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周人的《尚书·吕刑》中,尤其强调司法的审慎:“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司法中的疑罪,采取赦免从无原则。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 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一次是有人在东郡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笞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谳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正是秦朝的这种严酷司法,最终导致“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路上遇到一半的人都被判定犯罪,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亡命者。 汉儒继承了先秦主流的司法思想,反对秦朝法律文化。《礼记·王制》:“疑狱,泛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赦免处理。汉代儒书《孔子家语·刑政》也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者赦之”,主张疑罪从无。汉儒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主张:“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即疑罪从无是仁政的司法要求。汉儒刘向在《新序·杂事第四》中曾经记载一个寓言,据说魏国有疑罪,一半的司法人员主张应该做有罪推定,魏王便请教大商人陶朱公。经陶朱公启发,魏王意识到应该“狱疑则从去”,于是“梁(魏)国大悦”,确定了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因而获得民众的拥护。 这些汉儒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对汉代的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宣帝时廷尉于定国,学习儒家《春秋》,接受了儒的价值观,所以“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这位司法官员虽然没有实践疑罪从无,但却践行疑罪从轻,比起秦法的有罪推定传统来说,是一种明显的改善。 相比于秦朝的有罪推定,儒学的疑罪从轻、疑罪从无思想都是更合理的。当然,从轻和从无二者之间又有高下之分。明代人梅鹫在《尚书考异》中就指出,“罪疑惟轻,贤人以下。忠厚之事,圣人似不止此”,意思是罪疑从轻原则,只是一般儒者就能主张的水平,而疑罪从无,才是真正圣人的司法思想。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9.2.28《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 1.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左传》所引的《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内容可以断定,夏代的宁纵勿枉的司法体系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精神的萌芽形态。 B.周人的《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的说法,这表明当时非常重视司法的审慎,对司法中的疑罪采取从轻从无的审理原则。 C.《论语》中的“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中的“赦过与辜”以及《周礼》中对“幼弱、老耄与蠢愚”的赦免主张,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重视审慎的特点。 D.《尚书·吕刑》提到了“五刑”“五罚”,审案体系较为完备,因此汉代的孔安国在为其作注时,明确指出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论述汉代司法思想特点的时候,强调了汉儒的主张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观点。 B.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式,以大量的儒家典籍和史书材料来佐证观点,论述语言平实而周密。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汉代以前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D.文章结尾对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的高下进行判定,可以彰显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爱气质。 3.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避免以有罪推定为司法思想底色的做法,就会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B.如果能够辨清“从轻”与“从无”的高下之分,就能丰富司法思想的内涵,为实现圣人之政打好基础。 C.如果能坚持遵循“疑罪从去”的断案原则,就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仁政思想,更可能获得民众的拥护。 D.如果对有疑点的案子加强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好恶对断案过程的影响,使结果趋于公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 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数量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居家和办公室环境中,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渐加大,这与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的增长态势密不可分。 B.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 C.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 D.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金额增幅巨大,这和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 B. 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地方政府则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开展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 D. 人工智能的主动化服务、智能设备间的互连带来了安全漏洞,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 6.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古 董 郑时培 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不想,顺德爹尸骨未寒,整个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家有几样古董,价值连城。 顺德家有古董,乡亲们都艳羡,都想饱饱眼福。正经问顺德,顺德笑笑说:“没什么,只几样家什,不抵几个钱的。”乡亲们都认定顺德已是相思湾首富。这下子好了,顺德也该翻个身,把媳妇娶进门来。 村长从镇里开会回来,没进自己的家,直接去找顺德。村长说,那古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让他帮顺德拿去卖了,或者作个价卖给他也行。顺德听村长说完,慢腾腾地,也不答话。 村长急了,说:“顺德,要不你先给我看看吧。”顺德说:“村长,那东西给座金山我也不卖,爹不给人看哩。”说完不再理村长。村长很生气,“哼”了声扭头便走。 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顺德立即到村里报告。一会儿,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那几样挺值钱的古董让人给盗了。乡亲们都挺同情顺德,愤愤用相思湾最恶毒的话咒贼。顺德收拾好屋子,花了一下午工夫挑来碎岩石把洞堵上。老半天他还在想,是哪个贼这样大胆,竟敢挖这么大的洞来偷盗呢? 过了两天,村上的人都在说顺德的事,都愁顺德再娶不起媳妇时,村长来了。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顺德呆呆地望着村长,又望望家里空空的屋子,不语。村长笑了,说:“表妹不在乎人穷的。”顺德见村长不像有意开玩笑,也就应了这门亲事。没几个月,村长的表妹雪英和顺德结婚了,俩口子倒也恩爱,眼见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起来。 一天夜里,雪英搂住顺德的脖子娇嗔地说:“我问你,那东西不被贼偷去,你会要我吗?” 顺德性急,脱口道:“那东西根本没被偷。”“真的?你不要骗我。”雪英说。顺德拿开雪英的胳膊,起床去取。一会儿,顺德提着个红布包跑进来。雪英兴冲冲起来一看,大所失望。包袱里包的只是一只土窑烧的蓝边碗和一双黑不溜秋的筷子,嗔道:“顺德,你又骗人!” 顺德拿起那碗说:“雪英,我没骗你。我们祖上都穷,到爹手上连媳妇也娶不起,有个女子却愿意嫁给爹。那女子后来成了我娘。娘怀上我时,相思湾闹饥荒,爹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和娘去逃荒。娘生下我后,一直有病,爹一个人养我们娘俩。有次,爹要不到饭,偷了店家的洋钿。娘知道后说,宁死也不干那事,就不肯再吃,没几天就死了。爹把洋钿还掉,用这只碗、这双筷子养大了我。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分娶妻生子后才瞑目。” 雪英听后,木然望着顺德,说:“这能算古董?” 顺德点点头。雪英长叹一声,笑道:“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嘻嘻嘻……”顺德愕然。好半天才缓缓地收好包袱站起来说:“这么说,你知道这东西没被人偷去?” 雪英点点头,说:“嗯,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 顺德愤极:没想到恩爱几年的雪英竟是这样的女人。他克制着说:“好了,现在你都知道了,我一无所有,你走吧。” 雪英嘻嘻地笑,笑够了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 顺德放下包袱,紧紧抱住雪英吻着,泪流满面。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作品开篇即设置了一个悬念,此后围绕“古董”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B.村长主动登门要帮忙把“古董”卖掉或者作价卖给自己,见顺德没有答应,非常生气地“哼”了声扭头便走,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 C.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因为他虽然料到村长回来偷“古董”,但没想到雪英是为了“古董”才嫁给他的。 D.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细刻,但人物形象却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8.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6分) 9. 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高宗升遐①,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②。”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 注: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②曲徇:顺从,曲从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B.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C.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D.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 有教授,此处非指教师。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C.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D.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为一品官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必大进士及第,在馆阁任职时所撰写的策论受到皇帝的称赞,又侍读经筵,应皇帝要求奏对国事,切中时弊。 B.周必大虽居高位,心系百姓。他向皇上请求宽免了蜀地百姓的赋税,后又以南库二十万钱代交江、湖二州的征税。 C.周必大坚守国家利益。在高宗去世后,朝廷想要遵循旧例,主动去金国报丧,他坚决反对,使得朝廷最终取消了决定。 D.周必大历经多朝,虽有丞相职位,国公之尊,却不贪恋名位,多次求去,最终得偿所愿,以少傅身份退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2) 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③虞舜,即舜帝,有虞氏。④杜若:又名杜衡,一种香草,可入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去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15.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锦瑟》一诗的“ , ”两句表现的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3) 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为佩戴蕙草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 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 (4)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友人泛舟夜游赤壁之下,朗诵《月出》 篇,即所谓“ , ”。 (5)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 两句揭示了人们经受艰苦磨炼的益处。 三、 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小题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_________、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朝着_______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 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_________。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________ 。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 )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B.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C.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D.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表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安常处顺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暴自弃 B.知足常乐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惭形秽 C.安常处顺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暴自弃 D.知足常乐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惭形秽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填写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3分)( ) A.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B.重要的是,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C.尽管如此,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 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D.尽管如此,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20.将材料①概括成一个5字短语,然后跟材料②所给短语一起组合,写出下联。(3分) 材料①: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 年10月25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材料②:三千里 振国威 波涛正涌 跨海长虹 上联:四十年改革犹酣 仰观日月星 望天巨眼施神力 下联: 21.下面语段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解说“物联网”的?请简要概括,每个角度不超过 5 个字。(4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美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所谓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道路、桥梁、隧道、建筑、供水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运行特定的程序,从而达到远程控制的一种网络。它具有“网络化”“物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次,传感器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有力支持。 (1)_____________(2) (3) (4)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无我”是对自我的淡化,“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 以上文字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期末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 B 2.C 3.B 4. B 5. A 6.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并简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作用。②材料三侧重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和政策,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介绍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概况。③材料四着重从安全防护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人工智能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应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 7.A 8.①“古董”的真相和来历照应了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并叮嘱他好好保存;②村长想要买 “古董”遭到拒绝和冷落,生气而走,与夜里有人盗窃“古董”相照应;③村长偷盗未成与把表妹雪英 介绍给顺德相照应;④村长把雪英介绍给顺德与雪英说出偷盗者是村长相照应;⑤“表妹不在乎人穷 的”与雪英说出关于“古董”的道理相照应。(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6分) 9.①“古董”是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古董”的价值、保有、真相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古董”折射出了不同的人品,如村长的贪婪和充满小算计,雪英的正直善良等;③“古董”是本分和善良的象征,是顺德的传家宝,彰显了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 10.B 11.D 12.B 13.⑴蜀地的人民长期困顿,希望陛下颁诏对他们安抚劝谕,事情安定后应当宽限他们的租赋,这样,蜀地就可以安定了。(“愿”、“抚谕”、“宽”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⑵有人请求皇上暂且穿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肯,于是皇上穿素色丧服,在帷幄中接见金使。(“或”、“权”、“执不可”各1分,句意2分) 14.D 15.①宦海沉浮,漂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此人宦途转徙江湖,身心俱疲的状态。 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 ③渴求政治清明,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表达渴求知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 16.(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B 18.B 19.A 20. 三千里波涛正涌,横贯港珠澳,跨海长虹振国威 21.①产生背景(成因)②定义(概念、内涵)③基本特征④技术支持。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