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B.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 许多学者不断深索汉宇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意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 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D. 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C. 许多学者借签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学习。 D.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C项,“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错误,原文说“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并无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之意;D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选 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C项,“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原文并没有将汉学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原文说“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只提升重视程度分析错误。故选D。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为贵 张孟志 小小的弈寨以弈风之盛而闻名,男女老幼皆善棋道,并多出弈林高手。 有一年战乱,一位大胡子标爷率重兵包围了寨子,却只是围而不打。这位标爷起事前也是位弈林高手,曾怀揣一张棋枰杀遍天下棋士,所向披靡。唯独没能与这里的高手过招儿,棋愿未了。 几天过后,标爷差人贴出告示来。告示上说,既然到了天下闻名的弈寨,万事俱须服从棋理,杀人也要杀出章法。明日起,标爷要亲自与小寨对弈,胜者活命败者祭刀。 标爷棋艺精湛,名不虚传。第一天来了三位高手,不到一个时辰,已有两位被拖出去砍了。小寨浸淫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第三位却是一翩翩少年。标爷见他年轻,便鄙夷地说:“还需再战吗?刚才两盘棋你都看见了,老的尚且不行,况一少年乎?弈寨闻名于棋坛,其实亦不过尔尔,欺世盗名罢了。” 少年略略一笑,露出皓齿,说:“未必。” 标爷见少年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心中很有些诧异。不知怎的动了恻隐之心,说:“孩子你还未长大,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今天你若主动认输,我可以给你留条生路。” 哪知少年并不理会,手指棋盘道:“你开棋吧。” 标爷道:“开棋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少年道:“投降容易战死却不容易,机会难得,为何错过?” 标爷诧异:“你小小年纪乳臭未干,难道就不怕死?” 少年只是微微一笑,答非所问道:“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年轻人手指棋盘:“下了棋再说。” 第一盘,少年与标爷大战两个时辰,对杀激烈,精彩纷呈。虽下成和棋,却使标爷震惊不小。第二盘,年轻人妙招频出,步步紧逼。标爷以守为攻,亦是招架有术,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最终战成炮士难胜单炮的和局。 “第、第三盘,再和棋算你赢。”标爷一边飞快地码棋,一边恶狠狠地自语道:“我杀了半辈子棋,还从来没有人与我杀满三盘。他妈的你小子能逼和我两盘!”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要掉了出来,血红血红。 第三盘摆上。这一盘只下到半个时辰,少年就忽然不动了。标爷瞪眼催道:“你为何不走棋?”少年笑道:“又和了。”标爷细看棋势,诧异道:“和?我攻势初成,和从何来?”少年说:“十步以后准和无疑。” 标爷不服,就催他行棋。 整整十步之后,果然战成和棋。 标爷叹服不已! 夫弈者,看五步即为高手。而眼前的少年居然能看出两个五步!“你赢了。我的棋力远不如你!”标爷由衷赞佩道:“可是我想问你,你的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我不赢棋,我赢你的心。”少年仍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这三盘虽然都是和棋,是因为我都让着儿于你,信吗?” 标爷面赤,楞了片刻由衷叹道:“我信!可是,可是我功力肤浅,还请明示一二。” 于是少年逐一复盘,演示如飞。一一指出每盘让在哪步。标爷目瞪口呆,面色蜡黄,气得胸前黑毛觳觫不止。正待发作,又听少年说道:“弈的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能力低下,只以屠戮为快,棋风狰狞,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只是很肤浅的快乐。乐到极处便生悲,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和棋,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品。古人有言,和为贵也。” 一席话,标爷折服不已:“你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弈前你说有个条件,请尽快讲来,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当万死不辞!” “我的条件已在棋中,”少年说道,“标爷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 标爷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你小小年纪,棋到这般境界,真羞煞我也!” 第二天,标爷拔营起寨,向寨子深鞠躬,离去。 (选自《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漓江出版社)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爷对弈寨围而不打,主要是因为和这里的高手对弈的棋愿未了,小说这样写是想表现他所谓杀人服从棋理的荒唐做法。 B. 在和少年下第三盘棋时,标爷恶狠狠地自语,眼睛血红,表现出他想用面上的凶恶来遮掩内心的惧怕和自认难以战胜对手的心理。 C. 少年到最后也没有明说他所提的条件是什么,而含蓄委婉地说标爷是性情中人,无须多言。这样写,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前文形成很好的照应。 D. 标爷与少年连弈三盘,不分胜负,以“和”告终,都是因为少年有心相让。标爷第二天拔营起寨,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少年的对手。 5. 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6. 这篇小说以“和为贵”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4. A 5. 由于连胜两人,标爷初见少年时充满鄙夷;见少年沉着无惧,有礼有节,异常诧异,心生恻隐;一、二盘和棋后,感受到少年的棋力非同小可,内心震惊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第三盘如少年所言又是和棋,心中叹服不已,对少年的高深棋力由衷敬佩;听少年解释完“三盘皆和”的原因以及“弈的境界”,内心彻底折服;对少年的棋艺和人品敬佩之至,最终羞愧地离去。 6. 观点一:以“和为贵”为题目,深化了主题内涵。①通过特定环境下少年与标爷对弈三盘和棋、巧退围兵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智勇双全,冒死化解弈寨危难的高尚品德。②少年对棋道境界的阐释,揭示了下棋之道与为人之道皆以和谐为贵的共性特征。进一步彰显和拓宽了深刻的内涵。④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贵”的传统精神都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观点二:在人物塑造方面,以“和为贵”为题目,使读者对少年及标爷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①少年弈棋,成竹在胸,三盘过后,道出“和为贵”的真谛,少年知行合一,体现出少年的智慧及高尚人品。②标爷经少年循循善诱,最终受到感化,前后言行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标爷性格变化的过程,也写出标爷未泯的良知。 观点三:在情节结构方面,以“和为贵”为题目,体现出小说曲折的情节和宛然有序的结构。①小说淡化时代背景,浓墨重彩描写了两人下棋的过程,标爷最终被少年的棋艺、棋德折服。小说步步设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最后揭示出“和为贵”的道理。②小说开篇渲染的紧张气氛与“和为贵”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启发,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两处错误,标爷恶狠狠地自语是在码棋时而不是下棋,并且从“我攻势初成,和从而来?”可以看出他此时并未认为少年难以战胜; C项,这样写的主要目的为了展现少年巧退围敌的高妙以及给对方留余地的睿智。D项,拔营起寨是因为悟出了“和为贵”的道理。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要求概括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注意根据文章的情节推进分析标爷鄙夷——诧异——震惊————折服——羞愧的心理变化。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核标题的作用,题干给出分析的重点,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的角度,答题时注意选取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即可,如从主题的角度分析,以“和为贵”为题目,深化了主题内涵。然后分析如何深化主题:从做人的角度看,通过特定环境下少年与标爷对弈三盘和棋、巧退围兵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智勇双全,冒死化解弈寨危难的高尚品德;从处事的角度看,才能够少年对棋道境界的阐释,揭示了下棋之道与为人之道皆以和谐为贵的共性特征, 进一步彰显和拓宽了深刻的内涵;从传统精神内涵的角度看,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贵”的传统精神都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 “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首先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马上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店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堆书都搬回家。” (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 传统阅读如何突围》) 材料二: 附表:读者对于实体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需求(多选) 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三: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 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 材料四: 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的确,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甚至实行24小时营业,书店可以不买书,可以在此下午茶、在此谈公务、在此消磨碎片时间。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地标,称得上开风气之先。 文化O2O的观念,指的即是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文化消费是不同于其他物质需求的一种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才是真正抢夺市场的关键。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 (摘编自《数字阅读繁荣时代 实体书店能否靠文化逆袭》)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体书店的危机来源于网上购书平台完善、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这些因素导致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遭受蚕食。 B. 实体书店的转型和复苏需要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也需要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C. 书店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书、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D. 书店文化体现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这些文化消费丰富着人们的都市文化生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体书店需要提供各种创新的服务,尤其是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书店。 B. 人们对实体书店特色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这些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文本阅读范畴。 C. 书籍的商品属性的挖掘,以及叠加的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这些是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也是其他书店做不到的。 D. 实体书店抢夺市场的关键是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因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 【答案】7. C 8. D 9. ①满足读者的各种创新服务要求;②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和外部支持相结合;③激活书店文化,挖掘书店的商品和文化属性。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 “书店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书、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错误,由材料四可知,书店文化是“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的。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尤其是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书店”错误,由材料二可知,“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是多项选择,而且“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也不是比例最高的选项。B项,“这些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文本阅读范畴”错误,“读者沙龙、名家讲座”本身也是在进行作品研讨,并没有超出文本阅读范畴。C项,“这些是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也就是说这些是诚品书店最早做到的,但是无法推出“也是其他书店做不到的”。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的确,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案文而言,皆漫而无适,不可得详。若不详而修,其失不小。”帝犹敕撰定,逌又陈古义,帝乃止。 逌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病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B.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C.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D.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除,是我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词语。“辟”,一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B. 友悌中的“友”是指友爱、亲爱;悌,是指尊重长辈。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就是古代五伦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 C. 洛阳,拥有多年建都史,东周、西汉、东汉、西晋、隋朝等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古都之一。 D. 阮籍,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八十二首,王勃作品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语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逌家族的人关系融洽。江逌曾祖曾做过谯郡太守,祖父曾任过芜湖令,江逌自幼父亲去世,与堂弟江灌共同居住,互相十分友爱,因此获得当时人的称誉。 B. 江逌抚慰百姓有功绩。江逌任太末令时,因县处深山中,有几百家逃亡的,凭借险阻,让先后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抚慰使之归顺。 C. 江逌作战有谋略并能取得胜利。江逌与姚襄作战,曾取来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把,群鸡惊骇散开,飞落敌营导致其起大火,江逌取得了一次小的胜利。 D. 江逌勇于进谏。他认为根据文字祭祀礼仪宽泛无边,不能得知详尽的做法。假若不知道详尽的做法却编纂,那误失不小。江逌反复上疏苦谏,皇帝被迫停止。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 ②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江逌躲避叛乱隐居,不与世人来往,修剪茅草建造屋宇(房屋),潜心研究(专心研习)典籍,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重重地加以抚慰,用祸害福利晓谕他们,旬月之间,他们就携带家小来归顺,朝廷嘉奖了江逌。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匡弼”“军中”一个词语,不要断开;“军中”修饰“书檄”合在一起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姚襄”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悌,是指尊重长辈“错误,应该是“尊敬兄长”。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 “帝被迫停止”分析概括错误,原文说“帝乃止”,没有“被迫”的意思。“反复上疏苦谏”说法也不严密。故选D。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重点词语,(1)屏居:隐居,结宇:造屋,耽:潜心, 焉:兼词,于此;(2)到官:到任,魁帅:首领,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用祸害福利晓谕他们,襁负:携带家小。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江逌,字道戴,是陈留圉人。曾祖江蕤,是谯郡太守。祖父江允,是芜湖令。父亲江济,是安东参军。江逌自幼父亲去世,与堂弟江灌共同居住,互相十分友爱,因此获得当时人的称誉。因躲避叛乱隐居,不与世人来往,修剪茅草建造屋宇,潜心研究(专心研习)典籍,有终老于此的志向。本州征召他为从事,授予佐筹作郎,他都不就职。征北将军蔡谟任命他为参军,何充又推荐他为骠骑功曹。因为家境贫穷,请求试用,任太末令。县处深山中,有几百家逃亡的,凭借险阻,使前后(几任)地方官都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重重地加以抚慰,用祸害福利晓谕他们,旬月之间,他们就携带家小来归顺,朝廷嘉奖了江逌。 中军将军殷浩十分器重他,升任江逌为长史。殷浩正要修复洛阳,治理荒凉闭塞的地方,就让江逌做了上佐位,在匡正辅佐方面非常有益处,军中的文书都委托给江逌。当时,羌和丁零反叛,殷浩军震惊恐惧。姚襄在距离殷浩十里处扎营来进遇殷浩,殷浩命令江遍攻击姚襄。江逌进兵到姚襄营寨,对部下高级军官说:“现在我们军队不是不精锐,但人数比羌少,而且他们的堑壕栅栏十分坚固,很难与他们较量武力,我们应当用计策攻破他们。”就取来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把。群鸡惊骇散开,飞落到姚襄营中。姚襄营中发生大火,他们混乱不堪,江逌随即攻击他们,姚襄于是就小败了。到桓温上奏免除殷浩佐吏时,江逌就被罢免了。 晋哀帝因为天文现象失去法度,想依照《尚书》隆重祭祀的旧制,在太扱前殿亲自恭敬谨肃地执礼祭祀,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灾。哀帝让太常召集博士起草祭祀的仪制,江逌上疏劝谏说:“增修道德礼教,那么殷朝的国运得以隆盛。这是古代的成功经验,不变的定理。近来星辰颇有些异常变化,陛下敬畏自戒的诚意通达天人,担心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忘记了睡觉与饮食,仰望敬畏天象,俯首专注于各种政务,吉祥的应验,其实在今天。可还是从早到晚勤奋谨慎,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想要弘扬大道,圣怀(心)确实是殷勤到极点。然而隆重的祭祀有记载没有仪制,不在世上通行,询问访求当时的学者,没有人知道怎么行礼。而且那文章说:”洪祀,是大祭祀。阳叫作神,阴叫作灵。全国相继进行祭祀,顺着四季的顺序,不要让时令有差错。”现在根据文字来看,都宽泛无边,不能得知详尽的做法。假若不知道详尽的做法却编纂,那误失不小。皇帝还是命令编定,江逌又陈述古义,皇帝才停止(做这件事)。 江逌在任上多有所匡正劝谏。所写的《阮籍序赞》《逸士箴》和诗赋奏议数十篇流行于世。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 B. 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 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必辨名。 D. “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结情。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首尾两联淋漓尽致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无华。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C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返乡的羁旅愁苦之情。首联直接抒写思乡之情,“怀土”与“倦游”都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二三两联则是对“倦游”的具体阐释,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更增愁苦。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理解有误,从诗中来看,“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诗人凭借视觉、听觉来辨别道路,主要是突出天色之晚,与诗歌标题“晚行”相契合。C项,“作者陶醉仙境般的景色”错误,“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诗人写“涧叶”“山花”等意象,写无须分色,不必辨名,应是为反衬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从诗歌标题来看,“麻平晚行”,说明这是一首羁旅诗,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按照这个方向思考人物情感即可。“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百年”和“千里”,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才分色”和一个“不辨名”,反衬出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我的愁思到哪里才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从诗歌标题即可得知这是一首羁旅诗,考生顺着这个方向思考即可。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指出真正的逍遥是顺应天地万物驾驭六气的变化。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____,____ 。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着力表现色彩变化,突出景物特征,被称为是“写尽九月之景”。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悦亲戚之情话 (4). 乐琴书而消忧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辩”“潦”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矛盾。②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 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 (1). 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2).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3).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简单逻辑推理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因果推理、假设推理、条件推断等错误的运用。在阅读所给语段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思考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属于条件假设不够充分。考生要注意平时做题的时候多积累常见的逻辑脱离的现象。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要求:自拟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满与空 清空你的杯子,它才能被再次装满。 ——李小龙 “满”即学识、技艺之满,李小龙一生习武,以此充盈自己的功夫人生,谓之“满”;“空”即心境之空,纵身居上位,亦求知若海,虚心若愚,谓之“空”。李小龙以其“满、空”哲学与其功夫融为一体,终呈现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功夫。 充实自我而放空心境,便能画出胸中的成竹。 著名绘画大师黄宾虹一生的大突破多发生于其隐居时期,青年时代已在画坛略有薄名的他不止于流俗,拒绝酒席上的推杯问盏,亦拒绝酒席下的钱画交易。于青山绿水之间心静心清,精心作画以充实画风。终促成“池阳湖画风之变”,蜚声画坛。 黄先生的成功源自他对自身画艺的充实,以“板凳安坐十年岭”的坚持坚守来填满自己的绘画人生,终致心中所愿与眼前的山光水色步步契合。他的成功亦源自他对自身画艺的不断充实,绘画艺之精湛已少人能及,他仍能保持孩童的心境来打量这个世界。充实自我而从未止步不前,这一满一空之间,黄突红完成了华丽转身,于画坛留下那专属于他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采众长而不汲名利,便能绘鸿鹄于笔下句篇。 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师之一的是,他竟毫无半张文凭。他人问及,他便领首一笑:“如何让我逐文凭?若我专注于学位的攻读,终其一生,可能只能看到一个课题,而我愿看得更为宽广。”先生学识着实渊博,通文史,精通回国语言。他所延展的学识,已生根发芽,光荫后人。 博采众长而吞吐万象,是陈寅恪的“求满”,不断用各种新知来装点自己的人生花园。不戚戚于宝贵,亦不汲汲于名利,这是寅恪先生的“求空”。不断在生命的明镜灵台前与灵魂促膝而谈,由于肚有墨水,而面常有谦恭之色。 求满而不求空,此人必狂妄自大,不知山外更有山,人外更有人。 回首历史画卷,孔孟、胡适„„这些可爱的老人已渐入历史深处,但他们身上的满与空,却仍能让我们细斟慢酌。 充实自我,放空心境,如此人生,岂不美好如斯? 【解析】 试题分析:“满与空”这个题目属于关系型作文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哲理性的话题。“满与空”可以是物理属性上的两种状态,如客人到家,给对方斟酒须要“满杯”;逛商场看到心仪的商品,但摸摸口袋却囊中羞涩,空空如也。也可以是人心灵深处的两种状况,结合提示语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理解:“满”可以指物质欲望太甚、日程安排太满等等,“空”可以指心中没有真善美的滋养,生命很空洞、苦涩,过分追逐外界而忘记自我的存在,完全投入到物欲谋求中,忘记心中忽视对道德律的敬畏等等。 点睛:关系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本题主要要学生阐明“欲望”和“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理性,欲望就会泛滥,导致“事息人亡”的恶果;没有“欲望”的理性,只能使事物“就地打转”,止步不前。此题应分析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