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 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那儿只有黄土,不见平坦的塬地。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清楚。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就好喽。破老汉总是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破老汉只带着七、八岁的留小儿过活。破老汉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大伙都说:“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オ唱得好山歌。”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ロ……“赶着牛回村,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清明节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破老汉带着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在那个地方,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老乡让我喂牛,我心里很感动。‎ 每天晚上,破老汉和我都要在饲养场上呆到十一二点,一遍遍给牛添草。留小儿跟在破老汉身边,寸步不离。她的小手绢里总包一把玉米粒,破老汉用牛吃剩下的草疙节打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饲养场。留小儿把玉米埋在烧尽的草灰里,用树枝拨来拨去,“啪”地一响,爆出了一个玉米花。那是山里娃最好的零嘴儿。‎ 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 ‎“真个是在窑里看电影?”‎ ‎“不是窑,是电影院。”‎ ‎“前回你说窑里。”‎ ‎“噢,那是电视。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 ‎“她歪着头想,大约想象不出,又问起别的。‎ ‎“啥时想吃肉,就吃?”‎ ‎“嗯。”‎ ‎“玄谎”‎ ‎“真的。”‎ ‎“成天价想吃呢?”‎ ‎“那就成天价吃。‎ 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 ‎“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 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北京的神秘,对她来说,不亚于那道银河。‎ ‎“山里的娃娃什么也解不开。”破老汉说。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他三七年就入了党,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他常常讲起广州:霓虹灯成宿地点着,广州人连蛇也吃,到处是高楼,楼里有电梯……留小儿听得觉也不睡。我说:“城里人也不懂得农村的事呢。”‎ 喂牛,苦不重,就是熬人,夜里得起来好几趟。五更天给牛摔料,牛埋下头吃得香。我坐在牛槽边的青石板上能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不是看见全聚徳的烤鸭,就是掉进了什制海的冰窟窿。碰上下雨下雪,破老汉和我就躲进牛棚。牛棚里尽是粪尿,连打个盹的地方也没有。那时候我的腿和腰就总酸疼。‎ ‎“倒运的天!”破老汉骂,然后对我说:“北京够咋美,偏来这山沟沟里作什么嘛。”‎ ‎“您那时候怎么没留在广州?”‎ 他瞪着眼睛愣半天。“唉,毬毛擀不成个毡,山里人当不成个官。”他说,“我那阵儿要是不回来,这阵儿也住上洋楼了,也把警卫员帯上了。山里人憨着咧,只要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儿也不胜窑里好。毬!要不,我的留小儿这阵儿还愁穿不上个条绒袄儿?”他说他给刘志丹抬过棺材,守过灵。说完,老唱起来:“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乡亲们捎给我小米、绿豆、红枣儿、芝麻……我认出了一个小手绢包儿,我知道那里头准是玉米花。十年后,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 ‎“你爷爷还爱唱吗?”我问。‎ ‎“一天价瞎唱。”‎ ‎“还唱《走西口》吗?”‎ ‎“唱”‎ ‎“不是愁了才唱吗?”‎ ‎“咦?!谁说?“‎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根据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编)‎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座座黄土山”的奇想与破老汉带笑的接话,是以幽默的笔法呈现沉重的内涵,读来并不轻松。‎ B.适时地插入山歌也是这篇小说独特之处,作家借助山歌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内心情感。‎ C.破老汉对新中国的建立有贡献,但革命胜利后他因恋家而放弃城市生活返乡,这说明他有很重的小农意识。‎ D.“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集中。‎ ‎5、小说叙写了“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6、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所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 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寓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 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 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十分普遍,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现在,《洛杉矾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C、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9、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待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妻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戎云南。‎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B、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样/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C、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D、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古人认为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如《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洪武,年号名,其含义是“洪大的武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年号为洪武。‎ C、学士,最早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作为官职,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唐以后成为皇帝的秘书,参与机要,明清时职务职责又有不同。‎ D、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及其亲人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皇后在父亲去世以后,被郭子兴当作女儿收养,后来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时,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逐渐化解了猜忌。‎ B、朱元豫攻克太平以后,马皇后组织将士的家人渡江。在战争期间,又亲自准备衣服财物搞劳将士,给予了朱元璋极大的支持。‎ C、马皇后劝谏朱元璋以不杀人为本,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朱元 璋性情严厉,称帝后多次要处死大臣,因马皇后劝阻而中止。‎ D、朱元璋在朝堂上议事,有时生气发火,马皇后就等他回到后宫时,根据具体情况委婉地加以劝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5分)‎ ‎(2)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河北民 王安石 ‎ ‎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②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 ‎②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15、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 ”一句,描写鹏背之广;“ ”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2)杜甫在《春望》中以“ , ”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0、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拔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1)_______改为_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_______改为_______; (4)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5)_______改为_______。‎ ‎21、 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美好生活”人物畅想活动中,某班级的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些人物:袁隆平、司马迁、哈姆莱特、项羽、乔布斯、六一居士、甘地、哈利·波特、小悦悦、乔丹。‎ 请选择两三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特点和意义,谈谈你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1、【B】 A.原文第一段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原文第三段“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 2、【C】文章引述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3.【D】“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C(“很重的小农意识”错,应为“参加革命的纯洁与对家乡的热爱”。)‎ ‎5、人物塑造上,表现留小儿的天真、可爱与对北京的好奇、想往;表现手法上,与较为富足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表现陕北人民生活的贫困;主题思想上,表现贫困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小说主旨。情节结构上,与文末我对留小儿的问话形成呼应。(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写环境有地域性。沟壑纵横,全是山峁,植被稀疏,是陕北地貌特征;清明风沙大,黄土蔽天,是陕北气候特点;人们住的窑洞,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民居。人物语言多用方言。“白”发“破”的音,是陕北的口音;把孩子说成“心儿”,把撒谎说成“玄谎”等都是方言。嵌入了地方民歌。《走西口》等民歌是陕北特色的民歌,反映当地的历史与生活。反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风物。为纪念介子推,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而且称白馍为“子推”;人们吃的小米、绿豆、红枣儿等,是陕北的地方物产。(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C(“超乎想象”不正确,原文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正确,材料二说,“有些体育消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8、B(应为“制作出特定模板,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 ‎9、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3分)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3分)(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解析: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 11、D解析:D项,只有帝王、太后和皇后死称为驾崩。 12、A解析:“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错。 13、(1)普通百姓家为子弟聘请老师,尚且要自始至终以礼相待,更何况天子(皇帝)家呢?宋濂一直住在家中,一定不知道这件事情。(得分点:延、礼、居)‎ ‎(2)生死由命,祷告祭祀有什么用!况且医生怎么能让人活下来!假使吃药不见效,恐怕又要因为我的缘故怪罪医生吧?(得分点:何、活、使) ‎ 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早年就已去世。马公一向与郭子兴交好,于是把马皇后托付给郭子兴。马公去世后,郭子兴抚养她如 同自己的女儿。郭子兴看重太祖,把马皇后嫁给了他。太祖已经攻克太平,马皇后率领将士们的妻妾渡过长江。直到占据江宁,与吴、汉边境相接,前线每天都在打仗,马皇后亲自为前线的将士们缝衣制鞋以辅助军用。陈友谅侵犯龙湾时,太祖率军抵挡,马皇后将宫 中金银布帛全部拿出来犒劳将士。她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认为她说得很对。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登上帝位,马皇后被册封为皇后。 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大发雷霆,马皇后等到太祖回到宫中,总是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谏。吴兴有一富人名叫沈秀,帮助修筑了都城的三分之一,又请求犒劳军队。太祖大怒说:“一介平民竟要犒劳天子的军队,是一个犯上作乱之人,应当诛杀。”马皇后劝谏说:“我听说所谓法律,是用来惩罚不法之徒的,而不是用来惩罚不祥之人的。平民百姓富裕到可以与国家相匹敌,是他自取不祥。不祥之人,上天将会降灾于他,陛下为什么要去诛杀他呢。”于是太祖下令释放了沈秀,将他发配到云南。太祖曾经下令让重罪的囚犯去修筑城墙。马皇后说:“用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犯人)最大的恩典。但是给疲惫不堪的囚犯施加劳役,(囚犯)恐怕仍然不能免于死亡。”太祖于是全部赦免了他们。太祖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假装生气,下令捉拿宫女交付给宫正司治罪。太祖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马皇后说:“帝王不应该以自己的喜怒对臣民加以赏罚。当陛下发怒时,(对人的处罚)恐怕就会失当。交给宫正司,宫正司便会酌情公平地处理。即使陛下给人定罪也要交付给有关部门啊。”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群臣请求祭祀祈祷,寻求良医。皇后对太祖说:“人之生死,是命,祭祀祈祷又会有什么益处呢?况且医生如何能把将死之人救活。假如吃药不能见效,能不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于各位医生吗?”病重,太祖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马皇后)‎ 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子孙后代都能够有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一月丙戌日,(马皇后)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太祖悲伤痛哭,于是不再立皇后。当年九月庚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从“澶渊之盟”到宋夏和议,边民“长苦辛”主要是因为北宋朝廷屈辱的妥协。从“事夷狄”可以看出不是战乱。 15、(6分) ①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砭时弊。 ②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正侧结合。“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天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通过正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④夸张 “悲愁白日天地昏”,边民的悲愁之气令天地昏暗,表现其程度之深。(一点3分,任意答两点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根据原文“人人言殊”可知,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们各有各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意见,因而应当选择“莫衷一是”,排除B、D两项。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无案可稽,没有证据可查。此处意思是说人人都知道《食经》是伪书,因而《茶经》就不能作为“中国人饮茶饮茶起于神农氏”的依据,应选择“不足为据”,排除C项。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18、A(“从来佳茗似佳人”强调的是林语堂关于茶的“三泡”之境说,所以“这”为主语,排除B、D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的表述不顺畅,排除C) ‎ ‎19、C(由前文“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可以判断出,画横线的句子可简化为“一杯茶是艺术世界”,而A、B是说“中国人是艺术世界”,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排除A、B两项;数量词一般放在形容词前面,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排除 D)‎ ‎20、‎ ‎“来看一下”改为“出席”或“参加”;‎ ‎“贵校”改为“我校”“全校”或“本校”;‎ ‎“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 ‎“务必”改为“希望”或“请”;‎ ‎“呈送”改为“惠寄”“寄送”或“发送”。‎ ‎21、 答案:患者来医院,持卡患者可以直接到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或在分诊台挂号;无卡患者带身份证者,直接到收费窗口办卡,然后到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或在分诊台挂号;无卡患者未带身份证者,需要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再到收费窗口办卡,再到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或在分诊台挂号。‎ 四、写作(60分)‎ ‎22、参考立意:‎ 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要求:请选择两三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特点和意义,谈谈你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考生要认真思考所给人物的有机关联,比如为了梦想而体现的美好生活,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实现梦想,袁隆平甘愿终老于田间成就杂交水稻,乔丹为了梦想付出艰辛的努力,从以上三个人来看,考生可以把“执着”作为三个人的有机联系,写作的时候扣住执着成就“美好生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