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醴陵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媒体上涌现出《汉字英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对集体无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唤醒,实现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张力平衡。‎ ‎②然而,传统文化类节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受众流失严重,收视率下滑。要改变文化类节目的疲态,必须持续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翻新和源源不断的形式出新,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主动赢得观众,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是一个厚重、芜杂、多元的体系,包含着林林总总的内容,既有佶屈聱牙的疑难词句,也有通俗易懂的人文道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发掘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能引起观众兴趣、能与现实生活融合的部分,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其中的真善美,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和主题。‎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等特点,而电视传播特点是大众化、娱乐化,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而不是接受教育教化。创新文化类节目,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核,又有娱乐化的载体形式,还要做好面向大众的通俗化工作。‎ ‎⑤艺术表达的核心是人,是人性人情,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艺术观照。《朗读者》《见字如面》两档节目,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朗读和读信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隐藏已久的精神诉求和情感表达,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传统文化类节目要以传统的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内容媒介,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刻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媒体及社会的人文关怀。‎ ‎⑥文化类节目要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融入进来。《朗读者》讲述了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等名人的日常故事。《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是从全国遴选出的100多名诗词爱好者,有青年学生,有乡村教师,有农民,有石油工人,有基层医生,有快递员,这些选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古典诗词相遇结缘的故事。通过这些选手和故事,将古典诗词挪移到当下现实,也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 ‎(摘自2017年11月30日光明网,王伟伟《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表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技术,得到了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 B. 《汉字英雄》《朗读者》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类节目。‎ C.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消除了文化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现象,平衡了思想性与观赏性。‎ D. 传统文化类节目高歌猛进时出现了疲态,导致这类节目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正面起笔,第二自然段反面相承指出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等问题。‎ B. 文章以传统文化类节目出现“疲态”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观点。‎ C. 文章三、四、五、六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途径方法。‎ D.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目的是主动赢得观众,逐步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作者需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将其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主题等。‎ B. 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与电视传播的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重要途径。‎ C. 只要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就能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人文关怀。‎ D.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类文化类节目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节目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有融入感。‎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技术,得到了创新性发展”错,原文是“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只是借助“网络技术”。C项,“消除了文化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现象”错,原文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并没有“消除”。D项,“出现了疲态”并不是导致“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的原因。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目的是主动赢得观众,逐步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错,原文没有提到“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强调的是“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要死抠字眼。 C项,“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产生相应结果,可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故选C。‎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在滴 苏沧桑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傭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冷冷,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11)“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12)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13)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14)“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15)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16)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 B. 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 C. 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断,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 D. 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 ‎5. 文章第④段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请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 ‎6. 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描写角度: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或:从虚和实的角度指写,由眼前的水滴声写到山间的竹子,使内容具有意境美。)‎ 句式角度: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语言富有韵律美。 ‎ ‎6. ①“水在滴”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②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③“水在滴”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错误,“徐师傅并不“纠结”。这是他对生活的真正认识。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语言魅力的能力,要求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第④段给人美得感受,从描写的角度主要是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就是主要是整散句的运用。此段文字“滴答,滴答,滴答”“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等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景;“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等运用排比属于整句;“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属于散句,整个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写景,从句式看,整散结合,富于韵律美。‎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标题“水在滴”的意蕴,一般有三个维度。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角度等。答题时注意分析表层含义,从主旨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此题“水在滴”从表层看,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从深层看“水在滴”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力,诗意、美丽、富有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的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据了解,我国“森林小镇”或者生态价值最好的地市集中在南北“四十八”地区,北部包括黑吉辽、内蒙地区,南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云贵川等省份。这些地区除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丰富外,还具有海拔错落有致的特点,更适宜成为“森林小镇”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 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森林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存量的同时,扩大森林资源的增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只是世界的1/4,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在守护金山银山。‎ 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森林小镇的建设方面,应该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吸引开发银行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还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各类资金进入,形成共建模式,更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 ‎2012年-2017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数量及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统计 ‎(摘编自《中国森林小镇研究报告(2017)》)‎ 材料二: ‎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但学者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特色小镇在建设热潮中形成了“一拥而上”“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态势,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而作为特色小镇一部分的森林小镇,同样也面临着小镇特色产业不鲜明的问题。‎ 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 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 首先,在林场改革中,国有林场需要对“办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场办学校、场办医务室和承担的其他社区功能逐步从林场中剥离出来,绝大部分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承办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新浪财经《森林特色小镇之争:不仅有高颜值,还要有高业绩》)‎ 材料三: ‎ 到2020年惠州将建设26个省级森林小镇。‎ 每到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蓝森林公园里,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游憩。公园里树木葱葱,“啾啾”的鸟鸣声,让这里增添了一份寂静。‎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山清水秀,葱葱郁郁。瑶蓝森林公园、石马山森林公园、蓝田文化广场、乌妮夫滨河公园……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处处是公园。跟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的是,这些农村里的公园最大的特点,便是浓浓的绿意。‎ 去年9月,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森林小镇”,成为惠州首批省级森林小镇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6.07%、全乡有古树群落7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公园绿地19.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38.4m2……如今的蓝田瑶族乡,处处都被绿色包围着。“生态环境秀丽、人文景观优美、乡村风貌整洁、乡土文化厚重、可憩可游、美丽宜居”——这是外界对该乡镇的评价。 ‎ ‎(摘编自《南方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森林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类,不过它又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它更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B. 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25%,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保护森林资源。‎ C. 森林小镇的“灵魂”是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那么这一森林小镇就可能难以开发成功。‎ D. 森林覆盖率高、人文景观优美、乡土文化厚重等条件,是惠州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森林小镇的重要因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12年至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翻了一番,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B.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促进森林小镇发展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介绍森林小镇目前遇到的问题,二者都很客观理性。‎ C. 材料三用惠州瑶族乡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开发成功的森林小镇的状况,但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 D. 三则材料有的是政府研究报告,有的是网络新闻,有的是传统报刊报道,三者都关注同一话题,可见森林小镇已引起广泛关注。‎ ‎9. 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B 8. C ‎ ‎9. 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靠中央财政支持,也要创新投融资模式;②加强对文化的开发: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小镇特色的表现力;③增强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建设用地矛盾。‎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说法错误,原文是“南北‘四十八’地区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这里扩大范围了。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材料三……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说法错误,材料三的语言与材料一、二相比,略显优美,但也不乏客观的数据、理性的分析,整体语言风格还是客观平实的,不能说它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的材料一和材料二,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 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筛选的信息中分条进行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日:“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日:“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好玩,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 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 ,行走贩卖货物为贾,住着出售货物为商,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B. 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 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 吕不韦与子楚深入交谈,直到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才使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接受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C. 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前称赞子楚,请求立子楚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D. 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不被/得不到)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因而)对子楚不以礼相待。‎ ‎(2)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3)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子楚,秦诸庶孽孙”是判断句,排除选项C;“车乘进用不饶”和“居处困”是并列关系,说明子楚处境“不得意”,排除AD。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行走贩卖货物为贾,住着出售货物为商”错误,应为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错误,原文是“约以为適嗣”。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毋爱:不受宠爱;为:作为;数:多次;不甚礼:不以礼相待;不幸:非常遗憾;得:能够;適嗣:继承人;忽微:微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困于所溺: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被动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秦王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就把她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 积待价而沽。”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竟然还说什么光大我的门庭呢!”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里明白吕不韦说的意思,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太受秦王宠爱,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假如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她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趁此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认为说的对,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4.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日”,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B. 本诗首联采用了对比手法,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15.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不同的风景”错误,“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手法。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注释“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和诗中的重点词语“但祝“那愁”“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分析过节的愉悦、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回乡的渴望、对田园生活的羡慕等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2)、《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式论证“秦爱纷奢”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行为使百姓们“__________”,而秦朝统治者却“ __________ ”。‎ ‎(3)《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了五组判断句作排比,写出了阿房宫的宫女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君王宫车经过的震撼,但得到的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失望之情表露无遗。‎ ‎【答案】 (1). 窈窕淑女 (2). 君子好逑 (3). 不敢言而敢怒 (4). 日益骄固 (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 辘辘远听 (8). 杳不知其所之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窈窕”“逑”“僮”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_1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2,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3。‎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4的对象。‎ ‎17. 依次填入文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 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 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 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 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 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 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中“换个角度”的提示,可知应用“设身处地”。②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由语境中“喜欢炫示自己”等提示,可判定应选“意气飞扬”。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由语境中“合情合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可判定,应选“无可厚非”。④评头论足:泛指对人或事物随便议论,百般挑剔。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由语境中“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可判断,应为“评头论足”。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B项,与语境中“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不相符。C项,与语境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自相矛盾,并且与其过于绝对化,说明尚有能够“分享”之处。D项,由“但”可知,括号内容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与“朋友圈”分享“三天可见”的具体语境不相符合。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A 项,“纳入”“生活”搭配不当。B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C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表现出”“局面”搭配不当。故选D。‎ ‎20.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A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B项,逢迎:古义,接待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C项,气候:古义,冷暖,或宫人们的生活状态不同;今义,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D项,有益,古今相同。故选D。‎ ‎21.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是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 理固宜然 C. 顺流而东也 D. 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项,帝王,名词动用,称王、称帝;C项,名词动用,向东进军;D项,名词动用,用匣子装;B项,名词作状语,在道理上。故选B。‎ ‎22.“一分钟试卷”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洛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下定义,可以按照下定义的格式来压缩,如“一分钟试卷”是……的一种测试形式。明确句子主干后,还要抓住关键词语如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的等。‎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孔子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②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③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④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⑤俗话又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⑥哈佛训言: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人,读了上面几句你有怎样的感触?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人生易逝,数十个春秋。有人说,那人生若朝露一般,我们应及时行乐呀!我说:不,这不是我要的人生。有人说,那就雷厉风行风风火火闯一番天下。我说,这行不通,是蛮干。‎ 那面对如斯而逝的人生到底是快还是慢?是积极主动还是耐心等待呢?‎ 我说,时不我与,我们要不虚度年华,绽放生命的光彩;而这如斯逝者中的每一步,我们都要耐心走好。‎ 快与慢,主动与等待应该紧密结合,辨证施治。‎ 花开堪折直须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青梗上的枯菊倾诉着易安居士的感触。‎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不折的遗憾又何止清照一人!‎ 城已空,花已花,你偏偏被孔明那派淡定自若迷惑,偏偏让那唾手可得的花儿在你的徘徊猜忌中瓣瓣凋落,让本已到手的蜀都从指尖滑落。“空城计”是蜀国人传承百年的佳话,却也是司马一族饮恨千年的遗憾。‎ 鸿门宴中的楚王优柔寡断,等待中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刘邦,在“时不我与”的哀叹中魂断乌江。以史为鉴,毛润之高唱:“宜将胜勇追穷寇,不要沽名学霸王。”何等洒脱,将中华一支奇葩轻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灰清白胜雪,只有在这千万次锤打中才能诞生。人生,只有在静若处子的寒窗苦守中才会收获。‎ 母亲爱在小院中种些茄子,每天都是,因为母亲常说:茄子是不开花儿的。一朵花一颗果,不像桃花杏花,赶集似的热热闹闹的一树,却大半无果。人啊,就该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能太急功近利了,没好处的。‎ 也曾偶然在《本草纲目》中瞥见过一些有关冬虫夏草的描述。原以为冬为小虫儿,猫在地下睡大觉,夏天变成可爱的小草晒太阳,这玩意儿真会享受生活。但看了介绍才知道,冬季漫漫严寒隐于黄土,是暖春破土而出的必经阶段。好一段漫长扰人的生长经历!但转念一想,若无漫长扰人的等待,何来视若珍宝的名贵?人生亦如此,欲速则不达。这正好与近来一些流星般红透一时又急速陨落的超女新星形成强烈反差。青年虽朝气无限,但浮躁之风不可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选择在花儿生长中耐心地施肥浇水耐心等待;在深山中紧咬牙关经历千万番捶打;我选择在花开时毫不犹豫地“折得一支春欲放”;我选择在烈火焚烧中涅盘为凰,留得清气满人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去从所给的六句话中选取其中的三句,形成统一的中心,表达自己的感触,首先要明确句子的含义,题中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名要趁早”共性是快、急 、珍惜时间,由此形成立意;“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强调慢、稳、耐心等待,可由此立意;“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 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强调早和晚的辩证,可结合前面的句子从辩证的角度立意。行文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在文中要求合理的引用句子,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