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6/5ccdb3f516700ac8cac6572ecf10188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6/5ccdb3f516700ac8cac6572ecf10188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6/5ccdb3f516700ac8cac6572ecf10188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小说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高 一 手 蒋世平 菜市场后街来了一个流浪老人。他整天醉意昏沉,一醒来,就向路人和店家讨钱买酒喝。问他情况,老人说不清楚,大家就都叫他“醉酒爷爷”。 这天,郑晓亮买菜经过,醉酒爷爷伸出黑乎乎的手说:“哥,有钱没有,给点买酒喝。” 郑晓亮说:“大爷,您跟我走,我请您喝酒。”郑晓亮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几个工友看见脏兮兮的醉酒爷爷,都指责郑晓亮。 郑晓亮说:“他是我离家出走多年的爷爷。”郑晓亮带他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吃饭时,醉酒爷爷问:“酒呢?”郑晓亮拿出半瓶酒,喝时问大爷情况,醉酒爷爷只说姓高。第二天,老板林勇问包工头,喝酒的老人是谁。包工头说是郑晓亮的爷爷。郑晓亮笑着说:“那个不是我爷爷。我看他在外流浪遭罪,就带他来照顾几天。”林勇对包工头说:“留下管理工具吧,工资每月2000元。”又对郑晓亮说,“老人的生活,你就多关照了。” 郑晓亮对高大爷照顾得很周到。高大爷虽不多说话,但没有醉过酒了,不过,高大爷对自己的身世还是守口如瓶。 那一天,郑晓亮被钢筋架砸断了腿。高大爷飞一样跑来,手指疾点血海、髀关、足三里、解溪等几个穴位,郑晓亮疼痛马上缓解。接着,高大爷一手轻按断骨处,一手握着小腿,往后一拉,然后迅雷不及掩耳地往前一送。 一旁的民工和包工头都看得目瞪口呆。高大爷笑道:“放心吧,我包他一个月就好。”30天后,郑晓亮真的就好了。郑晓亮对高大爷又钦佩又感激,待高大爷如同亲爷爷一般。可是,高大爷酒后总唉声叹气。郑晓亮想问,但又怕问到高大爷的伤心处。 有一天,林老板出车祸了,右腿粉碎性骨折,医院要进行截肢。高大爷听说了,马上来到医院,说:“林老板这么好,那条腿无论如何我也要给他保下来。”高大爷让林老板躺好,然后推、摁、掰、揉,林老板只觉有一股柔力渗入体内,可清晰地听到骨头对接时轻轻的“嚓嚓”声。林勇大惊:这高大爷果然是江湖异人。足足忙了一个多小时,高大爷道:“好了。”林勇瞧着高大爷问:“高大爷,您是否认识高一手?”高大爷淡淡地说:“我就是。” 林勇大喜,说:“高大爷,我就是您资助读书的林勇呀!”原来,高一手年轻时就是名震一方的骨科郎中。看见邻居林家贫困,便出资让林家小孩读书。后来,医院各种设备更新,来找高一手推拿接骨的人越来越少。高一手心灰意冷,快70岁时,便不再开诊所了。老伴去世后,他伤心过度,便离家出走了。 从医院回来后,郑晓亮见人就称赞高大爷,照顾他尽心尽力,高大爷反而不高兴了,总是唉声叹气。那天,高大爷生气地把酒杯重重一磕,叹息道:“晓亮,你说我这正骨医术怎么样?”郑晓亮说:“好,好啊!”高大爷“哼”了一声,说:“ 有什么好?你也不喊一声师父!”郑晓亮一听,慌忙双膝着地磕头,恭恭敬敬地喊:“师父!”高大爷“哈哈” 大笑,端起酒杯,一口干了说:“我这绝技,终于有了传人!” 一个月后,林勇痊愈。他的腿行动如初,高一手的名声也传遍了城乡。林勇给高大爷一笔丰厚的酬金,但高大爷却分文不取。半年后,林勇带高大爷参观一栋两层小白楼,说:“这栋小楼是专为您和晓亮行医设计建造的,楼上生活起居,楼下行医煎药,你们搬进来吧。” 郑晓亮中途学艺,却技压四方。接骨、正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高大爷还叫郑晓亮在门头挂了一块牌子:郑一手。 (选自2017年8期《小小说月刊》,原载《故事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先从高大爷是一个流浪汉,并且整天醉醺醺的,连自己的情况也说不清楚写起,目的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高大爷先是因为可怜得到郑晓亮照顾,后来治疗晓亮和林勇之后,更是得到晓亮的悉心照顾,但他还是唉声叹气,是因为晓亮不明白他的心意。 C.小说写了郑晓亮帮助高大爷和林勇留高大爷管理工具这些事情,都能反映他们的善良,接着写他们都得到了高大爷的救助,反映了好人有好报的主旨。 D.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最后又用插叙的手法,介绍高大爷的身世,既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又有着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喟。 解析:选D “既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又有着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喟”错误。故事情节没有到离奇的程度,也没有“物是人非”的感喟。 2.文中的郑晓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对写高大爷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形象:①心地善良、正直、勇于担当,收留、照顾流浪的高大爷;②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愿意学习高大爷的正骨技术;③医术高超,成为 “郑一手”。 作用:对高大爷起衬托作用,高大爷是善良的,他选中了郑晓亮,说明高大爷有眼光。 3.从“高一手”到“郑一手”,中间有许多曲折。请找出有哪些曲折,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匠心。(6分) 答: 参考答案:曲折之处:①高大爷由“高一手”变成流浪汉;②流浪汉得到郑晓亮和林勇的照顾;③郑晓亮和林勇不幸受伤得到高大爷的救治;④高大爷由“流浪汉”重新成为“高一手”;⑤“高一手”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郑晓亮,使他成为“郑一手”。 匠心之处:① 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传承的精神,传统绝技不能失传,高大爷找到了合适的传人,把接骨绝技传承下去;②揭示了善良必将得到善良人的帮助的主旨,有教育意义。郑晓亮照顾流浪汉高大爷,高大爷把自己的绝技传给郑晓亮,反映了好人有好报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 墨 白 车停了,站牌前的人都拥挤着往车门边来。乘务员用尖细的声音喊道,先下后上先下后上……车上的人鱼贯而出,接着,车下的人鱼贯而入。在车门快要关闭的时候,车门里伸进来一根竹竿。乘务员又说,慢点慢点。我和萍同时看到了一位盲人。盲人摸索着走上来,把竹竿揽在怀里,伸手探摸着头上的吊栏,他高大的身子仿佛是一道墙贴在我的身边,他的衣襟被车外的风扬起来,撩着我的脸,这使我生出几丝不快,我看了身边的萍一眼,身子往里挤了挤。萍突然说,让他坐吧。说完她就站了起来。 那个时候我和萍正在热恋,萍的善意驱走了我心中的不快。我也跟着站了起来,拉着盲人的衣服说,来,你坐。盲人很感激,说,谢谢。在行驶的汽车上,我指着盲人身边的座位对萍说,你坐吧。萍伸手揽住了我的腰,萍说,就这样。我的手抓在吊栏上,萍的身子在行驶的车上不时地靠在我的怀中,她那光滑而散发着菠萝香味的长发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恋爱使我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美好,我用祥和的目光来看待世间的一切,那段日子里的阳光无比的明媚,我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在那些日子里,我和萍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乘6路车到河滨公园去,到那里度过我们有着浪漫情调的周末。 就在那年的春季里,我开始注意到那位盲人。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河边的石凳上,面对撒满阳光的河面,久久地一动不动。有些时候我和萍远远地看着他,就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兴趣。一个盲人,他来这里怀念什么呢?我想过去和他交谈,但被萍拦住了。萍说,别打扰他,或许他正在回忆一段幸福的往事。我说,什么往事呢?萍说,可能在想他所爱的人吧。我说,他所爱的人到哪里去了?萍对我摇摇头说,不知道。而后她又补充道,或许她出远门了,他们约好了在这里相见,他就一直在这里等她归来…… 我抚摸着萍的头发说,或许是这样。说完我就紧紧地把萍拥在怀中,我们一同望着河道。河岸上,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风哨从撒满阳光的空中传下来,那快乐的声音掺和了某种情绪,撒满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快乐的时光一直延伸到夏季,在那场暴风雨来临之前,我和萍又一次看到了那个盲人。盲人在闷热的空气里坐在那条石凳上一动不动,雷声从头顶上传过来,狂风像一只巨臂蹂躏着河边的树木。萍说,去告诉他,暴雨要来了…… 可没等萍说完,那个盲人已经站起身来,他用竹竿探着路向我们走来。那时暴雨已经来临,在盲人的前面,有一根高压电线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刮断了,黑黑的粗线像一条蛇,横在盲人的前面,可是那个盲人还在向前走。萍惊叫一声,挣脱我的手,朝那个盲人跑过去。萍在风雨中展开她的胳膊,像一只飞翔的鸽子,她一边跑一边朝接近高压线的盲人喊叫,别动——!我心里闪过一丝惊恐,也跟着萍奔过去。在明亮的雨丝里,我看到萍在拉起那根黑线的时候被什么东西抛起来,而后又摔在了地上,我还没有接近倒在雨水里的萍,就感到有一股强烈的电流涌进我的体内,我的身子被什么东西狠推一下,抛进了路边的冬青丛里……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的眼睛上缠着绷带。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伸出颤抖的双手,我说,萍……可是我没有听到萍的声音,回答我的只是悲伤的哭泣声。我撕心裂肺地叫着,萍……我在悲痛之中又一次昏了过去。 在那个遥远的夏季里,我失去了明亮的双眼,世界从此在我的面前变得一片黑暗。我常常处在一种凄感的情绪里,我的耳边常常回响起萍的笑声,我开始变得沉默不语。在黑暗里我常常回忆起我和萍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在一个周末,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到河滨公园去的渴望。我独身一人用竹竿探着路来到6路车的站牌前,仿佛看到了萍就站在我的身边。车来了,我听到乘务员那尖细的声音,慢点慢点……我被一只手拉到了车上,我把竹竿揽到怀中,伸手摸索到了头顶上的吊栏。这时我听到一个女孩甜甜的声音,她说,你坐吧。我在一只手的搀扶下,在座位上坐了下来。我听到一对情人站在我的身边窃窃私语。在黑暗里,我突然看到了萍,萍在灿烂的阳光里朝我奔过来,萍奔跑的样子很像一只飞翔的鸽子,我在心里默默地叫了一声,萍……泪水就夺眶而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盲人上车后高大的身子像墙一样贴在“我”身边,衣襟撩着“我”的脸,“我”的心中因此生出几丝不快,后面之所以为盲人让座,是迫于萍的压力。 B.暴风雨中,萍和“我”先后向身处险境的盲人伸出援手,却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萍失去生命,“我”双目失明。 C.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热恋中的年轻人助人为乐,充满明快的旋律;中间风云突起,年轻恋人舍身救助盲人,充满悲壮色彩;结局沉重忧伤,却又不乏生活的暖意。 D.小说中关于暴风雨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着力表现暴风雨的狂暴,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暗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解析:选A 萍的善意驱走了“我”心中的不快,于是“我”为盲人让座。 5.这篇小说构思精巧,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 解析:小说的构思技巧,主要是结构技巧,可从小说的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探寻。开头的技巧有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等,中间的技巧有伏笔照应、单线、双线、对比等,结尾的技巧有首尾呼应、出人意料等。本文前半部分写“我”与萍对一位盲人的举动充满了好奇,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结尾处写“我”变成了盲人,与开头相呼应,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参考答案:①巧设悬念。前半部分写“我”和萍一次又一次在公园看到那位盲人,对他的举动充满好奇,想知道他在河边怀念什么,这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我”与盲人的形象重合,答案自然揭晓。②首尾呼应。结尾处“我”为救盲人,双目失明,又化身为小说开篇的受助的盲人。故事首尾相连,重叠交织,悲剧的结局却能让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6.有人说这是一篇“充盈着诗意”的作品,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诗意”的内涵。“诗意”在主题上主要表现为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表现了萍和“我”的善良;在环境上主要是营造了宁静、温馨的氛围,自然和谐。作答时可从小说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参考答案:①内容主题:虽然故事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但作者在叙述时重点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②人物形象:无论是“我”、萍还是盲人,无论是对待身边的人还是对待陌生人,内心都充满善意,感受并怀念生活的幸福和美好。③环境描写:小说着重营造一种宁静、温馨、明媚的氛围。公园里处处洒满阳光,快乐布满每一个角落。④语言:即便是写“萍”为救盲人遇难的情景,作者也是用“萍在风雨中展开她的胳膊,像一只飞翔的鸽子”这样的语言,富有想象力,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