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兴仁市凤凰中学2022届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科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小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 ‎ ‎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重视科学发展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 (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所有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 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帮助别人和认识自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 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C.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D.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自我审视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C.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 D.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聪明”的植物 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背负“傻瓜”的名声,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很多植物也具有“智慧”。植物神经学领域的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斯特凡诺·曼库索认为:“如果把智能定义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 植物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而言,植物的运动就像冰川移动那样缓慢,在不具备延时摄影的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很难捕捉到这种运动。达尔文是第一个注意到植物具有智慧并且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科学家。他观察到,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并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他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这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 ‎2005年,曼库索等一群科学家成立了“植物神经生物学学会”来研究植物的复杂行为。他们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它与人类神经元产生的信号非常类似。曼库索说,即使微小如黑麦,也拥有大约1400万个根尖,这意味着植物能产生大量的动作电位。‎ 众所周知,人类拥有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块的脑灰质区域,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但植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在每个根尖中的——显然,如果植物也拥有相对集中的“大脑”的话,那么任何一只食草动物或者一位除草人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它,这样的飞来横祸可是致命的。而分散的神经系统,就可以巧妙避免这一风险。实验表明,一株植物在90%的根尖被去除后仍然可以存活。‎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它们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 植物的“智商”程度之高、花样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生长在美国西部的盾叶鬼臼似乎可以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天气,提前两年制订它们的生长计划。还有,在美国西部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针叶树种——花旗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雷锋精神”:它们通过地下根系形成的真菌共生区域为自己的幼苗及别的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为了让自己的生长计划更有理有据,或者能更准确地经“开闸”收放资源,盾叶鬼臼和花旗松必须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多个变量,如湿度、温度、土壤中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种类等。而为了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它们必须练就一套三维视角。这种在三维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甚至可以理解为植物已经通过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迷宫实验——而迷宫实验正是检验动物智能的惯用方法。‎ 更厉害的是,植物还具有数字分析能力。2013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拟南芥会做一些相当复杂的运算,以确保自己在夜里不会“饿肚子”。拟南芥可以在晚上计算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并根据生物钟估算天亮的时间,它们结合两方面的数据将储存的淀粉分段消耗,以保证自己能撑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当它们重新开始光合作用的时候,体内95%的淀粉已经被消耗殆尽——可见拟南芥算得有多精准!‎ 除了会数学,植物的语言能力也不赖。植物可以通过根部散发出的不同化学物质与其他植物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交谈”,可以通过散发迷人的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可以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构成了植物的海量“词汇表”。‎ 自我认知行为被认为是动物具有智能的必要条件,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植物也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在美国西南部莫哈韦沙漠和索诺兰沙漠里生长着一种矮小灌木,当它的根系与其他植物发生直接接触时,会毫不留情地挡住人家的路,但不会抑制自身根系的伸展。植物不仅能认出“自己”,也能认出“自家亲戚”。以海南芥为例,科学家将一组海南芥与来自同一母株的“兄弟姐妹”种在一起,另一组海南芥则与“非亲非故”的其他植物种在一起。几星期以后,前者的根系呈现出一派“和平共处”的局面,而后者的根系竞争则惨烈得多。‎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具有智能的植物呢?有伦理学家认为,既然植物不是一种无意识的静物,它们就理应得到尊重。‎ ‎(王健/编译)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达尔文发现植物有智慧,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发现主宰植物活动意识的是植物根尖的电信号系统。‎ B.植物可以通过光感受器察觉人类的活动,有的还有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变量的三维视角,这种能力充分体现了植物的智能。‎ C.拟南芥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喂饱自己”,夜晚通过精准估算叶片中淀粉含量和天亮时间,分段消耗,确保夜间“不挨饿”。‎ D.植物的语言是它们散发出的化学物质,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能够起到帮助植物与外界交流、抵御风险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具有电信号系统,它们分散在每个根尖上,但不存在神经系统,也没有相对集中的大脑,这有助于植物规避风险。‎ B.海南芥不仅能识别“自己”,还能和平对待亲缘类,这说明植物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也能够区分“自己”和“别人”。‎ C.植物不是一动不动的“傻瓜”,它们不断地和外界沟通,可以感知障碍、危险、变化,甚至通过了检验动物智能的迷宫实验。‎ D.本文既有生动的叙述,又有大量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多处引用专家学者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曼库索认为“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植物身上有哪些“智慧”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游子吟 ‎ 侯发山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他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韦伟叹了口气。‎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儿子在一边说话,韦伟开车不能分心,而以“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一句搪塞,这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C.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D.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 ‎8.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11.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的 “跽”,既不同于 “坐”也不同于“跪”。上古无坐具,古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姿势相当于今天的跪,即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放在脚后跟上。‎ B.室内的坐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坐东向西为最卑。鸿门宴是在军帐中举行的,其坐次和室内相同。‎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季、仲、叔。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好让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这首诗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 B.本诗首联即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潇潇”,小雨貌;“稳”,稳当,稳步。‎ C.颔联不写雨,写秋天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了,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D.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写出了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带给诗人的冰凉透骨。‎ E.尾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当权者的赞美,以及痛恨自己无所作为。‎ 15. 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鸿门宴》一文中樊哙劝沛公赶紧离开项王营地,不必计较细枝末节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与作者交往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粗鄙浅薄之人来反映“陋室不陋”。‎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 ‎ ‎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玉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遗世独立的佳人。‎ ‎②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更不能存有见好就收的想法。‎ ‎③张少威和平金侠一边向落水老人施救,一边大喊救人,一位摆面摊的男子闻讯跑来,三人成虎 , 终于把老人救上岸来。‎ ‎④对于此次“红黄蓝事件”中的涉军谣言,一些公众人物竟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推波助澜 , 严重抹黑了人民军队的形象。‎ ‎⑤在这幅剧照上,功夫宗师洪金宝饰演的俞大猷将军,身着战甲,手握军刀,目光如炬 , 不平倭患誓不休的雄心呼之欲出。‎ ‎⑥在凤凰中学的第一届演讲比赛中,来自高一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立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① 。早在周代,朝野就有庆贺这一节日的习俗。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不但官方重视这一节日,② 。这一天,农人要检视农具,筹划农事。祭祀谷神,祈求获得好的收成。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庆祝立春的方式虽然不同,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例句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小说要刻画人物,离不开一定的手法,不是语言描写,就是动作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又是人物思想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所以,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就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人物思想。‎ 例:刻画人物的手法,除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作文(60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2022届高一第二次语文月考试卷答案解析 ‎1.C【解析】A.偷换说法,“避免危机出现”的说法不妥,应是“克服危机;B.扩大范围,“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就卡夫卡而言的,不是就所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而言的;D.说法绝对,文中说“在文学家笔下”,文学家“很可能”同情罪人,不能说任何情况下“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都“不同”。 2.A【解析】错解关系,“助人“识己”不是并列关系,从文章内容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为“文学应当帮助人认识自己”,重点是认识自己。 3.B【解析】偷梁换柱,不是反思“人类发展与自我审视”的关系,而是反思“科学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4.A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达尔文“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曼库索等科学家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没有信息表明达尔文发现电信号系统“主宰植物活动意识”,也没有信息表明达尔文已经发现“电信号系统”存在于“根尖”。故选A。‎ ‎5.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不存在神经系统”错,根据原文可知,植物中的电信号系统就是它们的神经系统。C项,“通过了检验动物智能的迷宫实验”错,原文仅是做了一个类比。D项,“大量的细节描写”错,本文描写文字不多,更无大量的细节描写,多是生动的说明性语言。故选B。‎ ‎6.①化解困难或应对风险的智慧:遇到阻碍生长的障碍物可以绕开,分散的神经系统帮助植物避免灭顶之灾,产生刺激性化学物质抵御食草动物,植物的这种灵活应对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②缜密细致地计划的智慧:根据天气提前制订生长计划,实时监测环境变量,精准测算生长所需的养料,这种为提升生长质量的细密地计划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③灵活多样的沟通的智慧:植物通过散发出不同的化学物质来表达它们与世界的关系,这种灵活多样的沟通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④互爱互助的协作的智慧:在生长过程中和别的植物互惠互利,尤其是亲缘植物,这种互爱互助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然后再分条概括,做到答案简单、准确、全面。如由文中“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可得出其化解困难的智慧,由“它们通过地下根系形成的真菌共生区域为自己的幼苗及别的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可得出其缜密细致地计划的智慧,由“可以通过散发迷人的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可以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得出其灵活多样的沟通的智慧,由“植物不仅能认出‘自己’,也能认出‘自家亲戚’”可得出其互爱互助的协作的智慧。‎ ‎7.答案:A(A 项“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有误。)‎ ‎8. ①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她勤劳节俭,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毫无怨言。②体贴晚辈,善良无私。她体贴儿子媳妇,疼爱孙子,把平日积攒的零钱拿出来补贴儿子一家。(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1、以《游子吟》为线索来叙述故事,串联情节;2、揭示主题,时代变迁,但母爱是伟大的,亲情是温馨的;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交代文章情感;5、引用诗歌增添文章文采. 答这些都对,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0.D项答案解析:(“不敢”后应跟宾语,排除C。固定搭配,“所+......”字结构,“籍”应与“封”的词性保持一致先从句式上来看,“籍吏民”与“封府库”相对,两句结构一致,排除A.B)‎ ‎11.答案解析:D项(.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2.答案解析:C项(刘邦两次言曰:“为之奈何?”都是张良献策。)‎ ‎13.译文答案:(1)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详细地)告诉了他。‎ (2)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夜驰”:连夜骑马。“之沛公军”:到沛公军营。“具”:全部,详细。‎ ‎(2)“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备”:防备。“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关键词译正确(3分),大意译出(2分)。‎ 14. A(本诗表达的情感是悲凄的,并未表达“对雨的喜爱”)B(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不作为的厌恶和批判,表达了自身的落寞之感)‎ 15. ‎ ①怀旧、失落的感情。看到南飞的燕子,不觉感叹又过了一-年,回首往事,恍如一梦。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全非。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②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痛苦。诗人家徒四壁,本想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③漂泊在外的苦楚.对家乡的思念。为了干一番事业,诗人漂泊在繁华的都城,秋风吹着身上的衣衫,苦楚涌上心头。(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译文:连续十日的潇潇细雨,稳当地送走了那炎炎夏日。闲居在京的我看到那南飞的燕子,不觉感叹又过了一年,回首往事,恍如一梦。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全非。那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冰凉透骨,我不禁想到自己家徒四壁,本想到京城干一番事业。却事与愿违。在这个繁华的京城,群居着众多高官,他们居高位而无所作为,谁会注意我这个流寓异乡的异客?独立在秋风中,任无情的秋风吹动着我的衣角。‎ ‎16、‎ (1)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 A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 目光如炬:意思为目光发亮得像火炬一样。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眼光明亮有神或见识高明。‎ 巧舌如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 ‎18、D【解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19、C【解析】 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 ‎ ‎20、①已有悠久的历史。②民间也很重视。③但目的都是祈求新岁的美好。‎ ‎21、‎ ‎②不是只有语言描写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 ‎③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未必就能把握人物的思想。‎ ‎22、‎ 题目分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注:1.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 不足350字,得分在24分以下;不足300字,得分不超过15分;不足200字,得分不超过10分;不足100字,得分0分。‎ 3. 偏题作文在24分以下;离题作文在10分以下。‎ 4. 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错别字最多扣3分。‎ 5. 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 6. 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7.抄袭不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