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文本阅读写作技巧指导(全国卷用)(1)
2020届二轮复习 文本阅读写作技巧指导 (全国卷用) 主题三 时代气息 时评1 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来源:人民日报 有位外国友人初次访问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大街上人们的步伐,“太快了,就像在跑”。这仿佛是一个比喻,奔跑,也正是这个国家的节奏。在时间的长河中一路向前,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滞。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激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奔跑是追梦人的气质。”“前路还很长,让我们跑起来。”在这样的共鸣中,无数人满怀信心向着明天出发。 前不久,在“汉语盘点2018”活动中,“奋”当选年度国内字。看看这个汉字,不正像是一个人在田野上迈开大步吗?同样是在最近,一段“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的短片走红网络。加班族凌晨4点才关灯,而早餐店老板已开始和面;办公室里的白领24小时待机,手术台前的医生整天无暇开机……千万种忙碌,同一种姿态,奔跑的中国充满能量。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也都将浇灌出未来。 一家国际媒体曾说,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当别人在坐等天上掉馅饼时,中国人心中满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只想着休闲,中国人心中却在默念“只争朝夕”。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普通人实现了人生梦想,也让中国书写了发展奇迹。以梦为马、逐梦前行,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早已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 新中国70年栉风沐雨,也正是中国人民与时间的一场赛跑。一个从“一穷二白”出发的国度,一个濒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如何才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只能是比别人跑得更快一些。在亿万人民奔跑的脚步中,我们不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把一个连“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更是让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呈现曙光升腾、万物生长的复兴气象。可以说,以奔跑、追梦比喻中国的发展,再合适不过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可以自豪,但不应自满,更不能自负。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尤须咬紧牙关,继续向前奔跑,始终不懈追梦。 今天的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精气神鼓而不泄,时与势依然在我,继续奔跑,就一定能打开发展的新境界。今天的中国,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向内看,全面小康时不我待,三大攻坚战激战正酣,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地区冲突频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涌动。挑战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等待和迟疑,只会错失机遇窗口;奔跑和奋斗,才能引领时代潮流。 国家发展脚步不停,每个人也都要跑出自己的加速度。这段时间,微电影《青春无悔》赢得很多点赞。大学毕业后去上海打工的张大奇,蹬过三轮、送过报纸,终于从飞机维修做起,最后考上飞行员,为国产大飞机C919领航。奔跑着追求梦想的那种状态、那份激情,正是一个时代奋斗者的写照。 个人奋斗,社会奋发,国家奋进。不管你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和快递小哥;不论你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逐浪前行的民营企业家,还是扎根基层挥洒汗水的基层干部,每个人向着美好生活的奔跑,都是在为国家的前行助力。或许你的努力只是点滴,但一旦乘以14亿这个基数,涓滴努力终将汇入时代洪流,形成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洪荒伟力! 生命不息,激情不灭。让我们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且读且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正是因为这些美好的梦想,人生才会有目标,祖国才会有希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的奋斗,而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都拥有一个中国梦。茅以升面对国外的金钱、荣誉、地位等接踵而来的诱惑,不为所动,他追逐着为祖国的桥梁事业献身的梦想,毅然回到祖国。当别人劝他“回国是自毁前程”时,他却坚定地回答:“中国再穷,也是我的祖国,我不会因为祖国穷而嫌弃她。”他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茅以升一样追逐中国梦的还有绘画大师齐白石、数学家华罗庚、“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这个中国梦,无数人奔跑在路上!让我们迎着每天的阳光去努力奋斗,做一个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时评2 担当使命,勇做合格的时代新人 来源:人民网 一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先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有立场,有抱负。作为那个世纪的“90后”,毛泽东、蔡和森肩负历史使命,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展现了彪炳史册的奋斗风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置身于新时代,我们要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 毋庸赘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代青年群体遇到的问题不同,但都难免焦虑,这很正常。当年,习近平到陕西梁家河当知青之初,也有困惑和彷徨,有焦虑与烦恼。习近平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但他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究其因,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习近平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正是在梁家河,习近平涵养出了强大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归根结底,强烈的使命感让习近平志存高远,也让他脚踏实地,在从政路上一步步坚定向前。因为勇担使命,习近平才甘心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因为勇担使命,习近平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国家”,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再到“欲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革命先贤肩负使命,用奋斗定义了使命的深刻内涵。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辱使命,不负所托,在人生征途上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新时代青年所应具有的气质和风范。 新时代,新气象。如果说“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是那个年代青年的心声,而在新时代,建立新的功业则是新青年的使命。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劲的前进动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中,青年一代只要担当使命,开拓创新,不仅可实现人生出彩,也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担当使命,勇做合格的时代新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做时代新人首先要扣好人生的“扣子”,走正确的人生之路。做时代新人,就要有理想,有梦想,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将自己的个人梦、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做时代新人,就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期许。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期待我们的青年都能担负使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且读且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时评3 做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丧文化”成为青年文化中一个难以忽视的现象。从早期以“咸鱼”“废柴”等为代表的网络词语的流行,到近几年被青年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佛系青年”“人间不值得”“生活终于对我这只小猫咪下手了”等表达颓废消极、悲观绝望或无所谓态度新词的规模性出现,以及网络聊天中常用的“悲伤青蛙”“葛优瘫”等表情包的广泛使用,“丧文化”似乎来势汹汹,在不知不觉中迅速侵占和充斥了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 作为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投射和缩影,“丧文化”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观原因。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激烈的竞争关系、复杂的人际交往、过高的社会期许和过于宏大的自我目标都在无形中为即将步入社会或初涉社会不久的青年群体增添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在当代青年细腻的内心感受和旺盛的表达欲望的催化下,逐渐生成了以新媒体平台作为主要表达媒介和宣泄渠道的“丧文化”现象。 在成为青年群体自我调侃、自我宣泄的一场狂欢后,“丧文化”也引发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和思虑,认为“丧文化”的风靡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消极悲观的整体态势,是极不可取并应该予以批判的。然而,作为一名青年代表,笔者认为在对“丧文化”进行批判前,应该先甄别是真“丧”还是假“丧”。诚然,“丧文化”成为了当代部分青年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表达内心焦虑的重要窗口,但这种“丧”的表达,实际上也是青年群体排遣压力的一种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完成繁重的工作后,在朋友圈发一句“差不多是一个废人了”,配上一张“葛优瘫”,通过这种幽默、自嘲的形式,青年人实现了压力和疲惫的宣泄,也借助这种在网络社交平台“撒娇”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理解、关心和安慰的渴望。 在集体生活中,青年人“口头丧”“跟风丧”的情况也广泛存在。“有的人表面上丧得不行,其实背地里同时在考5个证。”在社交中呈现“口头丧”似乎成为青年人较为时兴的选择。在学业、事业中努力奋进的青年群体试图通过“口头丧”的方式避免正面的竞争和比较,维持同龄人间较为融洽、和睦的相处模式,但实际上的努力依然不减分毫。加之在青年群体中,如果大家都说“丧”,很多“元气满满”的人为了避免被孤立,只能违心“跟风丧”。因此,面对复杂的“丧文化”现象,社会应当对这种青年亚文化予以充分的尊重,对青年人的实际境遇和内心感受予以关注和理解,不应因青年人表面呈现之“丧”而谈“丧”色变,对“丧文化”全盘否定。 当然,青年群体在以“假丧”为宣泄方式的集体狂欢中,也切忌将“假丧”当“真丧”,不宜过度沉迷、信以为真。青年人应当通过读书等方式丰富精神世界,通过运动、公益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压力排解。在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时,不以 “丧”为托词和借口,避免以“丧文化”为精神胜利法,而是保持内心的充实和坚定,正视压力和失败,激活原属于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做这个时代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且读且用】 当社会变为喧嚣浮躁的名利场;当佛系青年以“不争不抢”的姿态低调处世,当“葛优瘫”成为青年人的普遍姿态,颓废便如厝火积薪,肆意生长,演变成燎原之势。实可悲哉!“废柴”“穷到吃土”“忧伤到颓废”等带有悲观情绪和消极色彩的语言在青年群体中泛滥,也将以此为代表的“丧文化”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人情冷漠、对外界漠视、对未来绝望是社会对喊“丧”青年的普遍评价。岁月静好,本应催人奋进。我们亟须弘扬的是富有积极意蕴的“燃文化”,而非“丧文化”。不要等到“日寒月暖,来煎人寿”的悲伤蔓延心头,而应以希望为顶,以坚韧为基,在你自己的朝圣路上积极行进。以鲁迅先生“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为指引,谱写当今青少年应有的朝气之歌。青年人在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时,要学会化压力为动力,做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时评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心学” 来源:人民日报 献身新时代,奋斗迎未来。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了6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对今天的青年来说,这就是赖以安身立命、用以知行合一的“心学”。 “少年心事当拿云”。理想信念是永不熄灭的灯塔,指示人生的方向。100年前的中国青年,面对一个积贫积弱的祖国,他们凭着什么发出了自己的呐喊?革命年代的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年纪轻轻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毫不畏缩慷慨赴死,又是为什么?建设、改革事业中,无数中国青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不为名利遮望眼,他们又为了什么?离开了理想信念,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他们选择用自己的呐喊、牺牲、奉献,换取人民觉醒、民族新生、国家富强,他们选择用理想信念的坚定,换取自己的青春无悔。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向前贤榜样学习,牢固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苟利国家生死以”。五四运动之所以伟大,在于爱国主义的高扬。中国之所以文明赓续、中国人之所以自强不息,更是因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近百年前,作家郁达夫写了一部小说叫《沉沦》,写一个中国留日学生投海自戕,他呼唤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悲歌一曲,可惜可叹。今天,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强起来,越来越让华夏儿女在世界上感到受尊重的荣光。新时代中国青年热爱伟大祖国,就是要深刻认识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听党话,跟党走,奉献祖国,奉献人民。 “弄潮儿向涛头立”。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昂首走进新时代的当下,青年是在一己之安逸中等待观望,还是在风雨中劈波斩浪握紧手中的船桨?毫无疑问,真正的人生快乐属于刚健勇毅的奋斗者。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时代责任,就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接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在奔跑中绽放。 “俯首甘为孺子牛”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干是人生最美好的风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有明确目标,也有科学蓝图,但也会面临挑战和险阻。好高骛远没有前途,脚踏实地才能登高致远;纸上谈兵、浅尝辄止不可取,务实实干、越挫越勇才是奋斗者的姿态。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砥砺奋斗,就是要牢记实干兴邦的道理,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把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代一代往下传。 “劝君惜取少年时”。一个人的青春岁月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短暂。身处当今时代,感受尤其明显。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都使得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而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更不可荒废与懈怠。新时代中国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就是要抓住宝贵青春时光,努力提高素质、能力、水平,为担当时代使命、成就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这句诗来表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宏愿,这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个人品德境界的追求。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就是要恪守正道、涵养定力,懂得感恩、学习内省,穿过种种错误思想的迷雾,找准人生的正确方向。不但要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更要为社会创造清风正气、蓬勃朝气,进而为我们的后人留下我们这一时代奋斗、奔跑的不朽风范。 新时代,天将降大任于青年也,这个大任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在这关键时刻把握住历史机遇期,战胜一切的艰难与挑战。在这历史性的征程里,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且读且用】 百年前的中国,处于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硝烟四起,大地狼藉,哀鸿遍野。正是青年人,扛起了“新文化”的大旗,在枪林弹雨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黎明的升起,正是五四运动的学生们,高喊“内除国贼,外争主权”的豪言壮语,让中国有了昂首的底气。成立后的新中国,仍然离不开青年人的身影。“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不避艰险,诠释浓浓家园情。郭永怀、邓稼先……无数的有志之士,把青春化作明星,照亮黑暗的天空;将热血播洒土地,孕育崭新的希望。暴风骤雨的冲击成就了海燕昂扬的斗志,艰难困苦的处境锻造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拥有激情人生的梦想赋予了我们奋斗的动力。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青春万岁,强国有我。”让我们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献身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