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运城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20.1‎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数次邂逅,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年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一池清冽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着,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的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荷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勇敢而执著的荷。‎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一排排的荷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音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的。‎ - 26 -‎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而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痴如醉!‎ ‎⑨据记载,远古时期,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古代精神领域中的种荷者,更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清雅的荷塘中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淤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婷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篇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茅塞顿开,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⑪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有删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 下列对《说荷》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憾”领起全文,作者震憾于荷的临危不惧,顽强抗争。‎ B.‎ - 26 -‎ ‎ 第④段借助荷的故事,再次强调荷顽强的生命力,是对第③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 C. 第⑨段说荷很早就成为诗文中的经典意象,很多文人雅士借荷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D. 文本语言朴实恬淡,不重藻饰,在朴素的叙述中让人领悟生命的真谛: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应该坚持高风亮节,保持生命的活力。‎ ‎2. 《说荷》与《荷塘月色》选段在对荷的描写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 《说荷》盛赞荷的品质,请结合阅读体验,写出一句吟咏荷的古诗句(《说荷》引用的除外);再写出-位中国历史上如荷一般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并作简要评析。‎ ‎【答案】1. D 2. 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中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说荷》中的“但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中写荷花“羞涩地打着朵儿”,《说荷》中写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等。不同点:①《荷塘月色》中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如把嗅觉的“清香”转化为听觉的“歌声”。②《说荷》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如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句子。 ‎ ‎3. 示例1:荷叶罗裙一色裁(王吕龄《采莲曲》)示例2:屈原,宁可白沉泪罗江,也不改变忠君爱国的志向和美政的理想。面对小人的陷害和屡次被流放,依旧发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呐喊,节操不变,初心不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题中D项,“语言朴实恬淡”错,原文第二、六、七段中对荷花的描写,如“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的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荷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第八、九、十段对荷的议论抒情,如“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茅塞顿开,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可知《说荷》的语言并不是朴实恬淡的,而是充满诗意的,并且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故选D。‎ ‎【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然后比较两篇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的异同,先指明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说荷》主要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静立如山,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2)拟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 ‎(3)引用:文中太多,主要集中在倒数第三段中。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塘月色》主要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2)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3)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所以相同点是: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不同点:《说荷》有引用的手法,《荷塘月色》有通感的手法。‎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诗句、语言表达以及对某个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做此题时,需要学生储备大量关于吟咏荷的古诗句,另写的古诗句必须是《说荷》引用之外的,注明作者及出处;再写出一位中国历史上如荷一般具有崇高品质的人,需要了解荷花有哪些品质,荷花有清白、高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等的品质,要扣荷花某一品质进行评析。回答第一问,如:荷叶罗裙一色裁(王吕龄《采莲曲》);回答第二问,如:屈原,宁可白沉泪罗江,也不改变忠君爱国的志向和美政的理想。面对小人的陷害和屡次被流放,依旧发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呐喊,节操不变,初心不改。示例扣住荷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进行评析的。‎ ‎【点睛】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 - 26 -‎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设问,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话说王熙凤接了宁国府的差事,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①,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②。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物品,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所用之物。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起来梳洗,收拾完备,于卯正二刻,款款来至宁府。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 26 -‎ 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 ‎(有删改)‎ 注:①钤束:约束、管制的意思。②描赔:照原样赔偿。‎ ‎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凤姐对宁国府风俗的思量,直接写出了宁国府内部管理混乱以及其当家者尤氏的无能。‎ B. 选文中的“卯正”“巳正”“午初”“戌初”“寅正”均是用干支计时的。干支也可以用来计年,比如《赤壁赋》中的“壬戌”。‎ C. 王熙凤的“放声大哭”是真哭,是带着对闺中知己秦可卿的痛惜而哭;众男女的“忙忙接声嚎哭”是假哭,是表演。‎ D.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选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塑造王熙凤的形象,表现其才干。‎ ‎5. 凤姐针对宁国府的五件风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革除这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6. 从选文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措施:①分班管理,任务明确。②责任到人,损失赔偿。③财务登记在册,定额分配。④动作时间明确。⑤令出必行,赏罚分明。⑥每日监督,及时汇报。⑦订造簿册,按册点卯。 ‎ ‎6. 王熙凤形象:①精明干炼(有管理才能)。②严厉(执行力强)。③敬业守时。④重视和秦可卿的友谊。‎ ‎【解析】‎ ‎【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中A项,“直接写出”错,第一段并未正面具体叙写宁国府内部管理混乱情景以及其当家者尤氏的无能表现,而是通过写凤姐对宁国府风俗的思量来表现,是侧面表现,间接写出。‎ 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做此类题时,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凤姐针对宁国府的五件风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革除这些弊端”,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结合文本内容对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从“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可概括出“分班管理,任务明确”;从“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可概括出“责任到人,损失赔偿”;从“又吩咐按数发与所用之物。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可概括出“财务登记在册,定额分配”;从“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可概括出“动作时间明确”;从“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可概括出“令出必行,赏罚分明”;从“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可概括出“每日监督,及时汇报”;从“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可概括出“订造簿册,按册点卯”。‎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文本中写王熙凤订造簿册,按册点卯,分班管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损失赔偿等内容可分析出“精明干炼(有管理才能)”;文本中写王熙凤令出必行,赏罚分明,“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可分析出“严厉(执行力强)”;原文“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起来梳洗,收拾完备,于卯正二刻,款款来至宁府”可分析出“敬业守时”;原文“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放声大哭”可分析出“重视和秦可卿的友谊”。‎ ‎【点睛】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节选)‎ - 26 -‎ ‎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B.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答案】7. C 8. B ‎ ‎9. (l)想一想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2)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做(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题中A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用”;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而”;‎ 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动词,译为“往,到”;‎ C项,两个“而”都表转折关系;‎ D项,第一个“于”,介词,译为“与,和”;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例句“洎牧以谗诛”的意思是“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是被动句。‎ 题中A - 26 -‎ 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介词短语“于蓝”作“取”“青”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在“取”“青”前,却放其后,是状语后置;‎ B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的意思是“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是被动句,“于”表被动;‎ 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意思是“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名词“句读”“惑”分别作动词“不知”“不解”的宾语,按现代汉语放“不知”“不解”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 D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意思是“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的山水”,“有异态者”作名词“山水”的定语,按现代汉语放“山水”前,却放其后,是定语后置。‎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1)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父辈;暴,冒着;以,才。(2)以……为,用……做;计,计策;始,才;速,招致。‎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 26 -‎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挚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 26 -‎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节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B.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C.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D.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 B. 转:这里是官职调动,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迁”“徙”“调”等。‎ C. 礼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科举考试、官员任免等事务。‎ D. 刺史:官职。“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他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曾任宰相,父亲曾任太常博士。‎ B. 柳宗元文采斐然。他尤其精通两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深受同辈人的推崇。‎ C. 柳宗元重情重义。因担心好友刘禹锡,不忍其母子远隔万里,自请为播州刺史,当时人都认为他仁义。‎ D. 柳宗元仕途坎坷。顺宗即位后,柳宗元曾任尚书礼部员外郎,但后来被贬为邵州刺史,还在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2)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l)王叔文正想重用他,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2)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 - 26 -‎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年高”作“母”的谓语,说明“母”的状况,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西南”作“绝域”的定语,说明方位的,二者之间不可断开,名词“万里”作动词“往复”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句意: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官员任免”错,是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错,原文“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意思是“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可知人们认为仁义的是“观察使裴行立”。‎ 故选C。‎ ‎【1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大用,重用;会,恰逢;居位,任职;与同辈七人俱贬,被动句。(2)其,那些;以,通“已”,已经;私钱,自己的钱;归,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是使动用法,使……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夷,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 ‎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两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担任监察御史。‎ ‎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正想重用他,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能形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 26 -‎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已出私钱将他们赎回,送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骊山作 唐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始皇东游出周鼎”中的“鼎”是传国重宝。整句意思即秦始皇一统天下.灭掉了周朝。‎ B. 颈联“黔首不愚尔益愚”中的“黔首”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C. 尾联虚写,想象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却被牧童失火烧毁,而此时秦始皇的尸骨尚未干枯。‎ D. 本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整首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不同于杜牧以往咏史怀古诗的含蓄绰约。‎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主旨。‎ ‎【答案】14. B 15. 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致断送天下的愚蠢。作者借古讽今,劝诫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百姓的反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 - 26 -‎ 项,“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的是普通的老百姓”错。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服饰皆为黑色。而平民出门会用黑色头巾裹头当成行头,所以平民百姓就被称为“黔首”,故“黔首”是借代手法。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方法包括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本题中“黔首”原指“平民用黑色头巾裹头”,后用此特征称呼平民百姓,故是借代。‎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主旨的能力。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具体诗句写了哪些内容;二是揭示主旨,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联系标题《过骊山作》,结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描写秦始皇史实并表明态度,“削平天下实辛勤”肯定其“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却为道傍穷百姓”批评其“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黔首不愚尔益愚”直接指其“愚蠢”,“千里函关囚独夫”及尾联慨叹其“断送天下的愚蠢”。这首怀古咏史悲叹秦始皇兴亡的历史,指出其亡的根源在于“民”,联系诗人生活的历史背景,正处于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诗人借这段史实的意图指向现实,借古讽今,希望本朝当政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百姓的反抗”。‎ ‎【点睛】分析主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四)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文帝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那样“_____ ”的功绩,却因草率出兵,最终是“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钉头磷磷 (6). 多于在庾之粟粒 (7). 封狼居胥 (8).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谀”“壑”“嫠”“磷”“庾”“赢”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 ,令天下为之一振。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 辉煌仕途的苏轼,是 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 ,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 )。‎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目一新 爱戴 当之无愧 然而 B. 焕然一新 爱护 当之无愧 固然 C. 耳目一新 爱戴 当仁不让 固然 D. 焕然一新 爱护 当仁不让 然而 - 26 -‎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B.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C.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D.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B. 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倒映在一泓清泉中。‎ C. 他的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D. 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根据横线前“妙语连珠的回答”,应选“耳目一新”;‎ 第二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爱护:爱惜并保护。这里说的是百姓对苏轼的态度,应选“爱戴”;‎ 第三处,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语境强调的是苏轼担得起“一代豪杰”的称号,应选“当之无愧”;‎ - 26 -‎ 第四处,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固然: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根据上下文“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此处表转折,应选“然而”。 ‎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题中,“将文学史”中介词“将”使用不当,排除A项;“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中“老翁”与“成为经典”搭配不当,排除BC。‎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前文只是说“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并未涉及“清泉”,而A、B两项也并未指出“清泉”到底是什么,表述突兀,与前文不衔接,故排除;上文“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主语是“苏轼”,与“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搭配不当,表意不完整,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王老师:‎ - 26 -‎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答案】①“贵体欠安”改为“身体不适”②“高徒”改为“学生”③“务必”改为“请”④把“不得延误”删去;⑤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x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贵体欠安”,“贵体”,就是阁下的身体,是一种尊敬的说法,多用于年长于自己或社会地位高过自己的对象,改为“身体不适”;“高徒”,水平高的徒弟,泛指有成就的学生,称自己,不当,改为“学生”;“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改为“请”;“不得延误”语气太强硬,应该删去;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x天)”。‎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面是元宵节的形象标志图,请写出除文字及英文字母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 26 -‎ ‎【答案】构图要素:碗,孩童形象(陶瓷娃娃);汤圆;寓意: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犹如一个陶瓷娃娃,显得喜庆可爱;碗中盛满的汤网突出了元宵节的节日特征——团团圆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表达应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图标,并对图标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概括,用语要注意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案内容。图主要由两个带花纹碗组成,下面的碗盛着汤圆,里面放着一个勺子,上面的碗里面是一副笑脸,显示的是一个孩童模样,下面写着斜体字的“元宵”右边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字和英文字母,可知孩童的寓意是“喜庆可爱”;根据汤圆的形状特点,可以看出寓意是“团团圆圆”。‎ ‎【点睛】具体考查徽标题。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审题,整体看图。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 - 26 -‎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 何为实力?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 26 -‎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从所给的具体任务看: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首先要选择自己的立场是“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女排精神靠意志”,写作时,立场要坚定,论据要充足,说理要充分,进而达到让对方无可反驳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班级辩论会”这一场合,还有辩论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具体过程:‎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给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提取材料的中心内容,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从所给材料看,“女排精神”是核心话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是女排精神的内涵。对于“女排精神”如何认识,这是引发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都是可以引发立意的角度。所给任务,都与上述材料有关,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想象,获得启示,写作时可以把材料立意分别表露其中,只是需要注意写作的具体形式。‎ ‎【立意】参考立意:“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女排精神靠意志”,立意任选其一。‎ ‎【素材】1、见面会上,女排精神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北京女排主教练张建章看来,女排精神是“从艰苦中来,越遇困难越勇敢”。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冯坤感言,女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祖国至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这是老女排留下来的精神,新女排永不放弃,一直在传承。”对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刘晓彤来说,女排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女排并不是一支常胜之师,也遇到过低谷,遭到过质疑。无论多么艰难,中国女排也没有想过放弃。“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天,脚踏实地,一步步提高水平,总有一天会追上别人。”‎ ‎2、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 26 -‎ ‎3、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得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4、弘扬女排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如果说在国际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是中国女排的理想,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信念。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事实上,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体育竞技范围,而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今天,我们更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5、弘扬女排精神,要大力倡导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学习女排精神,为民族崛起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而今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位,但我们仍要居安思危,像女排一样,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险,敢啃硬骨头,接续奋斗,永不言弃,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女排精神靠实力”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何为实力,接着论证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26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