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语 文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得分:____________ 本试题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不仅语言对文化有很大影响,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生存环境是人类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生存环境对人们所使用的词汇就有很大影响。在某些语言中,表达某个事物可能只用一个词,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很多个,这跟人们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比如“雪”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雪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尽管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并没有一个总括性的词表示“雪”这一事物,但他们却创造了大量描绘各种类型的“雪”的单词。在阿拉伯国家历史上,骆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在阿拉伯语中,与骆驼有关的词就多达400多个;而在汉语中,有关骆驼这种动物的词则只有一个。即使是在英语中,对骆驼的分类也只有单峰驼和双峰驼两个词。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社会关系对语言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宗法血缘关系始终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被打破,因此人们对各种亲属关系分得细致而繁琐,汉语中有关亲属的称谓词也十分丰富。在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流时,这类词常常使对方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不是所有的英语称谓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汉语称谓的对应词,而汉语中的许多称谓在译成英语时更难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如汉语中的称谓“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比我们谈及的人年龄大还是小,而这些词的英语称谓却没有表明这一点;再如英语中的uncle一词,在汉语中却可以同时表示“伯伯、叔叔、姑父、舅父、姨父”等等。这些称谓不仅表明了这些人的辈分,而且也表明了他们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这些称谓常常让西方人感到头疼不已,以至于在翻译《红楼梦》等作品时不得不望称谓而兴叹。原因何在?当然跟中国历史上的宗法文化有关了。 - 26 -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会,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比如英语中的pen就是汉语中的“钢笔”,英语中的bed就是汉语中的“床”。但是,有时意义相对应的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以“知识分子”一词为例,在中国,它通常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许多偏远地区,甚至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但在欧美发达国家“知识分子”只是指少数有高级学术地位的人——如大学教授,而不包括普通的大学生。再比如“干部”一词,在中国它所指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包括国家机关和各级学校中的正式员工,代表着一种除工人、农民之外的特殊身份。但在英语中“干部”一词的范围要小得多,仅仅指极少数的重要官员。这种情况,显然是受到了不同文化影响的结果。 另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对语言产生明显的影响。如中国历史上的佛教传入,使大量佛教用语融入了汉语系统之中。诸如“世界、如实、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是来自佛教的语汇,今天我们甚至感觉不到这些原本都是外来词。同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词,如“功夫”“太极”“饺子”等等,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这跟中国的一些影视节目在国外的播映以及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有关系。 (摘自杜道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新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存环境对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爱斯基摩人就创造了大量描绘各种类型的“雪”的单词。 B. 汉语的亲属称谓将各种亲属关系分得细致而繁琐,体现了社会关系对语言的直接影响。 C. 由于宗法关系的被打破,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常因概念模糊而让中国人感到头疼不已。 D.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功夫”“饺子”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汉语词,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文章从生存环境、社会关系、文化差异、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文章第三段首先举例论证了社会关系对语言的影响,进而点明《红楼梦》因为表现社会关系的称谓复杂,所以让西方翻译家望而兴叹。 C.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具体证明了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意义相对应的词在不同语言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意义。 D. 文章立足文化视角,用平实的语言,从现实生活切入,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 - 26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有关某种事物的词在某种语言中大量出现,我们就能很大程度上推测出其生存环境的特点。 B.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宗法文化,西方学者才可能真正弄懂中国亲属称谓所代表的社会关系。 C. 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系统中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需更多地去了解不同语言系统的文化背景。 D. 只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就能很快被当地人们接受,并融入当地语言系统。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常因概念模糊而让中国人感到头疼不已”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提到了汉语中的称谓常常让西方人头疼不已。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运用引用论证”错误,文章论证“意义相对应的词在不同语言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意义”这一观点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项,“只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就……”错误,过于绝对,加强文化交流不一定能得出后面的结果;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外来词都能很快融入本地语言系统。 故选D。 - 26 -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很多人来说,App几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与此同时,App越界索权(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也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而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可是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对10类100款App进行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发现,很多被测评App在隐私政策等文件中,未将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与其实现的产品功能明确挂钩,其中很多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通常理解的产品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10类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越界”现象,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其中,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拍摄美化、通讯社交和影音播放5类App中,每一款都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其次是住宿旅游、网上购物、新闻阅读和邮箱云盘4类App中,32款App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形;而交易支付类App中有7款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现象。 (摘编自《四部门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定红线》,《法制日报》,2019年2月1日) 材料二 中消协“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会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 26 - 当然,即便是认真阅读了协议的用户,面对App运营者也是弱势群体,调查表明,个人信息泄漏后,部分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大约1/3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那些无力自保的用户只好采取一些相对保守的防护措施。例如,在使用App时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信息,安装相关防护软件等。 “一方面,用户与手机App服务提供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往往难以有效应对。”中消协负责人说。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用户存在诸多担忧,但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手段。 (摘编自《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中国经济网,2018年11月20日) 材料三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图一: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 (信息《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四 - 26 - App强制授权、越界收集用户隐私,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大难”问题。众多App如此胆大妄为,有企业逐利天性的因素,也有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客观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各国政府普遍将认证作为防范潜在数据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按照App运营商自愿申请的原则,由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App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等活动作出评价。对合法合规、措施得当的企业,可以颁发安全认证证书并允许认证标识。 对于广大消费者,相关部门应开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制度,强化部门沟通合作,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提高应用商店及App开发管理者的诚信守法意识。 (摘编自《App收集信息应有认证标准》,《经济日报》,2019年1月30日) 4. 下列不属于消费者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的一项是 A. 为保信息安全在注册时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 B. 另外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来防止个人信息被采集。 C. 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以维权。 D. 使用部分虚假信息来应付App的注册要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的报道重点是,移动互联网App越界索权,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出行导航、金融理财等类App“越界”情况尤其突出。 B. 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是为了推销广告,可见消费者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危害认识不足。 C. 手机用户需要某款App的应用权限,这使得用户与App服务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App的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 D. 政府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这样胆大妄为情况存在的原因之一。 6. 如果要解决手机App越界索权问题,是App运营商和用户的作用最大,还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最大?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 C 5. B 6. 角度一:App运营商和用户的作用最大。 ①收集用户信息的主动权在App运营商手里,只要App运营商能诚信守法,不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App越界索权问题就能够彻底解决。②使用App的主动权在用户手里,用户在安装App时能增强风险意识,比如要认真阅读相关使用协议,尽可能地少填写个人信息、安装防护软件等,也能相对减小信息被过度采集的风险。③用户要积极维权,遇到个人信息泄露时,应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以给予运营商必要的警醒或惩戒。 - 26 - 角度二:政府部门的作用最大。 ①政府相关部门如果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让App运营商与用户均有法可依,这是保障行业规范运作的根本。②政府相关部门开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制度,才能更大程度保障消费者利益。③严肃查处App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以维权”错误,此项是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后采取的维护自身权益的措施,不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采取的防护措施。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可见消费者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危害认识不足”错误,于文无据。 故选B。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出题人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本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梳理出App运营商、用户和政府部门在解决手机App越界索权问题的作用分析合理即可。比如认为政府相关部门作用大,材料四中,“众多App如此胆大妄为,有企业逐利天性的因素,也有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客观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各国政府普遍将认证作为防范潜在数据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即政府相关部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按照App运营商自愿申请的原则,由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App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等活动作出评价”,即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对于广大消费者,相关部门应开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制度”,即政府相关部门开通申诉渠道;“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提高应用商店及App开发管理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即严肃查处App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畜共居的村庄 刘亮程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挥霍完。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 26 -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它只叫不上你的名字——它的叫声中有一句可能就是叫你的,只是你听不懂。也从不想去弄懂一头驴子,见面更懒得抬头打招呼,可那驴却一直惦记着你,那年它在你家地头吃草,挨过你一锨。好狠毒的一锨,你硬是让这头爱面子的驴死后不能留一张完整的好皮。这么多年它一直在瞅机会给你一蹄子呢。还有路边泥塘中的那两头猪,一上午哼哼唧唧,你敢保证它们不是在议论你们家的事。猪夜夜卧在窗根,你家啥事它不清楚。 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必牲口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人说,尤其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牲口肯定比人看得清楚。而人,除了要告诉牲口“你必须顺从”外,肯定再不愿与牲口多说半句。 人畜共居在一个小村庄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 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 牲口踩起的尘土落在人身上。 家和牲口棚是一样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你们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把你们认成一种动物。 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走路的架势像头公牛,腿叉得很开,走路一摇三摆;你的嗓音中常出现狗叫鸡鸣;别人叫你“瘦狗”是因为你确实不像瘦马瘦骡子;多少年来你用半匹马的力气和女人生活和爱情。你的女人,是只老鸟了还那样依人。 数年前的一个冬天,你觉得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你有点怕,它做了一辈子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摸人。那时你的孤独和无助确实被一匹马看见了。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夏虫,一头乐不知死的驴子、猪…… 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上帝没让它们走远,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 而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 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 - 26 - 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人畜共居的村庄”不仅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也包含了作者对人与牲口伴生共居关系的深刻理解。 B. 本文大量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村庄的动植物都赋予人性、人的思想、人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C. 一匹马看见了“你的孤独和无助”,而“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这说明看似蠢笨的牲畜也许是有灵性的。 D.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反复的结构、朴实的语言、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牲口关系的哲思。 8. 刘亮程的散文被认为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活中“素朴的真理”。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 9. 作者在文中频繁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牲口的日子简单悠闲快乐,人的日子因欲求多想法复杂而时感孤独无助。大道至简,我们要向牲口学习,善待自身,不必自寻烦恼。②作者试着在与牲口的比照中发现人与牲口的类似,提醒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③在自然与人之间,人不一定要征服自然,我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共生共居,和谐共存。④为了能与主人和谐相处,牲口都进化为温顺之物;为了能与村庄社会和谐相处,人皆教化为温顺之众,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往自由,不安于现状的一面。我们要认识到人心的复杂性,并学会处理内心的矛盾。 9. ①第二人称属于对话体,如对朋友当面交谈,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你”在文中既指称村民和读者,也包含作者本人,所以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对“你”的提醒和反思,与“你”共同感受人畜共居的关系。③当作者本人也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时,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B项,“本文大量使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错误,本文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主要是表达万物有灵,人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的观念。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阅读材料可知从牲口的日子简单悠闲快乐,人的日子因欲求多想法复杂而时感孤独无助,比如“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作者试着在与牲口的比照中发现人与牲口的类似,提醒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观照自然万物,比如,“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人皆教化为温顺之众,牲口都进化为温顺之物,人皆教化为温顺之众。而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叙述视角的艺术效果的分析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与效果:(1)第一人称:一般优点是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2)第二人称:一般优点是便于交流 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3)第三人称:一般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效果上,第二人称属于对话体,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在文中既指称村民和读者,也包含作者本人,所以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对“你”的提醒和反思,与“你”共同感受人畜共居的关系。深度上,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 - 26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五年正月,汉王徙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味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后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叹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 - 26 - ,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B.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C.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D.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巡狩,古时天子数年巡狩一次,视察邦国州郡,同时,各国诸侯也须到指定地点朝见天子。 B. 云梦,即云梦泽,指古时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长江两岸的大片湖泽之地,江北称云泽,江南称梦泽。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 徒奴,此处指各衙署所领有的苦役和官奴,有罪而没人官者日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 D. 上变,指上言变事,又作上变事、变告,即向朝廷揭发、报告谋反、叛乱等非常事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王楚,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见其知恩图报;不念旧恶,召辱己之少年以为楚中尉,见其胸襟气度。 B. 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持钟离眛首级见高祖于陈,终被械系,此举有不义的可鄙亦有委曲求全的可怜。 C. 韩信与上言诸将能不,说高祖将不过十万,自己多多益善,至高祖问“何为为我禽”,方猛然警悟失言,改称陛下善将将,以平服高祖忌心。 D. 韩信拔魏赵、定燕齐,佐汉破楚,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斩钟室,夷三族,有其矜才自负的原因,更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 26 -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去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亡的。 (2)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在晚上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高祖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朝见高祖,又怕被擒。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眛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信欲发兵反”“信”,韩信,人名,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C; “人或说信曰”,“曰”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C项,“有罪而没人官者曰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错误,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徒,有罪而没入官者曰奴。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错误,韩信并未发兵谋反,是有人诬告,高祖将至楚,韩信感到危机而心内筹谋,并未实施。 故选B。 - 26 -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所以”:……的原因;后两个“以”,前为介词,表原因,后为连词;“自媚”:讨好,取悦。(2)“谋与家臣”介词结构后置;“夜”名词作状语;“诈”形容词作动词,“假传”;“以”为连词。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汉五年正月,汉高祖改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命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之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 26 - 项王部下逃亡的将领钟离眛一向与韩信交好,项王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高祖怨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钟离眛。后来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高祖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告各诸侯到陈县聚会,说:“我要巡视云梦泽。”其实是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朝见高祖,又怕被擒。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眛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眛商量这事,钟离眛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亡的。”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人!”最后刎颈身死。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陈县朝拜高祖。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应当遭烹杀!”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带上了刑具。到了洛阳,又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皇上随口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捉拿?”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拿的原因。况且陛下之力是上天赐予,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睎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叹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宠信的大臣。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第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您就可以取得天下了。”陈睎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睎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行。暗中派人到陈睎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只等陈睎的消息。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装是从皇上那儿来,说陈睎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高祖诛杀了韩信三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 26 -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王孙”一句,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透露出对王孙公子不识菊的批评之意。 B. 第二句是写传统的重阳节情景,古人在这一天采菊插戴于鬓上,以求辟邪招祥。 C. 此诗既有对菊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 D. 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含有作者对菊的思想情感,末句诗意升华。 15. 赏析诗歌中菊的形象。 【答案】14. C 15. ①貌不惊人。第一句写王孙很容易把菊当成蓬蒿,凸显菊的外表普通。②受人喜爱尊重。第二句通过传统习俗与前句形成对比,表现了菊为百姓所喜爱和尊重。③清幽高洁。第三句写秋天秀菊饱含露水的可爱,及毫不吝惜地奉献出自己的清香的情景,表现菊的高洁脱俗。④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最后一句通过对比,表达菊虽居低洼之地,但不求高位,低调朴质的高尚品格。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C项,“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错误,夸张手法不当。 故选C。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翻译: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三、四两句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意得到了升华。菊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志”对于我们一般人重要性。 (2)王湾《次北固山下》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触发了诗人思家之情。 (3)三毛说:“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究其原因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释。 【答案】 (1). 三军可夺帅也 (2). 匹夫不可夺志也 (3). 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所以动心忍性 (6). 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生”“曾”的书写。 - 26 -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其经济效应不仅来自赛事本身产生的收入,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拉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体育与旅游的_________________ 对所在城市旅游产业具有显著的引流作用和提升效果,同时也对运动品牌、智能装备等行业起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协同作用,进一步对接和释放了消费需求。( ),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正因为巨大的经济带动和品牌传播作用,让马拉松成为各地企业和政府推介旅游、拉动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上佳之选。如今,马拉松赛事_________________ ,马拉松运动的井喷式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其他文化消费如旅游、娱乐等也都出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究其原因,文化消费与收入增长关系密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也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形成了许多像马拉松路跑运动一样引发全民关注的现象级文化事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以点带面 结合 俯拾即是 扶摇直上 B. 举一反三 结合 俯拾即是 水涨船高 C. 举一反三 融合 指不胜屈 扶摇直上 D. 以点带面 融合 指不胜屈 水涨船高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路跑运动产业链长、尤其下游子领域众多 B. 产业链长、下游子领域众多是路跑运动的特点 C. 路跑运动下游子领域众多、尤其产业链长 D. 有着下游子领域众多、产业链长等特点的路跑运动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为巨大的经济带动和品牌传播作用,让马拉松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推介旅游、拉动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上佳之选。 B. 巨大的经济带动和品牌传播作用,让马拉松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推介旅游、拉动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上佳之选。 C. - 26 - 正因为马拉松巨大的经济带动和品牌传播作用,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推介旅游、拉动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上佳之选。 D. 巨大的经济带动和品牌传播作用,让马拉松成为各地企业和政府推介旅游、拉动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上佳之选。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以点带面:是指用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其他地方的工作;举一反三:是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根据语境“还可以_____拉动”,填入“以点带面”。 第二组,结合:是指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根据语境“体育与旅游的”,填入“融合”。 第三组,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指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根据语境“马拉松赛事”,填入“指不胜屈”。 第四组,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根据语境“文化消费需求也”,填入“水涨船高”。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路跑运动要作为本句和下句的主语;产业链和下游子领域有总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 故选A。 【19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正因为”和“让”同用掩盖主语。结合前后文,此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逻辑,因此语序应该为“各地政府和企业”。 故选B。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骨龄,顾名思义是指“骨头的年龄”,就是从骨头上来判断你多大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能反映人的“成熟度”,即可以用来判断骨龄是否与生物年龄相近,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以及未来还能长多高等等。比如,用骨龄与生物年龄比较,得出的“骨龄差”来表示偏差。目前认为,只要偏差在±1岁之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骨龄超过生物年龄1岁以上的,属于早熟(提前发育),低的属于晚熟(延迟发育)。目前骨龄这个概念都是针对孩子来说的,于成年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成年人更多的都是用“骨密度”等指标来描述。 【答案】 (1). ①骨龄不仅能反映生物年龄 (2). ②都在正常范围内 (3). ③骨骼发育相对完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空,根据“可以用来判断骨龄是否与生物年龄相近”可知此处为“骨龄不仅能反映生物年龄”;第二空,是结合“而骨龄超过生物年龄1岁以上的,属于早熟(提前发育),低的属于晚熟(延迟发育)”分析可知偏差在±1岁之间,“都在正常范围内”;第三空,根据语段内容可知成年人“骨骼发育相对完全”。 - 26 -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短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近期,香港激进暴力分子的暴力活动已经严重冲击了香港法治、社会秩序、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激进暴力分子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香港几代人积累的发展成果,也阻碍了香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纷纷站出来反暴力、撑警队、护法治、保安宁。来自大多数市民内心的声音,反映出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才是香港社会之本。 【答案】香港激进分子的暴力违法活动,对香港社会的经济和民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香港市民站出来反对暴行,保护香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香港激进暴力分子的暴力活动已经严重冲击了香港法治、社会秩序、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即香港激进分子的暴力违法活动;“激进暴力分子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香港几代人积累的发展成果,也阻碍了香港发展的脚步”,即对香港社会的经济和民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纷纷站出来反暴力、撑警队、护法治、保安宁”,即香港市民站出来反对暴行,保护香港。 【点睛】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 26 -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责任与担当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 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万不能做。《狼来了》的主人翁,那个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 26 -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责任”,主体是“中国青年”。宜综合两道材料,提炼它们强调信息的合集,寻求中心论点。第一则材料号召中国青年拒绝冷漠,不惧阻力,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第二则材料与第一则材料相呼应,强调负责任的“苦”和尽责任的“乐”。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突出负责任的意义。 【立意】履行责任,不怕牺牲;责任的乐趣;勇承担责任;责任和担当。 【结构】题目切题《责任与担当》,第一段引出论点“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第二段分论点“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第三段例举野田圣子的例子说明“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第四段,对比说明“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万不能做”。最后一段强调“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 【素材】1.青年学生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希望,他们在接受国家教育与培养的同时,更具有承传与发展之责任,肩负着报效国家的使命。青年学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刻准奋为祖国事业而奋斗,展现应有的忠诚担当。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学生应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的话,都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不错,青年学生就是应该有着“少年则国强”的坚定信念来拼搏奋斗! 2.还记得那“五四”运动吗?中国青年联合中国工人一致反对国际上对中国的不合理裁决,反对中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字的卖国行为,“还我青岛,誓死力争”这响亮的口号,喊出了中国青年的心声,更喊出了一直受列强压迫的中国的心声!中国青年示威游行,更展现出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祖国有这样的好青年,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3. - 26 - 真正的中国青年应该具有爱国襟抱。作为一名合格正义的中国青年,应该心怀梦想,放眼未来。因为作为时代青年应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拥有最活跃的脉搏,保持活力与创造力,为社会提供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并且把自己的梦与国家的梦密切结合才能实现。国家的梦想,就是我们梦想;我们的小梦,就是国家的大梦。但是,拥有梦想与未来还远不够。作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青年更应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为我们提供这么多发展机遇,你没有理由不回报!站在新世纪发展前沿,为祖国事业奋斗,为中国梦贡献力量。如果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树得稳,渴望进步发展,憧憬美好未来,树立宏伟目标,一切才皆有可能。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