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骆冬青《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 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 汉字之所以能长久对应物质世界的变迁,灵活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与汉字美学等相关。 D. 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 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C. 文章第三段在论证中阐述了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 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造字原理在甲骨文方面体现得比较复杂,因为在原初的汉字形态甲骨文中体现了远古的蛮荒气息、野性思维,让人们更容易从美学思维层面探究。 B. 汉字造字的美学探究与不同书体的变易以及汉字最终的方块字的形态、书写的物质变迁和技术要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最重要的是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问题。 C.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并不单是为了“识字”,从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中可以透视出汉字中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即汉字中的美学内容蕴涵在汉字的训释之中。 D. 汉字美学的中国文化蕴涵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在美学领域有着充分的具体体现,与其他美学相比,汉字美学是自成一体的,是其它美学无法比拟的。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B项,“类似情形”指的不是前一句的内容。D项,“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对比鲜明”错,根据第一段内容看,两者之间没有进行对比。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D项,“与其他美学相比……是其它美学无法比拟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 B. 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C. “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 D. 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 5. 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6. 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4. C 5.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用“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 “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人的距离,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 6. ①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木桶”贯穿全文始末。②展现人物形象,通过“送木桶”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③揭示主旨。揭示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分析错误,应是明知故问。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描写方法设题。“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话’”,这段话主要是对徐向前的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包括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从这段文字来看,“上前一步”“按住”“脱”“盖”“阻止”等都是徐向前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而“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等属于语言描写,徐向前的一系列动作主要表现出他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而他的语言很有地方特色,这就拉近了与当地百姓的距离,体现了人物平易近人的特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分析。小说的标题是“飞来的木桶”,接着小说围绕“木桶”展开一系列的情节,如警卫提到需要木桶——飞来“木桶”——送还木桶——暂留木桶——送铁筲桶,由此可知,“木桶”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小说在借助“木桶”展开情节的同时,还借助“送木桶”“还木桶”等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徐向前送麻其老人军大衣,麻其老人送木桶,这表现出麻其老人知恩固报的品质;麻其老人送木桶,而徐向前让警卫送回木桶,最后又要把铁筲桶送给麻其老人,这表现出徐向前治军的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物象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在送木桶、还木桶等青节中表现军民一家亲的主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这是主旨上的作用。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作答即可。 【点睛】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其作用一般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3)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4)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5)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 月 1 日—3 日,2018 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 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 月 8 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 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 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 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 学家有所敬重。 2018 年 10 月 8 日《 技日报》 材料二 2018 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 年 10 月 9 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 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层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 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 2008 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 年 10 月《 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 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 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 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 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 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 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 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 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 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 71.4 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 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 学研究,2007年 研经费占GDP的3.67 ,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 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 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 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 研成果。 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 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 年 10 月《中国青年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 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 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 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B. 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 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 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C. 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D. 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 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9. 随着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 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 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7. B 8. A 9. ①培养学生对 学的热爱,重视基础 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 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 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 研精神。 ⑥提高 研学者的待遇,加大 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 研机构合作,兴办 研型学校。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B项,“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 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项,“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故选A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结合文中的“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 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 研群体”“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 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 学研究,2007年 研经费5GDP的3.67 ,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 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 研成果”等内容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话,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谋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 难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 轻兵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B. 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难/ 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轻兵/ 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C. 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 难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轻兵/ 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D. 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难/ 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 轻兵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B. 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 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 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 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 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 痛哉奉孝 惜哉奉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2)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袁绍只是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知用人的关键所在。 (2)那乌丸人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我军可趁其没有防备,突然袭击,定可取胜。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中“人”与“辎重”都是名词,“袭人”是动宾结构,“辎重多”是主谓结构,所以它们中间要断开;“且”,表示令提一事,前面一般要断开;“难以”,一般是固定结构,放在一起;“轻兵”,作主语,与前面“辎重”要断开。故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谥号太祖”错,“太祖”是庙号。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曹操多次亲自问疾”错,原文“问疾者交错”是指太祖派去看望的人多,无“亲自”之意。故选C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徒”,只、只是;“效”,仿效;“下士”,礼贤下士;“机”,关键。第二句关键词:“恃”,依仗;“设备”,作防备;“因”,趁着;“卒”,通“猝”,突然。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颖川郡阳翟县人。起初,往北求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知的人对考察核选君主一事,十分谨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绍只是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知用人的关键所在。事情头绪多的时候很难抓住要害,喜欢谋划但是没有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成就霸王的基业,难啊 ”郭嘉在这时就离开了袁绍。苟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议论天下的事情。曹操说:“使我成就大功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曹公真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 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兵贵神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胜,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操大破敌人。袁绍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 郭嘉深沉通达,有谋略,通晓事物情理。太祖说:“只有郭奉孝能知道我的心思。”三十八岁时,郭嘉从柳城回来,病得很重,太祖派去探问病情的人一个接一个。到郭嘉去世时,太祖亲自前去吊丧,很悲伤。对荀攸等人说:“各位和我辈分相同,只有郭奉孝年纪最轻。平定天下的事情完成后,想要把后事交托给他,可是郭奉孝中年夭折,这是命啊 ”于是上表文说:“军祭酒郭嘉,从佂伐军阀至今十一年,每每有大的决策,临敌制定决策,我没有做出决定,郭嘉就已经确定计谋。平定天下,谋略的功劳很高。不幸短命,事业没有完成。追思郭嘉的功勋,实在不能忘记。可以增加八百户的封邑,一共一千户。”赠给贞侯的谥号,他的儿子郭奕继承了他的爵位。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八首》是诗人寓居四川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B. 首联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看到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似乎不无惬意,冠以“ 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 C. 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D. 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15. 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颈联用典,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使用对比反衬,借“同学少年”的轻裘肥马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与哀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错,应是诗人坐江楼看翠微。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先明确颈联和尾联各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根据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运用用典,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作者以匡衡自比,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结果却因此遭贬,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 【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作答时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两句,巧妙地写出了康河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 (3)《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1). 那河畔的金柳 (2). 是夕阳中的新娘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 皆白衣冠以送之 (5). 杀人如不能举 (6). 刑人如恐不胜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畔”“宾客”“举”“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综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D.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D. 不但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B.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 C.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芜;“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根据语境应用“琳琅满目”相呼应。“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根据语境应用“相辅相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应用“纷至沓来”。“当务之急”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应用“当务之急”。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A项,句式杂糅,删除“被”;B项,搭配不当,“操守”与“损坏”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递进不当。故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空缺句与后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据此排除B、D;空缺部分后的句子是“它的压力”,因此前文的陈述对象“它”不是“压力”,而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故A项。 【点睛】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20.下面是某校拟给王老师带队获奖的祝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听到你带领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全校师生高高兴兴,你们能够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你们整个团队用力分不开,我们为你们的成功而骄傲,预祝你们取得新的更大功绩。 修改: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_________改为 ________④_________改为________⑤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①“听到”改为“欣闻”;②“事情”改为“喜讯”;③“高高兴兴”改为“欢欣鼓舞”;④“用力”改为“努力”;⑤“功绩”改为“成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校拟给王老师带队获奖的祝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听到你领导的……”中“听到”与语境不合,这是“某校拟给王老师带队获奖的祝贺信的片段”,故用语要正式,“听到”过于口语化,可以改为“欣闻”,即听到好的消息后大为喜悦、欢心;“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中“事情”使用过于随意,且不能体现获奖这一语境,可以改为“喜讯”。“全校师生高高兴兴”中“高高兴兴”过于随意,可改为“欢欣鼓舞”;“与你们整个团队用力分不开”中“用力”不得体,过于随意,应改为“努力”;“预祝你们取得新的更大功绩”中“功绩”不得体,“功绩”指功劳和业绩,用在此处属于大词小用,可以改为“成绩”。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就能完全吸收城市的雨水。 (2). ③不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就能使城市不再发生洪涝灾害。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打扰了人家,这样说是表达歉意;或许是得到了他人的关照和帮助,这样说是出于礼貌,表示谢意。 人与人交往中,看似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是否有麻烦别人或别人麻烦你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结合材料,分享你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 【答案】文明之花 文明之花文明是一只小舟,带我们驶进理想的港湾;文明是一只雄鹰,带领我们搏击长空;文明是一匹骏马,带领我们奔跑在广阔的草原上。所以,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牢记文明,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文明 记得在一本书中,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漫画——《文明只差一步》,这则漫画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条繁华的大街旁有一个垃圾桶,这儿居民们都往这儿倒垃圾,可是他们都怕累,总是在离垃圾桶几步之遥的地方,就把垃圾倒了,而这些散落的垃圾还不时散发着臭味,过往的行人的捂住口鼻,加快了脚步。这时,两个小学生走了过来,望着人们,默默地收拾了起来。收拾好了,垃圾桶边干干净净的,可是他们担心还会有人乱倒垃圾,便在垃圾桶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看了这则漫画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也常常看见成堆的垃圾,可是我不是飞快地跑过去,就是绕道走,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捡起来,更不用说是写小纸条了。可是,我以后在也不会这样了,我不但会要求自己保护环境,作到文明,还会呼吁身边所有的人,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文明的事情呐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金华玩,那天很热,空气像一个大蒸笼,我们都快被蒸熟了,知了也在树上叫个不停,这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上了车,可是车上的座位都被坐满了,老奶奶只好双手扶着扶手艰难地站着,一个急刹车老奶奶差点摔倒。这时,我心里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一个说:“老奶奶年纪大了,很需要一个座位,你就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吧 ”听了这话,我觉得有道理,便准备站起来,就在这时,令一个生音发话了:“别听她的,天那么热,好不容易有个位子坐坐,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听了这话,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是让,还是不让?我犹豫着,就在这时,一个稚嫩又略带羞涩的声音响了起来:“老奶奶,坐我这儿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红着脸向老奶奶招手。老奶奶颤巍巍的向小女孩走去,小女孩忙扶着老奶奶,坐在位子上。周围的人都向小女孩竖起了大拇指。这时,我心中羞愧极了,埋怨自己为什么刚才犹豫不决,不给老奶奶让座。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能够抓住他,做一个文明的人,而有些人却和文明擦肩而过,哪怕已经离得很近很近,也许我就是和文明擦肩而过的人吧,不过,相信下一次,我一定会成功的 文明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文明就一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美德,地球一定会更加美丽 让我们期待吧,总有一天,地球上会开满文明之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的内容单从材料来看,题旨已经给的很清楚,“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一种理解是打扰人家,表达歉意;一种是得到关照和帮助,表示谢意。从题干上看,本意在提醒学生从“麻烦”或“不麻烦”入手。“人与人交往中,看似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句话启发学生不能浮于浅表,要走向深层思考。所以人人有话说,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可在“麻烦”或“不麻烦”中感悟成长,可在“麻烦”“不麻烦”中思考如何获得共赢,更可在“麻烦”“不麻烦”的背后感受到的谢意、歉意中,挖掘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东西。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