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 参考答案及赋分说明 1.C(绝对化,“早已成定论”与原文“就现有证据来看,新冠病毒起源自动物”有别) 2.A(不合实际,对“新冠状病毒的医学特点”分析较少) 3.C(不合实际,世卫组织不是站在那一个国家的立场上,而是科学、理性、团结的立场) 4.( 3 分)C(“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的国家”于文无据) 5.( 3 分)B(“我国天然林覆盖率提高到 21.63%”张冠李戴,是“我国森林覆盖率”) 6.(6 分。角度抓准、语言再精炼些,也可以。关键词:融合,开拓——示例 1、2 外,学 生从这两点作答,也可以) 示例 1: (1)保护像湿地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杜绝人为占用。 (2)改善荒漠化的生态环境,增大森林面积。 (3)大力推进生态产业振兴并提升生态产业档次。 示例 2:(前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再加上最后一点开发利用) 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护森林、湿地等,防止水土流失。 ②个人: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普及法律知识,避免私自砍伐树木、私自开垦土地行为。 ③林业:增强天然林保护力度,兴建人工临场,防沙治沙。 ④乡村: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复合型转变,实现生态振兴。 7.( 3 分)A(周文龙不属于正面描写) 8.( 6 分。身份,可以不作为给分点,但是讲卷强调这种题,最好指出身份——指出 3 种性 格即可,不做分析) 田福军是一位领导干部: (1)为人正直(不怕冯世宽开会批评他。或者:与冯世宽的争执完全是针对工作,收听到 讣告时与冯世宽站到了一起) (2)实事求是(与张有智共同下乡调研,发现问题); (3)有思想觉悟(关心思考国家的发展政策。或:对周文龙的工作方式开诚布公表态) (4)有大局观念(会上很平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表达方式。或:会上不想激化矛盾) (5)明辨是非,善于思考。 (6)关心国家,爱护人民。 (7)有勇气,能担当 9.( 6 分,每点 2 分,要有情节做依托) 示例 1: (1)会议时间紧急——晚上十点才开上(或:电话通知——悬念); (2)会议主题特殊——批评田福军和张有智(或:田福军被爱人提醒——悬念); (3)会议进行——赶上了周总理逝世(或:又起波澜)。 示例 2: (1)时间不寻常:从天黑一直吵到天明。 (2)内容不寻常 对革命应采取的方式讨论不休 (3)结局不寻常 周总理去世,争论双方忘记了一整夜的唇枪舌战都陷入中。 示例 3: ①开会时机不寻常:开会突然,未提前通知,晚上十点人才到齐; ②开会持续时间不寻常:与会人员情绪激动,从天黑一直吵到天亮。 ③开会历史时期特殊,文革末期,新一代领导人正尝试对内改革;周恩来总理逝世。 10.( 3 分)D(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 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11.(3 分)A(缺少时间条件,专指“幼年时”) 12.(3 分)B(“劝谏朝廷不要从陕西购买木材来兴建太一宫及洪福院”有歧义,态度是“不 宜大兴土木”) 13.( 10 分) (1)饭食不充足,以至于(甚至)用稀粥维持生计,他人不能忍受(得了),范仲淹不认为 有多苦(不把这当做苦事)。(“给——充足,够用,够吃”、“以——用”及“苦——认为苦” 各 1 分,句意 2 分) (2)应该停止修筑寺庙道观,减少平常年份购买树木的数量,来减免(百姓)长期以来(积 累下来)的负担。(“罢”“市”“蠲除”各 1 分,句意 2 分) 14.C(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自己,而非友人) 15.( 6 分) 示例 1: 作者羡慕“画眉鸟”在林间的自在飞行,不受任何羁绊;(2 分) 然而笼中的画眉鸟失去了自由,必然比不上林间自在的画眉鸟。(2 分) 作者表达了对不受羁绊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朝廷中保守派的不满。(2 分) 示例 2: ① 画眉鸟”千啼百啭,在林间上下翩飞,其自由自在的特点,实则与诗人在朝中受到排挤 而被贬到滁州的处境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读自由的向往。( 3 分) ② 金笼”虽美,却不如“林间”自在,实则表达了作者对“金笼”一般看似富贵实则羁绊 的仕途的无奈与厌倦。(3 分) 示例 3: 诗中的笼中画眉鸟意象就是作者的化身,(2 分)金笼象征官场,树林象征隐居之地,(2 分) 作者借不同环境中的两种画眉的对比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 分) 16.( 6 分。多字、少字、错字该空均不给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7.( 3 分)C(原句“人口”是主语,和“出现现象”“制造问题”搭配不当。A 杂糅 B、D 制造,带有主观色彩。B “由流动人口高度集聚”缺宾语,且与下文斜街失当;D“制造的 潜在的矛盾问题”缺主语) 18.( 3 分)B(异样:不同寻常的、特殊的,多形容眼光;另类:与众不同,多是年轻人的 事,是率意直为;平衡:指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使之谓保持平稳;权衡——权衡,使 事物在动态中维持平衡的状态,更具有主观色彩,比喻衡量、考虑比较;权利:指公民或法 人依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职责范围 内的支配力量;精细化:侧重精密细致;精准化:侧重准确;精确。如时间感念中精准或空 间位置上的准确) 19.( 3 分)D(考虑词语顺序:“艺术”高于“技术”,“出发点”先于“归宿点”) 20.( 6 分,每处 2 分) (1)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验(或: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或:是需要教师认真权衡的;或:是教师教育艺术水准决定的) (2)老师作为知识的领路人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或是**者)——注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1 分 (或:学生遇到困难时——1 分)——主语是“老师”为好 (3)老师对学生的爱 (或:教师进行教育的法宝) 21.( 5 分。有一句话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给 1 分,两句句意共 4 分) 参考: ① 标题范围过大,可以改为“论中华民族文化”或“论民族自信”或其他具体合理的 ②“我们大中国”不得体,改为“我们中国”或“中国”或“我国” ③“吮吸”用词不当,改为“吸收” ④破折号误用,去掉 ⑤“夜琅自大”书写错误,改为“夜郎自大” 22.写作(60 分)一般 42-48 分。议论说理为主,倘有其它文体出现,注意主题相关原则。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思想认 识,加深对“传统文化”“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等概念的理解,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参考立意: 1.在创造中传承文化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炼文化精髓,摒弃文化糟粕 3.新时代,传统文化要有新面貌、新活力 4.批判式继承传统文化,复兴大国梦想 …… 【参考标准】一等文:54 分左右浮动。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 据,论证手法结合运用得好。 二等文:48 分左右浮动。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论证手 法明显,材料稍陈旧。 三等文:44 分左右。有自己的观点,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字数在 600-800 字之间,表达 相对完整,42 分左右。 四等文:40 分左右。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500-600 字之间,表达 相对完整,38 分左右; 五等文(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 ①其中言辞偏激者,0 分; ②只写标题者(包括只有标题是自己的且源于材料,其余抄写卷中其它材料的),3 分; ③大段抄袭卷中各类材料、只有段首段尾是自我表达的,10 分; ④只写二百字,12 分左右; ⑤300 字左右,20 分左右; ⑥400-500 字,文章相对完整,32 分左右; ⑦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 分左右; ⑧完全写自己的,看不出与材料有何关系,最高 24 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长 山县一位姓朱的家里,他也就改姓朱,名说。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长大后,知道了 自己的家世,于是就很伤感地流着眼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 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 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 理参军,他把母亲接来奉养。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才改为范姓,更名仲淹。 监泰州西溪盐税,升为大理寺丞,因母亲去世离职。晏殊管理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 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服丧期满后,由于得到晏殊的举荐,担任秘阁校理。范仲淹通 晓《六经》,精通《易》学,学习经学的人大多向他请教,他手捧经典为有疑者答疑解难, 不知疲倦。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四方游学之士,而自己的儿子却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 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 上寿。范仲淹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但在朝 廷上皇帝与百官一起站立,面向南来朝拜太后,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轨范。”又上疏请求章献 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范仲淹就调任河中府通判,后又调 任陈州通判。当时朝廷正在建筑太一宫和洪福院,并在陕西征购木材。范仲淹说:“现在又 大兴土木,浪费百姓财产,这不是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做法。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 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来蠲免百姓长期以来所承担的负担。”这些建议虽未受纳,但仁宗 皇帝认为范仲淹是一位忠诚之士。 范仲淹担任饶州知州一年多后,被调任润州知州,不久又调任越州知州。元昊反叛,范 仲淹被召回京,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后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恰逢夏竦担任陕西 经略安抚、招讨使,朝廷提升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来担任夏竦的副手。延州周围各要塞大 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 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 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事, 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 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官可以由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辞谢不接受 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 命他为参知政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