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5杜甫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作业(五) 杜甫诗三首 练习1 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啸:啼叫 B.无边落木萧萧下 木:木头 C.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 [解析] 木:树叶。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 省:曾经。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往日 故园:故乡 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 砧:捣衣石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向:朝向,对着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解析]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分明怨恨曲中论 D.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 8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独:独自/只,仅仅;B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喻) [解析] D项,“莫愁”为借代,上下句构成对比。 [答案] D 7.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对偶是名词,指的是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对仗是动词,指的是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诗词中的对偶,就叫作“对仗”。古代的对仗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由来。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用可不用。杜甫的律诗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登高》全诗四联都对仗。 [答案] A 8.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B项,正确的划分应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答案] B 9.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8 ①“庐岳”指江西庐山,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②“十年幕府”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符,并且杜甫曾在蜀地居所,所以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③从“狂”“杀”二字来看,与杜甫的形象特征不符。④“春水”“群鸥”照应杜甫《客至》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答案] D 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被称作“诗史”,他和李白被后世称为“李杜”。 B.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他创作了不少新题乐府,代表作如“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C.古体诗分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如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古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杜甫的《登高》是七言古诗。 D.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解析] 《登高》是七言律诗。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寄托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 12.《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有去与留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所作。 8 13.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共分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四联。律诗和绝句统称________。 [答案] 颔联 颈联 近体诗 14.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为“悲”。“悲”字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贯串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三、语言表达 15.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禀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 [答案] ①③②④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唐代诗人是一群生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练习2 能力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调查,今年我国总生育率为1.05%,此数据让人震惊,因为不仅它低,而且低于世界银行统计表中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 B.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将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22%,不良品率降低逾20%以上,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 8 C.《梦想的声音》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平民歌手,创下了两位数收视率,成功实现了收视冠军。 D.交互式是互联网络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发布和沟通,将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结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解析] A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放在“它”之后。B项,不合逻辑,可删去“逾”或“以上”。C项,成分残缺,“冠军”后加上“目标”。 [答案] D 2.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定居成都,杜甫的诗风为之一变,变得清新、质朴、优美、从容。__①__这些诗篇是杜甫的成都诗中最美的风俗画,散发着永恒的青春的风采,__②__那是人类最普遍的梦想啊!__③__,到底是成都改变了诗人,__④__诗人改变了成都呢?是要感谢草堂这块圣地,荡漾出诗人那么多的才思呢,__⑤__是要感谢诗人让草堂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诗歌的圣殿?__⑥__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诗歌在飞翔,是诗人的梦想在飞翔,是诗人秉承的中华诗魂的精灵在飞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当然 那么 而是 也许 其实 B 因为 毕竟 只是 还是 也许 / C / 毕竟 那么 还是 抑或 其实 D 然而 当然 可是 而且是 抑或 / [解析] 根据句意,①句与前文不构成因果关系,也不是转折关系,首先可排除B、D。②表让步,用“毕竟”最合适,可排除A项。此外,③用“只是”与前文不搭调,④用“而是”或“而且是”与前文的“到底是”不协调,这些都可作为排除的依据。 [答案] C 3.下列对《杜甫诗三首》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我们所说的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B.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所指为王昭君。 C.“青冢”指昭君墓,因其“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而故名青冢。后来,“青冢”也常用来泛指坟墓。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王昭君出塞和亲,所嫁的是呼韩邪单于。 [解析] 王昭君应为“落雁”,“沉鱼”指西施。 [答案] B 4.仿照下面的例句,为杜甫写一句话。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仰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解析] 仿写时既要仿形式,又要仿内涵,即形式上要严格一致,内涵上也要注意考虑杜甫的诗歌内容、主旨和特色等。 [答案] 示例: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烽火、家书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潦倒新停的一壶浊酒。 5.下面是一段关于杜甫草堂的介绍性文字,请概括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造了草堂。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了,后来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的,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幽深宁静。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个草堂既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压缩语段题。从内容上看,文段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杜甫草堂的建成过程(开头至“便依溪建造了草堂”)、历史上的维修过程(“杜甫离开成都后”至“规模和布局”)以及今日草堂的情况(最后三句话)。明确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草堂之建成 ②草堂之维修 ③草堂之现状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其中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8题。 野望 杜甫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 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 8 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一带水途漫长。 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 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诗歌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 [解析] 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侵”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引申为“覆盖”。 [答案] C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选材是名家的非名篇,可以依据知识储备,针对特殊人物、特殊经历,识记特殊情感,如杜甫的诗篇中一般都含有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年老无为等等情感。根据本诗特点,紧紧抓住表情感的句子也是快捷、准确定位情感的方法。如“空老去”“无补”是理解本诗情感的关键。 [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伤感。作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表现出一种无奈和伤感。②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②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 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当年八月,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戒严。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川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君臣:指刘备与他的臣子诸葛亮等。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重点表现出“野”之“旷”,“江”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刘备君臣关系的融洽,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先描写古迹遗址,然后描绘眼前实景,最后抒发怀古情思。 [解析] 这首诗是怀古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重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的特点,而是为了重点突出公安县的历史变迁。 [答案] A 10.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题材上讲,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昭君远嫁异域,最终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杜甫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公安县怀古》是杜甫对吕蒙、刘备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与诸葛亮等和睦君臣的关系的向往。 [答案] 相同点:杜甫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杜甫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杜甫主要表达对吕蒙等人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与诸葛亮等和睦君臣关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