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保密 ★ 启用前 永春一中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科试卷(201904)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 祝考试顺利 ★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 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此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 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课题。 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目前,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这个医学变革所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 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 (摘编自田海平《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是指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 B.镜像人、数字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直面一种伦理挑战。 C.数字化时代下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就是让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 D.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特质,展现在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等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医学道德形态建构所凸显的伦理道德难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B.文章列举了医疗行业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时,说理严密,逻辑清晰,有层次,有理论性。 D.在总结中心之后,文章最后又补充强调了背景,即大数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时代健康革命技术上的首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B.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在缩小,而价值鸿沟越来越突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 C.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中,就一定要缩小价值鸿沟。 D.个人要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这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9分) 牛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用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露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的,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的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这些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 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垄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告诉: “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上,被炊烟薰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节选自《张爱玲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展示出禄兴家没有了牛后的贫困窘迫,也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 B.小说很注重心理描写,禄兴在空空的牛栏里,“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经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 C.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并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 D.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过程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 5.小说开篇写雨后的景色,真实细腻。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 信念 阿城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 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入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间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7.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8.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9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顷之,征为尚书。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济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有删节) 9.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B.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C.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D.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朝之后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为州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践阼,也作“践祚”,本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主持祭祀,所以代指帝王即位,也可以指临时代行王政。 C.尚书,秦朝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负责发布文书。汉朝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朝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奏议是中国古代一种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章、启、表、诏、状等。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济擅用计谋。当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无法派重兵支援,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从而保全了合肥。 B.蒋济刚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给予中书监、中书令等近臣大权,不与民休息,虚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对皇帝进行劝谏。 C.蒋济为人谦逊。他因跟随太傅诛杀专权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乡侯,但他坚决推辞,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 D.蒋济忠诚能干。从东汉到曹魏,他曾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提出恳切的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5分) (2)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5分) (二)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9分) 卜算子 吴潜①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②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处处梅花笑”,一个“笑”字用得妙,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盛放的特点。 B.“抖擞”句,描绘长安城里车马喧嚣、尘土飞扬,与眼前的青山绿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C.上片重在写景,通过“梅花”、 “青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 D.下片重在抒情,表达了词人年华老去却壮志难酬,满腹辛酸又无人理解的无限哀愁。 14.“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哪两句?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 (1)《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鱼我所欲也》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7)《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观沧海》中,表现水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而海中景物突兀鲜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基础与运用(21分) 16.下列对课文(初中)中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C.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待看到徐公后,又觉得远不如人家,于是他“窥镜而自视”,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1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B.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C.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D.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上举子会集体模仿鹿鸣表庆贺而得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圣峰”珠穆朗玛,巍峨雄壮,攀登者 。有人来征服,有人在守护。登山向导次仁旦达,从 2002年至今,已经参加了无数次珠峰清理工作。他是最虔诚的环保卫士,仅2018年就清理了8吨垃圾。在这人类最后的净土,恶劣的环境已让人 ,皑皑白雪之下隐藏着的垃圾更让人不堪。食品包装袋、食品罐子、酒瓶等生活垃圾,旧登山绳子、旧登山帐篷、旧瓦斯罐等登山垃圾 。在珠峰5000米、6000米甚至7000多米的高处攀登,( )。“世界只有一个珠峰,她的美丽和纯净,是对所有历尽艰险的登山者们最好的奖赏和慰藉。”今年4月30日,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行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在次仁旦达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和民间力量,正在逐渐参与到高山环保项目中。这项工作,拒绝顺其自然,拒绝怨天尤人,拒绝意志薄弱。珠峰一片无止无休的白,是一望无际的孤独,唯拥有 的精神,才能忍受这份孤独,承担这份重任。最令次仁旦达骄傲的,便是用一己之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从一个人弯腰捡起脚下的一片方便面包装袋,到几十个人打包上百斤垃圾并扛起推上卡车,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谁说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世界?谁说每一步的平凡,不能成就伟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纷至沓来 自顾不暇 比比皆是 坚苦卓绝 B.源源不断 自顾不暇 俯拾即是 坚贞不屈 C.纷至沓来 应接不假 比比皆是 坚贞不屈 D.源源不断 应接不假 俯拾即是 坚苦卓绝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已难以预料 B.掉入裂缝、遭遇雪崩、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都难以预料,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 C.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危险已难以预料,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 D. 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难以预料的危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B.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和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C.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D.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21.下面这封信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王哲学兄: 您寄呈的大作收悉,过目再三,激动不已。您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 顺祝 春安! 弟 庆烔 2019年3月30日 2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3分) 示例: 凭着超人的智慧,你能够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材料: 土地 天空 高山 游览 攀登 支撑 顽强 健壮 无尽 毅力 好奇 体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不能随便动东西”“说话不大呼小叫”“跟人说话用‘您’”“少管闲事”“饭桌上不翻鱼”……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老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规矩逐渐失去了价值,但也有很多老规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3.6%的受访者从家中长辈处了解老规矩,79.4%的受访者称老规矩对自己影响大,72.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还有必要讲老规矩,67.4%受访者建议多介绍和宣传老规矩的时代价值。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新时代与老规矩”为主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保密 ★ 启用前 永春一中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科试卷答案(20190418) (试卷阅读量约9700字) 1.C(A项,“自带设备”难题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B项,“直面”伦理挑战的是“数据失信或失真”;D项,忽略了前提条件“在大数据时代”。) 2.A(A项,首先应该是“大数据时代”的医学道德形态;其次,文章论述的是“医学道德形态重构”,不是“建构”。) 3.B(B项,不能直接推出反比例关系。) 4.A(B项,不是心理描写,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C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并激怒了它”有误。D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 5.①勾勒出雨后凄冷、悲凉的画面,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②暗示春雨后即将耕种,为下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③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④与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相照应,结构完整。(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错) 7.①虽名不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④都怀有对民族义士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情节方面);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人物方面);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相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主题方面)。(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 B(“且……且”并列结构,两头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者少”“……者多”句式对称,“草创”为一个词,排除D项。) 10. D(D项,诰、制是帝王给臣下的文书。) 11. C(“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有误,是皇帝不允许蒋济辞谢封赏。) 12. (1) 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5分。“蔽”:被蒙蔽,1分。“至戒” :最深的教训、最大的警戒,1分,句意3分) (2)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操,罪人伏法被杀,这是国家的福分。(5分。奋:振奋、发扬、发展,《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伏诛:伏法被杀、被处死刑。社稷之福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独断是自行决断的意思,蒋济是说这都是太傅一个人的功劳,自己并未参与谋划决断……)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领众兵包围合肥。当时太祖大军征讨荆州,遇上流行疾病,只派了将军张喜统领一千骑兵,带领汝南兵士去解围。蒋济于是秘密告诉刺史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孙权听信了,匆匆烧了围城工事退走,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任蒋济为丹阳太守。民众中有人诬告蒋济是阴谋叛乱的主要策划人,太祖知道了说:“蒋济岂能有这种事!如果有这种事,我就太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民幸灾乐祸,胡乱攀扯他罢了。”征召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包围樊城和襄阳。太祖因为汉帝在许县,离贼军太近,想要迁都。蒋济劝说太祖说:“刘备、孙权外表亲密,实际疏远,关羽如愿以偿,孙权必定不情愿。可以派人劝说孙权跟随在关羽的后面(袭击),答应割划江南封赏给孙权,那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动解除。”太祖依从他说的那样去做了。孙权知道了,立即带兵向西攻袭公安、江陵两县。关羽于是被擒获。魏文帝即帝位时,又出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您所听到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怎么样呢?”蒋济回答说:“没什么其他好的地方,只听见亡国的言谈而已。”文帝很生气,沉着脸问他原因,蒋济详细地回答,于是文帝怒气渐消。不久,蒋济被征召为尚书。魏明帝即位,蒋济升任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中书令这两个职位称为专任,蒋济上疏说:“(作为一个君王,)左右大臣权柄太重,国家就要有危难,近侍过于亲密的,本身就会受蒙蔽,这是古代的最高警诫。”明帝的诏书说:“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军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景初年间,魏国朝廷对外频繁征战,兵役繁重,内部大兴土木,怨恨的人很多,而又赶上粮谷歉收,发生饥馑。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应当发扬扩大前代的事业,实在还没到无忧无虑、天下大治的时候。现在虽然名义上有十二个州的地盘,但说到人口数量,却不过汉代时一个大郡的人数。孙、刘二贼还没有诛杀,士兵驻守边陲,又耕种又作战,怨恨的情绪积蓄了多年。宗庙宫室,各种事务都在初创时期,从事农桑的人少,要穿衣吃饭的人却很多,当今紧急的任务,只有停止消耗百姓,使他们不至于十分困乏。如果赶上水旱灾害,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不会为国家所使用。凡是役使百姓必须乘农闲的机会,不能耽误农时。想建功立业的君王,先要估计他的民力,然后抚慰他们的疾苦病痛。” 明帝下诏书说:“如果没有护军将军,我听不到这样的话啊!”魏齐王即位后,蒋济被升为太尉。这个时候,曹爽专权,丁谧、邓飏等人轻易地改变了法律制度。蒋济因为随司马宣王在洛水浮桥驻军,诛杀曹爽等,被晋爵封为都乡侯,封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操,罪人伏法被杀,这是国家的福分。封赏必定要施加给有功的人。现在论谋划,臣下不能先知,论作战,士兵也不是臣下所统率。”蒋济坚持辞让,而曹芳不许可。蒋济于当年去世,谥号为景侯。 13.B(B项,抖擞是摆脱或忘却的意思,“长安车马尘”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分)二者都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2分),将愁思比作无限的万顷烟波或者滔滔不绝的江水,使其无限放大。(1分)都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化无形为有形。(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之深之广。(1分) 15.(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万钟则不辩(或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5)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6)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7)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8)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16.C(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背诵) 17.D 18.A(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一般指物。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应接不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自顾不暇:自己都顾不及,无力再帮助他人。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多。俯拾即是:形容数量极多,随处可得。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坚苦卓绝:艰苦奋斗的精神超越寻常。) 19.C 20.D 21. (1)“寄奉”改为“惠赐”“寄来”;(2)“过目”改为“拜读”;(3)删除“遗憾的是”或改为“只是”;(4)“雅正”不得体,改为“修改”;(5)祝福语“春安”顶格(2013年天津卷试题改编;之前的“语用,得体”专题练习有类型题。) 22.凭着健壮的体魄,你能够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 凭着顽强的毅力,你能够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 凭着无尽的好奇,你能够游览到一方神奇的土地。 (3分。每句1分,可以不讲究语序。2018年卷2题型,辅导课练习已经出现类型题。) 23.要有讲话稿的格式,还要有讲话稿的语言特点(对象、交际),不能写成一般议论文。 核心概念是“老规矩”,非“规矩”“规则”“老规则”“传统文化”“家风”等等,作文时要围绕“老规矩”来立意并展开论述。同时要关联“新时代”。 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新时代有何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什么样的老规矩应该传承遵守? 为什么要传承遵守老规矩?老规矩的意义或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关系、温情与秩序、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民风民俗、影响人的成长(性格品质)…… 怎样传承老规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拿来主义,宣传、家庭教育(家风)、学校教育、网络、寓教于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