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一(5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 语文试题 第Ⅰ卷 基础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 A. 樯橹(qiáng lŭ) 参差(cēn cī) 羽扇纶(lún)巾 古陌(mò)荒阡(qiān) B. 泥(ní)古 给(gěi)予 无语凝噎(yè) 天降横(héng)财 C. 佯(yáng)攻 料峭(qiào) 揾(yùn)英雄泪 鲈鱼堪脍(kuài) D. 错勘(kān) 楔子(xiē) 前合后偃(yǎn) 献愁供恨(gōng)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羽扇纶(lún)巾——guān;B项,泥(ní)古——nì,给(gěi)予——jǐ,无语凝噎(yè)——yē,天降横(héng)财——hèng。C项,揾(yùn)英雄泪——wèn。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萧瑟 盗拓 发髻 遥岑远目 舞榭歌台 B. 巷陌 迄今 销魂 玉枕纱厨 修戚相关 C. 天堑 罗绮 珠矶 吟赏烟霞 唉声叹气 D. 推衍 休憩 嬉戏 冠冕堂皇 繁文缛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盗拓——盗跖;B项,修戚——休戚;C项,珠矶——珠玑。故选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欧洲时报》等法国媒体认为,赣剧《窦娥冤》巡演团在法国的精彩演出,播撒了中法友谊的种子,开辟了两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B. 《窦娥冤》第四折以窦娥的冤死结束,让人悲慨而叹息不已,而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黑暗的社会造成的。 C. 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D. 从目前来看,在飞机上安装地空互联系统是一个趋势。从我国航空公司的运行情况来分析,今后会大力普及飞机上的上网服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开辟……桥梁”搭配不当,应改为“架起……桥梁”。B项,结构混乱,“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句式杂糅,应改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黑暗的社会”或“悲剧是腐朽黑暗的社会造成的”。C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只差一分,甚至两分”语序不当,应改为“只差两分,甚至一分”。故选D。 4.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当的一项 A.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 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舞台说明、剧名等构成 C. 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 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答案】D 【解析】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秦观)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前者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后者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B.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宋代词人.世称“柳三变”或“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被称为“才子词人”“慢词圣手”。 C. 苏轼北宋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李清照词两首》当中写于南渡之前的是《声声慢》,写于南渡之后的是《醉花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秦观是婉约派;C.在诗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D《声声慢》是南渡之后,《醉花阴》是南渡之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选出加点词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A. 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 餐:吃 故垒西边 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 只合把清浊分辨 合:只应该 还酹江月 酹: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 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生得 D.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葫芦:糊涂 愆:罪过 倩何人换取 倩:请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偃”,倒,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怎生”,怎么、怎样。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_________。 ①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 ②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 ③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疲累 ④由于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的 ⑤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而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A. ①③⑤②④ B. ②①③⑤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⑤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五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整段文字旨在说明演唱在元杂剧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说到了一人主唱的利与弊。解题时要注意语句中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⑤明显是总结句,应放到最后;①③是缺点,结合③句中的“又”分析,③应该在①后面,可知顺序应为①③;②是优点,应该在①前面;综合分析,C项正确。故选C。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 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 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 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9. 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 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 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 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辛词是为了正衬”说法错误,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知,辛词也是用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反衬南宋朝廷。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理解分析错误,苏轼《赤壁怀古》没有人物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只是以周瑜的年少反衬自己的年老而功业难成。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在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通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丐我三日期 丐:给予 B. 京益壮之 壮:强盛 C.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 罹:遭受 D.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 平:铲平,剿灭 11. 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②京大怒,欲杀弃疾 ③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④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⑤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⑥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A. 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B. 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 辛弃疾在南宋为官时,多次通过对策和撰文力陈收复中原大计,但因朝廷和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D. 在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任上,辛弃疾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壮”,结合“弃疾斩其首归报”“京”“之”分析可知,“强盛”错误。应该译为认为……壮士。句意: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②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⑥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都不是表现辛弃疾胸有大志谋略过人。排除这两项,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错误。结合“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在怒,欲杀弃疾”分析,文中意思是: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故选A。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第Ⅱ卷 提高题 简答题 13.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答案】(1)(他)揣测僧人(义端)一定要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赶紧追上去抓住了他。 (2)张安国正与金将痛快喝酒,(辛弃疾)就当众将他捆绑起来带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句首主语“他”;“揣”,揣测;“必”,一定、必定;“以”,介词,把;“奔告”,形容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获”,抓获;“之”,代词,他。(2)“方”,正;“与”,连词,和;“酣饮”,畅饮、痛饮;“即”,连词,就,前面需要补充主语“辛弃疾”;“缚”,捆绑;“之”,代词,他;“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填空题 14.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写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答案】 (1). 早生华发 (2). 一尊还酹江月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倩何人唤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酹”“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解答题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首句表达了词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分析首句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2)词的下片借助哪些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①表达了词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①以乐景衬衷情,草碧柳黄,以美好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②化无形为有形,“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③巧设比喻,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解析】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作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惜别的基调,表达了词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以乐景衬衷情,“瑶草碧,柳芽黄”,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化无形为有形,“载将离恨过潇湘”,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巧设比喻,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红楼梦》拓展课程解答题 16.“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四个女子的命运,简述其中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要求:选的确实是判词中的人物,情节和人物匹配,事件叙述逻辑清晰完整,150字以上。(关键环节题)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探春勇斗赵姨娘 (2).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合写宝钗、黛玉,两株枯木上挂着玉带、雪中埋着金簪,乃喻钗、黛最终命运使人叹、使人怜也。红楼梦曲之《终身误》、《枉凝眉》中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枉自嗟呀”诸句,可知钗、黛最终结局已在其中隐约写出——“薛”埋而“林”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生于”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清明”二句——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本题需要注意人物选的确实是判词中的;事件和人物匹配;事件叙述逻辑清晰完整。如可以写“探春勇斗赵姨娘”“钗黛互吐剖心语”“探微恙互看金玉”“元春省亲”等。 写作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鮮,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一位片民感慨地说:“现在人情消费特别高,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然而,不少人不敢回家过年,原因不全是没时间、购票难等等,而是农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让他们心里发怵。 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要求:自拟题目,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并至少写出3条理由来论证你的论点,内容力求深刻,200字左右。 【答案】当前农村人情支出名目繁多,且单次支出金额高。调查显示,农民的人情支出主要包括嫁娶、生子、升学、丧葬四大类,且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人情费数额的逐年增高,无疑加重了农民生活负担。近年来,农民人情费的数额越涨越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亲情、友情的渴求,而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很大问题,甚至造成部分农民入不敷出。随礼本是人之常情,且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可正在逐渐变味儿。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人情观念已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遏制住恐怕不现实,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正确人情观。对此,农村基层干部应积极做好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设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总之,农村人情费是该“管一管”了,这不仅涉及农民的福祉,更事关小康社会的建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材料主要讲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的结果,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鮮,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农村家庭在支出方面的“随份子”钱也越来越多,且逐年水涨船高,人情消费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中新的负担。连外出打工的农民都为过年回家后的人情钱犯愁,这岂不是个大问题? 而且,人情支出名目繁多,人情链条越拉越长,还不仅是嫁娶、生子、升学、丧葬这四大类,盖房、乔迁、参军、生意、生病等五花八门,范围不断扩展,各种宴请比排场、争面子的攀比行为频现。参考立意角度:①中国式“人情消费”,让人不能承受之重;②莫让人情消费野蛮生长;③莫让人情消费阻挡“回家过年的路”;④倡导消费新风尚,厉行节约;⑤少一些不必要的“人情消费”也罢;⑥谈“畸形人情消费”之弊端;⑦“人情消费”应多一点人情,少一点消费等。有针对性地制订乡规民约,移风易俗,对人情费加以规范,将农民从沉重的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发挥好村规民约监督小组的职能,让农民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中,使人情费回到正常轨道,如此,才能形成节俭养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体现问题特征;可以写感受或认识,也可以结合社会生活谈给自己的启迪;不少于700字。 【答案】学会理解 在人生的路上,理解必不可少。理解是一座桥梁,它可以跨越天堑;理解是一座灯塔,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因此,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只有学会理解他人,才能与大家更好地相处。 小时候,妈妈总会告诉我:当别人作出了什么伤害你的事时,你要试着学会理解、包容他们,或许他们是故意的,也或许不是有意的,不管如何,都要原谅他们。当时的我虽然将这些道理记在了心中,但却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 记得有一次,我约我的好朋友婷婷去图书馆看书,我早早地就来到了图书馆,在那里耐心地等待婷婷。可是过了好久,婷婷都没有来,我不禁感到心急:婷婷今天怎么了?她平时可不是这样的人呀!算了,再等等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依旧不见婷婷的踪影,我不耐烦地翻着手中的书,心想:婷婷怎么可以这样呢?她怎么可以不遵守诺言。她真不够朋友!想着想着,再也无心看书,便气急败坏地离开了图书馆。 第二天,婷婷来到我家,面带歉意地跟我道歉:“芊芊,真不好意思,我昨天,没去图书馆,是因为……”“不要再说了!你不用找借口。不来也要跟我讲一声吧!”见她这副模样,我火冒三丈,甩头就走。 回到家里,我坐在书桌前,耳边传来小时候妈妈对我说要理解别人的话,不禁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婷婷可不是一个会随意失信的人,她昨天没来肯定有她的原因,我怎么可以不问清原因就粗鲁地把婷婷给赶出去呢!她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啊!于是,我来到婷婷家,向她道歉:“婷婷,真不好意思,刚刚我不应该那样粗鲁地把你赶出去。请你原谅我!”婷婷真诚地说:“没关系,其实我昨天是因为家里出了急事才没有去图书馆的。我也有错,应该事先跟你说一声,免得你着急……”就这样,我和婷婷成了更好的朋友。这时,我更加坚信了妈妈对我说的话。 生活中,不管我们遇见什么事,都要理解别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生气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理解是风,吹散战争前曾经硝烟弥漫的纱幕;理解是雨,点滴在受蒙蔽的心灵上,洗去尘埃。理解就像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香甜;理解就像一团温火,将冰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的融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学会理解”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从“学会理解”的结构来看,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其语意重点应放在“学会”上。也就是说,在写作时,我们必须具体写出“学会”的经过和结果。“理解”强调四点:①只有先理解了别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人理解自己;②理解要真诚;③理解是相互的;④世界需要理解。在考场上,有的考生由于审题不细,常犯偷换话题的错误。如写本文,有的考生同学只字不写“学会”的经过,却大写特写不被理解的烦恼或被人理解的快乐,不论你写得多么深情,都难以打动阅卷教师,偏离话题的作文是很难获得高分的。明确了写作重点,便要快速确写作内容。沿着材料的指引,从写作对象着眼,我们既可写父母、师生、同学之间的理解,也可以写人与自然、今人与古人之间的理解,还可写物与物之间的理解等。 参考立意:学会理解给自己带来喜悦,没有学会理解而招致的烦恼;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物(或自然)之间的理解;只有真诚才能得到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彼此理解;学会理解别人,别人才能理解自己等。 行文结构:如开头可以写“理解”的作用,如“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美好”等。然后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或某一类人,选择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件,能够体现“理解”,描述“学会”的过程。如“学会理解亲情”“学会理解友情”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让我们开启理解之花,多一份关爱;展开理解之云,多一份温暖;品尝理解之泉,多一份感恩等。 【素材】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或许我们做不到“海纳百川,能容乃大”的宽宏,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一颗坦诚、恳切一点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 学会理解亲情,让我们学会感恩与回报。亲情是我们面世的第一份感情,深厚而浓郁,倾尽了父母的一生,也蕴涵了手足的同心。爱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或含蓄,或直接,或温柔,或激烈,别用你的不理解去大意地伤害、也别让你的偏执去无端的误解,请理解亲情的无私与博大,学会在点滴中去感动,继而感恩,只有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时候,我们才会用更深的爱去回报。 学会理解友情,让我们执着于感动与拥有。友情是我们人生里的一面帆,也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灯,是生活历程里长久的一种快乐,也是坦途坎坷中融合的一种温暖。 学会理解生活,生活里有着或平凡或热烈或缤纷或单一的方式,只有领悟了生活本身的真谛,才会让我们过得轻松。只要不是一事无成,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心里有爱,请不要用金钱与名利去衡量成功与失败。 人生在世,请让理解相随,理解别人,也理解自己。学会理解,其实最终我们是在善待自己。 我坚信,那些懂得理解父爱母爱的人,定能理解风的招摇,雨的肆意,蝶的飞舞,还有纷繁的世态人情,从而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理解,让我领略到世间的美好情感;理解,让我敬佩每一个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我终于学会了理解,理解将伴我走向成功之帆……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