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所供职的学校搞了一次文艺会演,会演行将结束的时候,女高音王学敏老师上台了。她一开腔就把我吓坏了,礼堂因为她的嗓音无缘无故地 了,她 ,到处都是她。作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我意外地发现人的嗓音居然可以这样,拥有 的马力,想都不敢想。 A. 宏伟 无坚不摧 不可思议 B. 宏伟 无孔不入 不可理喻 C. 恢宏 无孔不入 不可思议 D. 恢宏 无坚不摧 不可理喻 【答案】C 【解析】宏伟:宏大雄伟。 恢宏:宽阔;博广。 句中是说“嗓音”宽阔,应该用“恢宏”;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句中是说她的嗓音到处钻,应该用“无孔不入”; 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句中是说她的嗓音的力量让人无法理解,应该用“不可思议”。 故选:C。 本题考查我们识记常见词语(成语)意义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结合关键字的理解等方法来加强记忆。 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注意分析语境和词语的含义。 2.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答案】A 【解析】A.借代,“轩冕”借代“功名爵位”; B.比喻,把“浮云”比作“游子意”,“落日”比作“故人情”; C.比喻,“大漠沙”比作“雪”,“燕山月”比作“思妇”; D.比喻,把“形单影只离家的自己”比作“千里雁”和“九秋蓬”。 故选:A。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 下列诗词句中,言及之物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B.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C.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答案】B 【解析】A.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写的是菊花。 B.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写的是桂花。 C.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写的是菊花。 D.重阳节年年都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写的是菊花。 故选:B。 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整体把握大意,结合关键词语具体分析。 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 (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 (2)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2. 爱国诗人陆游在晚年蛰居故乡的时候,将自己的住处取名为“书屋”。“书屋”大门有副对联,上联是“万卷古今消水日”,下联是( ) A. 纵观昏晓抒流年 B. 一窗中外送闲愁 C. 纵观中外抒闲愁 D. 一窗昏晓送流年 【答案】D 【解析】“万卷”和“纵观”词性结构不对,“万卷”是名词,“纵观”是动词,排除AC两项。“古今”是时间,本题是陆游的书屋,不会涉及到“中外”地域的概念,“昏晓”是时间,可以和“古今”相对。“水日”是时间,“闲愁”是情感,无法相对。“流年”是时间,可以和“水日”相对。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做对联题必须要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了解常规的对子,了解对联的基本原则,并且也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化文学常识。对对联时,需要切合题目要求,针对具体场景,积累足够的同义词反义词使用,学会捕捉生活中相关或相对的事物。 3.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 。 ①船体是空的,故声音传得很远。 ②看着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③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里敲钉。 ④这只船辛苦很久了,它累了,它正在休息。 ⑤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天。 ⑥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 A. ③①⑤④⑥② B. ⑥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⑥④② D. ①④③⑤⑥② 【答案】A 【解析】语段主要是叙述一只船的修理过程,先写修船的声音,最后写人的心情。③①是写声音,且③中的“嘣嘣的声音”承接上文语境中的“嘣嘣嘣嘣的响声”,因此③①为前面两句,排除B、C、D.句子排序为:③①⑤④⑥②。 故选:A。 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性这个考点,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 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江流宛转绕芳甸, ______ 。 ______ ,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______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______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星垂平野阔, ______ 。 ______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______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惊风乱飐芙蓉水, ______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今逢四海为家日, ______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______ ,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 。(李商隐《无题》) 槲叶落山路, 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小题1】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小题2】竹喧归浣女 【小题3】战士军前半死生 【小题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5】云横秦岭家何在 【小题6】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小题7】天生我材必有用,烹羊宰牛且为乐 【小题8】密雨斜侵薜荔墙 【小题9】故垒萧萧芦荻秋 【小题10】但将酩酊酬佳节 【小题11】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12】枳花明驿墙 【解析】故答案为: (1)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重点字:霰) (2)竹喧归浣女(重点字:喧) (3)战士军前半死生(重点字:死)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摧) (5)云横秦岭家何在(重点字:横) (6)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重点字:涌) (7)天生我材必有用 烹羊宰牛且为乐 (重点字:材、烹) (8)密雨斜侵薜荔墙(重点字:薜) (9)故垒萧萧芦荻秋(重点字:荻) (10)但将酩酊酬佳节 (重点字:酩、酊、酬) (11)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蜡炬) (12)枳花明驿墙(重点字:驿)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写景艺术。 诗歌最末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1)本诗,①移步换景,诗人顺流而下,描绘了青溪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②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溪流一时在乱石中奔腾咆哮,一时又在松林里静静流淌,声色相通,展现了青溪的生机和幽静。“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③动静结合,青溪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 (2 )本题最后四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表达了诗人对青溪素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表达诗人与青溪志趣相投,淡泊闲适的心境。“垂钓”句暗用严子陵钓富春江典故,表达诗人甘于隐逸、寄情山水的志趣。 答案: (1)①移步换景,诗人顺流而下,描绘了青溪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②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溪流一时在乱石中奔腾咆哮,一时又在松林里静静流淌,声色相通,展现了青溪的生机和幽静;③动静结合,青溪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漾漾”展现动态美,“澄澄”表现静态美,一动一静,展现了青溪的澄澈、深秀和生机勃勃。 (2)①表达了诗人对青溪素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表达诗人与青溪志趣相投,淡泊闲适的心境;③暗用严子陵钓富春江典故,表达诗人甘于隐逸、寄情山水的志趣。 译文: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赏析: 《青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诗。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注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本诗怀古,所怀之人是谁? 《唐诗摘钞》有评:“三、四二语,真脍炙千古。”请对该联加以赏析。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1)本诗中,标题为《楚江怀古》,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诗人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2)诗歌颔联“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日暮猿啼,人已登舟。借景抒情,借凄清猿啼之景,渲染清幽氛围,含蓄婉约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视听结合,“猿啼洞庭树”是听觉,写猿啼;“人在木兰舟”是视觉,写人。动静结合,上句中的“啼”,下句中的“在”,两句都是动静结合。 (3)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 答案: (1)屈原。 (2)①借景抒情,借凄清猿啼之景,渲染清幽氛围,含蓄婉约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猿啼”从听觉写起,“人在”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3)①时光飞逝,又逢清秋,诗人伤秋悲秋之感油然而生;②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或对先贤无由得见的惆怅);③诗人羁旅漂泊,内心孤寂悲凉;④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苦。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赏析: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整体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标题、景物、表情达意的关键词、注释分析诗人的情感。 (2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注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③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④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颗是牵牛星,哪颗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⑥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⑦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农耕时代的生活、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遮蔽了周遭街巷。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⑧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⑨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在有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⑩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文中提及了上元节和寒食节。针对两个节日,各默写出一句相关古典诗词句,并写出这两个节日的常见习俗。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详写? 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探究本文标题“岁月河流上的码头”的深刻意蕴。 【答案】【小题1】1.上元节:即元宵节,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上元节的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习俗。寒食节: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有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寒食节的习俗有:这一天禁火,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 2.①这四段文字照应第一自然段,这四个节日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②这四个季节最能代表具有农耕传统国度人们对雨水丰沛的期盼,对爱情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③具体呈现了民俗节日的丰富内涵,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3.①文中大量引用民谚、古诗,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美感;语言整散结合,有韵律,风格典雅秀美。②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字里行间既充溢着浓烈的感情,又散发着强大的理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4.①将岁月喻为河流,传统节日比为“码头”,码头为河流增加景致:节日丰富了生活,为生活带来节奏感和韵律感;②码头与河流紧密相依:民俗节日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③码头可供行人暂时栖息:节日让我们心灵放松,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大地,感念亲情,感悟生命,思考人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略 略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 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 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 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 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 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 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 右 侍 郎,进 左 侍 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 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 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躬课农桑 课:督促 B.卒奏寝其事 寝: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要:邀请 D.今日格一物 格:推究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既望”指望日的后一天,如“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月末。 B.古代纪年,常用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弘治七年”是年号纪年法,“壬戌之秋”则是干支纪年法。 C.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称等级高的为“右”,如“位在廉颇之右”,文中“右侍郎”尊于“左侍郎”。 D.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如《谏太宗十思疏》。此处是动词,指上奏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②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③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邵宝的形象特征。 【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 【小题4】 【解析】(1)C.要:拦住。 翻译: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 (2)C.文中“左侍郎”尊于“右侍郎”。 (3)①为,带来;杖巫,将巫师痛打。译文:巫师说从地里挖出龙骨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 ②士不葬亲者,定语后置,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相,相继。译文: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 ③越三日,过了三天;劾,弹劾;勒,强制命令;致仕,退休。译文: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命令他们辞官离开。 (4)“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重视教育;第一段,阻止巫师祸乱百姓,说明他关心民生,比较务实;“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孝顺;“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好学不倦;第三段对陈熊的态度,刚正不阿。 答案: (1)C (2)C (3)①巫师说从地里挖出龙骨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 ②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 ③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命令他们辞官离开。 (4)重视教育;关心民生;务实;孝顺;好学不倦;刚正不阿。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关键在平时积累,对于课内、外要求诵读文学著作,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 根据以下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由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8”12月20日在北京揭晓,中国年度代表字为“奋”。 “奋”是振奋人心、奋发图强、奋勇拼搏、奋不顾身……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中,“奋”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也是对新时代的精准描述。 【答案】奋斗的青春 破土而出的春草是为了看看阳光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涓涓细流是为了融入大海而勇敢向前。苍穹的雄鹰是为了遨游天际而展翅高飞。五四青年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全力以赴。 当红色的火炬在一个又一个青年手中传递,想起此情此景是否也会激起你心中那要燃气的激情。在这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青春应该是火红色的,而这种火红色应该由青年人澎湃的热情所渲染的。 你看那脚手架上闪烁的火花,炼钢炉旁奔腾的铁流,天安门前涌动的红旗……有人说,青春是翠绿色的,它象征着生命,孕育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不信,你看那画架下不倦的挥洒,钢琴旁执着的追求,运动场上矫健的腾跃……有人说,青春是雪白色的,它象征着青年人纯真的心灵,无私的品质,天真的幻想。不信,你看那河水中嬉戏的浪花,寒风中屹立的雪人,天空中穿梭的白云…… 要我说,青春本无颜色,它是一张透明的画纸,等待你去描绘,任你走笔,任你着色。而梦想就是你的调色盘,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但是只有走过花季,走出雨季,付出汗水,奉献才智,努力为着梦想的希望而拼搏,青春才会呈现出各种绚丽的色彩! 一位哲人说过:“梦想是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花。”是的,有了梦想就有了奔头,就有了人生的航标。从小到大,我的梦想有过许多,梦想去翱翔、去当诗人、去当画家等等。千奇百怪,却都很美好。 我不在乎衣着打扮,也不在乎吃好喝足,只在乎梦想的实现。我愿和陶渊明去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闲情逸致;和龚自珍去证实“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言天理;与李白共希翼“长风破浪会时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愿望;同苏东坡相守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爱情…… 我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我陶醉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不惧怕失败,因为心是无瑕的碧玉,即使碎了,那又何妨?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努力拼搏过,那结果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啊,奋斗是一个过程,我就是喜欢这个过程。虽然坎坷,有荆棘,有风浪,但人的力量永远是无敌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坚韧的步伐,我相信定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定会瞧见那天边的七色彩虹。对,那就是对成功者的嘉奖,那就是胜利的信号,那就是耕耘后的收获! 为了青春的梦想,让我们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像溪流一样勇往直前,像雄鹰一样振翅高飞吧……现在是我们奋斗的时刻,让我们乘载着梦想驭风远航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本题有两则材料,一则是一件事,“汉语盘点2018”12月20日在北京揭晓,中国年度代表字为“奋”。另一则是对“奋”的解释。分析材料可知,本题写作要围绕“奋”字,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证“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等。可以写“努力”“奋斗”的事迹,也可以写振奋人心、奋发图强、奋勇拼搏、奋不顾身的人和事,只要围绕主题即可。 参考立意: 1、奋斗创作美好未来; 2、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3、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 4、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