”打开《简•爱》,我似乎被里面的主人公带到另一个世界,为她那坚强、宽容而又充满爱心的品质所深深感动了,看到那令人伤感的场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这是真性情的表现。简•爱那娇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如此悲苦的命运,常常让我泪眼婆娑。但她那顽强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 3.人活在世界上,归根到底是在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而是否能处理好人与内心自我的关系将决定其生活幸福与否。从古至今,读书人的气魄是与天地齐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成就了自我,更成就了一个时代,成就了辉煌的文化!但我看来,正真的阅读,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恰如孔子所说的“为己而学!”只有自己才真正明白内心的需要,才真正找得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归属和人生方向。因而,读书读进自己的生命,才能读懂自己的生命,真正认识自己,人生的幸福也便会随之而来。在阅读中修养自我:读历史,便把自己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在历史中思考,在历史中担当,在历史中开创;读文化古籍,便把自己生命放在天地间,开放眼界、阔广胸襟,体味无限自由;读人物,便时时抱以恭敬的心态,徜徉人格的世界,体味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积淀。为己而读,在阅读中定能捕捉到“欣然、愤然、敬然、陶然”之感悟。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 )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