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 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秦卓琼 审题人:杨 微 考试时间:2019年3月21日 ‎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①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 ‎②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了庄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似乎很呆板。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 ‎③在中国,不同的思想理论可以想办法走通。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20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 化之于无形。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 ‎④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 ‎(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习得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特别讲求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B.中华文化中“变”“化”的思想表现为有所坚守但从不僵化,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进行多样化选择。‎ C.孔子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只说“如浮云”而没用丑恶的词,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 D.作者也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峻急迟缓不能过度,和孔子相比,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调整变化、统筹兼顾的特点,全文为分总结构,前三段为并列关系,第四段是总写。‎ B.第二段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论证“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两者是相通的。‎ C.第三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带来的文化优越性。‎ D.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发展新时势下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用孙子关于“善战”的话语是要告诫人们只有训练矫健勇猛之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B.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一些主张尚存疑问,但不否认它们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变化之道。‎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并非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 又要注意与时俱进。‎ D.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成功,原因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 麒 麟 焦 辉 老人把哑巴兄弟的手放进邵林手里,用力摁。邵林说:“爹,我给叔养老送终。”老人笑了笑,咽下最后一口气。邵林按乡村习俗埋了父亲,哑巴叔拖着瘸腿送棺到坟地。第一锹土落在硬木棺材上,哑巴叔哭昏了过去。‎ 邵林收拾旧物。哑巴叔佝偻着背蹲在枣木门槛上,怀里抱着邵林父亲的遗像,刀刻般的皱纹藏满秋阳的余晖。邵林从父亲枕头下翻出一个小铁盒,打开,一个红绸卷,展开,一根白色羽毛。邵林看不出是什么鸟的羽毛。没听说父亲生前喜欢鸟啊!怎么会珍藏一根白色鸟羽呢?邵林不解。母亲早已过世,只好问大姐。大姐电话里很嘈杂,说:“鸟羽毛?不知道啊。”邵林想,既然老人把白羽珍藏,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说明它是老人生前喜爱之物。邵林就把白羽放进旧衣旧被褥,拿去河边焚烧了。豫东乡村习俗,过世人的衣物一般不能留过头七,要寻个僻静处烧掉。‎ 邵林回城时把哑巴叔从老家逊母口邵家营子带走了。他联系了一家老年公寓,把哑巴叔安顿好。哑巴叔很安静,一直抱着邵林父亲的相片。‎ 哑巴叔一辈子没找到老婆,一直住在邵林家。邵林父亲对这个兄弟好,衣食相同。哑巴叔知恩德,吃罢饭就拖着残腿下田干活。年月晃晃悠悠过去了。邵林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和哑巴叔一起生活,倒也是个伴儿。‎ 领导喜欢鹌鹑,邵林下班就跑去东关小同街寻。小同街是个背街,街上有个鹌鹑市。想学习鹌鹑知识,这里可是个好去处。有个细白眉毛老者,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大家都喊他老白。有人把着鹌鹑问:“老白,看看我这个品相咋样?”老白斜睨眼,嘿嘿笑,摇头,说:“麦鼻,蒜头,下品。”又一人敬烟举鹌鹑:“老白,您给掌掌眼。”老白接过烟,有人打火。老白吞吐口烟,指着鹌鹑的眉,说:“黄须同金,白银一线。可惜啊,阔过额顶了,眉硄,一见诸鹑先躲藏。”有个粗汉不服气,问老白:“你到底见没见过上品鹌鹑?不要只会背书格子忽悠!”老白冷哼一声,长脸上满是不屑,说:“我打小跟父亲走街串巷,七八岁时就在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见过玉麒麟。”‎ 邵林听见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忙凑到近前。老白说的豆腐铺是他祖父开的,邵林祖父的豆腐铺是邵家营子历史上唯一的一家,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煮豆子,天一亮就要拿出去卖,邵林父亲没有子承父业。人群听见“玉麒麟”也纷纷聚拢过来。粗汉不肯示弱,说:“‘玉麒麟’不就是白鹌鹑吗,打斗时不定咋样呢,好多事都是看景不如听景。”‎ 老白叹口气,神色黯然了,说:“可惜啊,‘玉麒麟’还没调养,就被开豆腐铺那人的儿子吃了。”人群也发出惋惜的嘘声。老白又说:“听我父亲讲,那人原打算把‘玉麒麟’献给伪县长刘金坡,换回骂日本人的商铺许老板,‘玉麒麟’没了,许老板被狼狗咬死了。那人气得一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听说那人的儿子还是个哑巴。”‎ 邵林听到这里,忽然想起父亲珍藏的那根白色羽毛。那根羽毛会不会是老白口中“玉麒麟”身上的?可惜那根白羽已经焚烧。要是“玉麒麟”的羽毛,父亲为什么珍藏呢?哑巴叔的腿,也一定是祖父打断的。邵林没见过祖父,他出生前,酗酒的祖父已醉死在河里。‎ 没等邵林精通鹌鹑经,单位领导被双规了。邵林不再去小同街。‎ 几年后的一天,哑巴叔到了落叶之秋。他很虚弱,用手比画着,想吃什么东西。邵林脑海中闪过那根白羽,忙打车去小同街,买了只鹌鹑,炖好。‎ 哑巴叔吃了一块鹌鹑肉,笑了笑,咽气了。‎ 后来邵林不止一次想,当年哑巴叔吃“玉麒麟”时,父亲在干什么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一根白色羽毛”为行文线索,围绕邵林对它生疑、解疑来展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B.邵林祖父虽没直接出场却性格鲜明。他勤劳肯干,为人仗义,脾气粗暴,一棍子就打断了偷吃了鹌鹑的儿子的腿。‎ C.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细白眉毛”“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寥寥几笔就使“老白”带上了传奇色彩。‎ D.小说以“玉麒麟”为题,借老白的口讲述“玉麒麟”的前朝故事,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5.小说中邵林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以疑问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 ‎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  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艾特肯盆地被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 ‎(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人民网2019年01月7日)‎ 材料四: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摘编自《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前瞻网2019年01月9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 B.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 C.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D.自2015年起,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 B.月球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一些稀土元素,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这些积极的探索将会惠及人类。‎ C.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中国探月行动仍受成本和专业知识的影响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9.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4分)‎ 二、古代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曰: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咸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服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六。古人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时,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晦,每月最后一天为朔。‎ D.先: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珠大哥”指已经去世的贾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牛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5分)‎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琴歌 李颀 ‎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 ‎“广陵客”指琴师。②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④云山:代指归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B.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 C.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敢告云山从此始?”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 D.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诗筏》曾评价此诗“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10分)‎ ‎(1)《赤壁赋》中写客人感慨只能驾着小船,互相劝酒消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空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歇后,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却油然而生,效果更胜过演奏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20.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你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①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21.《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请指出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4分)‎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四、作文(60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今天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三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治理大国的精英”不一定都“学习了中庸思想”;C项,“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错,原文是“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D项,原文是“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并非“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 ‎2.D(A项,“分总结构”错,②③段不是并列关系,第④段也不是总写;B项,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是用来论证中华文化讲求“穷通变化”;C项,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第③段也没有谈及“中庸之道”带来的文化优越性。)‎ ‎3.C(A项,“善战”不是指“训练矫健勇猛之士”;B项,作者存有疑问的只是老子“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的说法。D项,只是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对中国改革可能成功的个人看法而已,且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只是我国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 ‎4.B(“脾气粗暴”分析不当。)‎ ‎5.①邵林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用他的亲见亲历,用他的内心猜想来设疑、释疑,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邵林的行为推动了情节发展,他学鹌鹑知识引出了对“玉麒麟”的介绍,叔叔临终的情形又引起他的猜想,使情节生动曲折。③丰富人物形象。以邵林的所见所闻,引出主要人物,刻画出祖父的勤恳耐劳、重义轻财、急难惩亲,也写出了父亲重视手足之情,因嫁祸于人而终生愧疚。④邵林这一人物也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因领导喜欢鹌鹑而去学习鹌鹑知识”“双规”等情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①暗示情节,与前文的铺垫相照应。(对邵林父亲吃了“玉麒麟”,前文有五处铺垫:一是邵林父亲将责任推给哑巴,但哑巴不能说话,无法为自己辩解;二是邵林父亲终身感到愧疚,一直珍藏着“玉麒麟”的一根羽毛;三是邵林父亲为弥补罪责,一直让哑巴叔住在自己家里,衣食相同;四是邵林父亲为了对得起哑巴叔,临终托付邵林,为哑巴叔养老送终;五是哑巴叔顶了一辈子罪名,临终前只想吃一次鹌鹑,解开心中的结)。②使邵林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他不仅仅有手足深情的一面,也有推卸责任、嫁祸于人的不光彩一面,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③小说结尾疑而不答,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增添了小说的余味。‎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7.B.(“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错,应为“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8.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错,国外媒体报道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的意义。)‎ ‎9.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肯定。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点1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10.C(根据上文,皇帝下诏加罪的应该是王徽等人,而不是“诸给事”,“罪”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叶盛、陈音相继请求挽留王徽,不被皇帝接纳,“不纳”前应断开,故选C项。加标点为: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11.C(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12.B(王徽认为对牛玉的处罚太轻,不会让皇帝身边的人有所顾忌。)‎ ‎13.(1)希望陛下效法高皇帝过去的制度,不要让他们干预政事主管军事,置办产业。(“愿”“法”“典”“置”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这些人担任谏官的职位,不做苟且容忍的事情,即使为之而死也不后悔,请陛下了解裁决此事。(“言路”“苟容”“虽”“裁察”各1分,句意1分。)‎ ‎14.C(诗人是奉命出使清淮,不是离京还乡。“暗自潸然泪下”无中生有。)‎ ‎15.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声效果。‎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7.B(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 线索追究根底。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18.D(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主客体颠倒,C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 ‎19.D(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 ‎20. “垂念”改为“常念”或“思念”; “高足”改为“学生”或者“门生”;“你”改为“您”或者“恩师”; “斧正”改为“指出”; “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 ‎ ‎21、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参考译文】‎ 王徽,字尚文,是应天人。天顺四年中进士。被授予南京刑科给事中的职务。明宪宗即位几个月,他就和同僚王渊、朱宽、李翔、李钧上疏陈述四件事。奏章末尾说:“自古以来宦官中贤良的人少,奸诈邪恶的人多。如果把大权授予他们,就会导致他们败坏法纪,这之后再对他们施加刑法,这是开始爱护他们但最终却伤害他们呀,不是用来保全他们的办法,希望陛下效法高皇帝过去的制度,不要让他们干预政事主管军事,置办产业。他们的家人和义子都编入原籍划为平民。严禁官吏和宦官勾结。只需丰厚地奖赏他们,让他们丰衣足食,不要再给他们别的指望。这是国家的福气,也是宦官们的福气。”‎ 这一年冬天,皇上听信万贵妃的谗言,废除吴皇后,将擅自更换皇后人选的宦官牛玉治罪,把他贬到南京,王徽又和王渊等人弹劾说:“陛下册立皇后,这是何等大事,但罪臣牛玉竟然大肆欺诈妄为!皇后已经退位,人之常情,大家都认为牛玉必定难逃死罪。(没想到)只不过仅仅把他贬斥到陪都,还保全了他的性命,那么(日后)所有伺候陛下的身边的人将有什么顾忌呢?内阁大臣,身居辅佐之位,看到立皇后的大事却漠然置之不加理会。在牛玉大肆欺骗之初,婚礼还没有举行,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就依附牛玉。等牛玉的事情被揭发以后,刑部的官员念及旧情,竟然到了苟且容忍的地步。而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不说一句话。结党作恶欺骗君主,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请陛下一齐治李贤等人的罪责,作为不忠大臣的惩戒。我等担任谏官的职位,不做苟且容忍的事情,即使为之而死也不后悔,请陛下了解裁决此事。”‎ 皇帝下诏认为王徽等人此举是“妄言想获取名誉”‎ ‎,想要追加他们的罪名。各位给事、御史交相上奏章并讨论救助他们,于是王徽等人都被贬为州判官。王徽被贬到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先后请求将他们留在朝廷,没有被皇帝采纳。最后御史杨琅的进言尤其恳切,几乎获罪。‎ 王徽到了普安,兴办学校教化士人,普安才开始有人在乡试中中举。他拒绝了土官陇畅以及白千户的财物,治理普安有很好的名声。‎ 在普安七年后,弃官回家,谏官屡次推荐他,最终因为宦官们厌恶他而不再被录用。弘治初年,吏部尚书王恕推荐他起任陕西左参议。过了一年,王徽称病辞官回家,去世时83岁。‎ ‎【诗歌鉴赏】‎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