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分) ‎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 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 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 “细看形容, 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 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 现出其多愁善感;‎ ‎“目”以“似喜非喜”状之, 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 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 , “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 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 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 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 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中的“出场定型”是曹雪芹在集前人之大成基础上的新创造。《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等均是“出场定型”,如曹操的奸雄性格在作者 57 个字的概述中“出场定型”,并且以许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定下其一生的性格特征,在以后一系列反复强化的情节中,作品围绕其“奸”“雄”这两个层面,不断强化其性格特征。《水浒传》的中心人物——宋江形象的塑造,也是“出场定型”。但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所定之“ 型”———思想性格, 主要包含人物道德与才能等内容, 还显得单薄, 而《红楼梦》所定之“型”,其内涵则丰富得多,已深入到人物的感觉、知觉、意志、情感等层面,而这些内容显然是人物形象塑造当中更细密、更隐微、更个性化的东西。 ‎ ‎(选自《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 ‎ ‎1.下列对于“出场定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场定型”是小说描写人物的一种很得当的方法,它的好处是能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 B.“出场定型”说白了就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 C.“出场定型”能够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它主要包括“由形到神”和“由神到形”两种。 ‎ D.“出场定型”这种方法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小说中都得到了应用,如对贾宝玉、曹操等人的描写。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中心人物,曹雪芹都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作者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多个方面为其“定型”。 ‎ B.宝玉见黛玉,作者先用“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进行整体概括,然后从“貌”“神” “心”进行细描。‎ C.“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定下了曹操一生的性格特征,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曹操“奸”“雄” 的性格特征不断得到强化。‎ D.《红楼梦》所定之“型”的内涵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要丰富得多,已深入到人物的感觉、知觉、意志、情感等层面。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第三回,作者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出场,分别从对方眼中写出,这样的写法正是作者别出心裁之处。 ‎ B.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目”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聪明颖悟的“神”。 ‎ C.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的人物“出场定型”法,可谓是既集前人之大成,又有自己个性化的新创造。‎ D.运用“出场定型”法描写人物的小说,其人物形象容易被读者把握,其成功经验已经被曹雪芹等人证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 13 分)‎ 匆匆过客 路遥 ‎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 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 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 ‎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 ‎ ‎“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 次!它和 802 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 次的队伍后面。 ‎ 当我把一张 802 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 803 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要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感。 ‎ 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是在排队,又不在队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是在探索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看来是她的孩子。 ‎ 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出现了:当只留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巳经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个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那个青年妇女的手里。那个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账,那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的对着他。‎ 那个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那个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捏着,开始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走不成。 ‎ 那个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那个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恐怕要动武了! ‎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 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 ‎ 那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那小女孩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 ‎ 男青年沉思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那个青年妇女说:“同志,您不要生气,刚才,我,太过分了……” ‎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 他这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 那个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巴着眼睛。 ‎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 803 ‎ 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 ‎“谁?”她问他。‎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 只见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 ‎ ‎“他是你什么人?” ‎ 她摇摇头:“不认识……” ‎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 802 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儿太可怜了,我觉得应该帮帮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儿上车去吧!” ‎ 那个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 ‎ 我迈着难以压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个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 802 次的票吗? 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中的三个人物本只是匆匆过客,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陌生的弱者伸出援手,表现了人间真情,小说以“匆匆过客”为题,意蕴丰富。 ‎ B.小说中的“我”与另外两个人不同,是先给自己买票然后才给瞎眼老人买,并且对男青年以貌取人,揭示了“我”深藏在内心的自私与偏见。 ‎ C.小说设置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二人的矛盾,直至两人之间即将爆发冲突的时刻又释解误会,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 D.小说结尾写到“一片银白的世界”“踏上洁白的路面”,给人强烈的暗示,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灵魂受到洗礼之后的感受。‎ ‎5. 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分) ‎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5-10 题。(22分) ‎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 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①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 ‎ 贞观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②,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 ‎ ‎[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 C.深乖昔旨 乖:违背。 D.大亮每当宿直 直:值班。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泛称,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B.贞观是唐太宗的庙号,庙号是自汉武帝开始我国古代用来纪年所使用的名号。 ‎ C.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第五等,前面四等分别为公、侯、伯、子。 ‎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古代一般立嫡长子为太子。 ‎ ‎9.第 2 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 B.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 C.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 D.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 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被他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5分) ‎ ‎1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5 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管海出明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赞誉之情。 ‎ B.“后世”句,赞叹鲁仲连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的景仰。 ‎ C.本诗最后两句中的“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重在表明诗人的形象魅力。 ‎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 松菊荒三径①,图书共五车。 ‎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 ‎[注]:①.松菊”句:语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一联 ‎ B.两联 ‎ C.三联 ‎ D.四联 ‎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 C.颈联中“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 D.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华清宫 ‎ 吴 融 ‎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 华清宫 ‎ 崔 橹 ‎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 ‎17.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6 分) ‎ ‎(五)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8分)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这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 ‎(4)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 ”两句生悲情于从前,托相思于万里,写出离蜀历经两秋,眼下旅途的漂零。 ‎ 三、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孤舟一系故园心 ‎ B.凄凄不似向前声 ‎ C.暮去朝来颜色故 ‎ D.望帝春心托杜鹃 ‎ ‎2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指开国之初 ‎ B.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 C.满座重闻皆掩泣. 泣:哭泣 ‎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 ‎2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 B.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大姐 ‎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 ‎ 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 ‎22.下列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C.转徙于江湖间 ‎ 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儿童”‎ 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 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 。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 ,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 ),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一脉相承 蠢蠢欲动 灰心丧气 惟命是从 ‎ B.薪火相传 跃跃欲试 灰心丧气 言听计从 ‎ C.一脉相承 跃跃欲试 心灰意冷 惟命是从 ‎ D.薪火相传 蠢蠢欲动 心灰意冷 言听计从 ‎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 B.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 C.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 D.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 ‎25.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 ‎ B.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塑造孩子的身份价值 ‎ C.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式感 ‎ D.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满足孩子身份价值塑造的需要 ‎ ‎26.APP 是 Application 的缩写,指的是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 APP 已渗透至我们的生活。为方便用户搜索、下载及传播,核心关键词是 APP 推广的致胜关键。请从“为你读诗”的APP 简介中提取 3 个关键词或短语,以帮其更好地展开推广。 (每空 1 分,共 3 分) ‎ ‎“为你读诗”,以推荐优秀诗歌作品为目的,通过品读诗歌,让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摒弃浮躁和麻木的情绪,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回归柔软与真挚的诗意生活。 ‎ 关键词/短语: ‎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 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提出你的见解,并阐述理由。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C项无中生有,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相关内容为“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 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 使读者容易把握……”据此可知,选项中说“它主要包括‘由形到神’和‘由神到形’两种”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2.A 【解析】:A项“对中心人物,曹雪芹都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不当,“都”过于绝对。文中只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 的中心人物, 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并没有说对中心人物“都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 ‎3.B 【解析】:B项错解文意,“对林黛玉‘眉’‘目’的描写就写出了她……聪明颖悟的‘神’”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相关内容为“‘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由此可知,“聪明颖悟”是通过“心比比干多一窍”写出的。‎ ‎4.B.【解析】本题考点,A项是小说主旨及标题的赏析,B项是小说人物之间的映衬作用,C项是小说“误会”构思的作用,D项是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中B项“揭示了‘我’深藏在内心的自私与偏见”错误,应为“以此突出了男青年和女青年的无私”,小说中并没有揭示“我”的“自私”,“偏见”也是“我”的误会。故选B。‎ ‎5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表达主题。‎ 6. ‎①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②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的描写需要;③便于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④便于较快进入情境阅读,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7.B 【解析】B项,讽:(用言语)暗示。课内知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即“劝告”“劝谏”用言语暗示、委婉地劝告/规劝、暗暗地劝说 ‎8.B 【解析】B项,“贞观”是年号,而不是庙号。‎ ‎9.D 【解析】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汝辈”“衣冠子女”“此”“吾”等,再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衣冠子女”指的是“士族人家的子女”,一起做句子的宾语,故不能分开,排除AC两项;“吾”是句子的主语,后面都是“吾何忍”的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选择D项。‎ ‎10.C【解析】选项C对应的原文“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原文为“俄兼工部尚书”,可见题中的“同时”是错误的。文中没有明确信息说皇太子十分器重李大亮,再有李大亮身兼三职,其职位应为朝廷任命。选项事件、人物错误。‎ ‎11.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他而认出了他,(就)拉/抱着张弼哭 ‎“大亮遇诸途”(“诸”,兼词,“之于”)、“而识之”(“识”,认出)、“持弼而泣”(“持”,拉着、抱着)各1分。‎ ‎12.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贤”(意动用法)、“多”(称赞,赞美) 、“自伐”(伐,夸耀),各1分。‎ 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 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正巧遇上县里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初年,李大亮转任交州,被封为武阳县男。后召回京城封为太府卿。之后,又任命其为凉州都督他,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朝廷的使者到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太宗回复道:“有像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呢!”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13.C 【解析】 C项“重在表明诗人的形象魅力”分析有误,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故选C。‎ 注释 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同调:谓志趣相合。‎ 译文 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14.C 【解析】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基本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等,根据这些知识,前三联都是对仗,故选C。‎ ‎15.B 【解析】本题中,B项,“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错误,“歉意”理解有误,本句的意思是: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从诗中来看,王维生性恬淡,性喜隐居,所以对于这样的生活,王维是很享受的,“烹葵”写出王维对客人的热情招待,“看竹”写出自己虽然清贫,但有竹足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故选B。‎ 注释 严少尹:即严武。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葵:草木植物,有莵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黄发:年老之征。‎ 译文 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藏书很多。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已经开败的落花。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16..D【解析】D项,“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错误。吴诗通过宫内外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关心政事的一种不满。崔诗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故选D。‎ ‎17.要点:①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②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2分),③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需要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手法为对比。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让人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 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吴 融《华清宫》赏析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 ‎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 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 ‎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 ‎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 ‎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崔 橹《华清宫》相关资料 注释:回磴(dènɡ):盘旋的登山石径。鸣鸾(luán):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阑干:栏杆。‎ 译文: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已经无人玩赏。‎ 赏析: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 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18. ‎(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9.A【解析】A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B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C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色彩”。D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故选A。‎ ‎20.D【解析】D项“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21.C 【解析】“老大嫁作商人妇”中的“老大”应是年纪大了,指琵琶女青春已逝。‎ ‎22.B【解析】试题分析:B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为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意思是“为什么”。其它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标志是“于”,A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应为“于上青天难”,意思是“比登上青天还困难”;C项,“转徙于江湖间”,应为“于江湖间转徙”,意思是“在江湖之间辗转迁移”;D项,“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意思是“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才人学习(弹奏琵琶)”。‎ ‎23.B【解析】第一空: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常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承”一般强调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薪火相传”则强调“相传”。根据语意,“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下去,填“薪火相传”更合适。‎ 第二空: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蠢蠢欲动: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含贬义。根据语境表达的是孩子特别想参与团体中的某件事情,此处没有贬低的意思,填“跃跃欲试”更合适。‎ 第三空: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指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语境说的是小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而感到失望,对自己没有信心。相比较而言,“心灰意冷”程度太重。此处应填写“灰心丧气”。‎ 第四空:唯命是从:有命令就服从,强调不敢有半点违抗。言听计从:指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语境中,子女对父母表示出绝对的信任。语境表达的是当孩子信心受挫时,从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可能是对父母很依赖,什么都听父母的。这里没有畏惧之情,因此选用“言听计从”更合适。故选B项。‎ ‎24.C【解析】“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发现句子存在主语不明确和搭配不当的现象。从所在的语境表意来看,“儿童”应为主语,故排除ABD三项。“实现……兴趣爱好”搭配不当,可改为“追求……兴趣爱好”。故排除AD两项。故选C项。‎ ‎25.A【解析】根据文意和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的原则。从原文来看,括号之前与括号之后,主要谈论的都是“儿童的身份价值与认同”,故而可排除BD两项,C项,“一些特殊的仪式感”与后文“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不够顺畅,排除C项。故选A项。‎ ‎26.【答案】诗歌 品读 诗意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做题时,首先要研究语段话题,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二是寻找中心语句。有的语段有较为概括的中心句,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找到相关关键词。本话题讲的是“为你读诗”是意义,即诗歌品读的意义,所以“诗歌”“品读”是其中两个关键词。其中“诗歌”一词过多出现,必是其中一个关键词。“回归柔软与真挚的诗意生活”,这句话总结了诗歌品读是根本意义。其中“诗意生活”应该是一个关键短语。“压缩后的语句其实是一个关键信息的集合体”这句话,要确保提取的每个词语都承载着关键的信息。‎ ‎27.【审题指导】此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立德树人”材料作文训练题型,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在比较鉴别中立论。‎ 立意角度一:赞成第一位母亲,向孩子灌输“谦让”的处世理念。‎ 理论支撑:‎ ‎1、“谦让”是对他人的友善和关怀。‎ ‎2、“谦让”优先他人选择,克己让人,显示开阔的胸襟,雍容的气度。‎ ‎3、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谦让”最有人情味。‎ ‎4、“谦让”显示感情至上,利益居后的价值观。‎ ‎5、“谦让”是个人修养高境界的体现。‎ 比较鉴别理论:‎ ‎1 、“竞争”使人们相互抵触,隔绝了亲密和信任。‎ ‎2、“平均主义"使人坐享其成,使人落后,不利于调动劳动生产积极性。‎ 立意角度二:赞成第二位母亲,向孩子灌输“竞争”的处世理念。‎ 理论支撑:‎ ‎1、“竞争”方能拥有自强不息的心态。‎ ‎2、“竞争”方能创造精彩的人生。‎ ‎3、“竞争”方能在人才辈出的世流之中脱颖而出。‎ ‎4、“竞争”方能创造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 ‎5、“竞争”才能让人按意愿生长,而不是一味委曲求全。‎ 比较鉴别理论:‎ ‎1、“谦让”,但会让孩子误认为不劳而获,理所应当。‎ ‎2、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两个儿子,但也打消了孩子的竞争积极性,容易养尊处优,坐享其成。‎ ‎3、“分享”对勤奋与懒惰的奖惩有负面影响。‎ 立意角度三:赞成第三位母亲,向孩子灌输“分享”的处世理念。‎ 理论支撑:‎ ‎1、 “分享”是一种美德,物质分享让人广交朋友,精神分享让人身心愉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分享”之后才会有“分担”,“分担”是一种感动,当你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有一双温暖的手愿意帮你解忧,这是雪中送炭也是弥漫于人世间的温暖,是它让我们能更快乐地和朋友相处在一起。‎ ‎3 、“分享”才能建立“群体意识”,让两位儿子深深地明白患难与共的精神。‎ ‎4、“分享”之后才会有“共赢”,增强合作能力,走上共同良性发展的道路。‎ 比较鉴别理论:‎ ‎“礼让”与“竞争”都很难把握分寸,要么宠溺害了孩子,要么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形成懦弱或偏执的个性。‎ 注意一:泛谈母爱,或将“平分苹果”泛谈为“互利共赢”视为偏离题意。‎ 注意二:将三种分苹果的方法平分笔墨,三分天下的布局视为详略不当,结构失调。‎ 注意三:此题谈论的话题是“孩子的成长”,是“教育理念”‎ ‎,不要转换话题,偷换概念。‎ ‎【拟题示例】‎ ‎1、不竞则退 ‎2、小苹果,大道理 ‎3、苹果与教育 ‎4、木竞则直,人竞则立 ‎5、分享的艺术 ‎6、谦让中的人性美学 ‎【漂亮的引题】‎ ‎1、 “孔融让梨”式分法虽能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但会让小儿子不劳而获;“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两个儿子,但也打消了孩子的竞争积极性,容易养尊处优坐享其成; 通过比赛得到苹果,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争取自己的未来,不失为最佳做法.‎ ‎2、苹果是智慧之果。苹果砸中了牛顿的脑袋,引出了万有引力,苹果握在乔布斯的手中,成为手机企业的龙头老大。苹果到了妈妈的手里,能代表妈妈的育儿理念。‎ ‎3、材料中三位母亲对于分苹果的做法,我认为其本质是反映了三种爱。第一位母亲把苹果让给小儿子,我认为是“怜”爱。第二位母亲让孩子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获得苹果,我认为是“理”爱。第三位母亲把苹果平等分享,我认为是“均”爱。‎ ‎【漂亮的论据】‎ ‎1、“根本不被世界看好”特朗普——两年前世人还没听过的名字——居然在与国务卿希拉里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登上美国第45届总统的宝座。这个房产大佬、娱乐大亨、“真人秀”节目主持,这个保守的甚至有点粗俗的房地产商人,这个从政经验是白纸一张的人,面对着一个难以团结一致的美国和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能否融洽这个世界?竞争的考题又重新摆在眼前。竞争既让人烦恼,又让人兴奋。‎ ‎2、周瑜总爱和诸葛亮较劲,周瑜慨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既对诸葛亮如临大敌,却又从心底敬佩诸葛亮。在一次一次的竞争中,周瑜其实在不断长进,不是吗?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赤壁,在一次次的对垒中,实战便是教材,周瑜眼界大开,实力也雄厚起来。‎ ‎3、30岁的姐妹花蒋文文和蒋婷婷重返泳坛,在2017布达佩斯世锦赛中花样游泳赢得两枚分量十足的双人银牌,她们用强大的实力和顽强的意志,向世界宣告,妈妈选手重返赛场,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佳作欣赏】‎ 分享苹果,分享世界 三位母亲,两个孩子,一个苹果,却有着迥乎不同的结果。无论是手足礼让,兼顾均分,还是角逐竞得,背后都是母亲的一番拳拳之心。面对两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仅有的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让孩子们分享。分享苹果,家庭和睦;分享世界,天下太平!‎ ‎“孔融让梨”是中华传统美德,但一直让下去,可能有个孩子就总是吃不到梨;或者一个孩子认为你就理所当然该让我,一旦不让就会遭受指责。至于用完成任务来得到苹果的做法,那年龄小点的孩子可能机会就会不多了,有失公平吧。所以相比之下,两个孩子分享一个苹果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理应成为最佳选择。‎ 因为爱,所以要分享。面对两个亲生孩子,母亲忍心给这个而不给那个吗?母亲不舍得吃而把苹果留给孩子,要教育孩子懂得彼此亲爱,彼此分享。而不是如何去“争夺”这个苹果。“把一碗水端平”,这往往就是母亲对孩子们最好的爱的表达。大家还记得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有关情节吧。李元妮的两个孩子被压在预制板下,救姐还是救弟,李元妮坚持“都救”手心手背,她能放弃谁呢?但在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她痛苦地决定“救弟”。也因此留下了深深的内疚。当然一个苹果跟一条生命无法相比,但对子女的爱就应体现在公平之中,体现在分享之中。‎ 因为平等,所以要分享。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何况是两个亲生的孩子。当你有意或无意间厚此薄彼时,就伤害了那个被轻视的,被忽视的。对待孩子如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如此。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因此中国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友谊。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在亲自谱写的歌曲《怀念中国》里唱到:“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柬埔寨人民是您永恒的朋友。”习主席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两国还是少一点对抗,多一点分享吧。‎ 君不见:公交车上有个别老人,对没让座的青年人破口大骂,以“美德”的名义强迫你让座,不让就骂你个狗血喷头——这是不是“让”的弊端呢?人的年龄不同、个头不同、气力不同、智力不同,用同一个任务来奖惩他们,也是不合理的吧——即便有一个好听的借口,名曰“竞争”。‎ 因为爱,因为平等,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分享这只苹果,让不同肤色的人们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竞争使人奋进 有这样三位母亲,她们有两个孩子,都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选择“谦让”的方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选择了“竞争”;第三位母亲选择了“平等”。‎ 那么哪种方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呢?我认为是“竞争”。‎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人也曾说过,“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社会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人与人之间缺少竞争亦不会有新的发展。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竞争,不退让,不放弃,用自己的实力,去掏那一捧清水,用那一缕温暖亲撷那美艳的果实。‎ 竞争使人进步,三国末年,群雄并起,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攻杀对战和冷静的头脑对弈。周瑜慨叹“既生瑜,何生亮”,到底是从心底敬佩诸葛亮。然而,在一次一次的竞争中,周瑜也长进不少,不是吗?赤壁之战,在一次次的对垒中,周瑜眼界大开,实力也雄厚起来。积极参与竞争,也让竞争中开出欣欣向荣的生命之花。每个人都要披荆斩棘,与人竞争,与己竞争,一路踉跄而去。在分苹果的竞争中,可能有一方竞争不到,但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实力之后,便有尝其甜美之机,那得来的甜美岂是凭一次可能轻松得到的所想?‎ 竞争使人勤奋。有了目标,有了竞争的对象,就有了动力。在哈佛大学,对高级管理人才才能平庸的人进去这的培养可谓精心之至。这所高等商学府不仅淘汰制度异常残酷,而且连学习节奏也是很折磨人的。如果一位进入了这所学府,同那些才华横溢,刻苦顽强的人一起学习,他们就会倍感紧张,不敢懒惰。“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不甘于落人之后而又先天不足,便只能用勤奋弥补自己。竞争可以催人勤奋,也可以完善其身,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变幻莫测而又急需创新的时代,就需要竞争,培育人才没有竞争是不行的。竞争催人上进。‎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文题醒目简洁,摆明观点。在结构上,作者以传统的三段论式结构为依托, 分论点一:竞争使人进步; 二:竞争使人勤奋。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论据典型。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但是论证上缺乏对其他两种分法的比较鉴别,结构上有缺失,逻辑上有漏洞。赋分归于二档上,49分。‎ 木竞则直,人竞则立 有这样三位母亲,在有两儿子但只有一个苹果的情况下,分别选择这样解决。一者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二者设置一个竞争任务先完成者获利;三者则把苹果平分,让两儿子都可以吃到可口的苹果。‎ 在当今的社会下,毫无疑问,第二位母亲的教育方法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孔融让梨”的做法,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使小的学会占尽年龄的优势不劳而获;同时也会使大的在长期的“谦让”中将亲情默认为一种束缚。“平分”的做法过于理想主义,同样会让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竞争”的做法,则通向社会,与现实相符。‎ 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听到这样一句话“‎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这句话,不仅告诉我要坚强,还告诉我要做一个硬骨头。未来的道路充满荆棘,除了父母,没有人会为你将泥泞变为水泥,万千人都想踏上水泥路,想要不弄脏鞋,就必须与对手竞争,将对手击败。在竞争中,你们处于同一起点,无一例外。这样才更能锻炼你的能力,使你奋进。在互相竞争中,你们会应不甘落后,或因想获得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不停地完善自己。‎ 第二位母亲提倡竞争是想告诉他们,未来的每一步路都不会走的容易。小儿子不会认为所得是理所当然,大儿子不会丢掉自信与天性。大儿子、小儿子都会因落后而勤奋,都会因领先而自豪。‎ 竞争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是骨肉离散,而是将各具优势的个体放在同一起跑线,完成同一个任务。每一个个体都在竞争中不断积累成长。竞争将你的不足暴露出来,不让你被“平均主义”、“谦让主义”蒙住双眼。竞争也将你埋藏的天分挖掘出来,不让你的棱角被“平均主义”、“谦让主义”磨平。良性的竞争,必然会成为提升自我的不竭动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假如社会没有了竞争,竞争失去了意义。有谁会为国家荣誉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挥洒汗水?又有谁会因高考而悬梁刺股、彻夜不眠的刷题?‎ 木竞则直,人竞则立。让竞争化作一支长浆,带你扬帆起航。‎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文题醒目简洁,摆明观点。在结构上,先对比鉴别其他两种,突出竞争的优势。然后着重阐释竞争的重要性,最后弥补漏洞——防止恶性竞争。条理清晰,理由充分。不足之处是论据不典型,影响了论证力量,赋分归于二档上,50分。‎ 木竞则直,人竞则立 苹果是智慧之果。苹果砸中了牛顿的脑袋,引出了万有引力,苹果走进乔布斯的思想,成为手机企业的龙头老大。苹果到了妈妈的手里,能表达妈妈的育儿理念。‎ ‎“孔融让梨”式分法虽能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但会让小儿子不劳而获;“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两个儿子,但也打消了孩子的竞争积极性,容易养尊处优,坐享其成; 通过比赛得到苹果,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争取自己的未来,不失为最佳做法。‎ ‎“竞争”方能使人拥有自强不息的心态。有了竞争的对象,就有了动力。三国时的周瑜总爱和诸葛亮较劲,周瑜慨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既对诸葛亮如临大敌,却又从心底敬佩诸葛亮。在一次一次的竞争中,周瑜其实在不断长进,不是吗?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赤壁,在一次次的对垒中,实战便是教材,周瑜眼界大开,实力也雄厚起来。‎ ‎“竞争”方能创造精彩的人生。“根本不被世界看好”特朗普——‎ 两年前世人还没听过的名字——居然在与国务卿希拉里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登上美国第45届总统的宝座。这个房产大佬、娱乐大亨、“真人秀”节目主持,这个保守的甚至有点粗俗的房地产商人,这个从政经验是白纸一张的人,面对着一个难以团结一致的美国和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能否融洽这个世界?新的竞争考题摆在了眼前。竞争既让人烦恼,又让人兴奋。‎ ‎“竞争”方能创造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2017布达佩斯世锦赛中国花样游泳自由组合金牌,双人、集体4块银牌,从默默无闻到跻身世界之颠,创造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30岁的姐妹花蒋文文和蒋婷婷重返泳坛,赢得两枚分量十足的双人银牌,她们用强大的实力和顽强的意志,向世界宣告,妈妈选手重返赛场,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当然,竞争必须是阳光下的健康的竞争,不能沦为“阴谋诡计”“不择手段”“六亲不认”的代名词,良性的竞争是豪迈的,坦荡的,是“我们是对手”,有戒备、有防范,但是又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尼康被手机拍照所打败,康师傅方便面被美团替代,连自行车都被共享单车取代。生活处处有竞争,教会孩子面对竞争,才是为孩子作长远计的母亲,母亲也才能高枕无忧。‎ 木竞则直,人竞则立 三位母亲,两个孩子,一个苹果,却有着迥乎不同的结果.无论是手足礼让,兼顾均分,还是角逐竞得,背后都是母亲的一番拳拳之心.笔者却认为,正如虫豸挣脱茧的束缚后化为一抹斑斓的蝶影,让孩子在竞争中品尝胜果,才是最好的选择。‎ 竞争方能拥有自强不息的心态,恰如鹰能声击长空,是因为它有一颗翱翔蓝天的雄心和一份不屈不饶的执着。曾记否,被喻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牢记父亲“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自己落在别人后面”的家训,培养了“永争第一”的自强之心,在大大小小的竞争中,力争头筹,终而成就英国史册上的一段传奇。前路坎坷,人生漫漫,孩子唯有在竞争中培育自强心态,遂能不畏艰险,昂首自信,一路逐阳。‎ 竞争方能挥洒出精彩的人生,正如蜗牛能登顶塔巅,是因为它有一颗进取向上的耐心和一种负重前行的执拗。不久前,“根本不被世界看好”‎ 特朗普--两年前世人还没听过的名字--居然在与国务卿希拉里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登上美国第45届总统的宝座。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用“重塑美国梦”的豪言壮语戳中选民的痛点,就是用“我们欠她(希拉里)一个感谢一枚勋章”慷慨大度击中对手的泪点。这个房产大佬、娱乐大亨、“真人秀”节目主持,这个从政经验是白纸一张的人,也顺利拉开了他在白纸上描绘精彩人生的序幕。特朗普身后是一个难以团结一致的美国和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一个保守的甚至有点粗俗的房地产商人,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能否融洽这个世界,竞争的考题又重新摆在眼前。在竞争中品味了苹果的香甜,也会赢得竞争的快乐,乐于竞争,争出无悔的前路,争出辉煌的成功。‎ 竞争方能傲立于人才辈出的世流之中。近来,让孩子在雪地裸跑的虎妈鹰爸式教育引来网友议论纷纷。这种残酷的精英教育做法虽过于极端,但其中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育值得借鉴。当今社会高手云集,竞争如此激烈,第二位母亲的做法,让孩子明白竞争是人生的常态,孩子方能积极进取,立足于这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方能在百舸争流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孔融让梨虽能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但会让小儿子不劳而获;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两个儿子,但也打消了孩子的竞争积极性,容易养尊处优坐享其成。通过比赛得到苹果,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争取自己的未来,不失为最佳做法。‎ 纵观古今,每一份成功不可能是别人谦让给予,更不可能是均分所得,其背后都是竞争拼博的汗水。愿做父母的能如第二位母亲一样,注重竞争,让孩子勇敢地乘着人生的小船,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